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
通譯譯本:
私譯譯本:
1.6
亶爰(音同纏園)之山,一說在今廣東境內;一說在湖南西北部的武陵山。
武陵山是三江幹流的分水嶺,即“多水”。它也是喀斯特地貌,符合“無草木”的條件。武陵山山勢險峻難於攀登,即“不可以上”。武陵山曾發掘出斑鬣狗化石,說明這裡曾經有斑鬣狗存在,符合《山海經》的“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
武陵山
貍就是今天的貍貓(也稱山貓)。但我覺得也有可能指的是猞貍,馬紅光版《南山經考證》認定是猞貍,但他稱猞貍為貍貓,特此註明一下。
貍貓猞貍
斑鬣狗的毛皮與猞貍相近,它的頸部、尾部的毛明顯更長,符合“其狀如貍而有髦”。雌性斑鬣狗的生殖系統形狀奇特,因為常被誤認為是雌雄同體或雄性,符合《山海經》描述的“自為牝牡”。斑鬣狗的近親靈貓藥用價值有鎮心安神的功效,類似於“食者不妒”。
斑鬣狗
斑鬣狗現在主要分佈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廣大地區,因此也有人懷疑《山海經》作者去過非洲。但是數千年前的中國湖南如果有斑鬣狗,應該也不算太奇怪的事情。
靈貓
《黃帝內經》認為妒病為少陰之人,供血不足,類似西醫的心絞痛。
通譯譯文:
私譯譯文:
一說在廣東境內;一說在湖南中西部的雪峰山。
雪峰山一帶大理石礦豐富,即“多玉”,森林資源占湖南省50%-60%,樹木種類眾多,即“多怪木”。雪峰山可能存在過賽加羚羊【猼訑】,這裡出土過大象和羚羊角化石。雪峰山烏雞【𪁺𩿧】也是烏雞的一個重要品種。
雪峰山
“九”通“鳩”,即今天的鴿子類鳥禽。
“駟”“四”通假,《荀子·禮論》曾提出“駟之過隙”。馬耳朵有個特點“如削竹”和耳正面多毛,這個特點曾被《山海經》多次用來形容其他動物。
猼訑(音同博怡)被民間認為是賽加羚羊即高鼻羚羊,但是雄性高鼻羚羊看著更符合《山海經》後文“其狀如羊而無口”的那種怪物。
猼訑51df2782105b672b6fe4d5069e2ec7b6
所謂“其目在背”,被解釋成羊角骨塞中空處有“通天眼”的俗稱,筆者略感牽強,也算一種說法吧。因為它的面部也不太像鴿子的長相,耳朵和馬耳朵也有所差別。
後世將恐癥畏癥都歸於驚風病
𪁺(cháng)𩿧(fū),“三”通“毿”,毛發細長的樣子,“六”同“騮”,形容馬匹黑紫色一類。
𪁺𩿧
烏雞毛細長,黑紫色的眼睛和腳,長毛的翅膀,符合《山海經》“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𪁺𩿧(念chǎng fū)”的描述。
《玉篇》《太平禦覽》中把“𪁺(cháng)𩿧(fū)”寫成“鷩𩿧”,鷩赤雉,即錦雞。
白腹錦雞
“臥“指痹癥,現在的風濕病。
通譯譯本:
私譯譯本:
青丘山應該是《山海經》中最為知名的傳說之地瞭,因為正是這個地方養出瞭中國神話傳說中最為知名的怪物九尾狐。
《鏡花緣》也有提及青丘國。
一說青丘山是福建西北的武夷山;
福建武夷山
一說是羅霄山山脈,革命聖地井岡山就屬於【羅霄山脈】。羅霄山脈是幾個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形成的山系,位於湖南省和江西省的交界,是兩省的自然界線,也是湘江和贛江的分水嶺。羅霄山一帶的興國縣,螢石資源豐富,即“其陽多玉”。羅霄山一帶蘊藏的微晶石墨是我國最大的微晶石墨產地,即“其陰多青䨼”。
