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水產業
臨澤鎮水產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蟹、鱉、龜等,漁業捕撈久負盛名。1958年起,在加強水產品捕撈的基礎上發展水產養殖業。1962年10月,高郵運東設漁民辦事處,主要負責該地區水產購、銷、調工作。收購品種有魚、蝦、蟹及螺、蚌等。1970年開始,實施捕撈漁民上岸定居政策,相繼成立漁業生產大隊3個,漁業捕撈、養殖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73年,境域水產養殖面積1000畝,總產量143噸。1984年後,隨著傢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水產品養殖專業戶應運而生,水產品養殖方式逐步呈現多樣化。1988年,境域水產品總量5450噸,其中養殖量5000噸,捕撈量450噸。養殖品種從魚類擴至蟹、鱉、蝦等特種水產品。1992年,境域利用蕩灘培育珍珠2789畝,年產珍珠2750千克。1993年,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一批水產新品種繁育、養殖技術推廣應用,逐步實現由捕撈業向養殖業轉變。2001年,加大水產養殖新品種引進力度,實施水產養殖品牌建設,提升水產品質量和知名度,推動水產養殖業持續增產增收。2007年8月,洋汊村成立首傢漁業專業合作社。是年11月,東蕩村建立首傢“高郵市其有傢庭農場”。2010 年,建成精品河蟹養殖基地2個,面積 5000多畝,年產商品河蟹668噸,每畝產量 126 千克。2014年,“六小品種”年產量1982噸,占特種水產品總量的40.10%。2017年,全鎮水產品產銷(養殖)專業合作社25個,傢庭農場98個,水產養殖專業戶505戶,養殖塘口895個,養殖面積6.25萬畝。其中河蟹養殖面積4.02萬畝,占市池塘養蟹面積40%,總產量 2324 噸,占特種水產品產量 41.43%,全鎮水產品養殖產量 2.34萬噸,天然捕撈產量 306噸,總產量2.37萬噸。
第一節 水產捕撈
一、捕撈工具
明清時期,境域有網、鉤、罾、籪、罩、叉、罱、釣車、鳴榔、裹叢、團罛、帆罛、旋網等漁具。民國時期,捕魚工具多為鉤、花籃等,制作所用材料多為竹、蘆葦、棉麻線等,種類較少,簡易且不耐用,傳統漁船為人力、風力船,主要是人力船。洋汊、王幫村等少數漁民飼養鸕鶿捕魚。1958 年,境域捕撈工具有 60 多種。在捕撈工具中,捕魚的有絲網、快網、銀魚網、搖網等 11 種和魚罾、魚籪、掛鉤、風流子、花籃、雞籠罩、魚罩、長魚卡、拉索、鉤、卡、飛叉;捕蟹的有蟹網、蟹籪、蟹罾、蟹臺、蟹索;捕蝦的有蝦網、蝦籠、蝦簍、蝦籪;捕鱉的有鱉籠、叉、鉤、針、網等。1966 年起,少數漁民開始在捕撈船隻上安裝小型柴油機,代替人力、風力在水面作業。農民穿皮衩摸魚的日益增多。隨著赴域外捕撈需要,部分船隻由小變大,不少傳統捕魚工具失去作用,使用抄網、有底拖網,部分漁船開始使用機械作業。1969年,境域捕撈漁民 998 人,捕撈船 733 條。1970年起,漁網用料逐步改為棉麻、尼龍、聚氯乙烯、柴籪、竹籪改為網籪等,少數漁民開始使用水泥捕撈船。1973 年,捕撈漁民 1759人,其中臨澤公社 861 人、川青公社 693 人、周巷公社205人。捕撈船 1928條,其中臨澤 699 條、川青620條、周巷 609 條。1974 年,有蟹罾 106 面、蟹籪 72 塘、煙索 132 條。1979 年,捕撈漁民 1937 人,捕撈船 1283 條,其中臨澤 531 條、川青 333條、周巷419 條。至 1980 年,臨澤水產養殖場從事捕撈漁民205人,捕撈船114條;川青漁業大隊從事捕撈漁民 203人,捕撈船95條;周巷漁業大隊從事捕撈漁民195 人,捕撈船 103 條。1986 年,漁船 2051條,其中臨澤764 條、川青 568 條、周巷 719 條。機動捕撈船 314 條,其中臨澤 141 條、川青 90 條、周巷 83 條。1989 年,境域常用捕撈工具魚卡 7214 把、鉤 5463 把、尼龍網 462 條、籪 129 塘、丫子 3216 隻、蝦籠 1075 隻、花籃 824 隻、籠罩 32 合、夾子 215 把、蝦網 82 條及魚叉、攔河罾、旋網、鱉槍若幹等。1995 年,漁民捕撈工具和船隻發生明顯變化,用於捕撈的小木船迅速減少,機動鐵船日漸增多。不少傳統捕魚工具失傳,常用捕撈工具有籪、網、箔、罾、叉、卡、丫、罩、鉤、皮衩、抄網、拖網、地籠等 10 多種。取魚的網分成魚網、魚苗網、親魚網、泥鰍網;取魚的地籠分懶籠(13夾)、過河籠(中間立籠尾)、沉水長籠(兩頭立籠尾)、無節籠。攔河罾、籪捕魚工具日漸稀少。1999 年後,為防汛泄洪,拆除河流罾、籪。2000 年起,境域水產等相關部門查處電力捕魚。是年,區域外捕撈漁民150多人,捕撈船35條。2003 年,境域漁民 3420 人。2008 年後,主要捕撈工具有大罾網、蝦籠、花籃、丫子、魚叉、地龍圜、甩手圜、魚卡及其它漁具。2012 年,全鎮漁船 2786 條,其中機動捕撈漁船 63條、捕撈輔助用船 9條。2017年,全鎮漁船3993條,其中機動捕撈漁船198 條,網、蝦籠、花籃、掛鉤、丫子、魚叉、地龍圜、甩手圜等仍是漁業捕撈常用工具,其種類和數量明顯減少。
附:鸕鶿捕魚
鸕鶿也稱魚鷹,俗稱老鴉。黑色,體型如鴨子,嘴尖,重 3.5 千克~4 千克。捕魚時,將老鴉頸部結一根蒲草繩,不讓其將魚吞入腹中,足部系一根一頭打結的細繩。老鴉放入水中後,捕魚者用雙槳邊劃船邊擊水。老鴉潛入水中,捉到魚便露出水面,捕魚者用篙子(篙子另一端有撓鉤),將老鴉鉤上船取魚。如有大魚,幾隻老鴉會合力把魚擒住,抬出水面。民國時期,境域漁民飼養老鴉捕魚。20 世紀 50 年代,境域有老鴉捕魚戶 30 戶,老鴉 460 隻。60 年代中期,臨澤公社洋汊大隊、川青公社王幫大隊陳、王兩傢飼養的老鴉 90 多隻。每年初秋至第二年暮春,老鴉戶成群結隊外出捕魚,除在當地湖蕩外,還到微山湖、白馬湖、高郵湖等湖泊和興化、鹽城等地捕魚,每條船一天能捕 50 多千克大小不等的各種魚。70 年代初,繁育仔鴉出售至湖北、湖南、安微一帶。1974 年,有老鴉捕魚戶 25 戶,老鴉 353 隻。80 年代中期,由於圍湖造田、水面承包,捕魚范圍縮小,老鴉捕魚戶逐漸改行,老鴉數量日趨下降。90 年代初,老鴉捕魚戶僅有 9 戶,老鴉 123 隻。至 2008 年,境域無老鴉捕魚戶。
