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初级课程23|横的写法1

1.右横左竖第一,右横左竖,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讲手腕向右写横,手腕向左写竖。一个笔画的产生,不是臆想生造的,而是人手生理机能的自然反应。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3060013660651520

你看手腕向右,把手笔拖出去,越写越远,手腕向左,就是反过来了,越拉越近。这就产生了两条线:横线和竖线。向右写横,如果用推,这就是用反手。反手当然也可以写,但是我相信,古人开始写字的时候,一定是用拖的方法。理由很简单,这比你反手舒服。简言之:书法线条,就是反映手腕的运动。手腕向右,经常用于写一横。手腕向左,经常用于写一竖。

清代有些书法家,认为这么拖摩擦力不够大,他们主张每一笔都要推,但是自己写字的时候,一不小心又是拖了。因为这是人的自然反应,手容易向右。

那么他们就寻找一个强迫自己只能推的情况,那怎么办呢?就是他们这样执笔,这样执笔,叫龙睛(法),龙的眼睛。手指尖顶住这毛笔,然后把手腕回过来,用这样的方法去写字,你看它就保证是推了。但是,这肯定不是王羲之的动作。2.横的起笔上次讲了王羲之这个“一”字的写法,这使我们知道,一根线条,总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

我来归纳一下写横线条的普遍方法,先讲起笔。2.1一面换最简单的当然是露锋一面起笔。

如早期写经中的“一”字,起笔用6号方向,接着横笔也是6号方向,起笔、行笔只用了笔锋的一个侧面。

从笔心角度说,起笔中线和行笔中线在一直线上。没有做过任何换笔心的动作。这种简单的线条,有挺拔的感觉,也会出现在其他书法作品中,但不能多用,多用就会感到单调。

你看褚遂良《阴符经》中的“行”字,这右面的一横,也是一面锋写的。在整个字中,只有一笔。

2.2两面换较为常见的横线条起笔,是用两面换,所谓两面换,就是起笔和行笔所走的方向不同,换笔心前后用了两个侧面。

如这个上次讲过的“一”字,起笔笔心走6号方向,然后扭锋向3号方向走,它是用侧锋写的,起笔、行笔用了侧锋的两个侧面。

侧锋的面,我们眼睛是可以看见的。真正起作用的是笔心换方向。

这也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字,起笔9号方向,行笔3号方向。

你可以看到,入纸时线条很细,扭锋之后,笔锋就打开了,线条变得粗壮了。所以两面换可以起到侧锋开锋的作用。两面换,尤其是9—6或者9—3,是写横最常用的起笔。

这是智永《真草千字文》的“雨”字。你看上面第一笔这个横,也是两面换。顺便说说,你看这个竖笔,也是两面换,9—8。

简言之:口诀:“横画直下,直画横下。”两面换还可以起到侧锋的开锋作用。以前书法上有个口诀:“横画直下,直画横下”,指的就是两面换。横画直下,最常用的就是9—6;直画横下,就是9—8。不过这口诀是写露锋起笔的,藏锋另有口诀,等下讲。两面换还可以起到侧锋的开锋作用。以前我们讲过尖锋打开,就是开锋,是来回摩擦。侧锋的开锋,也就是从一分笔到二分笔,或者是到三分笔。那么侧锋怎么使它打开呢?当然你向下按也可以。但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两面换。只要用手腕扭动一下中线,侧锋就可以由细变粗了。2.3三面换再复杂一点,三面换。换笔心用三个面。

比如说,你看这个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字,它的起笔就动了两次手腕,用了三个面,7—6—3,那手腕的位置,就左—中—右。7是左,入纸动作,6是中,手腕在中,笔管这时候是直的。然后换3号方向行笔。

三面换也是常用方法。这是褚遂良《阴符经》的“天”字,你可以看到长横的起笔,我画出中线,是6—8—3,也是一个三面换。

这个长横起笔是一个弧形,其实也是三面换,下纸3号方向,换9号,然后再次换6号方向行笔。

这个长横起笔的弧形,跟刚刚那个恰恰相反,刚刚是弧形在上,这个弧形在下。我们看它的中线,三面换的方向,是6—3—6。这就是照《阴符经》的用笔法写的。长横用三面换起笔,也可以调整笔锋位置。

这就是照《阴符经》的用笔法写的。长横用三面换起笔,也可以调整笔锋位置。

2.4四面换

我所见过最复杂的起笔,要数《阴符经》中这一个。这两横的起笔,是四面换。我拿上面短的一横为例,先画出它的中线,然后移动出来,你可以看到,它是7—9—7—3。这当然是比较少见的,目的也是为了调锋。

