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在哪裡?這是中國地理領域最經典的問題之一。
答案其實就是三個字
▼
大浙江
這裡所說的大浙江略大於今浙江省行政區域,以浙江省為主體、並囊括部分周邊地區的地理區域。今天的浙江行政版圖確立於明代。在此之前,蘇南、上海、浙江及福建的一小部分,同屬一個文化區。
“吳越” “兩浙” “江浙”
今浙江是部分區域被劃出後留下的主體
宋代兩浙路地圖元代江浙行省地圖
直到公元1366年,明朝將蘇南湖州、嘉興從原江浙行省中劃出浙江,一個管轄十一府(杭州、嘉興、湖州、嚴州(今杭州市西部)、紹興、寧波、臺州、溫州、處州(今麗水)、金華、衢州)行政區形成。
▼浙江佈政使司
它因被稱為“浙江”的錢塘江而得名
杭州府、嘉興府、湖州府為下三府。為浙西(註:曾經浙西包括蘇南及上海)
其他八個府稱為上八府,為浙東
(很可能因為 浙東南多山,浙西北地平,從東向西有“自上而下”俯視之感
感謝 知友提供修改意見)
清初該地區正式命名為浙江省▼
浙江省區域及周邊地形地貌
它有一個更古典的稱謂——吳越。
江南的文化范圍即是吳越
也就是中國方言地圖上的吳方言區▼
吳方言區 =深綠色區域=江南區域=吳越=大浙江=江浙=兩浙
吳方言區,也稱吳語區
今浙江全部、江蘇南部、上海大部、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浦城組成的區域。這塊以錢塘江為軸線的方言區
便是唐代以來建構的詩意之地——江 南▼
先秦的吳與越,同語同源,和而不同。吳的中心在蘇州,主要區域為太湖平原,在錢塘江左岸;大體為秦漢以來的“吳郡”,所謂“蘇湖熟天下足”的區域。
蘇州水鄉景觀
越的中心在紹興,核心區域為寧紹平原、浙東丘陵,在錢塘江右岸。秦漢以來設立的“會稽郡”,所謂“會稽山陰”越州區域。
飛雪迎春的季節,烏篷船穿越古橋 攝影 董建成會稽山東麓發源的剡溪 攝影 葉新仁
若將吳越,即大浙江區域視為一本大書,那麼錢塘江便是書脊,左岸是平原水網密佈的吳地,右岸是山水相間分佈的越,古典江南的文化中心杭州恰好坐落在書脊之上。
西湖-斷橋-杭州城 攝影 曾令洪
塞上的壯美與江南的秀美,中國美學的兩種風格。春雨、杏花 跟“吳儂軟語”天然契合,它們一起建構瞭經典的江南形象。
典型的江南景觀:桃花春雨
江南 ——無數人在歌詞中向往它、謳歌它、思念它▼
江南大地的典型景觀:平原水網 攝影 應利民
無數人在畫卷中臨摹它、描繪它、建構它,有最近刷得不亦樂乎的青綠山水巔峰之作——《千裡江山圖》▼
有十年前牽動中華兒女關註的淺絳山水的開山之作——《富春山居圖》▼
與文藝范兒的詩人和畫師不同,地理學者對江南的描述樸實無華卻精準到位:
這段話出自浙江臨海人、偉大的地理學傢王士性,一位比徐霞客早生40餘年的中國人文地理學鼻祖。
“澤囯之民、山谷之民、濱海之民”,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人依據地理環境對一個區域進行文化分區,這種人文地理思想極其睿智超前。浙北的水鄉景觀區其實包括曾屬“江浙行省”的蘇南、上海區域,與浙北杭嘉湖同屬澤國水鄉太湖平原。
太湖平原區域示意圖
雖失去瞭部分區域,但今浙江仍涵蓋澤國、山谷、濱海三種景觀,它依然是古典江南的樣本,它依然是如詩如畫的寶地。
浙江行政區及地形地貌圖
江南;這是一片怎樣的地理區域呢?
