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茶有关的诗词,历朝历代统计下来不下2000首,其中唐代约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左右。
不妨干了手中这碗茶。
煎茶、临江、下棋、写字,多么悠闲的一天。
唐·元稹有一首茶诗:
结构、文字,妙趣横生的一首诗。元稹死党白居易也是个爱茶之人,在茶道上颇有研究,留下的诗句很多:
到了宋代,和茶有关的诗词就更多了,苏东坡、李清照、黄庭坚、陆游等等,可谓是佳句频出。
唐宋之所以和茶有关的诗词如此之多,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五代以来,社会流行斗茶和分茶,北宋词人向子諲《酒边集》里有一首《浣溪沙》,题云:
由此可见,当时分茶是与下棋、书法、弹琴相提并论的,是文人喜爱与习尚的一种活动。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那究竟何为分茶?
唐宋时期流行一种沏茶方法,叫做点茶,和现今的直接泡煮茶叶不同,那时候用的是茶饼,是把茶叶碾成末后放入茶碗进行冲泡。
茶末放入水后会漂浮起来,泡沫还会形成各种汤花,很多人乐于在此一较高下,于是形成了斗茶。
至于分茶,有点像今天的咖啡拉花,不过不是借助于牛奶,而是“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盏面上的汤纹水脉变幻万千,花鸟鱼虫、疾风劲草、雨雾云山……一幅幅宛若水墨,被成为“水丹青”,又因须臾散灭,也被称为“茶百戏”。
分茶形成文字和图案,提高了点茶的艺术性和娱乐性,也使斗茶活动更为兴盛。李清照、宋徽宗等都乐于且精于此道。
诗词中,茶经常与松放在一起,松在古时候是有寓意的:
诗人以青松自喻,表达自己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此外,松树还经常与隐士、神仙相关联:
还有那非常有名的《寻隐者不遇》: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与松放在一起,侧面可见,茶在当时的盛行之气,唐宋以来很多文人士大夫,诗里都有各种茶:
最后再放一首卢仝的《七碗茶歌》(节选):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