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美國總統大選中,俄國黑客的相關新聞持續占據頭條, 而希拉裡的總統夢的破碎,毫無疑問和一個人有關阿桑奇, 正是阿桑奇的那三萬封郵件,讓他左右瞭美國的總統人選。生活中,10月21日,提供動態DNS服務的Dyn DNS遭到瞭大規模DDoS攻擊,造成瞭美國東部的網絡幾乎全部癱瘓, Twitter甚至出現瞭近24小時0訪問的局面。經濟上,10月,印度320萬借記卡信息被盜,緊接著
11月10日,俄羅斯五傢主流大型銀行遭遇長達兩天的DDoS攻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泄露的規模也在不斷地刷新著記錄,幾天前,雅虎官方透露有10億用戶數據被盜……
未來顛覆這個世界可能不再是那些手握重權的政治傢,隨著互聯網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經成瞭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現在不僅政治人物已經學會利用它,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它顛覆著這個世界。
某種意義上,如今互聯網上最危險的敵人才是我們最強大的敵人。
就在12月15日,白宮發言人喬希·歐內斯特罕見地將俄羅斯黑客 幹預瞭美國大選的矛頭直接對準俄總統,稱隻有俄羅斯“最高級別”的官員才能對這些黑客的攻擊行為下令,普京“很顯然”參與瞭此事。
美國總統國傢安全事務副助理本傑明·羅茲也於當天表示,俄羅斯政府發生瞭這麼大的事情,“我不認為普京毫不知情”。
路透社15日也援引3名美方匿名官員的話稱,普京親自監督瞭情報機構的網絡攻擊,並將其刻意引導至對特朗普有利的地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於15日援引一名美方匿名情報官員的話稱,黑客所用軟件的復雜程度與美國“國傢級”情報機構所用軟件相同,這種級別的軟件通常隻有政府最高首腦批準後才能使用。
除此之外,近日又有新聞爆出俄羅斯黑客正在幹預明年的德國大選。總而言之,這些幹預世界政治走向的黑客,很難不將他們與普京聯系起來。
為什麼要把特朗普放在這個名單裡呢?很明顯網絡上的危險不僅僅指的是那些一般意義上的暴力行為,比如盜竊信息,造成直接的現實災難,還有一種是會讓未來變得更加糟糕,更加混亂的行為,而特朗普無疑就是這樣的人,暫且不說特朗普的當選會給未來的政治走向帶來什麼惡劣影響,就是在當前的主流政治傢看來,他都不是什麼合格的政治人物,而他之所以能當選,說句不好聽的話,完全是利用社交媒體對底層民眾的煽動,目前他的Twitter粉絲已經有1760萬,而他發佈的言論又非常具有煽動性,具有很大的傳播性,利用網絡的優勢他玩弄美國人偏見,而不解決問題。
特朗普至今仍然沒有正式放棄他的禁止穆斯林移民的承諾或是對“墨西哥移民都是強奸犯”這樣的言論進行道歉,但是很明顯這些言論目前很符合美國人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這些都明顯違背瞭美國的憲法,特朗普在接受CBS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直言不諱地稱:“他們(競選對手)花的競選資金遠比我多,但社交媒體有著更大的威力。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我證明瞭這一點。”
以至於隨著當選總統特朗普一起成為輿論風暴中心的還有“臉譜”的首席執行官紮克伯格。很多人認為,是“臉譜”上的假新聞幫助特朗普積攢人氣,並最終贏得大選。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社民黨主席Thomas Oppermann建議,應該推出法律要求類似Facebook的社交網絡設立全天候的辦事處,專門打擊虛假新聞和仇恨言論。
德國立法機構正在考慮設立相關的罰款條款,對此每條虛假新聞或仇恨言論,要征收罰款50萬歐元(約合363萬元)。
2016年11月,美國侯任總統特朗普宣佈,由前極右派媒體佈賴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執行主席史蒂夫·班農(Stephen Bannon)擔任白宮首席戰略師和資深顧問後,民權組織、民主黨人以及一些共和黨戰略師紛紛譴責特朗普這一決定,並表示班尼所代表的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是侯任總統需要警惕的。
在參與特朗普競選團隊之前,班農是佈賴特巴特新聞網執行主席,在他的帶領下,佈賴特巴特新聞網成瞭美國“另類右翼運動”(alt-right movement)的龍頭媒體。該運動反對多元文化,維護“西部價值”,通常被跟白人至上主義聯系在一起。
可是這個右翼分子和網絡危險人物什麼關系呢?看來你還是對他的這個
Alternative Right Wing標簽不太瞭解,Alternative Right Wing另類右派又稱另類保守主義者。由多種極端保守主義者組成,沒有統一的意識形態,反對固有的組織和團體,更加偏好在網絡上活動。常被主流媒體忽略,現因社交網絡的發達而得到註意。
所以這是一幫更加擅長在網上進行攻擊的人,可以想象,如果班農正式就職,那麼這些人就會在網絡上更加肆無忌憚的進行攻擊,到時候造成的由網絡攻擊而導致的真實犯罪恐怕會更多。
一提到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你肯定會想到,在美國大選最關鍵的時刻,他利用自己的職務對希拉裡郵件門事件重啟調查又撤銷調查的處理方式讓人覺得無法理解,如此之外,你還會想到什麼呢?是他在FBI 的日子不多瞭嗎?