二、捕撈品種
境域水面廣闊、溝河縱橫、水資源豐富,淡水魚、甲殼類、爬行類、貝類水產品品種較多。常見的魚類捕撈品種有鯿、草、鯉、魴、鲌、鯽、青、鰱、鱅、 鱖、烏鱧、黃鱔、鰻鱺、黃顙、塘鱧、鰟鮍、泥鰍、銀鰺、白條魚、花骨魚等;甲殼類捕撈品種有中華絨鰲蟹、小蟹、青蝦、白條蝦、竹節蝦、馬頭蝦、小米蝦、小風草蝦、龍蝦等;爬行類捕撈品種有龜、中華鱉等;貝殼類捕撈品種有蚌、螺、蜆等。1965年起,因水系變化,東海的魚、蝦、蟹不能洄遊,境域螃蟹逐年減少。1984年,由於捕撈范圍擴大到長江口、連雲港、江南等水域,捕撈品種又增加刀鱭、對蝦、鮰魚、鱸魚、鯔魚及蟹苗等水產品種 40 多種。1995年起,由於水體污染及電器偷捕,境域野生魚類品種驟減,靠人工增殖放流來彌補。2017年,臨澤鎮水產捕撈品種主要以常規魚、貝類為主。
三、捕撈區域
20 世紀 60 年代前,漁民捕撈區域分佈在高郵湖、洪澤湖、洋汊蕩、菜花蕩、官垛蕩及內河等。60 年代後,境域人工圍蕩造田,導致捕撈區域縮小。1968 年,境域漁民幫助大隊或生產隊利用拖網捕魚,極少支付現金,多為三七分成。70 年代,漁民陸續上岸定居。80年代初,漁民季節性或常年流動在連雲港徐圩及鹽城市大豐縣、洪澤湖、高郵湖等水域捕撈作業,水產品捕撈量逐年回升。80年代後,漁民捕撈區域分佈在連雲港、鹽城、南通、蘇州、上海崇明島及山東濟寧等地湖泊,主要捕撈品種以淡水魚類和長江蟹苗、鰻魚苗為主。90 年代,部分漁民開始添置機械動力設備,到長江口及外省市捕撈,區域外捕撈漁民 215人,捕撈船 35 條。1992年,市水產局對運東地區漁政管理工作實施統一,境域臨川河、六安河禁止攔網和護罧,放開捕撈。1995 年,水產養殖業發展較快,各村利用水面資源進行塘口養殖,捕撈水域逐年縮小。至 2000 年,區域外有捕撈漁民 140多人,捕撈船 28 條,主要捕撈區域未變。2007 年,漁民陸上定居基本結束,從事區域外捕撈漁民日漸減少。2009 年,因長江捕撈鰻魚苗價格不穩定,捕撈風險大,部分漁民陸續返鄉組成螺螄幫。2017 年,全鎮共有捕撈漁民戶201戶,納入省信息系統管理的漁船201條,其中專業捕撈漁船198條,載重787噸,功率1753千瓦。捕撈輔助用船10條,載重30噸,功率88千瓦。天然水域產品捕撈量 306噸。
四、捕撈產量
民國年間,境域水產品捕撈一直是個體經營。1951年起,水產品捕撈逐步由單傢獨船作業向互助合作、集體捕撈方向轉變,水產品捕撈量逐年上升。1962 年,境域捕撈量 365 噸。1966年起,因通江、海、河道陸續設閘築壩,洄遊性魚、蟹路線阻斷,加之受“以糧為綱”“農業學大寨”等影響,水產品捕撈量呈下滑趨勢。20世紀70年代,年均捕撈量317噸。1980年,水產品捕撈得到恢復和發展,捕撈量逐年上升。1988 年水產品捕撈量 410 噸。1990 年,隨著漁業改革深化,漁民捕撈積極性提高,水產品捕撈量450噸。1991年,部分漁民季節性流動在高郵湖、邵伯湖、洪澤湖、駱馬湖、汜光湖等水域作業,少數漁民到山東、浙江、連雲港近海區域捕撈,水產品捕撈量480 噸,其中區域外水產品捕撈量 25 噸。內河漁業資源因江河建築阻隔、工業污染等,捕撈量逐年下降。1993 年,境域捕撈隊伍發生變化,有的轉行養殖,有的從事水上運輸,有的加大捕撈船隻噸位、添置動力機械設備等,開始由境域捕撈向區域外捕撈轉移,捕撈區域逐步擴大到長江和崇明島近海。1995 年起,市政府加強保護漁業生態發展,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每年在高郵湖等水面投放數以百萬計的魚、蟹、螺等苗種,遏制漁業自然資源衰退。隨著區域外捕撈區域的擴大和境域漁業資源的有效保護,捕撈品種不僅有魚、蟹、蝦等常規水產品,還有螺、蜆、長江刀魚、鰻魚等,漁業資源開始回升,年捕撈量(含區域外)增至 520 噸,比 1990 年增長 15.56%。2000 年,境域水產品捕撈量增至 550噸,比 1990 年增長 22.22%;區域外水產品捕撈量40 噸,比 1991 年增長 60%。1995年,水產品捕撈量530噸,其中魚類315噸、甲殼類100噸、貝類112噸、其他3噸。2001 年後,隨著《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的貫徹落實,加大漁業資源管理力度,水產品捕撈量增加。2005 年,水產品捕撈量創歷史最高水平,達 560噸。2007 年,漁民全部上岸定居,水產品捕撈量逐漸下滑。2017 年,全鎮水產品捕撈量 306噸,其中魚類 173噸、甲殼類 82 噸(蝦77噸、蟹5噸)、貝類 50噸、其他 1噸。
1955~2017年部分年份境域自然捕撈量情況一覽表
表12-1 單位:噸
年份 | 捕撈量 | 其 中 | |||
魚類 | 甲殼類 | 貝類 | 其他 | ||
1955 | 305 | 185 | 30 | 85 | 5 |
1965 | 365 | 265 | 35 | 60 | 5 |
1975 | 317 | 235 | 28 | 44 | 10 |
1985 | 400 | 311 | 29 | 50 | 10 |
1995 | 530 | 315 | 100 | 112 | 3 |
2005 | 560 | 325 | 120 | 112 | 3 |
2015 | 538 | 318 | 124 | 94 | 2 |
2017 | 306 | 173 | 82 | 50 | 1 |
說明:1955~1995年為臨澤鎮、川青鎮、周巷鎮、營南鄉的合計數;2005年為臨澤鎮、周巷鎮合計數;2015~2017年為臨澤鎮合計數。
第二節 養殖品種與規模
一、品種
