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爾人是荷蘭、德國和法國移民混血的後裔形成瞭形成的混合民族。“佈爾”語源為荷蘭語“Boer”一詞,意為“農民”。現在改稱阿非利卡人(Afrikaners),意為“非洲定居者”。
他們都說一種叫阿非利卡語的語言,本質上是一種荷蘭語方言,但其中融入瞭大量法語、德語、馬來語和非洲當地的科薩語詞匯。
佈爾人
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瞭好望角,開始往開普敦移民。最早的那批是東印度公司的雇員及其傢屬。
荷蘭殖民者在好望角登陸
部分東印度公司的荷蘭員工開始自立門戶,以開普敦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將商船補給站擴大為開普(Cape)殖民地。之後又陸續開始有荷蘭人自行從荷蘭本土移民此地,另外受法國宗教戰爭影響,大量法國胡格諾派新教教徒為逃避宗教迫害也移民此地。
開普敦取代瞭毛裡求斯,成為來往於兩大洋的船隻最重要的中途補給基地。
45b81cc696b069e97cb26635b39ddc0d南非早期殖民地
經過百餘年的殖民活動,佈爾人已成為當地的主要民族。但是佈爾人並沒有在南非造成獨霸的局面。
這些移民引進奴隸制,把農事交給當地的黑奴,手工業交給來自東南亞的馬來奴。佈爾人普遍從事農場奴隸主職業,不再從事任何農牧業活動,每天的主要工作是騎馬打獵。
1795年,法國占領瞭荷蘭本土,英國出動艦隊擊敗瞭開普敦附近的荷蘭民兵,占領瞭這塊荷蘭殖民地。之後便開始瞭與佈爾人長達百餘年的爭奪戰。
1806年,短暫將其歸還荷蘭政權後,又再次占領開普敦殖民地。
1815年維也納和會上,英國以600萬英鎊的價格從荷蘭手中購買瞭好望角,開始殖民統治。
1834年,英國人頒佈條例廢除奴隸制,這對以奴隸農場經濟為主業的佈爾人來說是個滅頂之災。
1836年,佈爾人農場主們不得已放棄自己的牧場、房子,坐著牛車,趕著牛羊,帶著傢人和奴隸,離開開普敦殖民地,向東北方向移民。先後建立納塔利亞共和國(1840年)、德蘭士瓦共和國(1852年)和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1854年)。
佈爾人想大陸內部北遷
1877年4月,英國吞並德蘭士瓦共和國。
佈爾人和英國人的遷移路線
1866年,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士自由國相繼發現世界上最大的鉆石礦和金礦。英國殖民者覬覦這些寶藏。
英國想吞並兩個佈爾共和國,計劃用800人的軍隊入侵德蘭士瓦,卻遭到佈爾人極力反抗。
佈爾人民團
1880年12月16日,五千多名佈爾人在居住地舉行大會,宣佈武裝對抗英國殖民者。
1880年12月17日,佈爾人與英軍在德蘭士瓦爆發瞭激烈沖突。增援的英軍在佈朗霍斯普魯特河谷遭到佈爾人伏擊,造成英軍70餘人陣亡。
1881年1月,佈爾人又在德蘭士瓦的朗峽谷對英軍部隊再一次進行伏擊,這次有93名英軍被打死,100餘人受傷和被俘。
1881年2月27日,馬朱巴山之戰(Battleof Majuba Hill),英軍司令喬治·波梅洛伊·科利(George Pomeroy Colley)少將被擊斃。
1881年8月,雙方簽訂《比勒陀利亞協定》,規定德蘭士瓦可以建立在英國女王宗主權下的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國保留三項特權:控制德蘭士瓦對外關系;保持對德蘭士瓦同非洲部落關系的控制權;戰時英軍有權借道德蘭士瓦。
佈爾戰爭戰場圖
第一次為1880年12月16日至1881年3月6日,戰爭規模並不是很大,算是英國人和佈爾人的一場小規模沖突。
1884年,德蘭士瓦的比勒陀利亞和瓦爾河之間發現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金礦“蘭德金礦”,在礦區基礎上建立瞭新城約翰內斯堡,經濟開始快速發展。
1890年,德蘭士瓦宣佈定居在約翰內斯堡的外國僑民要繳納全額賦稅,但不得享受參加總統和立法會選舉的權利,除非在德蘭士瓦住滿14年並歸化國籍;此外,所有外僑都不能擔任政府公職,其子女不能上政府資助的學校。這一法律遭到瞭英國的抗議,因為德蘭士瓦的外僑大多是英國人。
