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属(学名:Fagopyrum)是蓼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有15种,分布于欧亚温带地区。中国有10种1变种;有2种为栽培种。南北各省区均有。该属中的荞麦、苦荞麦为粮食作物,金荞麦的块根供药用,清热解毒,排脓去瘀。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半灌木。茎直立,无毛或具短柔毛。叶三角形、心形、宽卵形、箭形或线形;托叶鞘膜质,偏斜,顶端急尖或截形。瘦果具3棱,比宿存花被长。花两性,花序总状或伞房状;花被5深裂,果时不增大;雄蕊8, 排成2轮,外轮5,内轮3;花柱3,柱头头状,花盘腺体状。
荞麦(学名:Fagopyrum esculentum),亦作普通荞麦以跟其他同属物种区别,是蓼科荞麦属的植物,也有人将其分入蓼属,它是一种双子叶植物。普通荞麦和同属的苦荞麦(F. tataricum Gaertn)、金荞麦(F. cymosum L.)都可以作为粮食,虽然在中文名称有个麦字,但荞麦和其他粮食作物不同的是,它不属于禾本科。荞麦是从野生荞麦(Fagopyrum leptopodum)演化出来的,野生荞麦是一种藤本植物,而栽种的荞麦亚种的茎却是直立的。
荞麦种子呈三角形,被硬壳所包裹,去壳后可磨面食用。成熟期75天,北方可两季,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90厘米,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色,具纵棱,无毛或于一侧沿纵棱具乳头状突起。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
关于荞麦的起源,日本植物学家星川清亲认为日本种植的荞麦是八世纪由中国经朝鲜半岛传播而来。原产地是在亚洲东北部、贝加尔湖附近到中国的东北地区,具体的传播过程是在唐朝时期由北向南传入中国内地。宋朝时期在华南地区普遍种植。随后又传到印度支那北部,直到八世纪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并在8世纪由中国传入印度,尤其是在印度北部,荞麦播种的面积非常大。之后,在13-14世纪荞麦经西伯利亚、俄国南部或者从土耳其传入欧洲。在17世纪传入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地,1625年荷兰殖民者将荞麦经哈得孙河带入美国,以后又传入加拿大和南美洲。
中国学者例如韩茂莉在《中国农业地理》一书中认为,基于瓦维洛夫和茹考夫斯基关于荞麦起源的观点,中国虽然出土了荞麦的实物遗存,但是由于考古界的实物证据太少,难以形成荞麦起源地就在中国的结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荞麦的扩散中心是在北方,其传播过程是“自黄河流域向淮河流域,并且随着人口迁移将种植区扩展到塞外。”林汝法主编《苦荞举要》一书,主要介绍了:“西南地区苦荞的特征特性、物质资源和育种以及苦荞的栽培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书中提到了“苦荞的起源地可能是在云南滇西中山盆地”。
除相关理论之外,有关荞麦的考古实物遗存也不断增多,继陜西省杨家湾汉墓出土2000多年前的荞麦种子后,在陜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又出土了前汉和后汉时期的荞麦遗存。2006年,在北京房山丁家洼地区出土了春秋时期的荞麦遗存,2010年在内蒙古巴彦塔拉地区出土了辽代时期的荞麦实物遗存。关于荞麦起源的最新研究进展,是在2006年对小珠山贝丘遗址中的吴家村遗址发掘中发现大量荞麦种子,吴家村遗址主体是距今55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遗址。2010年金英熙、贾笑冰在《辽宁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贝丘遗址发掘与收获》这篇报道中指出:“学术界有关荞麦的起源地和传播上的一种看法是,荞麦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随即逐渐向西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与稻作农业的起源方式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在辽宁大连广鹿岛小珠山贝丘遗址未发掘之前,有关荞麦起源于其他地区,均有了实物遗存作为重要的证据。唯独在东北地区缺乏荞麦起源地的实物证据。此次挖掘,小珠山贝丘遗址中大量荞麦种子的出现,将会从新的角度进一步研究荞麦起源的相关问题。
从国内外有关荞麦的著作理论分析,很多学者认为荞麦的起源地在中国,并且甜荞起源于北方,苦荞起源于西南地区。而从最新的荞麦种子出土情况分析,荞麦的起源地或是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生荒地、路边。荞麦喜凉爽湿润的气候,不耐高温、干旱、大风,畏霜冻,喜日照,需水较多。
荞麦光合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产量的高低。生产中由于荞麦的群体一般较大,因此荞麦植株的形态,尤其是叶型影响着群体冠层的光分布。对于大叶型荞麦品种来说,群体里对光的竞争激烈,容易引起主茎营养生长部位变细,从而增加荞麦节间长度,减少主茎分枝数,导致最终荞麦产量降低。由于荞麦的株型、叶片中叶绿素的多少都会影响荞麦的光合能力。因此,荞麦品种间的光合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并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光合能力强的荞麦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小,积累光合产物的能力强于光和能力弱的荞麦品种。
