陽明的胃,太陰的脾,這兩個本來就聯系很緊密,在臟腑辨證裡,五行都屬土,通常說胃是陽土,脾是陰土,陽明是燥金之氣,太陰是濕土,燥和濕也正好是我們三個維度裡的燥濕維度。
陽明胃和太陰的脾在共用一套器官,大概很多人無法理解,但是從功能上看,卻又真實存在。很多人會因為吸收功能主要是靠小腸實現的,把小腸來歸於脾,但是胃和大腸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啊,這樣的劃分就會有問題。我更願意把整個腸胃的內表面作為陽明的區域,而把水和食物吸收到人體細胞後作為脾的范疇。腸胃的內表面雖然在人體內部,但是仍舊是接觸外界環境的,食物空氣水都是外界環境,會有寒熱濕燥的區別,同時口腔會分泌唾液,胃會分泌胃酸,膽會有膽汁,胰腺會有胰液,腸也會有腸液,這個環境又由人體在調節,我們從這個小環境裡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造成的結果就是燥化,相對的吸收到人體內的營養物質和水就是濕,這是個一體兩面的東西,腸道裡太過幹燥,沒有水來溶解這些營養物質,那麼人體也不可能吸收進來,我們說胃喜潤惡燥就是這個原因,但是即使是喜潤,也不喜歡太濕,對濕度是有要求的,太過於濕的,就是水飲不化瞭,超過瞭人體可以吸收的限度,造成的就是大便溏泄,大便中水分太多瞭,這是一個不平衡狀態,所以中醫養生裡並不建議一次性喝很多水,而且如果要讓水更容易吸收,更建議喝茶,喝粥,喝湯,這種溶解有物質的水更適合人體,這和我們輸液用葡萄糖和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和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也是一個意思。
脾的吸收,其實應該是先有人體缺乏,再有選擇性的吸收,就像有些人喜歡甜食,有些人喜歡味重,懷孕的時候有些人喜酸有些人喜辣,有些人饞肥肉,有些人看見油膩的東西就惡心,口味因人而異,這基本上都是人體自身的選擇性,排除飲食習慣和疾病原因,想吃某個口味的東西也是源自於身體的缺乏。比如小孩子會喜歡吃甜食,因為他們運動消耗多,體內的能量物質消耗大,造成瞭這個缺口,就喜歡快速補充的能量物質,沒有的話就吃米或者面這種容易分解的食物,而油脂和蛋白質是本身成長的需要,最討厭的就是苦味的蔬菜瞭,酸甜味的蔬菜水果還行,比如胡蘿卜番茄、香蕉蘋果大洋芋,小朋友的食欲通常也很旺盛。成年人嗜辣其實算病態的一種,脾胃不健康,需要額外的刺激才會有食欲,當然飲食習慣也會有,但是通常喜歡吃辣的地區,比較偏濕熱,容易讓人沒有胃口,比如四川湖南地區,比如印度,而吃肉食比較多的地區,需要很多香料來幫助消化吸收,因為這個很容易滋膩,沒有香料來解膩,就不可能吃得下那麼多肉食,人體會很快反饋攝入過量,再吃會覺得惡心,這其實隻是局部的壅塞,因為吸收後都集中在腹部的膜網內,並不能很快的經由肝臟分解,然後運輸到需要的地方,香料這種物質的分子活躍性就會幫著這些物質來走散開,使得堆積不那麼嚴重,就可以攝入更多瞭。
有些人狂吃不胖其實脾胃機能是很好的,因為他隻吸收瞭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其他的都排掉瞭,信息反饋準確,發出的動作指令也執行的到位,這是一個平衡的狀態。