吳方言定義瞭江南區域,也定義瞭江南民系(包括錢塘江上遊的古徽州地區),基本也定義瞭古“吳越國”“兩浙路”“大浙江”的界限。
吳儂軟語的現實載體,有兩種代表性文化遺產,一是昆曲,在吳,二是越劇,在越。
昆曲與越劇,是吳方言區開出的兩朵奇葩。
清秀細膩的舞臺形象,是典型的“江南”味道 攝影 劉剛相比古老、高雅的昆曲,誕生較晚的越劇更適合“雅俗共賞” 攝影 0573阿明
浙西大致對應吳地,平原低丘之地、重文;浙東大體對應越地,山谷海濱之地、崇武(註:大體格局如此,但界限並非絕對)。
因地域還生出瞭浙西、浙東學派,如清代學者章學誠雲。
浙江自然地理分區示意圖
一面是溫柔婉約的平原、低丘、溪流
一面是剛烈豪放的山脈、盆地、海潮
江南,即大浙江區域的人文地理呈現東西分野,特征如此鮮明。
錢塘以西的人桐廬人崔塗吟誦道:
錢塘以東的紹興人王思任驚呼:
浙東與浙西文化分區示意圖
浙東浙西、江南三種文化分區示意圖
王士性先生將江南的主體——浙江地區分為平原澤國、丘陵山谷、連山濱海,這是江南或大浙江的三張面孔。
首先:平原澤國是杭、嘉、湖三府(景觀與蘇南上海同)。
古湖州府景觀與水系圖 繪圖 於繼東湖州:平原水網遍佈水杉、桑樹、菱角、蓮藕等江南的代表性植物 攝影 鐘偉
古嘉興府人文景觀與水系地圖 繪圖 劉震宇嘉興:蓮泗蕩網船會,江浙滬水鄉漁民的狂歡節 攝影 張覺民
其次,丘陵山谷區是嚴(嚴州,今杭州西部,治所建德)、處(處州,大體為今麗水地區)、衢(州)、金(華)四府
處州松陽:松古盆地 攝影 吳關軍
處州慶元:舉溪河谷 攝影 鄭承春處州雲和:龍泉溪流域山谷與梯田 攝影 劉麗莉
第三:寧、紹、溫、臺是連山濱海
有瞭它們,江南不再是單純的柔美,增加瞭硬度;有瞭它們,江南不再是單純的水鄉,平添瞭高度
紹興新昌天姥山:“唐詩”裡的網紅 供圖 鄉旅報告
雁蕩山:蕩,江南對淺水湖的稱謂,山頂有湖,結草為蕩——雁蕩山得名
江南,不僅僅是傳統印象中的小橋流水人傢,不僅僅是傳統詩詞裡的杏花春雨翠柳。江南是水鄉、山鄉,這裡水的流速恰到好處。水流都不是大江大河,最長的錢塘江幹流520公裡,卻充當瞭書脊與界限,大部分河流常年不幹、卻又靜水流深,這就是地理上的“山溪型河流”。從丘陵中環繞蜿蜒,在平原上織成網絡。這裡山的尺度精妙至極,既不高、也不低,最高峰不過1800多米,多數海拔1000-200米,既能欣賞起伏的丘壑線條之美,又不至於險峻高冷得無法登臨。
江南還是海鄉、島鄉,浙江海岸線曲折程度僅次於福建,海島數量3000多個,居全國首位。從景觀維度,河、湖、山、島——構成瞭江南的四種面孔。▼
|錢塘江:地球上的最強湧潮|
這條河本名之江,後演化為浙江,因形狀如“之”而得名
上遊新安、中遊富春、下遊錢塘(狹義的錢塘江)
錢塘,因第一條防禦潮汐的海塘而得名。錢塘風光,湧潮第一,這是一條,因潮而生的河流。
錢塘江水系圖 制圖 高薇錢塘潮中的“一線潮” 攝影 王芯克
一位女子嫁入商賈之傢過得並不如意,看著錢塘江潮漲潮落,卻盼不來遠行的夫君,後悔“沒有嫁給弄潮兒”。這首詩透出瞭一個信息,當時有一群叫弄潮兒的風雲人物。
這段話為弄潮下瞭定義:溯濤觸浪。譯成白話就是:船傢漁夫逆濤而行的經濟活動,稱為“弄潮”。觀潮與弄潮活動,一般始於每年農歷上旬以後,八月十八這天達到高潮:
錢塘江口弄潮競技想象圖 繪圖 徐盧男
國外沖浪選手在錢塘江口展示絕技 攝影 許志偉錢塘江及杭州灣底部地形及湧潮形成機理圖
|富春江:山水神作的寶地|