1962 年,境域人工養殖品種僅有鯉魚 1 種。1968 年,普遍推廣青、草、鰱、鳙(簡稱四大傢魚)和鯉魚養殖。1970 年起,陸續引進團頭魴、非洲鯽、細鱗鯝、白鯽、雜交鯉(紅鯉)等外地品種試養。1986 年,臨澤洋汊村陳懷喜等農民培育繁殖扣蟹。1988 年,南蕩村農民首次進行人工養殖河蚌育珠。1989年,川青蔣莊村村民卞維清率先試養牛蛙。1990 年,漁業村金長馬引進魴魚種苗進行人工繁殖。1993 年,人工養殖異育銀鯽獲得成功,並大面積推廣,成為淡水魚類養殖當傢品種。同年,引進“六小品種”黃顙(昂刺魚)、塘鱧(虎頭鯊)、黃鱔(長魚)、鱖魚(季花魚)、烏鱧(黑魚)、泥鰍等種苗,並逐漸由單養推廣到成片混養,迅速成為境域水產人工養殖主要品種之一。1994 年,水產養殖品種逐步增多,相繼引進加州鱸魚、革胡子鯰魚、羅氏沼蝦、南美北對蝦等 10 多種。2000 年,川東村養殖大戶竹啟寬、謝德明、卞朝新等人進行龍蝦養殖,形成以龍蝦為主、河蟹為輔的養殖新格局,效益穩步提高。 2005 年,境域開展漁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以推廣河蟹養殖、魚蟹混養為主打品種,良種、良法直接到池,提升科技示范戶及養殖專業戶技術能力。2008 年,以推廣水產良種和品牌創建為龍頭,推進高效漁業生產快速發展。川東村建成“市級河蟹良種培育場”。翌年,創成省級扣蟹良種繁育場。2011年,董潭村推廣養殖黃金鯽85畝,每畝純效益2200元。2014 年,川東村河蟹良種培育場從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長江 2 號”河蟹繁育基地引進大眼幼體蟹苗 150 千克(約 2400 萬隻),現場學習“長江 2 號”蟹苗培育、管理等技術,平均生長速度提高19.4%,個體規格增加18.5%,遺傳性狀穩定。2017年,全鎮水產養殖品種有“四大傢魚”“六小品種”及鯿、鲌、鯉、紅鱒、草鯽魴、鯽、龜、鱉、蟹、青蝦、龍蝦、鯰等 60 多個品種。
二、規模
20 世紀 50 年代初,境域利用蕩灘、河溝進行水產養殖,產量不高。1958年,川青漁民成立漁業高級社,在小葛大隊哈傢圩開挖魚池20畝。1964 年,縣政府將官垜公社漁業大隊103戶漁民、410人劃撥給周巷公社成立漁業大隊。是年,周巷公社從查甸大隊劃撥農田153畝,開挖魚池12個,面積24畝,以漂魚花為主,水產品養殖產量 2.4噸。1969年起,境域各公社分別以漁業大隊為重點,墾灘建池,魚池面積不斷擴大。至1973 年,水產養殖面積1000畝,其中臨澤345畝(魚池養殖)、川青330畝(河溝養殖)、周巷325畝(魚池魚苗)。水產品養殖總產量143噸,其中臨澤49噸、川青48噸、周巷46噸。1980 年後,全面進行漁塘擴、改造工程,改大漁池為小漁池,改淺水池為深水池,改單一規格、單一品種放養為多規格、多品種放養,輪捕輪放、捕大留小,產量迅速增加。1984年,隨著傢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落實,水產養殖專業戶應運而生,水產品養殖方式也逐步呈現多樣化。1987 年,各水產專業戶開始學習蘇南大面積水產養殖經驗,呈現常規水產與特種水產、小塘口與大水面、精養與綜合養殖同步發展的新局面。1988年,水產養殖面積增至 1.58萬畝,產量增至 5000噸。其中,臨澤養殖面積4980畝,產量1558噸;川青養殖面積 6300畝,產量2030噸;周巷養殖面積 4490畝,產量1402噸;營南養殖面積30畝,產量10噸。1991年後,因特大洪澇災害,部分被淹藕田調整為水產養殖業,面積迅速擴大。至 1992年,水產品養殖面積 2.05萬畝,比1991 年增長20%,產量7500 噸,比 1991 年增長21%。1996 年,提倡圍網養殖,河面育蚌,充分利用河、灘水面,發展特種水產品養殖業,既保持水產品生態自然質量,又提高養殖效益。是年,川青水產養殖面積1.20萬畝。其中常規水產品養殖面積0.72萬畝、特種水產品養殖面積0.48萬畝,總產量3900噸,比上年增加390噸。另有3000畝珍珠養殖場。螃蟹、甲魚、鱖魚、黃鱔及珍珠等水產品養殖成為川青一大特色,形成魚塘養殖、塘邊種魚草、塘埂栽樹、樹下間作的復合生態模式以及(林魚結合)(魚果結合)的立體開發新格局。
2000 年,境域池塘養殖面積增至 2.5萬 畝,其中臨澤鎮1.8萬畝,周巷鎮0.7萬畝,占水產養殖總面積的 70%。養殖品種擴大,增加“六小品種”和青蝦等,產量增至 1.05萬 噸。2001 年起,加大水產養殖新品種引進力度,組織實施水產養殖品牌建設,提升水產品質量和知名度,推動水產養殖業持續增產、增效。2005 年,全鎮水產養殖面積增至 4.22萬畝,產量 2.30萬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2522噸。2007 年,因市場價格、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水產品養殖面積有所減少。2009年,境域水產品養殖面積5.08萬畝,產量2.55萬噸,其中特水產量3629噸。臨澤水產品養殖面積3.30萬畝,產量1.70萬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2200噸;周巷水產品養殖面積1.78萬畝,產量0.85萬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1429噸。2010 年,全鎮加大科學養殖和健康養殖力度,提高水產品養殖產量和效益。組織實施董潭村龍蝦養殖、陳甸村羅氏沼蝦養殖、菊香養殖公司扣蟹培育、揚泰大閘蟹河蟹等品牌建設,提升水產品質量和知名度,推動水產養殖業持續增產增效。2012 年,全面推進高效漁業、扣蟹育苗和精品養殖“三大”基地建設。水產品養殖面積5.07萬畝,產量2.71萬噸。其中常規水產品2.29萬噸,特種水產品4200噸。是年,臨澤水產品養殖面積 3.72 萬畝,產量 1.92萬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 2785噸;周巷水產品養殖面積1.35萬畝,產量 0.79萬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1415噸。2014年,臨澤鎮羅氏沼蝦產量760噸,為高郵市羅氏沼蝦重點鎮。2017年,繼續實施水產品養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三新”工程,全鎮水產品養殖面積 6.25萬畝,其中常規水產品養殖面積 1.45 萬畝、特種水產品養殖面積 4.80萬畝;產量2.34萬噸,其中常規水產品產量 1.78萬噸、特種水產品產量 5609噸。