而有些人的發胖就和脾胃有極大的關系,這個關系是這樣的,身體的某一部分細胞發出信號說我缺什麼什麼瞭,信號傳遞給大腦,大腦覺得想吃某一樣食物,或者某一類味道,但是吃下去後有幾種情況,第一種脾虛弱,沒有吸收進來,這一類人是偏瘦弱,第二種脾胃不虛,所需物質吸收進來瞭,但是因為某些原因運不到需要的地方,那麼人體的這個反饋就還是存在,仍覺得有需求,就會攝入過多,這樣就會發胖,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一類人挺多,總是想吃,發展到最後,就是體內壅塞的厲害,物質已經吸收的太多瞭,那麼脾不能再吸收的時候,功能就會變弱,就像你體內水太多的時候,人不會渴,也就不會想喝水,胃口就變差瞭,總是覺得不餓,但是胃裡空空的,又會不舒服,還是得吃,吃飯就覺得不香,這時候就需要一點刺激,用辣椒用香料來恢復胃口。第二種情況的原因在中醫來講通常是痰飲,有一部分組織被痰飲包裹,就會使得營養物質供給不足,其他位置的充足不能環境這一區域的缺乏,其他的原因還包括肝臟合成分解能力不足,瘀血導致局部不通,本身運輸能力的不足等等。
當然肥胖的原因不隻是第二種情況,有些人是腸胃熱,蠕動過快瞭,就總覺得餓,要吃東西,不然胃裡空蕩蕩的,胃酸刺激的難受,不知不覺的就攝入過量瞭。有些人單純的就是活動量太少吃的太多。
肥胖的情況發展下去,除開三高,嚴重的會變成我們常見的二型糖尿病,有些人糖尿病是遺傳的,這種是一型,絕大多數糖尿病是因為長久的攝入過量,糖尿病的本質是細胞不能吸收身體裡的糖分,那麼對於細胞來說他是缺乏營養的,就會餓,就會渴,但是吃進去喝進去的都還是不能進入細胞,吃的多喝的多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水喝多瞭還能排掉,吃的多的已經吸收的太多的糖分是排不掉的,就會導致血糖高,最後影響到腎就是尿糖高,所以關鍵的問題並不是你少吃就行,而是恢復細胞活性,能夠正常吸收糖分,單純的降糖和降低攝入,其實就是人為的把你的攝入降低到和你的細胞消耗相匹配,但是細胞現在是不足的狀態,相當於是降低瞭人體健康水平的。最好的辦法仍舊是恢復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功能,而多運動就是其中的一種。如果是胰島素分泌不足,遺傳問題的那沒辦法,隻能註射胰島素,如果是後期疾病導致的分泌不足,比如少陽病的內分泌紊亂,我們就調少陽,比如厥陰病的內分泌不足,我們就調厥陰,而細胞的胰島素抵抗,一個是屬於少陰的機能沉衰,另一個還是厥陰的問題。本身是少陰和厥陰出瞭問題,繼而影響到太陰的脾,出現吸收運化的問題,根本原因並不在脾。雖然表現上看,是細胞的主動運輸過程中糖無法進入細胞,但是根源並不一定在脾。
其實你會發現,脾的吸收和運化,在身體裡是差不多的運行模式,比如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和肌肉細胞對葡萄糖吸收過程,葡萄糖從腸道進入小腸的細胞內,然後再進入細胞外液,最後進入血液系統。經由血液運輸到需要的位置時,其實就是這個位置因為消耗瞭葡萄糖,那麼在這個區域就形成瞭組織液和血液之間葡萄糖的濃度差,葡萄糖就從血管補充進入這個位置的組織液瞭,然後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從組織液進入細胞。其他的無機鹽,水分,蛋白質,脂肪也都類似,涉及到主動運輸,被動運輸等方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先有需求,後有的吸收,所以有些人覺得飯菜咸瞭,那就是他本身不缺鹽,有些人覺得飯菜淡瞭,就是他需要鹽,其他的口味也都類似這樣的反饋。
6f61bbbc314ee1a03e3fd658e3125101832593690ce186b6840eec9d5cd2c525
