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社会性的,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是在当下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近些年女性的穿衣时尚更加的多元化,不仅有嬉皮风、和风、哥特风等等风格实现了跨界混搭,时尚风格更是不再局限于性别。
中性风在时尚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无论是秀场还是现实生活,中性美成为了现代时尚审美的主流。帅气和柔美这两种气质不再是某种性别的专属。
中性风的起源
▋战争环境世界大战的爆发,让整个社会格局发生了变化,大部分男性开始奔赴前线,女性不得不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先前流行的塑身衣、蓬蓬裙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做后方支援的女性服装,开始要求简单方便,更注重功能,减少装饰。
▋女权运动的爆发二十世纪初期,女权运动爆发,一些思想前卫的女性,开始通过穿着代表男性权利的西装、西裤,佩戴起男士帽子,拿起拐杖,来表现、呼吁女性应该拥有和男性相同的地位,获得相同的社会机会与待遇,表现“追求自由的个性”、“挑战权威”。
Coco Chanel女士设计出了第一条女士裤装,摒弃了先前的束腹收腰必须凸显第二性征的禁锢,设计了以男装为灵感来源的宽松款上衣,成为了女性主义启蒙的重要起源。女性通过中性风穿着表现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而男性也通过留长发、穿紧身衣来强调自己思想的前卫。
六七十年“无性别”大行其道,服装设计师们开始把亮丽的女性化色彩运用到男装的设计中去,开启了男性服装的女性化浪潮,把无性别主义这种思想借由时尚推向大众。
摇滚巨星David Bowie留着柔雅的长卷发,穿着印花丝绸长裙,露出纤瘦的胸膛和身段,宛如画报女郎,这样的造型无关性别门槛,只与美有关。
中性风其实是一种性格
▋裤装自由是先锋女性抗争的结果现在我们穿衣服的苦恼来源于选择太多不知道该买什么,但在过去,女性除了裙子没有更多的选择,在二十世纪以前,整个社会环境要求女性应该符合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只能穿裙子,表现出甜美、顺从的气质,做男人漂亮的陪衬。
敢于反抗性别刻板意识的人在当时看来则是先锋和勇士,早前曾有美国影星因为在巴黎街头穿长裤逛街,被警察抓走。这在现在看来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在当时,先锋女性为了争取女性的穿衣自由,要与整个时代和社会进行抗争。
▋好莱坞最早的中性风icon提起赫本,大部分人只知奥黛丽不知凯瑟琳,其实凯瑟琳·赫本才是真正的好莱坞女帝,是“为好莱坞女性铺路”的传奇。
作为影星,她讨厌接受采访,不给粉丝签名,获得四尊奥斯卡小金人,却从不出席颁奖典礼。不屑于谄媚献殷勤,不愿意刻意讨好路人缘。
即使刚刚出道,凯瑟琳赫本就向好莱坞默认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潜规则”提出了抗议。当制片人认为她不性感而使她错失《乱世佳人》郝思嘉一角的时候,她以“总有人对性感的理解和你完全不同”反击。
不被人认同也不必刻意改变自己。三四十年代,女星们还都沉浸在华服和高跟鞋之中,凯瑟琳赫本却常常以男装示人,长裤、西装、衬衫都是凯瑟琳钟爱的单品。放到今天就是女孩们爱不释手的“极简风”“Celine风”。
凯瑟琳赫本的穿着在当时看来是一举推翻了“女为悦己者容”的思想禁锢。“她的魅力不在于是明星,而是人品。”影评人蒙汀如是说。
她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演技,更在于她独立的精神世界,相比于形式化的时尚icon,她的独立和自由可以看作是百年来永不过时的精神icon。
"One does not design FOR her, one designs WITH her."中性风的穿着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美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内在性格和态度的展现。中性美是审美多元化的一种表现
中性美也是以人体为审美对象的,而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性别是人的社会属性。中性风审美是审美主体更多的将关注视角从身体、容貌等生物性特征,转到了性格、气质等社会性的特征上。
中性美体现了审美多元化的趋势,过去的“窈窕淑女”“小家碧玉”都是以男性审美观出发建立的,女性总是处于被“审美”的角色,由男性的理想来为女性的性格气质确立标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对于美的定义取决于男性心目中的审美标准,出发点是“他觉得好看”而不是“我喜欢”。
中性风是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追求的是“我要”。
现代的女装设计中会通过西装、衬衫、平底乐福鞋这些元素来呈现“中性”。男装对于中性风的认可则表现在使用镂空、印花、蕾丝、雪纺等等设计细节。这些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我们的审美疲劳。
中国古代就有中性美
中性美不是现代才有的潮流,中国古代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是男女都可以穿的。再比如贯穿我国古代数个王朝的袍服,也是男女通穿。唐昭陵陪葬墓中出土的壁画和俑类,也有很多女扮男装的形象。
古代经常用阳刚和阴柔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用“阴柔”形容女性,用“阳刚”来形容男性,更甚者把“阳刚”作为衡量男性是否“合格”的标准,这也是一种社会期待。刚和柔是人通过外在形象显现出来的性格气质。自古我们也没有将刚和柔两种审美形态截然分开,更不是对立,而是提倡一种“中”的美。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在 古代是一种大美,它兼及阴阳的两面,是万事万物发展的一个准则。传统的儒道释也提倡“中和”之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中性风不仅仅是一种时尚,一种穿衣风格,它代表的是人精神的独立和自由。颜姐不是鼓动大家去穿西装追求中性风,而是忠于自己内心的独立,性别只是社会给你定义的符号。无论什么风格,希望你选择的初衷都是来源于“我喜欢”。
本期参考文献:1、《从“中性美”看当代社会的审美转向》刘晓飞,2008年,中国知网2、《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性审美之思》金路杰,2012年10月,中国知网3、《凯瑟琳·赫本 | 人生应畅快,你得用力活》,小黑裙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