2000~2017年部分年份臨澤鎮常規水產品養殖情況統計表
表12-2
年份 | 塘口(個) | 面積(萬畝) | 合計(萬噸) | 常規水產品種及產量(噸) | ||||||
青魚 | 草鯤 | 鰱魚 | 鯽魚 | 鯉魚 | 鯿魚 | 其他 | ||||
2000 | 412 | 0.86 | 1.05 | 568 | 1545 | 2677 | 3620 | 555 | 629 | 906 |
2005 | 568 | 1.37 | 1.68 | 904 | 2460 | 4263 | 5763 | 884 | 1002 | 1524 |
2008 | 723 | 1.76 | 2.15 | 1150 | 3178 | 5420 | 7328 | 1124 | 1274 | 2045 |
2009 | 726 | 1.80 | 2.19 | 1254 | 3309 | 5513 | 7263 | 1169 | 1325 | 2121 |
2010 | 804 | 1.84 | 2.25 | 1258 | 3429 | 5632 | 7370 | 1217 | 1339 | 2255 |
2011 | 726 | 1.87 | 2.28 | 1296 | 3553 | 5663 | 7446 | 1239 | 1341 | 2262 |
2012 | 724 | 1.87 | 2.29 | 1270 | 3514 | 5820 | 7467 | 1219 | 1318 | 2292 |
2013 | 800 | 1.85 | 2.26 | 1481 | 3681 | 5903 | 6855 | 1203 | 1219 | 2258 |
2014 | 777 | 2.07 | 2.53 | 1125 | 3036 | 3786 | 8316 | 265 | 612 | 8201 |
2015 | 779 | 1.64 | 2.01 | 456 | 3215 | 3516 | 9658 | 85 | 552 | 2618 |
2016 | 798 | 1.58 | 1.93 | 434 | 3078 | 3352 | 9504 | 44 | 472 | 2416 |
2017 | 895 | 1.45 | 1.78 | 436 | 3139 | 3226 | 8869 | 46 | 152 | 1932 |
說明:2000~2012年為臨澤鎮、周巷鎮的合計數;2013~2017年為臨澤鎮合計數。
2017年臨澤鎮各村水產品養殖面積匯總表
表12-3 單位:畝
村別 | 面積 | 其 中 | ||||
常規魚 | 河蟹 | 羅氏沼蝦 | 鱖魚 | 泥鰍 | ||
韓夏 | 1854 | — | 1854 | — | — | — |
蔣顏 | 1258 | 15 | 1243 | — | — | — |
合心 | 2119 | 1603 | 342 | 174 | — | — |
洋汊 | 2424 | 2186 | 238 | — | — | — |
法青 | 1379 | 584 | 795 | — | — | — |
朱堆 | 1295 | 42 | 1253 | — | — | — |
東蕩 | 2314 | 663 | 1651 | — | — | — |
川東 | 4183 | 273 | 3895 | — | 15 | — |
小葛 | 2557 | 2220 | 337 | — | — | — |
董潭 | 6365 | 1005 | 5340 | — | 20 | — |
瓦港 | 2569 | 74 | 1721 | 774 | — | — |
西河 | 3098 | 249 | 2849 | — | — | — |
西安 | 5273 | 315 | 3918 | 1020 | 20 | — |
薛北 | 2381 | 1339 | 889 | 153 | — | — |
陳甸 | 5418 | 4436 | 243 | 739 | — | — |
周巷 | 4865 | 2805 | 1455 | 475 | 60 | — |
錢鏡 | 818 | — | 796 | 22 | — | — |
雙馬 | 2291 | 200 | 1839 | 122 | 80 | — |
營東 | 2592 | — | 2392 | — | — | 200 |
營南 | 2200 | — | 2200 | — | — | — |
營西 | 2460 | 60 | 2400 | — | — | — |
營北 | 2009 | — | 2009 | — | — | — |
泰山社區 | 603 | — | 541 | — | 62 | — |
養殖場 | 295 | 295 | — | — | — | — |
合計 | 62500 | 18364 | 40200 | 3479 | 257 | 200 |
第三節 養殖方式
一、池塘養殖