我們從上面這個圖,也能看出小腸吸收水分和肺吸收氧氣,是從高濃度到低濃度,那麼人要覺得渴才會喝水,要是體內水多,那麼就不會渴,多喝水隻會給腸胃造成負擔,因為水在腸胃中太多,其他物質的濃度就不高,協助擴散和主動運動的時候,就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而水的消耗本身也是需要細胞新陳代謝的,如果一個人運動量不足,那麼他就沒有什麼散熱需求,細胞沒什麼消耗,自然不需要要那麼多水分,喝八杯水就是沒有必要的,喝的多不過是尿的多,並不會進入細胞新陳代謝,直接就在血液濾過的時候排掉瞭。水液的平衡在脾的功能中是很關鍵的,其實就涉及到細胞液和細胞間液,關乎濃度差,正常我們說濕其實細胞液就是看起來潤澤的狀態,並不會看到明顯的水分,以註水肉來比較就能看出這種區別,正常的肉摸起來是黏黏的,組織液是一種膠質的感覺,而註水後,水汪汪的,就是濕的狀態,如果濕的太厲害,積存成一包水瞭,就是痰飲病瞭,在解剖學上就是積液或者囊腫。
65a186d972993f5e561b71ce59c96079
我們看到人體腸道吸收水分,酒精,甘油這一類是被動運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是主動運輸,那麼小腸吸收營養物質的時候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如果這一部分細胞能量不足,當然也就不能正常的吸收食物中的物質,這個問題我們歸於脾虛或者說脾氣虛,因為他的吸收功能沒有完成,這個脾氣虛的原因如果是因為能量不足,我們說脾陽虛,如果是細胞本身的供給不夠而不能產生足夠的能量,我們說脾陰虛,這是消化系統,那麼太陰還有個肺,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這個過程和脾也類似,隻不過一個是吸收營養成分,一個是吸收氧氣,有任何一個缺乏,都會顯示出一個人整個的氣虛癥狀,所以氣虛不單單是肺的事情,而是整個身體的問題,骨骼肌如此,表現出力氣不夠,其他臟腑呢?也同樣如此,表現在腸胃的就是消化吸收功能的虛弱無力。
接下來我還是用寒熱濕燥風暑這三個維度做分析
寒
”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理中、四逆輩”
臟有寒,核心的藥就是幹薑,不管是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還是理中加黃芪湯,黃芪五物加幹薑半夏湯,白術枳實幹薑白蜜湯,都在這個幹薑溫中的效果裡,都是因為腹部的溫度不夠,影響到消化吸收瞭,這個自利,就是習慣性的腹瀉,不能吃冷的,因為寒上加寒,會腹痛,小腹總覺得冷,喜歡捂著,喜歡熱水袋,需要註意的是,這個腹瀉不像陽明葛芩連湯的急性腹瀉,而是肚子也不太痛,拉的也不爽利,拉完痛也不一定能減輕,還是覺得脹,消化不完全。很多人一見到腹瀉,或者說吃冷的腹瀉就以為是寒,這一點一定要註意,吃冷的立馬就要拉的,反而可能是熱,首先太陰有寒的,就不會想去吃冷的,會很抗拒,而陽明有熱的,是想吃而怕拉肚子,吃瞭以後呢是急性的,半小時內或者更短的時間馬上就要拉,這其實是寒熱沖突,涼的東西刺激到過熱的腸胃瞭,他的一個急性的排邪反應,而太陰已經受寒的,反而沒有這麼快的反應。
通常我們遇到的太陰的寒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脾陽虛,根本原因在於腸胃器官產生的能量不足以維持他們適合的工作溫度,如果平時我們飲食的溫度比較恰當,不冷也不熱,那麼腸胃就不需要額外的消耗能量來調節溫度,如果攝入的食物溫度過低,那麼就需要額外加溫到四十度左右才能進行正常的吸收,如果夏天天氣太熱,攝入的食物溫度也高,那麼就會出汗來散熱,四川地區夏天吃火鍋就有這樣的效果,然後喝冰啤酒中和,這樣的冷熱刺激是相當考驗腸胃功能的。現在常見的問題依舊是過食生冷,就是因為外界環境太熱想吃涼的,但是外界環境熱的時候,其實氣血也是趨於體表的,更對抗寒冷一樣,也需要對抗環境的熱,就會使得脾胃區的氣血不夠,夏天容易沒有胃口,這個時候攝入過多的冷飲,水果,就會導致腸胃溫度太低瞭,一次性的攝入過多是會導致腹瀉,但是長久的攝入,並不會引發這種急性反應,長久維持這種飲食習慣最後導致的就是脾胃的虛寒,這是一種慢性的影響。
