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器,又叫葫芦器,人们养蝈蝈用的葫芦罐就是匏器的一种。匏器作为工艺品,最早出现在明末。匏器工艺品问世后,广受坊间喜爱,至清康熙时传入宫廷,为皇家御用。当今藏市,匏器收藏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一种热门收藏。所谓鸣虫,其实所指是很模糊的,自然界里善于鸣唱的昆虫很多,因此这里要谈的鸣虫主要指在中国古代有驯养玩赏传统的几种,包括:属于蟋蟀科的蟋蟀、油葫芦、金钟儿、梆子头,及金铃、竹铃等各种铃虫;属于螽斯科的蝈蝈、扎嘴儿、纺织娘等。
从广义上讲,古代以葫芦做成的酒杯、乐器乃至水瓢之类,均可称为“匏器”。但由于这类器物的制作目的是为了实用,或者说主要为了是实用,并非艺术欣赏。所以仍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匏器”,而后来出现的匏器则不然,它是人们为了艺术欣赏的目的而创造的,基本上失去了实用的价值。
据现有文献看,匏器大约出现在明清之际。《嘉兴府志》记载:“王应芳,字蟾采,隐居种梅,善治匏器。每语人曰:‘破匏为尊,太古制也。’自号太朴山人。其后有周五峰,制匏亦工。每岁种匏,霜落摘置几案间,樽、炉、瓶、碗,相其质制之。色莹相清,天然可爱。同里陈处士荚作《匏器歌》,曹侍郎溶和之。” 古人仕途不畅,常常隐居起来,或躬事农耕,或植花弄草,以示清高。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这个意思。
有趣的是,此时的匏器制作都是在南方,且集中在浙江嘉兴一代。《嘉兴府志》中“隐逸”又记载:“巢鸣盛,字端明”,也像王应芳一样是个明末的遗民。他治匏的出发点与王应芳没什么两样,也是为了显示自己不与人同流合污的清高孤芳之志。“室中所需器皿,尽以匏为之”(《古董琐记》)。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总是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现成地利用到主动地改造的规律发展着。人们对葫芦由简单利用,变为加工改造,是符合这一规律的,应该视为一个进步。如果说挖个口就能使用的酒葫芦、药葫芦还不具备什么工艺性的话,那么现在的匏器则已分明进入了工艺美术品的领域。 匏器与瓷器相似,也具有工艺优良、纹饰清晰、器形优美多姿的特点。由于葫芦色黄如金,时间愈久,其色愈重,因而传统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那些经过收藏者长期把玩摩挲的传世匏器,更给人古朴、凝重的美感。
现存的传统匏器,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赏玩之物,应有尽有。具体说来,现存的传统匏器,以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最多,包括杯、盘、碗、壶、盒、瓶、笔筒、鼻烟壶、蝈蝈笼及乐器等款式,其中康熙年间的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等物为最精。
据相关收藏专家介绍,收藏匏器,一定要详细了解匏器的分类状况,因为这是收藏匏器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和其他古玩一样,匏器年代越久,其收藏价值就越高。去年北京永乐春拍中,一件估价2.5万元的镂空玳瑁盖官模云龙纹葫芦,成交价达到了87120 元。传统匏器虽然价格不菲,但升值很快: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一些卖旧货的摊位上,一只品相好的传统匏器几十元就能买到,然而如今,购价最少也得上万元。
民国 匏器蝈蝈罐
清 匏器镶象牙蝈蝈罐
清 匏器双甲传胪
老匏器虫具葫芦
老匏器虫具葫芦
清·双龙戏珠匏器一对
押花葫芦鼻烟壶一对
连体异形葫芦把件
瓜形鼻烟壶一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