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数学学习的疑难之一:怎么想得到这样做?本文有:①点出推导过程的理论依据,②引入一些概念,帮助读者认识数学证明中一些常规的、可迁移的思考习惯,这是对“如何想到”的推测性的回答。本文没有:部分前置知识的索引——对于应该熟知的命题,不会具体说明。
(个人认为,②是大部分教材欠缺,但对学习数学很必要的学习内容,是大部分学习者本应掌握但并未掌握的默会知识。所以作者尝试对所谓的“常规思考习惯”作不完全归纳,分类取名为“基本尝试”或“基本处理”,指那些思路不明朗时,最常规的、辅助观察和确定思路的方法。对此如果有更好的说法和补充、更简明扼要的解释,希望在评论区热闹一下)
精讲徐森林《数学分析》(2005.9 第一版)的积分第二中值定理(定理6.2.7)第一条:
fin R[a,b],gin downarrow[a,b],ggeq0Rightarrow exists xiin[a,b],s.t.int_{a}^{b} fg=g(a)int_{a}^{xi}f.
书上的证明是这样的:
问题是:如何想到引入积分上限函数?为何先讨论g(a)=0的情况?如何想到用g的振幅和来帮助放缩?如何想到将问题关键集中到积分上限函数的介值性?这些问题无法解答,或许不能说自己理解了这个证明。
本文尝试回答这些问题。下面主要分析如何通过形式的处理获得启发,以及如何分析条件。
观察这个定理的结论部分,获得以下信息:
试将结论形式转化为: existsxi,int_{a}^{xi}f=frac{int_{a}^{b}fg}{g(a)}(注:这里属于思路探索,如此处理只为便于读者观察形式,不妨假定这个式子是有意义的)。如果将问题表征[2]为取值问题,那么 xi 的意义会被“还原”为一个变量的取值,也就是把问题看作:当x= xi ,成立F(x)=int_{a}^{x}f=frac{int_{a}^{b}fg}{g(a)} 。自然地,设 F(x)=int_{a}^{x}f(t)dt ,这里将F(x)表征为积分上限函数,结合 fin R[a,b] ,立即得出隐含条件: Fin C[a,b]. 于是F满足:①最值性,设其最大值M,最小值m;②介值性。由②,有如下问题转化:existsxiin[a,b],s.t.F(xi)=frac{int_{a}^{b}fg}{g(a)}Leftrightarrow frac{int_{a}^{b}fg}{g(a)}in[m,M].于是,证明思路主要围绕着不等关系 mleq frac{int_{a}^{b}fg}{g(a)}leq M.
条件分析告一段落,下面是证明讲解。
由于分析时我们假定了 frac{int_{a}^{b}fg}{g(a)} 有意义,而这只是g(a)≠0的子情况,所以还需要先论证子情况g(a)=0,再接着上文思路继续分析:
g(a)=0,ggeq0,gdownarrow Rightarrow gequiv0,xin[a,b]./ Rightarrowint_{a}^{b}fg=int_{a}^{b}fcdot0=0=g(a)int_{a}^{xi}f,xiin[a,b]. 命题成立。
接下来g(a)>0。此时frac{int_{a}^{b}fg}{g(a)} 有意义,可接续上文进入证明的主要部分。观察 mleq frac{int_{a}^{b}fg}{g(a)}leq M, 这里有两个不等式,此时的基本处理是“分治”:对于这样具有一定对称性的不等式链,考虑先证其中一个不等式,再经转化,同理推出另一个不等式。
我们先证 int_{a}^{b}fgleq Mg(a) (这里已进行“分离”)。
这个式子暂时较难提供什么提示,所以我们考虑从条件出发,试推有用的隐含条件。
观察往证(往证是“要证”的专业表达),首先可以将其表征为不等关系,所以欲将推出的隐含条件也应含有不等式;同时,式中的定积分号提示我们,应该考虑目前已学的、与定积分有关的不等式,主要是黎曼可积等价命题。那么自然想与“可积”有关的条件,题目中其实有两条:①f可积,②g单调,因而也可积。
然而仅此二条难以直接导向书中证明的思路,这使得书中证明的主要部分看起来技巧性十分浓烈。我称这类技巧性强的步骤是经验依赖性[3]的。经验依赖步骤的理解,通常需要看完证明、回过头反思每一步的根据后,才有可能发生。数学学习者对经验依赖步骤的学习过程是:确认正确性—记忆—猜测当时证明者的心路历程—记忆。总的来说,希望读者记忆。
下面采用便于理解的方式讲解思路:
fin R[a,b]Rightarrowexists L>0,|f|<L./ gin downarrow[a,b]Rightarrow gin R[a,b],i.e./ forall varepsilon>0,exists P:a=x_0<x_1<…<x_n=b,s.t./ sumlimits_{P}omega^{g}_{i}Delta x_{i}<frac{varepsilon}{L}./
begin{align*} int_{a}^{b}fgdx &=sumlimits_{P}int_{x_{i-1}}^{x_i}fgdx/ & =sumlimits_{P}int_{x_{i-1}}^{x_i}f[g-g(x_{i-1})]dx+sumlimits_{P}int_{x_{i-1}}^{x_i}fg(x_{i-1})dx/ &le sumlimits_{P}|f||g-g(x_{i-1})|dx+sumlimits_{P}g(x_{i-1})(F(x_i)-F(x_{i-1}))/ &le Lsumlimits_{P}omega^{g}_{i}Delta x_i+sumlimits_{i=1}^{n-1}[g(x_{i-1})-g(x_i)]F(x_i)+F(b)g(x_{n-1})~~~~~~~~~~~~~~~~~~~~~~~~~~~~~~~~~~~~~~~~~~~~~~~~/ &<Lcdot frac{varepsilon}{L}+Msumlimits_{i=1}^{n}g(x_{i-1})-g(x_i)/ &=varepsilon+Mg(a). end{align*}
其中,每行分别运用:
最后,令 varepsilonrightarrow0 ,有 int_{a}^{b}fgdxle Mg(a). 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于是对于另一个不等式,我们只需要将第一个放大的步骤改成缩小即可,也就是: sumlimits_{P}int_{x_{i-1}}^{x_i}f[g-g(x_{i-1})]dx+sumlimits_{P}fg(x_{i-1})dx le -sumlimits_{P}int_{x_{i-1}}^{x_i}|f||g-g(x_{i-1})|dx+sumlimits_{P}g(x_{i-1})(F(x_i)-F(x_{i-1})). 于是同理有: int_{a}^{b}fgdxge mg(a),varepsilonrightarrow0.
综上,我们证明了 mleq frac{int_{a}^{b}fg}{g(a)}leq M.
稍作整理,即是徐书的证明。希望读者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文大部分内容可以忘记,其中可复用、可累积、可迁移的(我认为这三个词是一个意思)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