當然不是,這些都和網絡安全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們之所以提到他是因為他做的一件事對未來的信息泄露產生瞭很大的影響。
年初圍繞著聖貝納迪諾槍擊犯的iPhone,FBI 和蘋果公司玩命對撕,雖然FBI最後成功破 解瞭這臺 iPhone,但FBI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之所以仍要通過起訴的方式強迫蘋果破解iPhone,或許是為瞭確立一個司法判例,以便今後可以更加便利地強迫科技公司為其預留後門。這不禁讓人懷疑FBI是否已經采取瞭所有必要措施來獲取其所需的數據?答案很明顯,在詹姆斯·科米的推動下,現在美國情報機構已經獲得瞭對網絡進行監督的執法權。所以我們的網絡秘密很可能就此就不復存在瞭。
伊斯蘭國正在把社交媒體變成瞭戰爭機器,隨著恐怖主義組織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領地逐漸變少,他們也逐漸開始尋覓新的戰場,事實證明社交媒體不但花費小而且效率也高,猶如開辟瞭“第二戰場”,長期以來,“伊斯蘭國”擅長利用互聯網造勢。 “伊斯蘭國”的網絡宣傳危害有多大?光今年就有法國尼斯市國慶日慶祝活動遭襲和奧蘭多Pulse夜總會等死亡人數較多的事件。被稱為伊斯蘭國的偽宗教啟示教派可能正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傢庭草坪上損失金錢,資源和土地。但它的卷須仍然延伸到整個網絡和社交媒體。
該小組在2016年表示,它仍然可以到達孤立的,不滿的,甚至精神病患者激發悲劇性的暴力行為。即使當它的直接力量崩潰,ISIS的宣傳今年造成瞭可怕的屠殺從尼斯的巴士底獄日卡車攻擊在奧蘭多的Pulse夜總會槍擊事件。和ISIS的其他人不同的是,ISIS的危險來自於社交媒體極端主義專傢Humera Khan稱之為“ISIS Borg集體”。在2016年,數十名頂級ISIS指揮官的死亡,換句話說,該組的消息。
社交媒體的發展證明,“大眾智慧”並沒有成為維護和平的力量,而是經過社交媒體這面扭曲的鏡子,更加淋漓盡致地反射出瞭人類的兩面性,將戰爭推向瞭網絡。
“伊斯蘭國”利用社交媒體進行戰爭宣傳和人員招募所取得的成功已經引起瞭各界的關註,而研究發現,其網絡手段和其他網絡營銷策略並無二致。美國外交關系協會研究員艾默生·佈魯金(Emerson T. Brooking)和新美國基金會戰略傢P. W. 西格爾(P. W. Singer)在《大西洋月刊》2016年11月刊上發表文章,分析瞭社交媒體如何將網絡變成瞭現代戰爭的戰場。
專欄作傢米洛·亞納普洛斯(Milo Yiannopoulos)和二號人物史蒂夫·班農一樣都來自於極右派媒體佈賴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亞納普洛斯今年31歲,是英國人、同性戀,染著一頭白發。以在網上以支持特朗普並在各大學演講煽動青年人而聞名。亞納普洛斯經常在推特上公開指責伊斯蘭教與女權主義者,遭到瞭許多人的不滿與抗議。推特官方決定以“發佈煽動言論”的理由封禁Milo。Milo對此的回應是:“ISIS在推特上宣傳招募聖戰成員賬號安然無恙,而右派因為批評恐怖主義而被禁言。”