錢塘江中遊稱為富春江,從建德市梅城鎮到蕭山區聞傢堰。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圖》原型,即為富春江畔山水景觀。
富春江流域水系圖 制圖 陳雲
富春江景觀精華在富陽與桐廬一段,《富春山居圖》創作及取材地即在這段風景。中國山水畫講究寫意,很少以實地命名,而宋末元初大師黃公望卻直接以河流地名命名。他的《富春山居圖》問世後,被譽為山水畫中的『第一神品』,此畫開創瞭『淺絳山水』,徹底變革瞭南宋院體畫的積弊。
富春江兩岸的山水,撫慰瞭黃公望的心靈
黃公望的神筆揮毫,挖掘瞭水畔景色神韻
富春江畔實景與《富春山居圖》對照 圖片攝影 王天瑞 繪畫 黃公望
題材上,從元至清,富春江頻頻出現在畫傢筆下是從黃公望開始;技法上,黃公望是第一個隻用淺絳色作畫的人,他在《富春山居圖》裡以赭石色為主,僅用線條的勾勒和墨點的組合,便創造出瞭千變萬化的筆法。這一變革影響後世600年,成為“文人山水畫”的重要象征。
富春江支流淥渚江景色 攝影 徐建華
|甌江:浙南的江南秘境|
甌江因流經吳越南緣東甌區域而得名,為浙江第二大水系
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帶——蘇杭地區,世外桃源、田園牧歌式的場景日漸遠去
不過,在甌江中上遊的麗水各縣,甌江下遊支流楠溪江流域的永嘉,樹枝或葉脈狀的水系深入青山之中,形成瞭密集的溪流山谷,竟還隱藏著數百座如詩如畫的傳統村落。
甌江中上遊的處州府水系 繪圖 劉震宇
王維先生這首詩並不算名篇,它提到瞭一個叫“松陽”的地名。其治所當時在今遂昌境內,後遷至今松陽縣,這是浙西南第一個設縣的區域。無論如何遷徙,縣城總是離不開一條河流:甌江的上遊支流——松陰溪。
今松陽縣城到古市鎮,則是甌江流域最大的盆地,松古盆地,它是浙西南最大的糧倉。
甌江支流松陰溪流域的橫樟村 攝影 闕獻榮
地形閉塞,讓處州麗水成為浙江最晚開發地區
工業較少,讓這裡保留瞭耕讀文化的原始印記
據當地鄉土文化學者魯曉敏先生調查,甌江中上遊地區保守估計存有200多座風貌完整的古村落。與熱鬧的太湖平原相比,這裡依稀可見“田園牧歌”。
甌江支流松陰溪流域的古村落分佈圖
因為地少山多,甌江流域多數村落是沿著山坡而建,被稱之為“階梯式村落”。黃墻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地鑲嵌於層疊的梯田間,形成獨特的山村景致,甌江水系穿過的丘陵山谷,是風水學理想村邑模式的地形。
甌江支流松陰溪流域的官嶺村 攝影 葉高興
甌江流域最常見的老房子是一種用泥墻承重、灰瓦片覆頂的建築,這種“黃墻灰瓦”的色彩與徽派的“粉墻黛瓦”相似,不同在於,前者馬頭墻壁全由黃泥巴夯築,後者馬頭墻體則采用磚石壘砌。
處州民居隨意、粗獷,是江湖中的隱者
徽州民居奢華、細膩,是廟堂裡的紳士
甌江支流松陰溪流域的楊傢堂村 攝影 陳志遠
松陰溪孕育瞭糧倉松古盆地,而甌江上遊的另一條支流——好溪則從東北向西南流出瞭縉雲縣。北部的壺鎮盆地
以及縣城附近的仙都盆地、新建盆地。
李白曾到縉雲看望擔任縣令的叔父,並留下瞭這一首詩,“惡溪”就是今天的好溪。它因為水流湍急、水害多發而被叫做“惡溪”,直到晚唐大中年間,水患得以治理,於是改名“好溪”。
好溪流域古村落分佈圖
甌江支流好溪畔的明代古橋 攝影 陳俊傑|圖中的倒影為當地名勝鼎湖峰是眾多武俠影視的取景地|
