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发现,有的人临死前会出现“走马灯“现象,眼前像放电影一样快速回顾自己的一生,从出生到衰老,然后死去。
每次看到这种桥段,饺饺都在心里想:“这只是戏剧效果吧,谁都没死过,谁知道死前会看见什么呢?”不过,饺饺后来发现,这种濒死体验并不是人们杜撰的,有些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人,在讲述他们的濒死体验时,确实提到了“走马灯”体验。
在探索其生物学机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走马灯”现象。科学家首次开始正式研究“走马灯”现象是在1928年,有一位叫Wilson的医生在论文中提到这种现象,后来许多研究人员开始陆续探索这种神秘经历,和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进行交谈,并整理出一系列统计数据。据医学家统计,“走马灯”有以下五个特征。
1、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
心理学家肯尼斯·瑞(Kenneth Ring)采访了102名差点丧命的人,其中包括重病、事故和自杀未遂,其中只有12人说他们在临死前经历了“走马灯”。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案例本来就很少见,其中有过“走马灯”体验的更是寥寥无几。即使许多人看到过“走马灯”,绝大多数在“走马灯”现象结束后就去世了,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体验。
调查还发现,那些出于“主观意愿”自杀未遂的人,还有得了慢性病身体缓慢衰竭的人,很难产生“走马灯”现象。
2、画面更像环幕电影
据濒死体验者口述,在“走马灯”的过程中,场景不断变化,仿佛快进或快退退的自传电影。而且,“走马灯”的场景十分恢弘,像环绕四周的环幕电影,而且图像是一个接着一个变化的,由多个片段接剪切而成。
更有趣的是,“走马灯”并不是在一个大屏幕上观看电影的感觉,而是可以在多个屏幕上同时观看不同的场景。
3、第三方视角
“走马灯”的第三个特征是——第三方视角。也就是说,濒死者本人就像电影观众一样,从第三人称视角看自己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作为“演员”进入电影场景中。
4、思维速度飙升
经历“走马灯”时,濒死者的思维速度会变得异常快,短短几秒内就能回顾完自己的一生。对此,科学家解释道:
5、安全感和幸福感
最后一点很奇特——“走马灯”体验伴随着强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据濒死者口述,死前身体十分痛苦,但“走马灯”出现后,会突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那感觉就像婴儿回到母亲怀中。不过,目前科学还无法得知这种“幸福感”是什么机制。
乍一看,“走马灯”似乎是一种超自然现象,但科学家们告诉我们:“走马灯”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大脑防御机制。医学家还发现,“走马灯”现象和“解离性障碍”有许多相似之处。
“解离性障碍”又叫“解离症”,指的是人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功能上的崩解,主要症状有:
但是,“解离”并不一定是精神障碍,而是是危急情况下大脑的一种自我防御功能,所以即使精神健康的人,在面对生命受到威胁时也很有可能会出现“解离”感。
因此,我们经常听说某人因不堪长期精神压力或遭遇重大打击精神崩溃,产生癔症或人格分裂,其实是大脑在牺牲意识,保护肉体。
同样的,人在临死前是非常痛苦的,身体机能迅速衰竭,最要命的是脑缺氧,脑部出现血流障碍。所以,大脑马上做出应急反应:
于是,濒死者就出现了类似于解离症的“失现实感”和“是自我感”,而类似于解离症的“走马灯”现象,可以说是大脑最后的挣扎,是挽救主人的最后一搏。
而那些没有看到“走马灯”的人,可能是因为“死得太快”大脑没反应过来,也可能是主观上就不想活了,大脑也救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