網絡本是自由思想的交流之地,當時網絡暴民的出現,卻打破瞭這一情形,網絡暴民讓網絡充滿敵意和戾氣;雖然網絡暴力雖然不是肢體暴力,但對被害者的傷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目前網絡暴力蔓延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如果不加以小心,引起的後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而米洛·亞納普洛斯就是其中的代表,目前雖然他的Twitter已經被封,但是還有很多人在網絡上支持並散佈著他的那些暴力言論。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對社交媒體一直持反感態度,認為這一平臺經常被利用發出反政府聲音,此前還多次公開批評Twitter,Facebook。但在今年夏天發生軍事政變後,正在外地度假的埃爾多安一反常態,不得不借助社交媒體及時發聲,爭取支持。
但通過社交媒體平臺成功奪回話語權、領導瞭全國反政變行動後,埃爾多安為瞭維持其獨裁統治,還是會時不時的會關閉Twitter,Facebook,YouTube和WhatsApp,有時甚至完全斷網,讓土耳其人無法瞭解到反對派的聲音。這種隨意破壞人們網路使用權的總統應該是會另網民感到憤怒的吧。
要說今年的美國大選熱點人物,除瞭兩位總統競選人之外,就要數俄羅斯黑客們和這位阿桑奇瞭,阿桑奇以自己的一人之力,硬是打破瞭希拉裡的夢,左右瞭美國的政治,這是一個令美國政府及各國軍政要員膽寒的人,他被稱為“黑客羅賓漢”,媒體評價他“長著一張年輕的臉,但擁有一頭老人的銀發”。他外表文靜,內心卻像深淵一樣無法預測,被稱為互聯網上用鍵盤戰鬥的切·格瓦拉。如同剝香蕉一般,諸多美國醜聞被他一一揭開,暴露在世人面前。
至於為什麼把他放在第八位,是因為阿桑奇到底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危險分子?目前仍然很有爭論,有人說他用個人力量與美國權勢對抗,很瞭不起。另外他也沒有做什麼網絡攻擊來幹擾我們普通人,所以他是英雄,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幹預瞭政治,讓一個“一個不適合當總統的危險人物”當上瞭總統,可能給世界帶來更大的災難,與此同時他也開啟瞭黑客幹政的時代。
彼得·蒂爾(Peter Thiel)是誰?矽谷投資大亨,就是這麼一個矽谷投資大亨彼得·蒂爾(Peter Thiel)在大選中成為矽谷異類,毅然決然選擇支持特朗普這次他可是押中瞭大寶,未來他可能會加入特朗普的過渡團隊擔任特別顧問。
把他作為互聯網最危險的名單的最後一位人物,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因為另外一件事,蒂爾利用自己的財富和在業界的影響讓一傢爆料過他醜聞的新聞媒體網站倒閉瞭。
Gawker是國外最有名的明星追蹤網站之一,很多明星、名人都在上面被爆過料,對它深惡痛絕,然而大傢都拿它沒辦法,2007 Gawker刊登瞭一篇文章,爆料矽谷的一個科技行業大神Peter Thiel是GAY!在美國新聞自由的環境下,隻要他確實是Gay, Gawker沒有胡亂捏造事實,那麼,他對於這一切毫無辦法…,於是Gawker利用職業摔跤手 Hulk Hogan的事件,讓Gawker賠償1.4億美元,但是Gawker賠不起隻能倒閉瞭,經調查Hogan打官司的資金來源是蒂爾,也就是說蒂爾忍瞭十年,讓那個敢說自己壞話的媒體倒閉瞭。
此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人們瞬間分成瞭兩派,支持Gawer的,主張保護媒體的新聞自由……
他們認為如果每一個富豪都像Peter Thiel一樣,一旦媒體曝出一個富豪的醜聞,他都記恨在心,然後養一個龐大的律師團隊為自己復仇,每天都試圖抓你的小辮子,直到搞死你!那新聞自由如何保證?豈不是以後隻要是會讓富豪們“不悅”的新聞,媒體都不敢報道瞭?
另一方面,支持Peter的,他們認為媒體應該保護公民的個人隱私;那麼,這要新聞自由還是要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