羅霄山自古也是鷓鴣的分佈地,有很多描寫鷓鴣的詩詞提到瞭湘江(羅霄山是湘江分水嶺)。
羅霄山脈
一說“青䨼”是青色的可做顏料的礦物,一說是今天的石墨。
青色在古代多指黑,䨼指土一樣的顏料。書畫中的丹青指的是朱砂和墨,青䨼則是墨的原料。山中所產的青䨼就是天然墨即石墨。
九尾狐是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生物,常用來象征祥瑞。但是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瞭,而早期也有吃人的兇惡形象。著名的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中的狐貍精蘇妲己原型就是九尾狐。
九尾狐的想象圖九尾狐狐貍精蘇妲己
今人想象九尾狐這種動物,一說“九”同“九節”,即尾巴上有九節條紋的【小熊貓】。但小熊貓是食草動物,不像《山海經》所描述的那樣是“食人”,所以小熊貓是否就是九尾狐還存疑。
小熊貓赤狐尾巴較大,和小熊貓也比較相似
“九”同“鳩”,九尾即鴿尾。藪犬的尾巴相對於其他犬科動物,尾巴比較短小,且順著尾骨下垂,就像鴿子尾巴一樣。藪犬即亞洲豺狗,能捕殺體型較大的獵物,這是小熊貓做不到的。藪犬的近親豺狗的皮可以治療寄生蟲。
藪犬
“蠱”就是吸血類寄生蟲病
鷓鴣的外形像鴿子,雄性鷓鴣好鬥,叫聲特殊,如呵斥人一般。即“其狀如鳩,其音若呵”。正因為其叫聲特殊,所以也被古人拿來做詞牌名和樂器名。鷓鴣有增強心神、預防神經衰弱的藥用效果,即“佩之不惑”。
陶潛《讀山海經詩》節選:
1a1d2a6454123a51227959effca60ec5
迷惑之疾指心神不安、疑神疑鬼,相當於西醫中的神經衰弱。
瀏陽河古稱瀏水,發源於羅霄山脈的大圍山,在長沙市註入湘江。
瀏陽河
“即”同“像”,“翼”同“翅膀”,“澤”同“湖泊”,意思是像翅膀的湖泊。湘江三面高一面低,看起來很像湖泊。支流偏一側發展,使湘江看上去很像張開的翅膀。
也有說“即翼之澤”是翼山中的湖澤。
6ee8c0f67c89c362190ad6a4fff1271e湘江
清代赤鱬畫像
目前最接近《山海經》“赤鱬”所描述的樣子的是下面這個來自日本的不明生物標本,
疑似赤鱬實物
也有說赤鱬是娃娃魚的說法。
傳說中的“美人魚”,聲音形容很“鴛鴦”。
東方蠑螈的腹部是紅色,五官與人臉有接近的地方(雖然我沒看出來)。東方蠑螈確實有治療疥瘡的藥效,廣泛分佈於我國,也算一種說法吧。
東方蠑螈
疥瘡是由於疥蟲感染的皮膚病。
通譯譯本:
私譯譯本:
箕尾之山一說在福建東部,一說在福建西北部和江西東部交界的武夷山。武夷山尾部東臨中國東海,平均海拔350米,但是被平均海拔1000-1500米的鷲峰山脈阻擋,又看不到海,即“踆於東海”。武夷山東北端是丹霞地貌,即“多沙石”。
武夷山丹霞地貌
建溪是閩江上遊三大溪流中最大的溪流,附近英砂資源豐富,建溪源頭武夷山有石英礦,即“多白玉”。
建溪
一說指福建福安縣註於三都澳的交溪。
交溪
這個算是難得的統一口徑瞭,淯水即今天的閩江。閩江是福建省最大河流,建溪和另外兩條溪流匯合而成。
閩江
通譯譯本:
私譯譯本:
作者:飛鳥0630,http://www.zcool.com.cn/work/ZNDI0MzE3OTI=.html
下一回:
合集鏈接:《山海經》《海錯圖》異域奇獸古今對照整理
文學影視公眾號:芳緋文學(fangfeiwen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