但是這不是絕對的,就像歐美人習慣喝冷牛奶,習慣直接吃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東西,並不是就一定得這個病,一個在於從小鍛煉養成的習慣,人體會把這種行為作為一個常規的外界環境影響來對待,腸胃應對這種突然的寒冷刺激有瞭預案,也就不那麼容易出問題,類似於冬泳健身的效果,不過依舊會有個度,超過瞭可以承受的范圍,也依舊是會出問題的。
我們平常脾胃受寒也不至於那麼嚴重,也很容易暖回來,不管是理中湯還是艾灸中脘,神闕,關元,天樞,都會有效,陳寒的就需要用到附子,輕癥用炮附子,重癥用生附子,不過真用到生附子的人也不會多,安全一點還是慢慢用附子理中丸,解決瞭下利問題,再慢慢調,而對於有些人,這個寒是比較輕的,隻是吃瞭涼的後,就容易腹脹,沒胃口,就是因為這個寒導致腸胃蠕動慢瞭,腸胃的能量都用來恢復溫度瞭,顧不上正常工作瞭,那麼隻用薑湯也都可以,用菜市場的老黃薑,或者雲南小黃薑這樣的品種,味道重,熱量足,溫度恢復瞭,也就自然通暢瞭。
前面是臟有寒,而我們通常會把肌肉也歸到脾,脾主肌肉,肌肉的熱我們用白虎湯來清,肌肉的寒我們還是用桂枝湯。“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指的就是這個,太陰病和太陽病的癥可不一樣,太陽病會自汗出,是有熱,太陰病可不一定,未必有汗,太陰病脈沉是主裡,氣血趨於裡,而脈浮是主表,氣血往外走,但是虛,無力,氣血的供給就不夠充分,這個時候就會有寒,人會怕冷,吃點熱的喝點熱的,或者活動的時候可以正常出汗,但是一停下來,就還是怕冷,就是供給的不足,我們用桂枝湯來補,如果再補的表層一點,就是桂枝湯加黃芪,這種方子包括黃芪五物湯,黃芪建中湯之類。
熱
因為和陽明共用一套器官,那麼在腸胃上的熱,比較嚴重的,多偏向於實證,就會表現在陽明的熱癥去,但是仍舊會有虛熱,虛熱的根源在於人體先有需求,我們日常的勞動,運動,思考都在產生消耗,就需要脾胃不斷的供給,但是脾胃本身虛弱(不管是先天虛弱還是後天受傷),為瞭能夠供給平衡,脾胃就在超負荷運轉,就會有熱產生。而我們調整這個虛熱,最重要的就是補虛,否則這個熱越清越嚴重,因為寒涼藥本身是抑制脾胃功能的,所以很多人一直清熱一直有熱,就是這個原因。
我們脾胃的補虛經常使用的是四君子湯,黨參茯苓白術炙甘草。
單純的茯苓白術就是幫助吸收功能的,茯苓是幫助水,白術是幫助主動運輸,炙甘草我們前面講瞭,補這個腸胃的黏膜,而黨參人參這些,我們認為是補充細胞本身的,通常黃芪人參白術這些都說補氣,但是還是不一樣,我們說氣是這個器官完成工作的能力,白術就隻挺高他的效率,但是如果細胞本身就虛弱呢,你提高也沒有,反而有些虛耗的意思,會過勞,所以太過虛弱的時候,就不能用白術瞭,有些人是白術不耐受的,就需要從修補本體來,用小建中湯,用甘草人參這種來先補器官本身,小建中湯是讓氣血趨於裡,同時用容易消化的飴糖來讓器官得以休養生息,甘溫除熱的說法也來自於此,而甘草人參這種就在於強壯細胞本身。所以脾胃虛的時候,我們反而要吃精米白面這樣容易消化的食物,肉類脂肪粗纖維都不合適,牛奶也不合適,粥最好。