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弟学妹们,张礼卿老师的国际金融第八章第3-5节知识点总结来啦,这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去年老生研路发的资料和PPT编写了张礼卿《国际金融》知识点题型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同时也欢迎小伙伴在评论中留言说出我没有注意到的考点,大家一起加油呀~
1、【直接干预】是指政府【直接入市买卖外汇】,改变原有的供求关系以引起汇率变化的干预。
2、【间接干预】是指政府不直接进人外汇市场而进行的干预,一是通过【改变利率等国内金融变量的方法】,使不同货币资产的收益率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改变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乃至汇率的目的。二是通过【公开宣告】的方法影响外汇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汇率。
3、【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4、【非冲销式干预】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它引起了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1、浮动汇率制优点(固定汇率制缺点)
第一,国际收支平衡不需要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在固定汇率制下,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失衡时,为维持汇率稳定,政府当局被迫采取紧缩性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从而使国内经济失去平衡,产生失业或通货膨胀。但是,在浮动汇率制下,这个问题不会出现。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失衡时,汇率会上下波动,从而消除失衡,使财政、货币政策免受影响,可专注于国内经济目标的实现。
第二,保证了一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在固定汇率制下,当一国企图通过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实现其经济目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却可能带来国际收支逆差,使该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该国货币当局不得不在货币市场上抛售外币、回购本币,结果使初始的货币扩张半途而废,无法达到原来的目的。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一国无须维持汇率稳定,可听任汇率上下浮动,则不必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而影响货币供给量了。
第三,避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在固定汇率制下,国外发生通货膨胀,可通过以下途径传递到国内:①根据一价定律;②国外通货膨胀将带来本国的国际收支盈余,增加本国的外汇储备,从而使本国的货币供给量增加,间接引起国内通货膨胀。而在浮动汇率制下,国外通货膨胀将通过本国货币汇率上浮得以抵消,不会带来国内通货膨胀。
第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根据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关系而定,并随外汇的供求对比变动而变动,因此最能体现经济的真实要求。实行浮动汇率,一国便不需要竭力维护固定汇率,也就不需要采取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所执行的贸易管制,从而避免了资源配置的扭曲,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五,增加了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在固定汇率制下,各国汇率一般保持稳定,但在迫不得已时也会宣布法定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造成单向投机,使得贬值更快也更严重。而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可自动恢复平衡,不至于出现累积性的国际收支盈余或逆差,从而避免了巨大的国际金融恐慌。
2、浮动汇率制缺点(固定汇率制优点)
第一,使汇率变得更加不稳定,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降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配置效率。浮动汇率制使出口商无法确定未来汇率的变化,增加了进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市场的成本,使进出口商和投资者倾向于固守国内市场。从贸易来看,虽然进出口商可利用远期汇率来避免风险,但这一措施不能消除所有风险。对投资来说,汇率变动也可能抵消资本收益,使投资受损。而汇率的频繁波动又不断改变着国际相对价格,从而使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至关重要的价格信号变得飘忽不定。
第二,同样会引起外汇投机。尽管浮动汇率制下的外汇投机,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单向投机,但当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导致货币汇率下跌时,往往也会使人们产生该货币汇率会进一步下跌的预期,该货币的价格必然下跌;反之,汇率上浮时也会出现因投机而导致的矫枉过正。虽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货币汇率会由市场机制调节至均衡,但汇率在短期内的暴涨暴跌无疑会给国际经济界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更容易传递通货膨胀。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推行膨胀性政策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形成贬值的压力。为维护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又不得不抛出国际储备、 购进本币,这实际是一个自我纠正的机制。然而,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政府不再受国际收支的“纪律约束”这一机制不再起作用。一些具有膨胀倾向的政府就可大胆地膨胀国内经济,让汇率去承担国际收支失衡的后果。若汇率下跌,进口价格上升,货币当局仍采取适应性货币政策,国内物价水平就会进一步上涨。另外,在工资和物价呈下降刚性情况下,实行浮动汇率制便产生棘轮效应,即货币汇率上浮国家的物价水平下降的速度小于货币汇率下浮国家的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结果导致世界通货膨胀加速。
1、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缺陷
(1)参考货币篮子的缺陷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采取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央行公布篮子的币种构成但未公布权重的情况来看,央行仅以此参照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对汇率调节保留了较大空间,从而增加了汇率形成的不确定性。在参考一篮子货币情况下,货币管理当局则没有钉住的义务,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以及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灵活地调整汇率的定价基础。同时,对于何为一篮子货币,央行给出了三个选项:CFETS货币篮子、BIS货币篮子,以及SDR货币篮子。但做市商在具体报价时参考哪个篮子不得而知,由于对货币篮子中的币种、各种货币的权重、计算基期以及汇
率的形成规则均未加以明确说明,增加了企业和银行的外汇结算风险。
(2)货币管理当局在调整汇率浮动区间方面的制度缺陷
在新汇率制度中,货币管理当局可以根据外汇市场汇率的浮动情况,对汇率进行调整。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保留着随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的主动权,它可以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主体的承受能力,扩大或缩小汇率的浮动区间。因此,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在货币管理当局调整汇率浮动区间上的规定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事先没有明确指出货币管理当局究竟应当怎么做,市场主体可能面临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和操作的不透明。
(3)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上将陷入困境
在我国目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承担著隐含担保责任,它以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保证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不超过既定的目标。这种隐含担保机制,使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人民币汇率时陷人两难选择。如果在原来升值的基础上再度宣布人民币升值,则会使市场主体形成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由此形成投机资金的大量涌人,增加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难度。如果人民币不继续升值,则会面临国内外特别是国外舆论界更大的压力。
(4)外汇市场避险工具的缺失使微观主体承受较大的外汇风险
参考一篮子货币对人民币进行定值,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更加频繁。现行国际汇率制度的易变性、多变性,给国际贸易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新汇率制度运行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浮动特征正逐步显现出来,这就使从事国际贸易的市场主体所承受的外汇风险呈加大之势。外汇风险的扩大和暴露,使进出口商不得不加大防范外汇风险的力度,从而增加国际贸易的成本。并且,在我国目前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衍生交易工具比较匮乏的情况下,还会进一步增加微观市场主体的汇率风险。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
