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篮球没被控制好,弹到了书架上的一个花瓶,花瓶重重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块。这是妈妈非常喜欢的一个花瓶,而且妈妈之前已多次提醒孩子不能在客厅里玩篮球。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胶水把花瓶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位。
当天晚上,母亲打扫卫生,擦拭花瓶时,发现花瓶有些“变化”,吃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了架子上的花瓶。”
母亲很清楚,孩子在撒谎,每天上班前她都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打开,不可能有猫进来。
母亲没有揭穿孩子,不动声色地说:“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
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现一张便条,母亲让他马上到书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门进来,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明天你陪我一起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我们一起学习艺术家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复原完好如初的。”
母亲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说:“最后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作为母亲,我明明知道你是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却还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我下次会把花瓶放到书房,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
“妈妈我……”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每当他想撒谎时,三块巧克力就会浮现在眼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担任育才学校校长期间,有一次见一男生想用砖头砸另一男生,他及时制止了,并让这个男生放学后去他办公室一趟。
放学后,陶先生回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经在此等著挨训,可陶校长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颗糖递到他手里,说:“这颗糖是我奖励你的,因为你准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然后陶校长又掏出第二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更惊疑了,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陶校长又掏出第三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砖砸的那个男生,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颗糖奖励你的正义感。”
男生感动得声泪俱下:“校长,我错了,我不应该用砖头砸那男生,应该用更友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掏出一块糖说:“”然后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给你的,”
陶校长继续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奖给你的第四颗糖。”
三块巧克力和四颗糖,是正面教育孩子的两个经典故事,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收到教育孩子时的3点启发
启发1:用放大镜发现孩子的优点
特别是管教没有自信的孩子时,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没有自信,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自己做过的事情中获得过肯定和认可,只有批评和指责。
比如,孩子打碎花瓶,妈妈看到的不是孩子的破坏行为,而是孩子修复花瓶的动手能力。这就是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有点的正向反馈,给孩子的教育意义,远远大于这样指责孩子:“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要在客厅玩篮球,你就是不听,罚你一个月内不许玩篮球。”
启发2:抓住孩子的优点,并强化孩子的优点
相信大家有这样的经历:一张A4的白纸上有一个小小的黑点,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满格的白纸,而是那一个小黑点。
白纸部分代表孩子的优点,而小黑点代表孩子的缺点。
我见过大多数家长,无视孩子的优点,只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这跟家长的心理需求有关,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摆家长的架子,通过赢了孩子,在孩子心里树立权威,而赢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缺点指责孩子。
揪住孩子缺点是能赢了孩子,但不能赢得孩子。只有抓住孩子的优点才能赢得孩子。就如上面的故事,孩子编了一个小猫打花瓶的谎言,妈妈没有揭穿它,反而夸孩子有有想象力,并用巧克力强化他这种想象力。
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不仅不会再撒谎,还发现了自己的丰富想象力的优势
启发3:孩子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是善意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所有行为都没有恶意,父母觉得孩子做得不对,是因为站在父母角度所评判的结果。
比如,上面的故事中,男生拿砖头砸别人,是因为那人欺负女生,他要主张正义。如果单纯看男生拿砖头砸别人的行为,而不深究背后的动机,就错过了孩子主张正义的珍贵品德。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一个单亲爸爸,他是开出租车的,工作很幸苦,一天晚上,爸爸回家,一掀开儿子的被子,打翻了一碗泡面,爸爸很生气,立刻打了儿子,问道:“你怎么可以把泡面放在棉被里?”
儿子哭着说:“爸爸,我怕你肚子饿,所以给你泡了泡面,但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所以,我把泡面放在被子里,是想等你回来吃的时候,就不会凉凉的。”
爸爸听完就哭了。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没有了解孩子犯错背后的感动瞬间,以及错过孩子犯错之后获得学习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