1958 年,川青公社成立漁業高級社,率先在小葛大隊哈傢圩開挖魚池8個,面積20畝,從事魚種繁育和成魚養殖。1964年,周巷公社在查甸大隊劃撥農田153畝成立漁業大隊,挖掘魚池12個,以漂魚花為主,發展池塘養殖。1969年,臨澤公社在洋汊大隊開挖魚池50畝,川青公社在林場開挖魚池30畝,實行多品種搭配養殖。1975年,川青公社在小葛大隊劃拔蕩灘面積2000畝成立漁業大隊,利用蕩灘資源發展養殖業。是年,川青公社利用冬季小型水利工程開挖魚種池50個,面積156畝、成魚池16個,面積500畝。1977年,臨澤公社在洋汊、沈堡、小李、丁莊、三聯等5個生產大隊劃撥蕩灘面積1300畝組建水產養殖場,開挖魚池 45個,面積681畝。1978年起,臨澤公社洋汊、沈堡,川青公社董潭、小葛,周巷公社陳錢、查甸等生產大隊利用低窪田塊、蕩灘大面積開挖魚池。是年,境域有精養魚池2800畝。1980 年,池塘養殖開始註重魚種搭配、捕放方法和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池塘單位面積產量。1984 年,川青鄉北蕩村在東荒田開挖魚池100多畝。1986年,境域有池溏養殖面積1.36萬畝。其中臨澤鎮4300畝,川青鄉5514畝,周巷鄉3812畝,營南鄉30畝。1987年,川青鄉成立特種水產養殖場,開挖魚池32個,面積694畝,以養殖特種水產品為主。1988 年,境域有池塘養殖面積 1.58萬畝,占水產品養殖總面積的65%,主要養殖“四大傢魚”和鯉魚、鯽魚、鯿魚、蟹、鱉等,產量 5000噸。1992年,浙江客商吳宗華落戶川青鎮,承包董潭、小葛村蕩灘2789畝(董潭2089畝,小葛700畝),從事珍珠養殖。1993 年後,池塘養殖逐步改變養殖品種和方法,實行魚蟹混養、魚鱉混養和鯽魚、蟹、蝦混養等。至 2000 年,境域池塘養殖面積增至 2.5萬 畝。其中臨澤鎮1.8萬畝,周巷鎮0.7萬畝。占水產養殖總面積的 70%,養殖品種擴大,增加“六小品種”和青蝦等,產量增至 1.05萬 噸。2001 年起,池塘養殖全面實施科學養殖和生態養殖,完成池塘基礎設施改造,采取潑灑生物制劑、種植水草等措施,改善池塘生態環境,保持水產品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 2004 年起,加大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建設,相繼建成省級無公害河蟹養殖基地2個,總面積 6000畝。全面推廣河蟹池塘“稀、大、高”(稀,即池塘放養密度稀;大,即規格大,成品河蟹每隻 200 克以上;高,即效益高)養殖模式,面積 4000畝,占無公害河蟹養殖基地面積的 57.14%,產量500 噸。2005 年後,為確保水產品品質和市場占有率,境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漁業科技為支撐,開展池塘生態化養殖技術的示范推廣,養殖塘口實施清塘耕翻,消毒滅菌面 100%。2007 年,境域水產養殖專業戶積極實施“四改”(大改小、粗改精、普改特、糧改水),清塘耕翻60%,種植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等優質水草的比例不斷提高,分隔標準塘口。至 2008 年,境域“四改”面積2.51萬畝,其中大改小面積 0.32萬畝,清整、維修漁塘面積 2 萬畝。2010 年,大力推進高效漁業基地、苗種基地及精品養殖基地的“三大基地”建設,實施高效漁業建設項目,改造池塘設施。是年,境域池塘養殖面積 4.94 萬畝,年產量 2.25萬噸。 2017年,全鎮有養殖池塘895個,面積 6.25萬畝,年產量 2.34萬噸。主要品種有青魚、草魚、白鰱、鳙魚、鯉魚、鯿魚、黃鱔、泥鰍、黃顙魚、烏鱧、白魚、河蟹、青蝦、龍蝦等。
二、河溝養殖
1961 年起,境域大隊、生產隊利用河道、溝塘集體養殖。在河道、溝塘出入口處打篾欄防止魚蝦流失。主要養殖品種有“四大傢魚”,基本不投放飼料,利用自然餌料,產量較低,一般春節前捕魚,所捕獲的魚按人口分配,剩餘出售,收入歸集體所有。1972 年,川青公社決定對轄區內所有骨幹河面實行連圩放養,成立大聯圩,由漁業大隊管理。從1974年開始,每年投放“四大傢魚”魚苗20萬尾。1975年,川青大聯圩河溝養殖面積 3600 畝,畝產 125 千克,總產量 225 噸。1976年起,臨澤公社小李、丁莊、沈堡,川青公社董潭、王幫等生產大隊對村莊內河進行浚深改造,發展內河水面粗養。1980年後,河溝水面逐步承包給農戶養殖,農戶註重魚種搭配、捕放方法和日常管理工作。至 1985 年,河溝養殖面積增至 6000畝,畝產量 230 千克,總產量690噸。1992 年後,因河溝水環境污染及河道農田灌溉的需要,多數村逐步取消河溝養殖模式。2017 年,全鎮河溝攔網養殖僅有董潭、川東、洋汊、法青等少數村,養殖面積 2400 畝,產量 180 多噸。
三、藕田養殖
20世紀80年代前,境域無藕田套養面積。1981年,川青公社董潭大隊進行藕田養魚試驗,面積 20 畝,放養魚苗 4.7 萬尾(約 80.15 千克),依靠藕田自然餌料養殖。是年 10 月起,捕魚產量 171 千克。1995年,藕田套養魚蟹面積1563 畝,魚產量 124 噸,河蟹產量 38 噸,產值208 萬元。1996 年,臨澤鎮洋汊村在荷藕脫僵苗培育技術示范基地進行藕田套養泥鰍、黃鱔試驗,減少僵藕、防治蟲害。是年,董潭村竹啟寬藕田養殖龍蝦試驗,面積 20 畝,四周開環溝 3 米、深 1 米,投放龍蝦苗 8 萬尾,年純收入 1.60 萬元。2000 年,由於荷藕價格不穩定,多數藕農嘗試藕田套養龍蝦。是年,藕田套養面積 1280 畝,占藕田面積的 13%,龍蝦產量 27.24 噸,產值 13.02萬元。2002年,境域藕田套養面積增至 4000 畝。2003年後,隨著龍蝦價格上揚,藕田套養面積逐年增加。2008 年,少數藕農在藕田中投放黃鱔、泥鰍、鱖魚等“六小品種”,摸索藕魚套養新模式,雖獲得成功,但要求高,操作上有一定的技術難度。2013 年起,荷藕市場價格走低,多數藕農選擇藕田套養龍蝦,彌補藕價減收不穩定因素,提高畝產效益。2017年,全鎮藕田套養面積 7000畝,占藕田面積的 71.43%,龍蝦產量 203 噸,產值 487 萬元。藕田套養面積較大的有洋汊、法青、董潭、小葛、陳甸、周巷等6個村。
四、漁光互補
漁光互補是在光伏發電基地利用太陽能板下面的閑地註水養殖水產品。2013年3月,總投資2.5億元的首期漁光互補新型能源光伏發電項目在臨澤鎮西河村開工建設,裝機容量30兆瓦。租用水產品養殖面積46.67公頃,主要養殖龍蝦(克氏原螯蝦),畝產龍蝦80千克,產值110萬元。2014年2月,總投資10億元的市振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陳甸村開工建設,裝機容量100兆瓦。租用水產品養殖面積166.67公頃,主要養殖龍蝦(克氏原螯蝦),畝產龍蝦80千克,產值400萬元。是年,西河村村民楊金幹承包光伏發電基地水面690畝,養殖小龍蝦,畝產小龍蝦85千克,產值13萬元。2015年2月,總投資2.43億元的市協鑫光伏有限公司在董潭村開發光伏發電工程,裝機容量25兆瓦。租用水產品養殖面積58.33公頃,主要養殖龍蝦(克氏原螯蝦)畝產75千克,產值130萬元。2017年,西河、西安、陳甸、周巷、錢鏡、董潭等村養殖戶承包光伏發電基地水面養殖小龍蝦3970畝,年出產小龍蝦350噸左右,產值840萬元。
