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熊有竹 ·首發 格行營銷筆記
第一次去星巴克,看到咖啡的規格是中杯、大杯、超大杯。
先是愣瞭一下,接著心裡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為什麼不是小杯、中杯、大杯?
這種認知沖突,讓我印象深刻。
後來,查瞭一些資料,有人說星巴克其實是有小杯的,售賣的是濃縮咖啡,但是這個規格不會出現在點餐單上,而超大杯這個規格也是後來才增加的。
去掉小杯,剩下的規格叫中杯,大杯,超大杯,感覺也沒啥問題。
但,問題是,星巴克的中、大、超大杯的容量,與其他咖啡品牌的小、中、大杯的容量是差不多的。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不少文章批判星巴克咖啡的規格命名,這些文章的作者認為星巴克的做法愚弄瞭消費者。
星巴克是為數不多,不打廣告,但非常成功的品牌。
星巴克也是一個非常註重客戶體驗的品牌,為什麼它就是不順應“民意”把咖啡規格命名改一下呢?
不改,也許是有原因的,比如星巴克全球那麼多門店,如果所有的點餐單和宣傳文件都重做,那得多大的成本。
但這個理由似乎又不太站得住腳,因為星巴克的點餐單是不會一直不變的,如果真正要修改咖啡規格命名,完全可以和點餐單一起修改。
所以,隻能理解為,這是一種刻意為之的營銷策略。
這種策略對星巴克的品牌和營銷帶來一定的益處。
其一,是認知沖突
如果咖啡規格是小杯、中杯、大杯,這與消費者認知中的默認設置一樣,也符合消費者的思維定勢,消費者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
比如,有人說,1+1=2,你會說,這還用你說?
但,如果有人說,1+1=4,你會立刻追問,為什麼?
我們的認知,對於熟悉的東西,會失去敏感度,甚至變得麻木,形成思維定勢。但對於那些不符合我們預期、有認知差異的東西,會變得敏感和警覺。
我們聽小品時覺得好笑,是因為小品中會有很多轉彎,俗稱“抖包袱”,這些轉彎和你的預期產生瞭沖突。
比如,賈玲的一個小品,賈玲坐在桌子一邊,和對面的人說,我先自我介紹吧:我爸爸姓賈,我出生那天,我爸爸希望我以後長得小巧玲瓏,所以,我的名字叫……賈龍……
在營銷領域,營銷大師葉茂中老師將自己的理論總結為“沖突營銷”。
葉茂中老師曾為珀萊雅的補水液做營銷策劃案例。當時,肌膚的補水市場已經被各種維度的細分,比如:
·按功能細分市場的產品,有美白補水,滋養補水,深層補水……
·按成分細分市場的產品,有植物的,礦物質提取物的……
產品的競爭,已經進入瞭同質化和白熱化,消費者對於各種補水產品早已審美疲勞。
葉茂中老師認為,產品創新的前提是沖突。於是,他通過制造沖突,改變賽道。
他制造瞭一種沖突——一瓶水不能滿足不同時段肌膚的需求,兩瓶水比一瓶水更專業。他重新定義肌膚對水分的需求,區分為白天和黑夜兩種不同的需求場景。於是就有瞭珀萊雅早安·晨醒水和晚安·夜養水。
其二,是差異化
除星巴克之外的其他咖啡品牌,咖啡規格的命名,都是小杯、中杯、大杯,隻有星巴克把咖啡規格命名為中杯、大杯、超大杯。
行業內的其他咖啡品牌或許可以學習借鑒這樣的規格命名,讓星巴克的這個差異點變得模糊,但是它們並沒有這麼做,如果它們效仿星巴克,就會落下東施效顰的笑柄,這就是星巴克這個差異點能保持可見度、不被稀釋的原因。
其三,話題效應
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不管招來的是好奇,還是吐槽。它都給星巴克制造瞭話題,產生瞭品牌的傳播效應,而且這並不會給星巴克造成負面影響。
比如,羅永浩老師就把自己在星巴克的消費經歷拍進瞭微電影,電影中,羅永浩老師執意要點中杯,服務員執意告訴他,那是大杯,他拗不過,當場狂抽自己耳光。
諸如此類的話題越多,星巴克的流量也越多,知道星巴克的人也越多,也就有更多的人對星巴克好奇,跑去星巴克消費。
其四,心理暗示
沃爾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公眾輿論》這本書中寫道:“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先下結論再觀察,而不是觀察之後再下結論。”
當消費者看到中杯、大杯、超大杯,其實他們心裡,默認接受瞭這樣的結論。
這樣的設置,能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
你明明點瞭一杯中杯的咖啡,但星巴克說,那是大杯,你放棄抵抗,心想,好吧,那就是大杯。
你請朋友喝咖啡,點瞭一杯大杯,星巴克說,那是超大杯,朋友開心,你也開心。
比如,某知名財經媒體,曾搞瞭一個城市排名,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稱為超一線城市,把杭州、成都、合肥等城市稱為一線城市,二線變一線,三線變二線,這一操作,悅人無數,皆大歡喜。[註:官方沒有幾線城市的說法]
其五,價格歧視
星巴克通過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歧視定價,引導客戶選擇大杯、超大杯。中杯咖啡,不管是規格命名,還是定價,都是一個錨點。錨點就像一個箭頭、像一個參考基準,目的是把消費者引向企業希望消費者購買的產品。
下一篇
“山是山,河是河,越野還得聯動雲大哥”、“N檔直接踩油門,然後直接D檔就可以瞭”、“年輕人第一臺帶移動廁所的SUV”、“聽說這個...
無人車來也(公眾號 無人車來也 ),有滋有味解讀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智能駕駛故事!值得關註!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一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