1887年,英國殖民者派兵進入瞭原祖魯人地盤,試圖將佈爾人入海的通道封鎖住。這一舉動使得當地的局勢驟然緊張,加之佈爾人與外來移民的關系越發緊張。
1895年,英國礦業公司的警察和外僑武裝企圖推翻德蘭士瓦政府,爆發流血沖突。英國以保護僑民為由不斷向南非增兵。
德國官員私下裡將英軍的企圖轉告德蘭士瓦政府,提醒他們提前做好準備。同時歐洲多國開始聲援佈爾人,荷蘭、比利時等國派出大量志願者來幫助佈爾人共同抵禦英國殖民者。
1899年10 月 9 日,佈爾人政府要求不僅英國軍隊撤出邊境,並且要求自 1899 年 6 月 1 日以來派往南非的所有增援部隊撤出。
1899年10月11日,最後通牒被拒絕後,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的佈爾民兵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佈戰爭(Second Boer War)爆發。
英國先後動員瞭45萬軍隊,其中25.6萬為英國正規軍,10.9萬為英國志願軍,5.3萬為南非英國殖民地軍隊,3.1萬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佈爾人參加戰鬥的前後共計8.8萬人,其中德蘭士瓦人4.3萬,奧蘭治人3萬;此外,還有1.3萬開普殖民地的佈爾人,以及兩千名同情佈爾人的外國志願者。
面對占絕對優勢的英軍,佈爾人在路易斯•波塔、揚•史末資等人領導下展開遊擊戰。
4824866fa6bbf1b9977bac60068ae551佈爾人的遊擊隊佈爾突擊隊成員,約 1899 年1881年,倫敦報紙上描繪佈爾人在德蘭士瓦的作戰方式,典型打瞭就跑的遊擊戰
按照佈爾人的計劃:在英軍增援南非之前,佈爾人分為兩路占領英軍陣地;同時煽動殖民地的佈爾人,對英軍展開牽制,阻止英軍使用鐵路來支援大部隊。
第二次佈爾戰爭局勢圖
戰爭開始前一個月,佈爾將軍彼得·A·“皮特”·克羅涅 (Piet Cronjé) 率領一大批騎兵離開德蘭士瓦並圍攻馬費金(Mafeking);奧蘭治自由邦軍隊圍攻瞭富含鉆石的金伯利( Kimberley);彼得斯·雅各佈斯·“皮特”·朱伯特將軍和他的 15,000 名騎兵在萊恩的內克擊敗瞭喬治·懷特爵士的納塔爾國防軍
1899年10月12日,佈爾人在塔拉納山戰役利用地形優勢,對英軍展開瞭突襲,一陣槍炮聲後,英軍損失瞭465人,而佈爾人隻損失瞭140餘人。
1899年11月02日,佈軍又在萊迪史密斯地區( Ladysmith)對一支英軍大部隊展開包圍。英軍1000餘人陣亡,200餘人失蹤巨大損失,佈爾人僅僅有8人陣亡,30餘人受傷。
1899年,正在抵抗英軍的佈爾人士兵
1899年12 月 10 日至 17 日,英軍在德蘭士瓦西線和中線的也遭到失敗,史稱"黑暗的一周"(Black Week)。
佈爾人在馬格斯方丹(Magersfontein )擊敗瞭英國人,英國人在那裡傷亡 1,000 人;在斯托姆貝格(Stormberg),他們在那裡失去瞭 100 名傷亡人員和 600 名囚犯;在科倫索( Colenso),佈勒將軍的部隊在試圖解救萊迪史密斯的努力中造成 1,200 人傷亡。
1899年,英國步兵在佈爾人進攻中掩護1900年1月24日,斯皮恩•科普(Spion Kop)戰役後戰場上陣亡的英軍士兵1900 年 1 月,英國人在 Spion Kop 遇難佈爾戰爭中的英軍某部士官合照,他們中的很多人在“黑色星期”中陣亡1899 年 12 月 9 日/10 日,斯托姆貝格戰役,英國軍隊在鐵路線上拖著大炮1899年11月,莫德河戰役(the Battle of Modder River)
英國的戰術通常被證明可以成功地對抗武裝薄弱的對手,但在對抗佈爾人時卻是災難性的。 英國人對隱蔽的佈爾人陣地發動瞭正面攻擊。 這些都是無效的,並導致 1899 年 12 月的幾次失敗。
使用現代步槍和無煙火藥,佈爾人能夠在最遠三英裡(3.5 公裡)外狙擊英國步兵,然後撤退以避免任何固定對抗。 他們機動性很強,擅長野外作業,習慣瞭高地的生活。
盡管佈爾人隻有 88,000 名士兵和相對較少的火炮,但他們由路易·博塔、揚·斯穆茨和克裡斯蒂安·德韋特等傑出將軍領導。