2.5藏锋起笔好,讲讲藏锋起笔。如果你是用尖锋,垂直下纸,当然看不到一个尖,这就是标准的藏锋,但如果笔管是倾侧下笔,尖锋必然露出来。那么,侧锋下纸能否藏锋呢?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侧锋下纸是倒方向,然后转过来覆蓋掉这个尖,这样就看不见尖锋的痕迹了。这个方法,严格说不是正确的藏锋,是模拟藏锋的效果。在篆书和隶书中,横笔往往是藏锋起笔。

这是王福厂先生的篆书,注意看横的起笔。就是用刚才讲的方法写出来的。

简言之:藏锋起笔口诀是: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这就是倒过来一笔。要注意,这是对侧锋线而言。尖锋线用不到这样麻烦。还有一个方法,通常是转两圈。我在第16课中示范过,各位可以再去看一下。

你看这是隶书,隶书横的起笔,称之为“蚕头”。“蚕头”就转两圈,这样也就算是藏锋起笔了。

在真行草书中,譬如王羲之用不用这种藏锋起笔呢?

在他的代表作《兰亭序》中,所有横画全部都是露锋起笔的。

你看这个“矣”字的两横,上面一笔是很漂亮的露锋,下面一笔,没有尖锋的痕迹,好像就是藏锋,但是请你注意,下面这根横笔,不是独立的线条,B点只是承接上面带笔的一个关节点。

关节点表示线条还没有完,还没有收笔,这不是起笔。有关关节点的写法,我在后面有专门一堂课讲解。3.横的行笔书法中讲到行笔,那就是两类,一是尖锋行笔,二是侧锋行笔。3.1尖锋行笔:趯锋

这是阴符经中的“在”字,箭头所指的一横,就是趯锋写的尖锋线。

尖锋在直管情况下,如果力量够大,推动笔尖就是趯锋。

我在16课“尖锋的用法”,先介绍了用拖的方法使用尖锋,这时手腕向右,这是不跳跃的写法,笔力小。我在17课“尖锋线的本质”中,讲解了趯锋的写法,趯锋如锥划石,力透纸背,当然是更好的技巧。这时笔管尽量保持垂直,推动笔尖,所以尖锋也是可推可拖,而趯锋是基本的技法。3.2侧锋行笔:拖

王羲之《兰亭序》中,可以明显看到行笔时手腕向右,横笔用拖是常见的。

侧锋也是可拖可推,手腕向右是拖行,手腕向左是推行。

拖的好处拖的摩擦力虽然没有推大,但也有好处:譬如写很粗的线条,三分笔,拖就比较容易。如果用推去写粗线条,尖锋就容易散掉。你写完以后,还要去收拾整理尖锋。3.3尖锋、侧锋混合一根线条,如果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动作,只用尖锋或侧锋行笔,那写出来的线条,往往还是平均的。有时候我们会混合运用尖锋和侧锋两种线条,使变化更多。

你看这《阴符经》中的“有”字的长横。前一半是尖锋线,后一半是侧锋线。

智永的习惯正好反过来,他往往是起笔后用侧锋行笔,大约走到一半左右,转换成尖锋行笔。这有个好处,到最后收笔调锋,往往要用到尖锋,先转化为尖锋,对最后调锋,比较方便。

在练习的时候,最要紧是手腕、笔心和中线,这三样东西就保证你成功。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3060088835260416

本节要点:右横左竖:线条是手腕运动的记录。横的起笔:露锋和藏锋。横的行笔:尖锋和侧锋,推和拖。 思考题:尖锋的推,和侧锋的推有什么不同? 熟练这堂课所讲的各种起笔和行笔动作,体会手腕、笔心和中线的重要性。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東北大學新生攻略

全文7000+字…如果覺得有用請點贊 目錄1 學習相關 1.1 成績相關攻略 1.1.1 GPA/績點 1.1.2 培養計劃 1.1.3 考試攻略 1.1 專業...

· 1分钟前

乡村振兴,落地层面的“五大振兴”

相信对于乡村振兴政策上的二十字方针、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大家能倒背如流。但 ...

· 4分钟前

好看的BG向小说推荐

1、玄学文——《重生之天才神棍》作者:凤今 文案:夏芍因救一位落入冰湖的老人,重生回了童年时代。这一世,人生尚在起跑线上 ...

· 5分钟前

六大健身网站推荐

39健身_中国专业健身网站 39减肥频道是国内领先的减肥瘦身网站,介绍各种健康的快速减肥方法和减肥食谱,包括瘦脸、瘦腰、瘦腿 ...

· 6分钟前

孩子们超喜欢的小学生英语书单,值得分享~

孩子在放松休息之余,将时间用来看书是再好不过了。

· 9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