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国,早于商代在胶东沿海建立,世代活跃在山东半岛。《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指出:莱国是子姓国,为商朝时即已存在的同姓国。《路史·国名纪四》谓莱为商后之国,殷商子姓,则莱国亦当为子姓,《史记》卷三《殷本纪》载:“(商祖)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有殷氏、莱氏。”《左传·隐公元年》正义据《世本》“来为子姓”之说。
殷商的甲骨卜辞中,常有“王族”“多子族”等名称。据专家考证,“多子族”应是商王族的同姓分支,即小宗。卜辞记载:商王令犬侯为大将,率领多子族征伐周方。《莱子侯刻石》刻石阳面内容:“始建国天凤三年二月十三日,莱子侯为支人为封,使偖子良等用百余人,后子孙毋坏败。”
犬戎是指姬周对于商代犬侯的蔑称,后来泛指西北异族部落,即西戎。犬侯起源于吠夷(东夷族的一支),为商王开边守土迁徙,戍守西北陜甘边陲,商王令犬侯为大将,率领多子族征伐周方。商亡后,犬侯追杀周幽王,西周覆灭。东夷嬴姓族群大批西迁分多次,第一次是为商王开边守土迁徙冀晋,第二次为周王戍守西北陜甘边陲,分成两个集团赵国、秦国。犬侯被秦人征服同化,秦国人向犬戎学习战斗,于是秦人的战斗力往往都很强。秦人彻底灭亡近800年的周王朝,最终统一六国。
最早的铜甗1958年出土于山东黄县(烟台龙口市),位于岳石文化地层之上。
截止目前为止,山东省境内发现的商文化遗迹累计已经超过390余处,除了上述这些早商遗址之外,大多对应于殷墟时期即中晚商时代。这种面貌表明商朝初期向东方的扩展相对有限,商族嫡系势力深入东方的时间相对较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殷墟阶段以后,商人势力在鲁东南及其苏北沿海地带的活动明显强化了很多。
胶东黄水河流域向来有“胶东青铜文化摇篮”的称号,归城遗址无疑就是胶东青铜文化发展到极盛的产物。
归城城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城东南6公里处,便是昔日莱国的都城所在地。归城已经出土以青铜器为主的文物400多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就有12件之多。
甲骨文“来”是象形字。整个字形像长出麦穗的小麦之形,上部是麦穗,中间的两侧是麦叶,下部是麦根,就字形来看,甲骨文中的“来”与“禾”非常近似,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即“来”字上部表示麦穗的是一竖,这与麦穗挺立不弯的特点相一致;而“禾”字上部表示谷穗的是一个弯曲的弧线,这正与谷穗越饱满就越向下低垂相一致。所以最开始的“来”字就是麦之义,即“来”是“麦”的本字。“莱”字尽管源于“来”“麦”,但在汉字文化的演变发展中,“莱”字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了具有特殊含义的文字。“莱”字的本体字是“来”,《辞源》、《辞海》对“来”字解释:“小麦名曰来。
“来”的本义是“小麦”,但在商代甲骨文中,“来”作麦子讲的用法目前只发现一例,内容是“辛亥卜贞:或刈来”,“刈来”即收获小麦。在甲骨文中,“来”就已经被假借为动词,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的地方,与“去”“往”相对。又引申为招来、归顺。甲骨文中“来”字的卜辞多达七百多条,其中“其呼来”说明来国是商朝非常忠实的属国,而且距商朝首都很近,常被呼唤到王廷服务。商王封其亲族于来国故地,成为子姓来国。与商王室关系密切。殷代卜辞中对“来”多有记载,来国的官员也常被召到宫廷服务。其后,民以国为来氏。卜辞中多有“呼来”之载。殷王常到来国去巡视,还占卜关心来国的农业生产。
在安阳梅园庄村墓地墓葬中出土有被称为“光”的家族徽铭。“光”后来在朝为官,死后埋葬于殷都。在甲骨文中,“光”也被称为“侯光”,属于侯伯之类的诸侯。商王要求“光”致送“羌刍”。卜辞:“甲辰卜,亘贞,今三月光呼来?王占曰:其呼来。迄至惟乙,旬又二日乙卯,允有来自光,氏(致)羌刍五十。” 该辞卜问这个三月“光”能否召唤“来”,商王看了占卜后说他能呼唤“来”。之后“光”果然引“来”赴任,致送“来”五十个羌刍。
该辞卜反映出殷商王室和同姓方国的主从关系,方国有向王贡纳、服役的义务,并且有义务带领起由本族人组成的武装力量参加商王朝的征戎,作为商王朝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在商朝,官吏主要分两种,分别是“内服”和“外服”两种。“内服”,即为中央和王畿地区以内的各种官吏,与后世所说的“京官”相类似。其中包括了政务官、事务官和军事官。“外服”即为王畿以外直到边区的各种官吏。商朝有侯、伯、子等爵位,还有侯、甸、男、采、卫等五服名称。