第四節 品種引進與繁育
1950年,境域養魚長期依靠天然魚苗。1960年,川青公社小葛魚苗場從長江打撈魚花自然繁殖,先在小葛大隊20畝魚苗池漂魚花,後到馬東大隊林場擴大面積30畝漂魚花。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在小葛大隊,搞小品種人工繁殖(鯿魚、鯉魚),“四大傢魚”仍從長江捕撈,至此苗種已不能滿足水產養殖面積擴大的需求。境域各社隊相繼進行魚苗、魚種繁育和魚苗購進。1975年,川青公社漁業大隊新開挖魚種池156畝,培育“四大傢魚”,夏花魚種和一齡魚種育成魚苗200萬尾。至1978年,境域有魚種育苗面積289畝,其中臨澤公社80畝,川青公社159畝,周巷公社50畝。產魚苗375萬尾。1982年,營南、川青公社稻田養殖魚種獲得成功。1985 年後,臨澤鎮水產養殖場、川青鄉、周巷鄉漁業村,進行“四大傢魚”(鯿、鰱、草、鯽)魚種培育,面積 429 畝,年產夏花 558 萬尾,二齡魚苗 360 萬尾。1989 年,川青鄉漁業村村民金長馬承包魚種場,引進扣蟹苗種,進行培育繁殖,畝產扣蟹苗種 48 千克。1990 年,扣蟹苗種每畝增加至 78 千克。由原來的 2 戶增加至 8戶,面積由起初的 10 畝增至 80 畝。同年,引進鯉魚、魴魚等魚種的培育繁殖,年產鯉魚苗 2 億尾。1992 年,引進異育銀鯽、甲魚苗培育。1993 年,引進“六小品種”套養,逐漸實施單養、精養新模式。1994 年後,境域引進加州鱸魚、革胡子鯰、南美北對蝦、羅氏沼蝦進行養殖。1998年,川青特種水產養殖場開始南美州對蝦養殖,畝產對蝦 216.25 千克。2001 年 5 月,臨澤鎮水產站指導水產養殖戶引進長吻鮠(又名鮰魚,屬鯰形目,鲿科,鮠屬)1.50 萬尾進行養殖試驗獲得成功。 2004 年,周巷鎮漁業村,恢復常規魚苗自繁自育,年繁育魚苗 4000 多萬尾。2005 年,小葛村村民金玉明辦起魚種場,共有親魚池128畝,繁育池8個,環道40個,浮花缸240個。親魚配種1:1,即:草魚800組1600條、青魚50組100條、鰱魚150組300條、鳙魚100組200條。次年,該場繁育魚苗8億尾左右。其中草魚5~6億尾,青魚0.4億尾,鰱魚1億尾,鳙魚1億尾。2007年,市水產局在運東河道人工增殖放養蟹種50多萬隻,魚種9000多千克。2008年,境域建有異育銀鯽魚苗繁殖基地3個,異育銀鯽成為水產養殖當傢品種,年產異育銀鯽成魚 7328噸。2009 年,境域市張所桃等傢庭農場在1000 畝水面上放養黃金鯽,平均每畝增效 0.10 萬元。2011 年,該農場引進中科 3 號“水花鯽”魚苗1億尾,畝收入均在 1500 元以上。2012年,揚泰大閘蟹養殖公司在周巷鎮雙馬、周巷村承包農田319畝,改造成扣蟹培育池養殖扣蟹。2014年起,周巷、營西、董潭、東蕩、西安、西河等村的養殖戶先後開始養殖扣蟹。2015年,高郵市高郵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臨澤分會水產養殖戶引進優良品種“長江 2 號”中華絨螯蟹大眼幼體 60千克(約 900 萬隻)進行扣蟹培育。翌年,培育“長江 2 號”扣蟹 70 噸,平均畝產扣蟹 160 千克。到2017年,臨澤鎮扣蟹培育面積893畝,每年培育優質扣蟹1800萬隻,扣蟹育苗量92.8噸,可滿足當地近2萬畝蟹池養殖需求。淡水育苗場2個,面積150畝,淡水魚苗69500萬尾。淡水魚種投放量5096萬尾,重量1350噸。羅氏沼蝦苗場1個,育蝦苗水體2200立方米,育蝦苗量12000萬尾。
第五節 特種水產品養殖
一、河蟹
1987年,川青鄉政府征用董潭、小葛兩村顧傢嘴蕩灘面積694畝,成立川青鄉特種水產養殖場。是年,利用改造好的550畝池塘進行魚蟹混養,其中,河蟹精養95畝,放養的蟹苗來源於高郵縣多管局從安徽省當塗縣購買的正宗長江系人工捕撈的蟹苗。年產河蟹 5噸,畝產26千克。1988年,境域推廣河蟹精養,年產河蟹 65 噸,其中臨澤鎮25噸、川青鄉30噸、周巷鄉10噸,平均畝產河蟹 25 千克。1989年,川青鄉多種經營服務公司承包董潭村菜花蕩2089畝蕩灘進行河蟹養殖。1995年,境域河蟹養殖面積4800畝,平均畝產河蟹32千克,總產153.6噸。其中臨澤鎮63噸、川青鎮70噸、周巷鄉20.6噸。河蟹總產比1988年增加2.36倍,占特種水產品總產量的 35.6%。畝產增加28%。1999年,川青鄉北蕩村村民邵其有承包周巷鄉公灘(屬周巷財政所產權)850畝進行魚蟹混養。2000 年,鎮政府把河蟹養殖作為水產業發展的重點,河蟹養殖塘口有 120 個,占水產養殖塘口的 30.85%。 2001 年,加大水產品基地建設,在臨澤鎮洋汊村、川東村、董潭村,周巷鎮陳甸村、胡蕩等村建成中華絨螯蟹示范基地 3 個,面積 800畝。2005 年起,結合漁業科技示范入戶工程,重點引領河蟹、魚蟹養殖戶的輻射帶動。是年,全鎮實施河蟹養殖示范戶60戶,新增河蟹養殖面積2000畝、魚蟹混養面積2000畝,涉及臨澤鎮洋汊、朱堆、韓夏、董潭、西河等村;周巷鎮營西、薛北、周巷、陳甸、胡蕩等村。以河蟹養殖為主的示范戶,畝均產量遞增 7.40%,以魚蟹混養為主的示范戶,畝均產量遞增 20.60%。60 個示范戶增加經濟效益 72 萬元,戶均增收 1.2 萬元,輻射帶動農民 828 戶。2008年,興化市菊香養殖公司在臨澤鎮川東村落戶,將1000畝低窪農田改建成池塘養蟹。2009 年,川東村扣蟹良種繁殖場建成,並通過省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驗收。是年,川東村嘗試紅膏蟹養殖,後改為中華絨螯蟹養殖。2010年,興化市菊香養殖公司在周巷鎮營南、營東、營西、薛北、周巷等村承包農田5200畝池塘養蟹。2011 年,境域實施省高效設施漁業項目,大力推廣高效漁業養殖模式,建成精品蟹養殖示范園區,省、市級扣蟹良種繁殖場。2014 年,川東、董潭、周巷等村推行“稀、大、高”河蟹養殖模式,每畝放扣蟹 700~800 隻,鱖魚 10 尾,栽植伊樂藻 2000 畝,每畝投放螺螄 250 千克,以全價顆粒飼料為主要餌料,實施稀密度、大規格、高效益的科學養蟹,采取生物制劑調節水質,采用半天然養殖模式,平均每畝純收入 3500 元。至2016年底,各村利用農田、老魚池、藕塘改造蟹池2.85萬畝。2017 年,全鎮有河蟹養殖村(場)23 個,河蟹養殖面積 4.02 萬畝,占高郵市池塘養蟹面積40%,總產量 2324 噸,是 2000 年的 12.23 倍,創歷史最高水平,分別占全鎮水產品總量、特種水產品產量的 9.95%、41.43%。