虽然短期内中国不太可能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但是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弹性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趋势,这是更好地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持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必然要求。
第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更多地发挥汇率杠杆的作用不可避免。在可供选择的各类国际收支调节工具中,最具直接影响的当属贸易管制、外汇管制和汇率调整这三类(在资本高度自由流动的国家,利率也有明显的影响)。在贸易管制可用,外汇管制严格并且有效的情况下,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可以不占重要地位。但是,当贸易管制大幅度放松,外汇管制逐渐放松或者在事实上已经变得十分低效并且成本巨大的时候,汇率的主导性调节地位就呼之欲出了。
第二,扩大人民币汇率安排弹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维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任何开放经济体都无法同时实现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政策目标,而只能选择其中之二。目前,中国仍然维持着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因此,同时实现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冲突似乎并不明显。但是,伴随着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这种冲突势必会加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当资本账户逐步开放后,只有相应地提高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弹性,才能使中国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独立性。
3、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政策选择
(1)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仍然较小。应根据影响外汇供求关系的各种因素及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分阶段地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地根据汇率信号做出反应,逐步扩大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2)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和参与主体
虽然目前允许合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进人即期外汇市场,还扩大了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的银行主体,但是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绝大多数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参与主体种类单一导致市场的信息不能够有效地传递到汇率中。而且,市场中的外汇投资咨询机构和经纪机构不足。应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市场交易主体和参与主体,吸收更多的财务公司、集团公司、基金公司成为交易主体,大力鼓励成立各种货币经纪公司、外汇市场投资咨询公司。
(3)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品种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推出促进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包括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即期与远期、远期与远期相结合的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以及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但是,总体上人民币衍生品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客户风险意识的提高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必然要求更丰富的外汇衍生产品,中央银行应当结合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逐步丰富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适应市场投资需求的金融衍生产品,为微观主体提供对冲风险的工具。
(4)提高做市商的价格发现能力
引入做市商制度是进–步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配套举措,有利于活跃外汇市场交易,提高外汇市场流动性。人民币外汇市场已成为一个混合型的市场,做市商成为市场的定价中心。不过,外汇市场的透明度过低,做市商的客户结构单一,需要进一步提高做市商的价格发现功能。
(5)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改进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驾驭外汇市场能力的高低显得不是很重要,但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调整时机、调整幅度、货币篮子中币种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以及汇率浮动的幅度等都需要中央银行做出慎重的考虑。因此,在现行汇率制度条件下,中国人民银行必须要提高自身驾驭外汇市场的能力,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调控手段和调控方式要进一步规范。中央银行主要利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也应辅之以行政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管理。除了直接干预方式以外,诸如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汇率、信号宣示效应等间接干预方式也可以逐渐采用。除每天波动幅度外,还应规定每年波动的幅度,这将向市场传递中央银行减少干预的重要信号,为中央银行减少市场干预频度创造条件。
(6)建立汇率风险监控体系
汇率灵活性增强将使外汇资产与负债在币种结构、期限结构方面的匹配情况更加复杂,从而使汇率波动的风险增加。在此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风险实际上是由国家来承担的,而今后汇率风险将更多地由企业与个人来承担。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显示,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间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不匹配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汇率灵活性的增强对提高国家应对汇率风险监控能力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政府需要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上建立全面有效的外汇风险监控体系,根据外汇不同期限、不同币种的净头寸以及外汇资产与负债期限状况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7)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为外汇衍生产品定价奠定基础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客观上也要求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利率与汇率、资本流动之间关系密切,其相互间的作用关系就是利率平价机制,而一国要形成这种有效的利率平价机制,必须有灵活的市场化利率机制。
在远期结售汇交易中,报价方一般根据传统的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公式进行报价,由于国内货币市场尚没有统一的收益率曲线,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交易缺乏参照系。为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尽快形成基准利率体系,使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除了上述措施外,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还必须采取其他一些配套措施,如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以及加强对投机性资本冲击的防范等。
国际金融第八章的3-5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这块的内容,这块内容可以用来答论述题,不用完全按照课本上来,可以理解了之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但这一块一定要掌握,论述题可能出。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正在复习国际金融的学弟学妹,也欢迎大家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补充~如果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对你们有帮助,希望大家对文章多多点zan和收藏呀,你们的点zan和收藏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大家加油呀!
下面是张礼卿《国际金融》之第八章知识点梳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