aafb78d399814ed7d41304a6fc270e03佈爾人軍隊與英國在高地混戰。 佈爾人擅長在他們被攻擊之前退出他們的防線,並且很少傾向於面對面地進行攻擊。
在幾次逆轉之後,英國人向南非派遣瞭更多的人。 其中包括來自整個帝國的軍隊,尤其是來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軍隊。 最終,超過400,000名士兵參與其中。
英軍此後決定采取步兵與騎兵相配合,迂回夾擊的方式,對佈爾人展開進攻。
利用人數和武器裝備的優勢,英軍成功將奧蘭治自由邦占領;又在1900年9月1日,成功將德蘭士瓦共和國占為己有。
在首都淪陷並且佈爾人的主要部隊被擊敗後,包括英國指揮官在內的許多人認為戰爭已經結束。然而,佈爾人拒絕投降。他們的政府繼續在逃,佈爾人突擊隊開始瞭遊擊戰。
“黑色星期”中,遭到襲擊損失慘重的英軍
1900年11月上任的英軍總司令基欽納,開始在南非境內修建50多座集中營,以對付佈爾人的遊擊戰。凡有試圖翻越逃跑者一律射殺。
英軍總司令基欽納下令先後將13.6萬名佈爾人婦女、兒童和老人以及8萬多黑人仆役從被焚毀的農場上抓走,關進集中營。
佈爾人集中營1901年,集中營裡的佈爾婦女和兒童佈隆方丹集中營的帳篷
集中營內人口密度極高,營養不良,物資奇缺,瘟疫流行,死亡率極高。
戰爭期間死在集中營內的佈爾平民共有27927人,其中包括1676名老人、4177名婦女和22074名兒童,英國為此遭到世界各國的激烈抨擊。
1902年5月31日,英佈雙方簽訂《弗裡尼欣和約》,規定英國是佈爾人的合法主權者,但承認佈爾人的自由和財產,並撥款援助佈爾人重整傢園;允許佈爾人設立自治政府,並在學校中教授阿非利卡語。
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歸屬英國,持續瞭約3年的第二次佈爾戰爭以英國的勝利宣告結束。
英國先後動員瞭45萬軍隊,死亡兩萬一千多人,並耗費2.2億英鎊。國庫幾近一空。聲名大損。
而佈爾人參加戰鬥的前後共計8.8萬人,減少到22000人。由於得不到補給,民團士兵營養不良、衣衫襤褸,士氣沮喪。他們的糧秣彈藥已經耗盡,隻能依賴戰利品為生。
西方世界發起瞭聲援佈爾人的運動。在荷蘭和比利時甚至組建瞭眾多民間團體向佈爾人捐贈戰時流動醫院和醫療設備。同時還有來自荷、比、德、法、美、俄、愛爾蘭、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傢的上千名人,志願與佈爾人並肩戰鬥。
在第二次佈爾戰爭期間裝備現代螺栓式步槍的武裝南非白人。
1910年5月31日,英國將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奧蘭治四個殖民地合並成為南非聯邦,是英聯邦的自治領之一。
二戰後,佈爾人依靠白人中的人口優勢,通過選舉方式和平控制瞭南非。
由於佈爾人基本都是農場奴隸主出身,他們在和約中對黑人的參政權也做出瞭諸多限制。
靠奴役南非土著黑人起傢的佈爾人,仍然依賴農奴莊園和奉行奴隸制文化。不斷強化對黑人的壓迫,在1948年正式實行種族隔離制度,不惜接受聯合國的全面制裁。
直至1994年南非舉行多種族大選後,佈爾人政權才徹底結束,並順利廢除種族隔離制度。
佈爾戰爭使大英帝國聲名狼藉,同時也撼動由它主導的國際秩序,促使世界外交、政治和軍事發生重大轉變。
政治方面,佈爾戰爭後,英國的全球戰略開始逐步收縮,將發展和戰略重心重新回歸歐洲大陸本土,將部分海外勢力范圍轉給加、澳、新等自治領進行管理。
第二次佈爾戰爭之後,英國將南部非洲的殖民地連成一片,使其成為英屬海外帝國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
經濟上,隨著世界上最大的蘭德金礦被英國把持,英國將金融資源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來自南非的黃金使倫敦迅速成為全球金融業和黃金交易中心。
軍事上,佈爾戰爭使得"全民皆兵"的理念開始在世界上推廣。後來的瑞士和以色列也開始效仿佈爾人進行戰爭動員,平時作為平民進行生產生活,戰爭爆發時可以經過簡單培訓,進入戰爭參與作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