商王封子姓一支于莱(今山东烟台龙口莱子城),建立莱子方国。他们被封于外服主要是为了帮助商王加强统治,与商王有着一种同一族类的近亲关系。商王对于诸侯方国内部的具体族邑,是难以直接支配或控制的。“光”是家族姓氏,为服属于殷商王室的族群首领,被派去监督方国,协调王室和方国的关系。在“光”的游说之下,莱国积极响应商王室的召唤,赴任使命,商王致送莱君五十个羌刍。不难看出,商王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求莱国出兵参加伐羌之战。
其中(3)卜辞记载:丁巳王卜,贞:□巫九□,人方率伐东或东,典东侯,□人方,绥余一人。其比多侯,亡左自上下于□示,余受有佑。王占曰:大吉。……彡……王彝在……宗。
这篇铭文的意思是说:丁巳这天商王来占卜,问巫师算命。夷方军队攻打我东部各诸侯国的东边。商王作为主帅带领东国诸侯的部队,征战夷方。为了安定天下,我告示各诸侯,商王占卜预示大吉,斩夷方伯(首领),献祭祖宗(祖乙)。
东国诸侯是指商朝六百年的重要盟国,包括商奄国、蒲姑国、己国、莒国、薛国、莱国等夷人城邦。夷方位于鲁东南及其苏北一带,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山东半岛,引发诸侯开始叛乱,威胁商朝后方。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纣王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著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纣王不择手段搜刮黎民百姓,疯狂搜刮钱财,强迫东方诸侯国不停地进贡纳税。但东方诸侯国已经厌倦了商纣无休止的聚敛无厌和穷兵黩武,拒绝了率兵出征。东方诸侯国纷纷叛离纣王,商朝不得不从西边调兵,纣王亲征夷方。在商朝征夷的所有战争中,商朝晚期帝乙、帝辛两代为规模最大,甲骨卜辞中记录其中一次伐夷长达200多天。伐夷成了商朝晚期关系到天下格局的大事件。周武王、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乘虚蹈隙,大举伐纣,殷商面临着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
2016年11月15日,山东胶州周王庄遗址发现商代青铜器,填补了胶州地区晚商到西周初期考古资料的空白,对研究胶东半岛地区人群分布、生产方式、文明发展及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考古工作人员说:“在商周时期,先人使用青铜器具已很普遍,它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数量和形制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后来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不仅印证了史料记载,同时说明遗址存在时间还要长。”
这件2003年出土于(胶东半岛中部)莱西前我乐村的商代青铜钺,通高33.8厘米,肩宽24厘米,刃宽29.2厘米,肩厚1.5厘米,重4.06千克。器身呈长方形扁平状,素面无纹饰,上厚下渐薄,上方正中有一方形穿孔,肩部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内呈半圆形,看上去就像是一张嘴巴半张、诡异的笑脸。刃部宽大,呈弧形刃,为莱西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经过现场推断,前我乐村地下存在商代的贵族墓群,可能是商代一名将军墓。这件青铜钺还是在胶东半岛首次面世。有考古学者曾大胆推断,由于莱西前我乐村出土的青铜钺一般是由国王亲授于大将或军事首领的礼器,当时莱西又是属于莱子国的土地,或许墓主人与莱子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铜钺,流行于商代,在商代青铜武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商代礼仪重器、权力的象征。商代青铜钺全国仅出土了40多件。目前,在山东出土的商代青铜钺共有5件,约占全国的1/8。
商代青铜钺,2010年出土于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钺身饰虎首纹,内部饰兽面纹。苏阜屯出土的青铜大钺两兄弟
人面铜钺又叫亚丑钺,有“亚丑”铭文,因此,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亚丑”族的墓地,该墓主人则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更重要的则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铜钺作为礼兵器,出现于早商,是许多贵族成年男子的陪葬品。到了西周时就少了,西周晚期基本上消失。
烟台莱国故城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一尊一卣铭文。卣上———“王出狩南土……启从征……。钺箙。” 从这条铭文来看,莱国君王「启」,能够率领军队参加周天子组织的征伐战役。钺在当时是王权首领的象征。
