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長豐縣吳山鎮,號稱“吳王故裡,貢鵝之鄉”,即此地是吳王楊行密故鄉,當地特產有以白鵝(吳山貢鵝是皖西白鵝的良種)配美味佐料制成鹵鵝進貢,深得楊行密喜愛,被稱作“貢鵝”,且相傳其鹵制秘方傳自吳王夫人史氏的後代。
《嘉慶·合肥縣志》記載:“楊行密墓,在城西北六十裡吳山廟集東。昔人犁田,曾有見其隧道者,俗謂墳為山,因以名廟。”關於楊行密興陵所在,史志說法不一,此為一說。
2023年4月30日,晴,上午9時許,我至合肥市的臨泉西路公交站,同站換乘定制公交803,刷支付寶的合肥通電子公交卡,票價五元,約1小時13分經過32站後至吳山首府站(吳王墳在吳山首府站和吳炎路口站之間),順公交車前進方向的吳王大道西行數百米,吳王墳即在吳王大道與下塘路交叉口西420米,需穿過吳王大道到另一邊。
見一條兩旁種植著松柏的小道延伸過去,小道左側是麥田,右側在修路。而斜對面是鄉村少年宮和長豐縣吳山中學。
作為自幼生活在江南信江流域的“南蠻子”,此前尚未見過小麥實物,特寫
在小道入口處走上幾步,小道右側可見一塊已經佈滿裂紋的現代《吳王墓表》碑,個別字跡漫漶不清,今據網上資料及碑文,錄文如下:
吳王楊行密,字化源,廬州合肥人。少孤貧,狀貌長大,有膂力。唐僖宗乾符中,揭竿而起,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淮南節度使高駢乃以行密為淮南押牙,知廬州事。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廬州刺史。光啟三年,駢為畢師鐸所攻,行密馳救,師鐸已殺駢。行密圍城半年,遂入揚州,自稱淮南留後。文德元年,孫儒襲揚州,行密歸廬州,率諸將濟江,取宣州。昭宗龍紀元年,詔以行密為宣歙觀察使。孫儒出攻宣州,行密乘虛襲據揚州,遣將攻常州。大順元年,遣將襲據潤州,取滁州、和州,詔賜宣歙軍號寧國,以行密為節度使。孫儒復入揚州。景福元年,行密屢敗孫儒兵,斬儒於陣,傳首京師,遂帥眾再歸揚州。昭宗降制,授行密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乾寧二年,加檢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行密盡有淮以南、江以東諸州。天復二年,昭宗拜行密東面諸道行營都統、檢校太師、中書令,封吳王。行密自□(起或興)兵至封王歷時二十餘載,崛起於畎畝之間,轉戰於亂軍之際,所據州郡,跨越江淮,縱橫數千裡,可謂一方雄主。其為人寬厚,善禦下,廣納諫,將士多樂為效命。行密於戎馬倥傯之際,猶能招撫流亡,勸課農桑,輕賦緩刑,自奉儉約,曩□雲不敢忘本者,此之謂歟?行密生於宣宗大中六年,卒於哀帝天祐二年,享年五十有四,謚武忠。邑人許有為敬撰。惠濟河畔學人王理之書丹。廬州趙其武鐫石。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七歲次丁醜孟春之榖旦。
“吳王墳”即在小道盡頭。據說,上世紀70年代隻剩下一座土墳包。1982年10月,“吳王墳”被公佈為長豐縣文物保護單位,立有文保碑。1997年重修,原墳壘土擴大,堆成如今的一座高7.7米、底座周長150米的巍然大墓,墓前重豎大碑,文曰“唐吳王楊武忠公行密之墓”。我至墓前之時,空氣中尚有燒香焚紙的氣味,地上尚留有痕跡,或許不久前有人來祭拜過。
從吳王墳小道退出來,繼續沿著吳王大道西行,經過中學,至十字路口,右轉沿著老合淮路向北。沿路小吃店、飯館、酒店都有出售吳山貢鵝,於是在十字路口某氏貢鵝店打包瞭約半斤貢鵝(剁碎,加湯和大蒜)29元及一根大香腸4元,作為午餐。相對於我的口味來說,它們都偏咸。