二、河蚌
1978年,臨澤公社丁莊大隊,川青公社南蕩大隊利用河塘養殖河蚌育珠,品種為三角帆蚌和褶紋冠蚌。是年,產珍珠 120 千克。1980 年,珍珠市場發展迅速,珍珠出口增加,刺激漁民養殖河蚌育珠,珍珠產量逐年上升。1983 年,境域產珍珠260千克。1984年起,境域珍珠產量一直在280千克左右徘徊。1992年,浙江客商吳宗華來川青鎮落戶,承包董潭村2089畝、小葛村700畝蕩灘,從事河蚌繁殖、育珠生產,年繁育河蚌幼苗 70萬隻,河蚌掛養220萬隻,年產珍珠2750千克 。吳宗華從浙江帶來20多名插片技術人員,在修建的簡易場房中進行插片手術,再將插好片的河蚌放進網籠吊到池塘中養殖。1994年,在吳宗華的帶動下,川青鎮王幫村王忠全、周巷鄉查甸村查繼生等一些養殖戶利用魚池進行魚蚌混養。1998年,境域珍珠產量3100千克,創歷史新高,比1992年上升12.73%。2000 年起,由於珍珠行情低迷,所產珍珠質量不高,加之河蚌對水質要求較高,河蚌育珠逐步被淘汰。
三、“六小品種”
20 世紀80年代中期,境域發展“六小品種”(黃顙魚、塘鱧、黃鱔、鱖魚、泥鰍、烏鱧)養殖,得到省、市水產部門與多管局認可。90 年代始,水產養殖戶開展“六小品種”套養、塘養,進行人工繁殖試驗,自然塘口實施規模化養殖。1998 年,境域“六小品種”養殖塘口 50 多個,年產量 100 噸,占特種水產品產量的 54.05%。2003 年,實施以河蟹為主、“六小品種”為輔的混套養方式,產量迅速增長。至2004年,全鎮特種水產養殖面積增至3萬畝,“六小品種”年產量 550 噸,是1998年的 5.5倍,占特種水產品的 25%。2006年,周巷鎮營東村村民陳銘承包26畝農田改造成水池養殖泥鰍,當年畝產泥鰍1100千克,畝純效益5100元。是年,陳銘又從營東村流轉土地300畝,建成200畝水池養殖臺灣泥鰍。2007年,臨澤鎮董潭村河蟹養殖戶張志權、翟華春在2098畝蟹池中套養鱖魚,每畝放養10尾左右,每畝出產鱖魚5千克,畝增純效益300元。2009 年,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改善塘口自然環境,合理運用漁業生產新成果,推進“六小品種”養殖高效、平穩發展。是年,全鎮“六小品種”產量增至 1552 噸。占特種水產品產量的42.77%。 2010年起,隨著養蟹面積的擴大,蟹池套養鱖魚的池塘越來越多。2011年,“六小品種”年產量2709噸,創歷史最高水平。2013年,臨澤鎮泰山社區秦恩斌、董潭村史福全、川東村卞朝新、小葛村金玉明等開始池塘單養鱖魚,當年鱖魚養殖面積350畝。畝產蹶魚600千克,畝效益8500元。2014年,“六小品種”年產量1982噸。2017年,臨澤鎮蟹池套養鱖魚面積1.35萬畝,成魚池套養黃顙魚、烏鱧面積1.20萬畝。有“六小品種”養殖塘口 245 個,年產量 1169 噸,是 1998 年的 4.15 倍,分別占境域水產品總量、特種水產品產量的5 %、20.84%。
四、龍蝦
20 世紀70年代,境域河流、溝渠能捕到自生自長的龍蝦(克氏原螯蝦),極為稀少。80 年代後期,龍蝦普見。1995 年起,隨著捕食者增多以及自然環境的污染,天然龍蝦資源銳減。2001年,臨澤鎮董潭村養殖戶在承包大水面中實施蟹與龍蝦混合套養,700畝水面放養抱子龍蝦56千克,幼蟹苗 2250 隻,年收獲龍蝦 190 千克、蟹 75 千克,畝利潤 0.12 萬元。是年,境域人工養殖龍蝦的有7個村,年產龍蝦 240 噸,占特種水產品產量的4.33%。2005年,龍蝦養殖村增加到12 個,年產龍蝦305 噸。2007年9月,董潭村村民竺啟寬在川東村承包45畝藕田中放養龍蝦苗260千克,次年3~6月份共出售商品蝦和蝦苗3950千克,當年龍蝦純收入近8萬元。2008年,興化市菊香養殖公司在臨澤鎮川東村大面積試行蟹蝦混養,獲得成功,是年,龍蝦產量365噸。2010年,境域龍蝦養殖村增加到16個,年產量增加到437噸,創歷史新高。2013年起,龍蝦養殖結構調整,多數藕農選擇藕田套養龍蝦來提高經濟效益。每年9~10月,每畝藕塘放養10~15克小龍蝦苗種2000~3000尾,不投餌。第二年3月份開始用地籠捕蝦,5月份結束,每畝可收獲小龍蝦50~80千克。是年,龍蝦年產量保持在420噸左右。2014年起,陳甸、薛北、董潭、小葛、洋汊、法青等村養殖戶嘗試在藕塘中套養小龍蝦,每畝放養蝦苗5000尾左右,藕塘殺蟲使用對小龍蝦無影響的殺蟲劑,投喂粗蛋白含量28%的小龍蝦混合料,畝產小龍蝦100~120千克。2017年,全鎮龍蝦養殖村和單位21個,養殖面積3萬畝,其中藕田套養龍蝦面積7000畝,養殖面積較大的有董潭、小葛、洋汊、法青、川東、陳甸、薛北等村,年產龍蝦557噸,占特種水產品產量的 9.93%。
五、青蝦
1975年,川青公社漁業大隊在156畝魚種池放養外河捕撈的抱卵親蝦苗150千克。是年底,畝產青蝦10千克,畝增收500元。1976年,境域水產部門推廣川青公社漁業大隊魚種池套養青蝦的成功經驗。1980年,境域年產青蝦10噸。1985~1995年,魚種池增加,青蝦年產量上升。1998年,境域青蝦增加到30噸,是1980年的3倍。2000年起,境域池塘養蟹面積增加,養殖戶在蟹池中投放蝦苗或抱卵蝦混養。是年,蟹池套養青蝦面積4500畝。2005年,青蝦年產量250噸,是1998年的8.33倍。2006~2011年,青蝦年產量280噸左右。2013年,青蝦產量308噸,占特種水產品產量的6.7%。2017年,全鎮青蝦年產量226噸。