当时莱国与周王朝关系密切,封莱侯,比大部分姬周宗亲封国的地位都高,经常参与周王朝的国事。莱国君王启跟随周昭王南征伐楚后,铸造了这个青铜尊,刻有铭文:“启从王南征,跚山谷,在洀水上,启乍且丁旅宝彝钺箙。”大意是“莱国国君启,随着周昭王的军队南征,跋山涉水,启为纪念征程而铸造了彝器和钺。” 这条铭文与《左传·僖公四年》有关“昭王十六年伐楚荆,南征而不复”的记载相吻合。
夷方与商王朝交恶,两败俱伤,结果被西方的周国得了渔利。武王克商后,夷方归附周朝,被周王正式册封为诸侯,爵位为伯爵,重建夷国。姜子牙因辅佐文王之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被封为齐国君主。由于几百年齐莱之争,莱国被齐人称为莱夷。 山东半岛出土的已华父鼎,是纪(已)国尊号,被周王封为侯爵,当时的纪国与周王室关系十分密切。由于纪国曾与齐国交恶,被姜齐称为已夷。纪国曾向周夷王说道:“齐哀公一家独大,疑有犯上作乱的野心”。于是,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此后,田齐取代了姜齐。莱国强盛数百年,春秋时期最终却亡于齐莱之争。
姜子牙被分封到山东建立起齐国,却被莱国视为外来侵略者,为九世宿敌。 “莱夷”一词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尚书·禹贡》,不是莱人的自称,而是姜齐对莱人的贬称。归城城址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莱伯作旅鼎”,这就是真正的莱国尊号。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姜子牙成王败寇的托辞,也就是齐国最终征服莱子国后,便以胜利者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曾经的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进行无情的诋毁,乃至到汉朝时司马迁也以为黑莱子国是理所当然的。
鲁家沟1896年出土的莱伯鼎记:“莱伯作旅鼎”,大意是:莱伯作了这件用来祭祀祖先的鼎。鲁家沟还发现了莱国铜器,其中的朿卣有铭“公赏贝,朿用作父辛于彝”,字形书体亦为西周早期。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的一件朿觯与该卣铭文相同,该器是标准的椭方觯,器、盖均饰饕餮纹,时代明确为西周早期偏晚。两器时代、铭文相同,应是同一人所作。同铭卣、觯铭文中赏赐器主朿的“公”可能就是莱国首封诸侯“莱公”,即莱伯鼎器主之父。1969年黄县归城小刘庄出土西周启卣铭文“——启乍且(作祖)丁旅宝弃,——”,上述器物均为作器者的自家宗庙祭器。
青铜器铭文中出现“旅”字并不是始自周代。其实在周代前的商朝已有带“旅”字铭文出现且作族徽使用,有的学者已考证“旅”亦为商代的某一官职的名称(严志斌:《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这也说明在商代时就已有了带“旅”字的青铜铭文。还有在西周早期曾有《旅父甲觚》、《旅父乙觚》等青铜器物,史界有资料考证,此“旅”当为氏族名,非为具体的人名。
从对已出土的周代带“旅”字青铜器铭文看,“旅”字还有表明其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用途的含义。一、周王庭及各诸侯贵族都有在王宫中举行宴礼活动的仪式,带“旅”字鼎多为周朝诸王及诸侯宫庭宴礼之专用品。二、在周代青铜器的用途主要是祭祀和战争。这样的统治政策以至于以后历代礼典、正史礼乐志无不依正朔周制将祭祀之吉礼列为首位。因而鼎就自然成为周王室所尊崇的祭神祀祖的圣器了。
虽然莱国、鲁国、齐国相继灭亡了,但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长远影响。莱人之名称来源于莱人首先培育了小麦,亦即原始之农业民族。从文献记载看,我国历史上自古传承下来的小麦品种和小麦种植技术,还是莱人的小麦和小麦种植技术。莱人首先培育了小麦,为我国的小麦栽培作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西汉时期的农学家氾胜之(山东菏泽人),致力于在中原地区推广小麦种植。汉代陜西关中人口的增加与小麦种植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你手上的小黑本能帶你去全球哪些地方呢?全球第5!可免簽187個國傢和地區。▼今年第三季度,亨利護照指數(Henley Passport In...
随着工艺验证进入QbD时代,FDA的新工艺验证指南将工艺验证分为三个阶段,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工艺性能确认(PPQ)是阶段2(工艺 ...
上期我們講瞭關於福特這個品牌的創始人——亨利·福特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一個福特品牌中不可或缺的車系,也是在福特汽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