人參補五臟,不獨補脾胃,五臟六腑的虛損都可以補,沒有虛損的時候就不需要吃,吃瞭反而會熱,黨參的力道弱,效果要差點,東北人參就強瞭,但是強瞭也會有問題,不大能化的開,補不進去,就容易跑出來,也會導致生熱,虛不受補說的就是這個,一次承受不瞭太多,所以用低劑量就可以,三五克的樣子,黨參用量則需要十克或者更多,也不太會出現壅塞,黃芪的補,偏向於體表,也不能說補不到脾胃,比如理中加黃芪湯就是加強脾胃的氣,不過常用的是在增強肺功能,增強皮膚這裡的氣,從感覺上看,黃芪更像是增加細胞本身的新陳代謝,這樣的效果會使得組織微循環變得流暢,在肺這裡就會顯呼吸變輕快瞭,氧氣夠用瞭,看起來像是原先攜氧量不足的細胞忽然能夠滿負荷運行瞭,原先皮膚生成能量不足有點怕風怕冷的,忽然能量就充足起來瞭,不再怕風瞭。大概就是這麼一個路子。黃芪的劑量一般會用的比較重一點,二三十克常見,有時候甚至需要五六十克的重劑,甚至在治療腎病的時候,會用到兩三百克,不過太少見瞭。
從虛熱的角度看,肌肉有時候也會出這個問題,既怕冷也怕熱,經常一活動就大汗,不活動也容易出汗,容易感冒,少氣懶言,四肢無力等等。這種就是補中益氣湯瞭,不僅中氣虛,脾胃提供的營養不足,而且能量都趨於裡瞭,中醫說中氣下陷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在補中的時候,還要提升一下,補充到四肢,肌肉一部分能量,不需要多,多瞭中氣也補不上來瞭,所以隻用瞭很小劑量的升麻和柴胡,劑量最重的還是黃芪和人參。依舊是理中湯的意思或者說四君子湯的意思,隻是少瞭茯苓和幹薑,加減的時候也依舊可以根據情況加進去。
濕燥
太陰本身主濕,脾胃吸收水谷精微本身就在同時吸收水分,進入身體的物質也得溶解在組織液裡,是不太容易有燥病的,隻要水能補充的上,就不應該會燥,但是架不住就是有特殊情況,前面說的脾約的麻子仁丸,過分的吸收腸道的水分瞭,既然腸道裡的水分被吸幹瞭,說明身體缺水的情況也很嚴重,這時候就得看是不是有白虎湯癥瞭,身體太熱,出汗太多,使得過分從腸道吸收水分瞭,麻子仁丸隻是解決這個腸道太幹的問題,通常問題的根本也不在腸道,多半是有更深層的原因,需要鑒別,虛證實證都可能引發。
肌肉的燥病偏於太陽的,會用到桂枝加栝樓根這種,這是金匱裡的柔痙,而腸胃裡太幹除瞭油潤,主要還是水來潤,溫病方比較擅長,比如兼有去熱功效的玉女煎,主補胃津的益胃湯,沙參,麥冬,生地,玉竹還有冰糖,甘露飲就更復雜一點,有陰虛還有濕,既要用滋陰的石斛、天冬、麥冬、地黃還要有散濕的茵陳,就是燥濕同用的法子,陰虛夾濕是相當麻煩的一種情況。
太陰最常見的問題還是濕,我們通常的鑒別點也是大便溏泄和黏馬桶,留在腸道裡的水分多,水谷精微也多,對於腸胃的環境來說是濕,我們由此來推斷身體裡面也可能也濕,但是這不是絕對的對應關系,因為脾虛吸收不進來的時候腸道雖然濕,但是身體說不定在缺水而偏燥,不渴也隻是體表皮膚肌肉不缺水,因為反饋機制在這一層,內裡臟腑缺水的時候,不一定會渴,就像前面我們講的,腹瀉的時候水和鈉離子都丟失瞭,雖然也出現脫水瞭,但是細胞本身的等滲狀態,不會觸發渴的反饋,就會出現嘴唇都起皮幹裂瞭,但是口仍舊不會渴。這種濕燥不流通的狀態也會偏到厥陰方向去,像寒熱錯雜一樣,這個是濕燥錯雜。
不過通常我們遇到的還是身體太濕的情況,水分太多瞭,如果體內水分充足我們不再需要水瞭,就會排掉腸胃裡多餘的水,用半夏茯苓,如果我們身體裡廢水太多也需要排,那麼我們會用半夏茯苓湯再加瞭澤瀉,半夏 、茯苓、 澤瀉都會排水。這個角度都是以利尿為主的。濕熱的治法裡有三仁湯,薏苡竹葉散等,大劑量的薏苡仁也排濕,這個也是滲透方向的調節,像麻杏薏甘湯調節的就是肌肉的濕。
從太陽病引發的脾胃虛弱腹脹的厚樸半夏生薑人參湯發展出來的這一路,就會到厚樸枳實白術甘草湯,繼而發展到厚樸蒼術的平胃散,再到實脾飲的幹薑、附子、白術、茯苓、炙甘草、厚樸、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拋開前面的附子幹薑白術茯苓炙甘草,這個是附子理中的意思,厚樸大腹皮草果木香都是氣味芬芳的藥物,也都會幫助發散水汽,是身體更為幹燥一點,用的就是風能散濕的意思,氣味不同走的部位也不同。