寬闊的水畔則是碼頭商埠,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因碼頭而形成的村落。從空中望去竟像一艘艘航船,比如,遂昌、松陽交界處的界首村就是如此。松陰溪在村莊外圍畫出飽滿的弧線,高高的堤壩將村莊牢牢固定在水邊,它的格局仿佛一艘中間寬大,兩頭狹小的舴艋舟。
甌江支流松陰溪幹流“穿行村落”鳥瞰示意圖 繪圖 劉震宇36104bc1595024d20b213ca0ce206945甌江幹流龍泉溪雲和段晨霧 攝影 劉麗莉
松陰溪與甌江幹流龍全溪交匯處的埠頭鎮 攝影 陳擁軍
這兩句詩誕生於甌江下遊支流楠溪江。寫這句詩的謝靈運,被稱為中國山水詩鼻祖,山水詩的成熟的號角從這裡吹響。沿著謝先生的軌跡,後世謝公的粉絲孟浩然、蘇軾等紛至沓來。
甌江下遊支流楠溪江水系及景觀分佈
詩中的“永嘉”古縣位於今溫州市區,當時也作為一個郡行政區,管轄著楠溪江與甌江幹流下遊地區。楠溪江為甌江下遊最大支流,左岸水系發源於北雁蕩山,西側水系發源於括蒼山脈。江水從北向南,貫穿今永嘉市境至溫州匯入甌江。
甌江下遊支流楠溪江畔古村落 攝影 葉新仁楠溪江流域蒼坡村與筆架山 攝影 滕宏甌
甌江從浙西南最高峰之一的百山祖涓涓細流發源。八百裡的流程,經麗水、溫州兩市入東海,江口的三角洲孕育瞭甌江流域最大的城市——溫州。
甌江下遊河口與溫州城郊遙感圖
|曹娥江:唐詩大咖的聖地|
中國河流千千萬萬,多數從西向東流,少數從北向南流,少數從西南流向東北,從正南流向正北入海的屈指可數,但曹娥江偏偏就是這樣。中國河流千千萬萬,極少以人名命名,但曹娥江偏偏就是這樣,它是漢代一女子的名字。
曹娥的父親曹盱是一名巫師,在江口祭祀神靈,溺水身亡,屍體被沖走,年僅14歲的曹娥大哭七天七夜,投江自盡,這條江就得名曹娥江。
曹娥江流域水系與周邊地區地形圖
曹娥江流經新昌、嵊州、上虞、紹興(柯橋),總長不到200公裡,流域面積約上海市大小,然而就在這一方彈丸空間,卻創造這樣一個奇跡。《全唐詩》上榜詩人總數約五分之一之多,都曾在這裡活動並寫下詩篇。這條南北向的河谷有瞭個浪漫的名字:浙東唐詩之路。
『一九九一年浙江新昌學者竺嶽兵提出剡溪為“唐詩之路”』
曹娥江上遊剡溪是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留下的名篇最為膾炙人口。
浙東唐詩之路與曹娥江水系示意圖
曹娥江上遊剡溪景觀 攝影 楊富明
|甬江、椒江、飛雲江|
浙江另外三大重要水系
分別孕育瞭第二大城市寧波
浙東南重鎮臺州、瑞安
清初雍正時期寧波府水系圖19世紀80年代手繪寧波地圖《寧郡地輿圖》:繪制於1796至1820年寧波甬江入海口:繪制於19世紀40年代
翻譯成白話:俺浙江十一個行政區和重鎮,城池最險要的是我老傢臺州,西、南面臨江水,西、北兩面是陡峭的大山,這懸崖邊上連鳥難以飛躍。臺州是中國人文地理學鼻祖王士性的故鄉,古代的中心並不在今椒江區,而是在臨海,老王就是那裡的人。這裡的大江,就是椒江,流經臨海的中上遊叫靈江。
椒江上遊靈江與臺州府古城 供圖 徐三見
靈江水從連綿的山峰中奔湧而出,畫出瞭一道開闊而優美的弧線,中間坐落的是號稱“江南長城”的臺州府城。
靈江畔:夜幕降臨時的“江南長城” 攝影 金孝木
|杭州-西湖|
夕陽中的西湖三潭映月 攝影 曾令洪
|紹興-東湖|
紹興東湖中的烏篷船 供圖 杜文和
|淳安-千島湖|
千島湖就是新安江水庫,最寬處達十餘公裡,最深處達100餘米,正常水位面積約580平方公裡,是杭州西湖的105倍。水庫內島嶼星羅棋佈,大小島嶼共1078個,因此得名“千島湖”。
千島湖鳥瞰 攝影 王諫正
