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四大街位於中軸線以東,因街北的北京大學紅樓曾是五四運動發源地而得名。這裡有生活,有藝術,有近代滄桑,也有盛世華章。
紅磚砌築的北大紅樓裡,能聆聽五四精神的回響;皇城根的老墻遺跡中,可觸摸古都往昔脈絡;再逛逛中國美術館,感受最潮的文藝風情……沿著五四大街一路漫步,跨越600餘年的歷史和文化逐一展開。
北大紅樓
1918年秋,一座融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大樓在北京沙灘漢花園拔地而起。大樓外觀紅磚紅瓦,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紅樓”,這是國立北京大學文科、圖書館及校部所在地。圖書館位於紅樓一層,時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的辦公室就位於一層的東南角。這一時期,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李大釗以紅樓圖書館為陣地,組織和領導北大進步青年,開展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活動,並醞釀成立中國共產黨。北大紅樓因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發祥地之一。
毛澤東也曾在紅樓工作學習過。1918年10月,毛澤東經恩師楊昌濟推薦,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第二閱覽室擔任圖書館助理員。當時,毛澤東負責登記新到報刊和閱覽人姓名,並管理15種中外文報紙。
北大紅樓北側的大操場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民主廣場;北大紅樓後門外的鐵鐘也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自由之鐘。1919年5月4日,愛國民主的鐘聲在這裡敲響,由愛國學生組成的遊行隊伍從紅樓大操場出發走向天安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爆發。
3dde7ba003323f2eaa7f98c52b015248
百餘年前,紅色序章在這裡揭開;百餘年後,紅色基因在這裡傳承。走進紅樓,我們便會發現,它不僅披著紅色外衣,更承載著紅色歷史、浸染著紅色精神。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
皇城根遺址公園
坐落在故宮與王府井步行街之間的皇城根遺址公園,是在明、清皇城根東墻的位置上建設的帶狀公共綠地,分南、北兩段,北段為地安門東大街至五四大街,南段為五四大街至東長安街,全長2.4公裡,栽種灌木4.4萬餘株、各種樹木植物78種。從空中看去,宛如一條連接故宮和王府井商業區的彩色飄帶。
8473afa150d28621584becefc4146995
公園利用南北1.4米的高差設計瞭10處疊泉。水流下方用淡紅色花崗巖雕刻而成10處北京和全國的自然風光和世界文化遺產,取名“錦繡中華”。這樣就克服瞭冬季無水的缺點,有水時是泉,無水時是畫。由此經過時,看水流曲折緩緩而下,與草坪、湧泉相間,與綠樹、鮮花相映,成為一條過目不望的風景。
公園中還有6件雕塑和3組浮雕,向人們展示瞭古都北京獨特的人文環境和歷史脈絡。
皇城根遺址公園不僅環境優美,還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從北至南,公園串聯起中法大學舊址、老舍故居、歐美同學會等歷史建築,南端建有明皇城東安門遺址露天“博物館”。
據文獻記載,東安門寬約35米,進深約15米,相當雄偉、氣派,東安門大街和東安市場就是因此得名。如今,東安門隻留下部分墻基,被玻璃墻保護起來,人們可以走進下沉式展廳免費參觀,從古老的墻磚中窺見東安門曾經的繁華。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與地安門東大街交叉口南
中法大學舊址
北京中法大學是一所隻開辦瞭30年的大學,但卻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留下瞭波瀾壯闊的篇章,並一度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據點。它培養出一批具有愛國主義情感和進步思想的學生,其中很多人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化、教育界的領軍人物。
中法大學的創辦源於20世紀初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那時候,國內一批有志青年遠涉重洋,在法國一邊做工,一邊讀書,希望以這種方式掌握歐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歸國後用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辦法使中國富強起來。學校原校址在西山碧雲寺,1925年文科遷至此處,成為中法大學校本部所在地。
如今,在中法大學舊址教學樓和禮堂設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歷程”兩個專題展覽。展覽通過大量文獻文物、圖片資料、藝術作品,結合歷史場景復原、沉浸式閱讀享受、多媒體影音體驗等展陳形式,幫助遊客全面系統瞭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bb2b39ca97c994af611a6d336ee756be
時光流轉,歲月更迭。修繕一新的中法大學舊址使這裡所承載的重要歷史重新煥發光彩,向後人訴說著百年前這所學校師生在尋求救國之路上的那段熱血歲月。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皇城根北街甲20號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國傢文化標志性建築,主體大樓為仿古閣樓式,黃色琉璃瓦大屋頂,四周廊榭圍繞,具有鮮明的民族建築風格。
中國美術館已舉辦數千場具有影響的各類美術展覽,反映瞭中國美術繁榮發展的態勢,也成為中國與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一起來看看近期“上新”瞭哪些精彩展覽吧——
大美勞動者——中國美術館藏勞動題材美術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從13萬餘件館藏中精選180餘件勞動者題材的典藏佳作展出,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水粉畫、宣傳畫等種類。展出作品創作年代跨度近一個世紀,既有充滿歷史色彩的經典名作,也有表現新時期勞動者的精品力作,其中還包括18件國際藝術傢創作的代表性作品。
展覽分為“淳樸的心靈圖像”“同心的勞動號子”“美麗的大地風景”三個篇章,藝術傢們以個性化的觀察視角、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瞭對勞動的贊美、對勞動者的敬意,唱響“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的贊歌。
展覽地址:中國美術館三層13—17號廳、五層19—21號廳
展期:4月19日至5月14日(周一閉館)
木痕水影映心源——中國美術館藏水印版畫作品展
1963年7月,中國美術館舉辦“江蘇水印木刻展”,江蘇水印畫派自此宣告誕生。本次展覽中國美術館精選40餘件館藏經典水印版畫作品,一為系統梳理我國現代水印版畫的歷史,二為紀念中國美術館與江蘇水印畫派60年之緣。
本次展覽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展出瞭江蘇水印畫派代表人物吳俊發、黃丕謨、程勉、張新予、朱琴葆等的優秀作品,四川畫派頗負盛譽的吳凡、吳強年、李煥民、徐匡、阿鴿等版畫傢的水印作品,以及北京版畫界老一輩延安版畫傢古元的《夏》、終生致力於推廣水印版畫的李平凡的《素菖蒲花》。
展覽地址:中國美術館一層9號展廳
展期:4月28日至5月14日(周一閉館)
版映春秋——中國美術館藏傳統木版年畫展
作為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此次展覽從館藏木版年畫中精心遴選出120餘件作品和部分木版原版,展現中國木版年畫藝術豐厚的歷史文脈及雕版刷印技藝的獨特魅力。
展覽分為“神祇”“戲出”“節令”和“願景”四部分。“神祇”板塊以鎮宅、納福、多子、安康等題材的年畫,反映瞭中國人對真善美的崇尚;“戲出”板塊展現瞭將戲曲藝術與版畫藝術相結合的戲出年畫,是年畫藝術中內容豐富、風格多變、為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節令”板塊展示的應景年畫則以視覺的方式傳達瞭農耕民族特有的一種在四季輪回裡的“晴耕雨讀、詩書傳傢”的生活方式;“願景”板塊匯集瞭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傢業興旺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年畫題材,將民間世俗祈願真誠的表達出來。
展覽地址:中國美術館一層6、8號廳
展期:4月28日至5月14日(周一閉館)
-----------------------------------------------------
關註文旅北京,瞭解更多北京旅遊資訊喲~
微信公眾號:文旅北京(gh_187a948dcbbc);
微博:@文旅北京;
抖音:文旅北京;
小紅書:文旅北京;
頭條號:文旅北京;
快手:文旅北京;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