偏於寒濕的我們會用溫性的藥物,比如胃苓湯裡的厚樸蒼術肉桂,藿樸夏苓湯裡的藿香寇仁,偏於濕熱的我們會用寒性的藥,比如二妙丸裡的黃柏,半苓湯裡的黃連,其他還有石膏,寒水石,滑石之類。而在肌肉的濕也會根據部位不同而用藥,比如後背的會用羌活獨活,在腰的會用到獨活杜仲,通常會有個引經藥,比如治療頭部的九味羌活湯就是白芷和川芎引羌活和蒼術的力道從頭頂散發,而走四肢的常用牛膝柴胡威靈仙等等。
風暑
太陰病通常會有腹痛和腹脹的癥狀。
太陰病的腹痛,也不是一直痛,就是時不時的痛一下,這個方就是桂枝加芍藥方瞭,小建中不加飴糖,這個方的解釋從芍藥止痛來說也可以,從能量收斂來說也可以,從芍藥的藥理作用促進腸胃蠕動也可以,總之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個痛就是因為能量不足,蠕動緩慢,時不時的卡瞭一下,真要是卡住不動瞭,痛的厲害,就是桂枝加大黃湯,還是桂枝湯加芍藥,再加大黃,總的來說這個堵塞並不嚴重,以補虛為主,問題還是出在腸道內,還是靠近陽明瞭,隻是根本原因是腸胃本身的虛弱使得蠕動不夠,而不是單純的腸道內容物的堵塞。
水谷精微進入身體後也一樣會有淤堵,這個淤堵就會偏向於三焦不通暢的溫膽湯,靠近少陽,因為真正歸屬於脾的部分,就隻是腸胃器官的細胞本身和細胞間液,連接細胞間液的淋巴,膜網,血管都是少陽的部分瞭,和溫膽湯不同的是,溫膽湯的實證淤堵我們是瀉掉瞭,排出不要瞭,而太陰的虛癥,這些物質我們是需要的,隻是堆積在腹部運不走,我們做的就是增加運輸,解決這些擁堵在腹部造成腹脹腹滿的水谷精微,所以常常會用到疏肝解鬱的藥物,如果終端還有消耗不足的情況,還需要配合運動制造需求,或者使用黃芪促進細胞新陳代謝。那麼增加運輸的最常見方法的就是在補脾的四君子湯上進行加味,比如加陳皮半夏的六君子,再加砂仁木香的香砂六君子,這是偏向於氣分的,都是利用氣味的散發幫助疏通,而四君子加當歸芍藥地黃川芎的就偏向於血分,增加血量和血流速度來幫助堆積在脾的水谷精微,能夠快速的流通到需要的地方。不流動的我們就自己制造風來讓他流動起來。
太陰的中風的情況,在肌肉的就是桂枝湯的癥瞭,在脾胃的,主要是蠕動過快,吸收太過的是麻仁丸,不過通常還是吸收功能不行,仍舊是虛,過於亢進的也同樣會導致虛,容易腹瀉的白頭翁湯也算,熱是會刺激腸道蠕動加快的,這種是熱痢,雖然方子在厥陰病條目裡,但是少陰病、厥陰病如果影響到的位置在脾胃,其實也就可以看做是脾胃的問題,所以白頭翁湯的痢疾是,少陰病篇裡的桃花湯也是,就像厥陰病裡照樣有白虎湯一樣,白頭翁湯的熱痢通常發生在大腸,正好是厥陰肝經的巡行位置,吃辣椒太多我們知道會得痔瘡,其實沒到痔瘡之前就很容易出這個問題,如果會腹瀉,其實熱還能泄一部分,拉不出來瞭,大腸缺水瞭,就會便血瞭,如果血也不容易出來的,就搞出一個血疙瘩,因為出不去嘛,痔瘡息肉都是因為內裡太熱瞭,本身大腸的功能就不需要這麼亢奮,現在人為的刺激,然後就搞出這種問題瞭。桃花湯的問題是滑腸,虛到失禁瞭,大小便失禁都是因為功能不受控制,就像我們撒尿和拉屎都是需要用力的,而憋尿和夾斷大便也是需要控制的,都需要肌肉動作,也都需要器官有足夠的能量,虛到不受控瞭,桃花湯就是一直拉,拉到腸粘膜破裂連血都一起出來瞭,這種在臟腑辨證裡,歸到腸風一類。我們把他放到太陰裡風這個維度下也可以,陽明的腹瀉是急迫的,外界的突然刺激引發,寒熱都可能觸發,吃壞瞭肚子也可能急性腹瀉,而太陰的腹瀉就是虛弱的,纏纏綿綿總是不好,即使沒有寒熱,吃到不容易消化的東西也會拉。
這一章實在太長瞭,慢慢看吧,其實也沒有展開講,仍舊是一個大綱性質的東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