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如果是一個人的話,70歲是古稀老人瞭,應該兒孫滿堂,正式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但是對一個國傢來說,70歲還是比較年輕,或者說正值壯年。中華三代以下(夏商周)的歷朝歷代國祚百年以上的統一帝國隻有漢朝、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漢朝國祚398年(公元前202年-220年),唐朝國祚289年(618年-907年),宋朝國祚319年(960年-1279年),明朝國祚276年(1368年-1644年),清朝國祚268年(1644年-1912年),這些大統一帝國平均國祚是310年。
對享國300年的大帝國來講,建國70年真的很年輕,僅僅相當於100歲齡的23-24歲,充滿著陽剛之氣,如果按照80歲齡計算,隻有18-19歲,一身的稚氣和潮氣蓬勃。但是翻開史冊會發現,這五個百年帝國在建國70周年的時候,已經完成或正在完成或即將完成一代盛世。
強漢建國70年是公元前132年(武帝元光三年),漢武大帝15歲即位,到這一年剛好是24歲,已經即位9年,在他之前,文帝和景帝對內采用道傢“無為而治”的黃老之術,最大限度激發民間活力,與民休養生息,對外則罷兵議和,采取和親政策,這一內外政策,使得邊疆和平,國庫充盈且民間富裕,史稱“文景之治”,這是建國70年以前已經完成的一個國富民安的盛世。
漢朝建國70年在位的是威名遠播的漢武大帝,其15歲君臨天下,親政前主要是支持黃老之術的祖母竇太後主持朝政,直到武帝六年竇太後去世後才得以親掌大權。
武帝親政後,對內頒佈《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建立“中朝”(或稱“內廷”“內朝”,與外朝的三公九卿對應),削弱相權,這一系列政策都為加強中央集權;思想上“罷黜百傢、獨尊儒術”,使得儒傢學說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公元前60年極盛時的漢朝疆域,漢宣帝時期
對外則一改文景時期的休兵養民政策,采用武力征伐四方,北擊匈奴,發動“馬邑之戰”、“河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等,收復河套、河西等地,設置郡縣;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並朝鮮,並且派遣張謇出使西域,增強商貿往來,影響至今,這都是偉大成績,不朽豐碑。這是建國70周年正在完成的一個武功第一的漢武盛世。
武帝時期歐亞大陸形勢圖
但是武帝中晚期開始好大喜功、放縱享樂、迷信巫蠱等方術,尤其連年的對外戰爭不僅將文景兩帝積累的國庫財富消耗殆盡,並且不惜推出的一系列改革聚斂天下之財用於戰爭消耗,這些改革措施因為方便聚斂民間財富,歷朝歷代對其產生瞭嚴重依賴並不斷使用,直至現代。
武帝時期的對外擴張、獨尊儒術及經濟改革政策影響瞭後面的每一個朝代。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解釋中國崛起不是馬丁·雅克所說的“民族型國傢崛起”,而是“文明型國傢崛起”,張院長認為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傢崛起有“四超”特征,即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和超豐富的文化積淀。
文明型國傢的中國有“四超”特征
作為文明型國傢崛起的中國這“四超”特征可以說在漢代奠定或加強的基礎。
2519ad0340194e81f75786d0d0b47808唐代的人口因瞞報少報問題失真,實際峰值在7000萬-8000萬左右
b5f4db4b36b4881bb29d8db2691ed91a漢武帝末期疆域圖84af6ce3af1a61256e6cd0a89584143b清代1820年疆域圖
高祖李淵於公元618年稱帝(8年),歷經太宗李世民(23年),高宗李治(34年),中宗李顯(公元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睿宗李旦(公元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到建國70年時公元688年,即是睿宗在位,但不論是中宗還是睿宗,都是其母武則天的玩偶或者說是傀儡,沒有什麼實權,兩年後武則天改元稱帝,史稱為“武周”。
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奪皇位前就開始為唐帝國的建立和穩定南征北戰,西平薛舉,北平宋金剛、劉武周等,東面則是通過“虎牢關之戰”一舉殲滅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李世明憑借這些軍功就有瞭和太子李建成爭奪帝位的資本,並身邊慢慢聚集瞭一批文成武將,文有文學館十八學士,武有程知節(程咬金)、李世勣(徐茂公)、秦瓊(秦叔寶)等。公元626年,李世民發發東玄武門之變,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控制軍政大權,並於當年接受李淵禪位,登基為帝。
隋末群雄,劉武周、宋金剛、梁師都、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
