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尺寸:5,872 × 4,008 像素
作品名称:The Raft of the Medusa
中文名称:美杜莎之筏 / 梅杜莎之筏
创作者:西奥多·籍里柯 Theodore Gericault
创作年代:1819
风格:浪漫主义
体裁:历史画
材质:布面油画
现位于:Louvre, Paris, France
实际尺寸:491 x 716 cm
美杜莎之筏(法语:Le Radeau de La Méduse;英语:The Raft of the Medusa)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西奥多·杰利柯(1791─1824)在1818年─1819年间画的油画。这幅画是在他27岁时画的,之后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的标志。这幅画的尺寸是491厘米×716厘米。这幅画描绘了法国海军的巡防舰美杜莎号沉没之后生还者的求生场面。这场海难发生于1816年7月5日毛里塔尼亚附近的海域,海难当时至少有147人生还,起先是在一只自制的木筏上面漂流,但是13日后被救起时仅有15人幸存,期间他们缺少食物和饮水,甚至有人吃尸体来维持生命。导致这场海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杜莎号的船长失职无能,而这位船长是法国复辟王朝任命的,因此这一事件后来变成国际丑闻。不过实际上,任命贵族做船长是法国海军内部的惯例,当时的路易十八无权任命船长,也并无直接参与入这一事件。
画家之所以选择这个发生了没有几年的著名悲剧,是想引发大众舆论关注,来发展他的绘画事业。在正式成画前,他做了大量对这次海难的调查,同时在绘画前亦画了多次草稿。他采访了其中两个幸存者,复制了木筏的精细模型,前往医院、太平间,去观察死尸的色泽、纹理同埋人死时的样子。正如画家所料,这幅画在1819年在巴黎展览第一次展出时,就引起了很大关注,褒贬不一。尽管如此,这幅画仍搏得国际名声,今日被认为是法国绘画史上早期浪漫主义的开路先锋。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人群搭建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人塔,顶端是一个黑人,他正高举红衬衫尽力挥舞著,以期引起远方船只的注意。下面的人们互相簇拥和搀扶著,饥饿、死亡困扰的人们在绝望中做着最后的挣扎。人群总的来说是慌乱、紧张的。有的人在支撑著上面的黑人有人在呐喊求救,有的人在商量著更好的办法。与喧嚣和慌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木的边缘静静躺着的尸体,还有一个默默坐在木夜边缘的老人,他怀里抱着死去的儿子,神情绝望,对求生似乎已经无动于衷。画面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虽然《美杜莎之筏》有传统历史画的元素,不过其选题引人关注、画风戏剧,这都打破了当时新古典主义的教条约束。这幅画在第一次亮相后几乎立即为画家赢得广泛注意,之后这幅画在伦敦展出。其影响可以在之后的欧仁·德拉克罗瓦、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居斯塔夫·库尔贝、爱德华·马奈等的画作中明显见到。在画家32岁死后,这幅画成为卢浮宫的收藏品。
发生这次大海难的公元1816年在我国历史上是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与今年一样,是子鼠年。
不知道是不是每逢鼠年就会有天灾人祸,那一年在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无夏之年(英语:Year Without a Summer)指1816年,因为受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北半球天气出现的严重反常。欧洲、北美洲及亚洲都出现灾情,夏天出现罕见低温;欧洲及美洲农业生产受影响尤甚;亚洲气候亦受影响,中国云南因而出现饥荒。】
在这场海难中,虽然有10多位船员最终获救了,但他们的心灵永远没有得到安宁,经过多少年的精神折磨,先后在莫大的自责中死去。有一位在临终前,复述了苏格拉底那句意味无穷的话。当时苏格拉底被控以“蛊惑人心、颠倒是非”罪。面对501雅典公民代表组成的庞大陪审团,苏格拉底做了长篇的自我辩护,但终未被世人接受,被判处死刑。他是这么说的:“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去继续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