水分对荞麦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苦荞的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呈下降趋势。笔过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苦荞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发现苦荞的株高、主茎节数随土壤中水分的增加而持续下降,苦荞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均以水分处理为20%时最高,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降低苦荞的产量。
国内分布:总体上来说,我国荞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陜西、甘肃、宁夏、山西、云南、四川、贵州,其次 是西藏、青海、吉林、辽宁、河北、北京、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区。
世界分布:经过几千年的传播和种植,荞麦在全世界除南极洲没有荞麦栽培外,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的均有荞麦栽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FAO Stat)显示,2017年全世界种植荞麦面积达到100 hm²以上的国家共28个,它们种植的荞麦总面积达到3940526 hm²,总产量为3827748吨。这些国家按种植面积大小依次是: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美国,日本,巴西,立陶宛,法国,坦桑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尼泊尔,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不丹,韩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捷克,克罗地亚,南非,加拿大,匈牙利,斯洛伐克,摩尔多瓦,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此外塔吉克斯坦,奥地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也有一定栽培面积。
荞麦的谷蛋白含量很低,主要的蛋白质是球蛋白。荞麦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中的赖氨酸含量高而蛋氨酸的含量低,氨基酸模式可以与主要的谷物(如小麦、玉米、大米的赖氨酸含量较低)互补。荞麦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因为颗粒较细小,所以和其他谷类相比,具有容易煮熟、容易消化、容易加工的特点。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含有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丰富。B族维生素、维生素E、铬、磷、钙、铁、赖氨酸、氨基酸、脂肪酸、亚油酸、烟堿酸、烟酸、芦丁等。
荞麦不仅营养全面,而且富含生物类黄酮、多肤、糖醇和D-手性肌醇等高活性药用成分,具有降糖、降脂、降胆固醇、抗氧化、抗衰老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通便,对于预防便秘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血糖血脂,对人类的健康意义重大。荞麦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成分,对于人的生长发育及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的烟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参与人体的脂质代谢,具有解毒功效,还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芦丁,又称为维生素P,也是维生素家族的一员,可以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人体血脂,可以有效预防脑溢血,还具有抗炎作用。荞麦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镁可以溶解人体的纤维蛋白,扩张血管,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锰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对于有几千年荞麦种植历史的中国来说,荞麦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消费用途。在我国,由荞麦加工制成的食药用产品种类 繁多,主要包括米面类、茶饮类、调味类、酒类、保健品、医药及医药原料类等,这些产品备受人们欢迎。
荞麦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能够在土壤贫瘠的环境良好生长的特点而被作为优质牧草进行研究和利用。荞麦的籽粒、秸秆、茎叶均含有较多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Ca、P、Mg、K、Zn、Cu、Se等禽畜所需的无机元素,荞麦富含以芦丁为代表的一系列黄酮类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对于禽畜的健康成长和品种改良有独特作用。
研究表明,使用荞麦饲喂畜,可以增加猪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改善肉质风味,提高牛奶和牛 肉的品质,增加鸡蛋蛋壳的厚度、蛋黄和鸡肉中的维生素E含量。此外,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和芦丁可以调节奶 牛体内的葡萄糖代谢,有利于其肝脏健康。
据报道,荞麦各部分提取液对于猪丹毒杆菌、巴氏杆菌、白痢沙门氏菌、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鸡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全草制剂对菌痢、鸡葡萄球菌病 及支原体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