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古代歷史上,常常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同樣是進行戰爭,有的國傢可以如同滾雪球一樣,讓自己越滾越大,國力也隨著越發增強,比如明末崛起的後金。但有的國傢,在擴張的過程中,卻因為對自己國力的不斷消耗,最終因為不斷的戰爭,讓自己的國傢走向瞭崩潰。比如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那麼為何同樣是不斷發動戰爭,最後卻會出現這樣完全不同的兩個結果呢。這就要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便是戰爭經濟學。換句通俗的話說:以戰養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經濟”這個詞,應該是時至近代,才逐漸被各國政權所重視。但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傢和文明,隻有擁有良好的經濟運轉,才能維持財政的健康,也才能保障自己的統治,使其擁有足夠多的軍隊守衛邊疆或對外擴張。
cb2bc3d6a747b9a06700451417accbec
尤其是在古代政權沒有今天融資、借貸、債券等手段的情況下,整個國傢的生死幾乎都依賴於自身的稅收。也因此,古代國傢對於良好經濟情況的依賴,也就更加的嚴重。
1163dfc696627d25a13ce156d45dc24a
▲古代所追求的“仁政”,本質上就是通過減少政府收入和開支,通過市場自我調節能力,讓經濟得以重新恢復和發展。
而戰爭本身,對於經濟的影響就極為復雜。首先戰爭本身就是一項搞財政投入的項目。於此同時,在古代後勤條件下,戰爭往往還會大量占用社會中的人力和畜力,因此對日常的經濟生產生活,也帶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由於古代軍隊的管理等等問題,軍隊即使在己方領土行軍,也時常會出現軍隊擾民,甚至是“老鄉借頭”的情況。因此戰爭本身對經濟發展帶來的破壞是相當明顯的。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國傢被戰爭所累,甚至是越打越強,那麼就必須要讓自身通過戰爭所帶來的利潤最大化,同時盡量縮減自身的戰爭消耗。
▲戰爭中對敵方城市的掠奪破壞,就是一種最簡單粗暴的以戰養戰
如何能從戰爭中,迅速獲得短期紅利以填補戰爭的消耗,則是將戰爭長時間持續下去的關鍵。也因此,在古代很多將領,都會刻意放任甚至指揮軍隊去劫掠被剛剛占領的村莊和城市。因為這樣就可以讓士兵去自行滿足自身的物質需求,從而降低軍隊後勤的壓力,並且劫掠所帶來的財富誘惑,也可以提升士兵的士氣。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暴力劫掠,還可以將其中獲得的財物、人口用於繼續戰爭的資本。
▲戰爭中軍隊的掠奪,可以說是人類任何文明戰爭皆有的傳統
不過劫掠雖然簡單可行,但是因為過於的粗暴,不僅所能帶來的財富有限,而且也會對之後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或者是進一步壓榨財富,都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古代一些比較有遠見的統治者或者將領,往往還是會盡力阻止自身軍隊的劫掠行為。不過放棄劫掠,相應的,也就意味著這一地區必須要能夠為統治者盡快提供可以令其滿意的財富。而這就有賴於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是戰爭否有著明確的經濟目標,另一點則是能否在新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行之有效的統治。
▲擁有特色高價值產品產出的地區,在歷史上格外容易被當作軍事目標,因為這些地區一旦恢復生產,那麼便可以立即為財政帶來極大的改善。
其實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便是俄國在西伯利亞以及遠東的征服。在俄國人擴張的過程中,他們的目的非常的明確,那就是為瞭能夠盡可能多的獲得當時價格高昂的毛皮。而他們在征服當地原住民,並向其強征毛皮,又為他們之後繼續向東的擴張提供瞭動力。這種方式讓俄國人自伊凡雷帝派遣葉爾馬克開始,一直擴張到瞭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亞。對於商路的占領,也是同樣的道理。通過占領商路,以此控制商路關卡,從而征收巨額的商稅,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比如中國唯一一個將領土擴張到中亞腹地的中原政權——唐朝,還有之後一直飲馬約旦河,後來更是進入小亞細亞半島的蒙古人,都是依賴於從商路中獲得支持他們軍事擴張的財政新收入。
▲唐帝國的向西擴張就得益於他們從絲綢之路中收取的商稅,不過對於唐朝的政治和軍事體制而言,這種收入並不足以支持他們像蒙古人一樣無限擴張,因此最終止步於河中地區。
不過對於一個政權來說,最具考驗的,還是如何在新征服的土地上,盡快建立起自身穩定的統治。因為這不僅在於能否為軍隊的繼續戰爭,提供重要的財政補貼,同時在戰爭中,也意味著軍隊後方的安全。不過這一點,對於不同的政權體系,往往會出現巨大得差異。因為這不僅是對一個政治文明長時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考驗,同時對於統治者和將領本身的能力,也有著極大的考驗。這方面極端的例子就是蒙古人那種殺光新征服土地上人口的做法。最後,重點講述一下,對於戰爭經濟來說,同樣重要的如何降低戰爭成本。
2b0673cecd6d5686e4e8f49b22a8560b
▲戰爭中如何盡可能的減少軍隊的開支,也是戰爭經濟學的重點。
在戰爭中的“節流”,其實本質上,就是如何能夠花更少的錢,搞出更好的軍隊,也就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除瞭在軍隊裝備上的選擇之外,其實更加重要的,就是士兵的來源。在古代幾乎每個文明,都有過征召民兵和貴族作戰的歷史。這種通過政府的控制,從而建立起的軍隊。這種成分為主的軍隊,往往能夠付出較少的成本就建立起軍隊。而且在不少地區,尤其是像許多遊牧民族,這種制度下產生的軍隊,都表現出瞭可圈可點的戰鬥力。但是這種戰鬥力,卻也往往伴隨著出現部族首領或者貴族的桀驁不馴或割據。而且,這種征召制度,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常常會陷入死胡同。比如民兵和貴族們軍事素養降低,地方割據勢力嚴重等等。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帝國府兵制的崩潰以及之後的藩鎮割據。
▲蒙古帝國迅速陷入割據分裂,就和他們粗糙的軍事制度有著很大關系。
也因此,征召軍隊很快就被更加穩定的常備軍和雇傭軍取代。這兩種軍隊制度,相對於征召兵來說自然成本更高,但是相應的,卻也更加的穩定。尤其是其中許多雇傭兵,由於對很多政權來說,有著更大的選擇空間,因此他們也往往通過雇傭兵,來汲取外部的軍事技術。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雇傭外國的雇傭兵,在很大程度上,還可以極大的節約本國的勞動力,從而讓對外戰爭對自身的經濟影響,降低到最小。當然如果戰爭是爆發在本土,那就則是另一種情況瞭。
▲俄國人在彼得大帝改革前,就通過雇傭兵吸取瞭大量重要的軍事技術,從而讓自己在技術上壓倒包括波蘭—立陶宛和克裡米亞汗國等一眾鄰國。
總的來說,由於人類千萬年來對於利益本能的向往,因此歷史的發展,終究是由一些共性在其中。不過一個好的戰爭經濟學自然也不是萬能,即使是能夠做到完全“低能耗”的進行擴張,國傢政權和經濟的復雜性,也往往會為每個政權設置他們無法跨越的擴張界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