60多年前,新安江水電站完成蓄水,不想形成瞭今日的千島湖景觀。因為當時工程量極大,兩座古縣城遂安、淳安,與眾多古村落的建築沒能完全拆除。2009年,水下攝影師潛入湖中,發現瞭水下被淹沒的的遂安古城。
遂安古城門樓水下場景手繪圖 繪圖 吳立新遂安古城復原想象圖 繪圖 於繼東
|慈溪-上林湖|
唐詩描繪瞭越窯秘色瓷青瑩滋潤之美,“秘色瓷”之名由此濫觴。
越窯秘色瓷是中國陶瓷傢族中最神秘的一員,但其產地一直懸而未決,直到2016年的一次考古發掘,終於解開瞭唐宋宮廷“秘色瓷”的終極秘密,主窯場產地就在浙江慈溪的上林湖畔。
越窯與浙江主要青瓷窯口分佈圖
上林湖由古潟湖演變而成,在古湖基礎上蓄水形成瞭今日的局面。唐時文獻中便有“ 上林湖”之名,此地水連接東橫河,通浙東運河、餘姚江,向東入甬江通海上絲綢之路始發地 明州港,向西可通曹娥江、京杭運河。這裡多林木、產瓷土,原料、燃料、交通多元素優勢具備,讓上林湖周邊瓷器盛產繁盛瞭千餘年。
窯火從東漢晚期開始,歷經六朝、隋、唐、五代、北宋,直到南宋初年才停止瞭燃燒。上林湖所在的慈溪市境內發現越窯遺址200 餘處,僅上林湖庫區便有115 處,其分佈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續時間之長,在世界上也絕無僅有,被稱為“ 露天青瓷博物館”。
相比千島湖,上林湖更加幽僻靜謐,在風光上也不遑多讓。
上林湖歷代窯址及古水道分佈圖 供圖 王光遠上林湖後司嶴窯址考古現場航拍 供圖 王光遠
|雁蕩山脈|
雁蕩山之於浙江,猶如武夷山之於福,泰山之於山東,是東南沿海重要的脊梁。三山五嶽中的“三山”,其中一種說法,就是江西廬山、安徽黃山、浙江雁蕩山。
這是著名旅行傢徐霞客對雁蕩山靈峰的描述。
雁蕩山靈峰:又名合掌峰 攝影 王心田
|仙霞嶺山脈||洞宮山脈|
這兩列重要山脈,山脈自然風光不在話下,但最令人驚艷的是梯田。
這裡擁有江南乃至東部地區,最大的梯田景觀群。遂昌縣南尖巖是仙霞嶺餘脈是錢塘江、甌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南尖巖的梯田、翠竹剛被春雨洗過,遠處青山含黛,近處竹林吐翠。面對這清新柔美的仙境,攝影師情不自禁地按下瞭快門。
遂昌南尖巖梯田 攝影 劉麗莉
甌江流經的雲和縣多丘陵、少平地,這裡是洞宮山脈北坡,海拔超過千米的山有100 餘座。當地先民從唐代開始
費盡辛苦地在山中開辟梯田,規模最大的梯田群位於雲和縣崇頭鎮,從海拔200 米的丘陵一直攀升至1400 米的高坡,層數最多的一塊梯田有1000多層。
ae156c4c5f4b69d90f6afea13449f533雲和崇頭鎮洞宮山脈北麓梯田 攝影 劉麗莉
江南從來不拒絕大海,大運河到瞭杭州並沒有停下腳步,古代浙東自發修築瞭浙東運河,直奔千年大港寧波;向外,與海上絲綢之路對接;對內,與京杭運河完成對接;連接江南腹地與海洋的是像珍珠一樣的海島。有瞭海島,江南氣象變得更加汪洋恣肆,海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海上江南。
作為我國島嶼最多的省份,浙江管轄海域面積21.76萬平方公裡,是其陸地面積的2.5倍,這片廣闊的海域中有3061個島嶼。
|舟山群島|
舟山群島區域遙感圖 制圖 王巖浙江最大島嶼舟山島的跨海大橋 攝影 俞勁松
|嵊泗列島|
列島一般也稱群島,但因為有多個島嶼彼此連成線狀,故稱列島。舟山群島北部的嵊泗列島,由大小400多個島嶼組成。