繼位後,李世民進行瞭一系列建設。政治方面,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舉,聚攬天下文才,使得賢臣輩出,政治清明;軍事方面則沿用府兵制,寓兵於農,不僅保持瞭較強的軍事戰鬥力,且緩建瞭政府軍費支出的壓力。
李世民用這一套高效的軍事制度,滅東突厥,征服吐谷渾、高昌、薛延陀以及西域諸國,並設置安西都護府,安北都護府,安南都護府,安東都護府,負責管理已征服區域,這一強大武力使得四方臣服,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這是建國70年以前已經完成的一個文治武功著稱的盛世。
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陳橋兵變(16年),歷經太宗趙光義(21年),真宗趙恒(25年),仁宗趙禎(41年),到建國70年的公元1030年即是宋仁宗,其於公元1022年即位,時年13歲,至公元1030年,即位剛好8年,時年21歲,仁宗即位之初是太後劉娥主持朝政,直到劉娥死後才開始親政。
有宋一朝,因為失去瞭燕雲十六州的天然屏障,因此不得不用血肉之軀去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且宋朝以重文抑武,財富和兵力都收歸中央,造成軍事力量非常薄弱,又邊患不斷,北面的遼朝金朝及西面的夏朝,戰爭屢遭挫敗,造成宋朝有一種文弱的性格。
元朝在修《宋史》時,未給與宋朝某一段時間“XX之治”或“XX盛世”的評價,應該是宋朝軍事實力太差,不斷向周邊國傢稱臣納貢所致。
宋朝最鼎盛的時期就是宋仁宗在位時期,期間能人輩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文曲星下凡的包拯包青天,文壇領袖歐陽修,以及“三蘇”等,創造瞭繁榮的文化;經濟方面則是首次出現紙幣“交子”,並且衍生出瞭儲備金制度。
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稱帝(31年),歷經建文帝朱允炆(4年),成祖朱棣(22年),仁宗朱高熾(1年),宣宗朱瞻基(10年),英宗朱祁鎮(公元1436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到建國70年即是公元1438年,在位的是英宗朱祁鎮,這一年,朱祁鎮即位才2年,時年10歲,由太皇太後張氏輔政,內閣有三楊的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
太祖朱元璋出生貧寒,懂得底層百姓的艱苦,他異常重視農業,卻痛恨商業,因此設計瞭一套最有利農耕社會的穩定且嚴密的集權制度,這恰恰符合傳統士大夫的構想,因此清朝的士大夫在修明史時,給瞭明朝很多“XX之治”或“XX盛世”的評價,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興、萬歷中興等
成祖皇帝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奪取皇位,為防范北面蒙古的威脅,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在武功方面,出擊安南(越南),將安南納入明朝版圖;北攻韃靼和瓦剌;對外交流方面,鄭和下西洋,規模空前。這是建國70年以前已經完成的一個國威遠揚的盛世。
明成祖疆域圖
從世祖福臨於1644年入主北京算起,歷經聖祖玄燁(康熙61年,1661年-1722年),到建國70年即1714年,到這一年,康熙已經即位53年。
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平定準噶爾叛亂,收復臺灣,確定瞭中華最大的疆域版圖,即奠定瞭漢、蒙、回、藏、壯五族為統一中華民族,讓新疆、西藏、蒙古作為中國的領土有瞭依據,因為清朝的皇帝有很多身份,是中國的皇帝、滿族人的族長、蒙古的可汗、西藏喇嘛教的保護人等,這些確保瞭中國的領土的完整。雍正皇帝則實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制度,增加財政收入,也使中國人口增長到4億。康熙和雍正朝大大增強瞭中國文明型國傢崛起“四超”特征中的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並且都由中國繼承瞭。這是建國70年正在或即將完成的一個疆域遼闊的盛世。
結語
中原王朝國祚百年以上的,無非是消除瞭驕兵悍將的內部威脅,設計一套集權式的政治制度確保內部穩定,以及高效的財政制度維持帝國的運轉。一代開國,休養生息,二三代恢復國力,開始消除帝國周邊的外部威脅,萬邦朝貢,四五代則差不多立國100年,達到帝國最鼎盛時期,漢朝百年是最鼎盛的漢武帝時期,唐朝百年是最鼎盛的唐玄宗開元盛世時期,宋朝百年是最盛的宋仁宗時期,明朝百年則已完成瞭最鼎盛時期(最鼎盛時期是立國50年的明成祖朱棣永樂盛世時期),清朝百年是最鼎盛的康雍乾盛世的乾隆帝時期。但是隨著時間往前推移,官僚、軍事制度、財政制度等帝國的一切都會產生惰性和與時代不適而走向衰弱,最後都會被內部的不穩定因素或外部的威脅拖垮,這就是以土地為立國之本的農業文明帝國的歷史周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