北行至“吳王遺蹤”門樓,小字曰“賴少其”,有印章。左聯曰“據淮右江左叱吒風雲一代王侯奠大業”,小字曰“邑人劉安宏、許有為恭撰聯”;右聯曰“安陵北廟南百花公主沁芳馨”,小字曰“淮郭大筆書”。過此門樓東北行,即以楊行密傳說中的女兒“百花公主”命名的“百花街”。對於“百花公主”其人,隻是見於合肥地方志記載,朱玉龍先生不認同有其人。此後我以專門文章涉及廬州城百花公主傳說再詳細論述。
過吳山鎮百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轉向西北行,可至西南-東北向的廟前街。此街有各類店鋪,但此時不是廟會之時,顧客寥寥。繼續直行,即可至吳山寺。以重修吳山寺的功德碑來看,至少目前此地並非是一姓所聚居之地,而楊姓隻見一人,這種情況在我傢鄉村鎮可不常見。
吳山寺相傳也與百花公主有關。百花公主恪守孝道,在楊行密去世後護墓終身,在墓北建享堂,取名大聖庵。百花公主死後,大聖庵風雨損耗,年久失修,瀕於倒塌。明隆慶六年(1572年),佛教盛行,江西人黃龍和本地教徒胡松毀掉享堂,在其舊址重建大聖庵,主體建造有大雄寶殿、山門、後殿和東、西廂房。其中,東、西廂房作為胡、黃二姓的宗祠。後因僧徒日眾,香火鼎盛,胡、黃二氏覺得祠堂與廟宇相連很不適宜,便遷出宗祠,將東、西兩廂祠堂施舍歸大聖庵,並更名為吳山廟。清嘉慶二年(1797年),吳山廟因風雨有損,住持僧秀蘇萬順和匠人韓士成重修吳山廟,房屋結構、廟宇佈置、建築格調與前相同。大革命時期,革命先行者蔡曉舟和鄭抱真(後任合肥市第一任市委書記)就是在吳山廟打響瞭合肥地區武裝反對帝國主義、鏟除封建軍閥的第一槍。“文革”期間,大廟遭到破壞,幾成廢墟。1982年10月,吳山廟被公佈為長豐縣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十月,合肥市評選十景,吳山鎮入選,名曰“吳王遺蹤”。1997年,吳山鎮人民政府在市園林局的支持下,重修吳王遺蹤景觀,還其原貌。現分前、後、東、西四殿,前殿為山門,後殿為正殿。時任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親自為吳山廟題寫瞭匾額。如今山門宏偉,正殿巍峨,兩廂房復原,是一組四合院式的仿清建築。2000年七月,吳山鎮人民政府將吳山廟移交合肥市明教寺管理,並更名為吳山寺。2001年十二月二日舉行開光大典,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2df62bb93c2d9db881a86a7591498aa7c08b4593541931420658a293080e2818
此廟規模不大,但晨鐘暮鼓等一應俱全,每幾分鐘便可逛完。
從吳山寺出來,沿著寺東的道路向東北行,東轉至車左路,再沿著此路東北行至昌嶺路,沿著昌嶺路西行,在與018縣道相交處路口,可至“吳王故裡”門坊。此路沿途人傢墻壁的宣傳畫多有“楊行密”及“貢鵝”元素,甚至每傢門前都有某公司制作的印有白鵝圖案的盆栽大盆。“吳王故裡”門坊背面寫“桑科古驛,通順,致遠”;正面寫“吳王故裡,鄭洸題,裡嶺,永盛”。
b186716be93028e7061b9ef43a0bec56
沿018縣道東北行可至吳山烈士陵園(未前往),西南行便是返程道路,經過楊渥街、楊濛街,此二商業街平平無奇。又經過廟街,有魏林題“廟街”額,壬寅年安紅撰聯“花開古鎮霞流利,客到老街景出輝”。
另外,網上有說在吳王墳與吳山廟之間及附近區域,還有百花公主墳、百花園等歷史遺跡。但我未能找到,地圖上搜索附近也沒有相關地點,或許已經湮沒於時間之中。吳山鎮這幾個地點逛下來,用時不到三個小時。
返程途中,逛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非遺園),因與本文主題無關,按下不表。
最後要說明的是,到2006年,由合肥市民投票選出新的合肥十景,“吳王遺蹤”已然落選,或許身處其間者可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