嵊泗列島如重彩油畫 攝影 劉昌明c9eadb58b43edfb2955812120fba77da乘泗列島空中鳥瞰 攝影 任齊俊
確切、嚴格地說,那種白墻黛瓦被稱作徽派民居的建築,應被稱為江南民居,因為它不僅分佈在徽州,而且分佈在整個江南吳方言區,即江南民系地區,它們共同的標簽是——馬頭墻。它們的工匠幾乎來自同一地區——浙江東陽,所以也有地方學者呼籲將這類建築叫做東陽民居,不過因為徽商文化影響大而最被後世稱為徽派建築。
按照馬頭墻形式的不同,以浙江為主體的江南分成瞭五個區域:
浙北民居多用白墻,像儒雅文士
浙東民居多用石砌,如錚錚武夫
浙西民居多用青磚,若山中隱士
浙南民居多用黃泥,乃鄉野俠客
浙中民居木雕繁復,似民間貴族
浙北民居代表:潯溪畔的南潯古鎮建築 攝影 趙燕青浙南民居代表:松陰溪流域的周山頭古村落 攝影 徐征浙西民居代表:江山市廿八都古鎮建築 攝影 龔志淵
如詩如畫的江南,它不僅制造詩畫景觀,更是能盛產詩畫巨匠。宋代以來,尤其宋元之際的畫傢群,其中的名傢大腕,幾乎全部集中在江南地區,無論是趙孟頫還是,元四傢(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無一例外,都出生在江南地區。
至於詩詞巔峰的唐宋時期,這裡更是詩人數量最密集的區域。到瞭近代,古典繪畫尤其是寫意山水日漸式微。但是,一位生於浙江的攝影師郎靜山,卻創造性地中將中國山水畫的元素引入攝影,稱作“集錦攝影”。▼
(以下三圖攝影:郎靜山)
如此絕妙的技法與修養,難道不正是江南這方水土所賜嗎?
這就是如詩如畫的江南,這就是“詩畫中國”的制造者:大浙江
江南,就在“浙裡”
大地理館(geo-museum)原創內容,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喜歡我館文章,可以搜索關註我們的同名公眾號:大地理館
古代有沖浪:“弄潮”的江浙漢子竟如此剽悍!
南宋“弄潮”競技:古代馬雲們“體育搭臺 、商業唱戲” !
另一種面孔的江南:剛猛、善戰、冒險
更多原創地理文章戳這裡:
寶塔鎮河妖!我有小蠻腰!誰奪走瞭“水口美學”?
中國有“九州”,山東憑啥占瞭三個?
誰,邊緣化瞭山東城市群?
山東為何從來都缺少超級都市?
上帝畫山西:這個“方形”堪稱“陸地航母”!
河北大走廊:誰奪走瞭你的存在感?
薊縣剖面:上天賜給天津一塊“絕世瑰寶”
河套平原,是誰導演瞭這裡的富饒?
巴蜀:中原的“飛地”,偉大的中國避難所
海昏侯時代:漢朝狂賣絲綢換黃金,羅馬帝國“身體被掏空”
公元907贛東北,唐宋最大“銀山”秘史!
大明朝擼掉“大明州”,小寧波締造“大上海”
中山國:“最會玩”的諸侯,河北的“第三張臉”
看不見的長城之一:“八達嶺長城”的藍本竟然在此!
看不見的長城之二:西藏有長城!5000米雪山見證自衛反擊戰!
看不見的長城之三:“北方千島湖”淹沒兩座長城雄關要塞!
一帶PK一路、海商PK陸商,比比到底誰更牛?
這位“正太”110歲!山西“約會”河北!
『黃土金三角』:它為中華文明制造“基因”!
造一個“大中原”,一灣、兩河、三角
上一篇
下一篇
原网址:https://www.scotsman.com/heritage-and-retro/heritage/scottish-gaelic-and-irish-whats-the-difference-are-th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