六、羅氏沼蝦
20世紀90年代末,境域開始羅氏沼蝦養殖。1999年,臨澤鎮沈堡村薛應清等10個村民承包村集體資源285畝,改造成10個蝦塘養殖羅氏沼蝦,年畝收入5000元左右。2005年,境域羅氏沼蝦年產量510噸。2009年,臨澤鎮瓦港、西安、合心村,周巷鎮陳甸、周巷、薛北、雙馬、錢鏡等村將農田流轉給三垛、龍虯鎮等蝦農,開發蝦塘養殖羅氏沼蝦。2010年,境域羅氏沼蝦年產量693噸 ,比2005年上升35.88%。 2012年,周巷鎮成為市羅氏沼蝦養殖重點鎮。2013年,養殖規模擴大,產量增加到907噸,比2010年總產上升214噸。2014年,臨澤鎮成為高郵市羅氏沼蝦養殖重點鎮。2017年,全鎮羅氏沼蝦養殖戶69戶,面積3478.5畝,年產量1299噸,分別占水產品總量、特種水產品產量的5.56%、23.16%。養殖面積較大的村有西安村1020畝、瓦港村773.5畝、陳甸村739畝。
七、鱉(甲魚)
境域盛產野生龜、鱉(又稱烏龜、甲魚),多在灘地水面生存。20 世紀 80 年代初,墾蕩造田,野生龜、鱉逐年減少。1985年,川青鄉董潭村村民朱武良在董潭村一組開挖3畝池塘嘗試池塘養殖甲魚,一個養殖周期(2~3年),畝產甲魚135千克。1989 年始,川青鄉南蕩村房和平引進種鱉,繁育稚鱉。1988年,朱武良甲魚養殖面積增加到45畝,年出售商品甲魚640千克,畝效益1000多元。1990年,他被高郵縣政府授予“高郵縣甲魚大王”稱號。1993年,朱武良承包董潭村蕩灘120畝,開挖池塘養殖甲魚。2004年,鎮文教和水產養殖場共同實施“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項目,推廣魚鱉混養面積500畝,畝產甲魚10.5千克,畝增收1500元。魚鱉混養養殖模式有兩種:以甲魚為主,每畝放養200隻左右的仔鱉和幼鱉,少量放養一些鰱鳙魚魚種,主要投喂小魚、小蝦、螺蜆、動物內臟等動物性餌料。經過2~3年的養殖,畝產甲魚120千克左右;以魚類為主,魚種放養比例和數量不變,每畝放養幼鱉20~30隻,不需要另投甲魚餌料,經過1~2年左右的養殖,畝產甲魚10千克左右。2008~2009年,境域甲魚年產量均為100噸,總產創歷史新高。占特種水產品產量的 4.02%、2.80%。2010年後,因甲魚飼養周期長,投資大,技術要求高而停止大面積養殖。2012~2016年,境域甲魚年產量在30噸左右。2017 年,全鎮甲魚年產量32噸,無甲魚養殖專業戶。
2000~2017年部分年份臨澤鎮特種水產品養殖情況統計表
表12-4
年份 | 面積 (萬畝) | 特種水產品種及產量(噸) | ||||||
合計 | 河蟹 | 甲魚 | 青蝦 | 羅氏沼蝦 | 龍蝦 | 六小品種 | ||
2000 | 0.85 | 403 | 190 | 18 | 35 | 30 | 30 | 100 |
2005 | 3.15 | 2522 | 580 | 80 | 250 | 510 | 280 | 822 |
2008 | 3.54 | 2847 | 648 | 100 | 260 | 590 | 365 | 884 |
2009 | 3.78 | 3629 | 676 | 100 | 271 | 640 | 390 | 1552 |
2010 | 4.02 | 3718 | 668 | 23 | 280 | 693 | 437 | 1617 |
2011 | 4.03 | 4832 | 701 | 24 | 291 | 678 | 429 | 2709 |
2012 | 4.08 | 4200 | 850 | 25 | 306 | 659 | 424 | 1936 |
2013 | 4.05 | 4615 | 1035 | 26 | 308 | 907 | 418 | 1921 |
2014 | 4.51 | 4943 | 1428 | 32 | 286 | 760 | 455 | 1982 |
2015 | 5.07 | 5120 | 1712 | 33 | 235 | 874 | 483 | 1783 |
2016 | 3.48 | 4912 | 1667 | 31 | 226 | 805 | 226 | 1957 |
2017 | 4.02 | 5609 | 2324 | 32 | 228 | 1299 | 557 | 1169 |
說明:1963~1999年為臨澤鎮、川青鎮、周巷鎮、營南鄉的合計數;2000~2012年為臨澤鎮、周巷鎮的合計數。
第六節 養殖基地
一、泥鰍養殖繁殖示范基地
2006年,周巷鎮營東村村民陳銘承包26畝農田改造成泥鰍池養殖泥鰍,投入13萬元新建生產廠房,修建水泥路,添置增氧機、水泵和電力設施。畝產泥鰍1100千克,畝純效益5100元,純收入近13萬元。是年底,陳銘又從營東村流轉土地300畝,建成200畝泥鰍池養殖臺灣泥鰍,投入150萬元,擴建廠房、水泥路,新添增氧機、水泵和電力設施。畝產泥鰍1050千克,畝純效益5000元,純收入100萬元。2012年,陳甸村村民李榮付承包養殖場魚塘20畝養殖泥鰍,畝產泥鰍1150千克,年產23噸,畝純收入5000元,年總收入10萬元。2014年,李榮付跨鄉承包魚塘55畝,開始種苗自繁,種苗不足時從浙江湖州、廣東汕頭購進補足。2015年,李榮付自繁自養泥鰍,並建育花池13個、管道8個。魚苗人工流水催產,每年生產魚花2.4億尾,其中2億尾銷往周山、馬棚鎮等地,自留魚花0.4億尾。為讓魚花快速成魚上市,畝投放魚花增至50萬尾,生長期4個月,規格每斤10~12尾,春、秋季價格分別是每斤8~12元,每畝產量5000斤。捕撈用規格網去大留小,無須人工挑選。李榮付繁殖養殖基地動力配套有噴水式增氧機75套,葉輪式增氧機13臺。2017年,基地被市水產部門確認為泥鰍養殖繁殖示范基地,年產商品泥鰍、鰍苗70噸,分別占全鎮“六小品種 ”和泥鰍總產量6.00%、20.11%。
二、扣蟹培育基地
隨著境域河蟹養殖面積的增大,蟹種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少養蟹戶到上海、安徽、浙江等地購買扣蟹,經過長途運輸,質量差,成活率低,造成養殖產量不高、養殖效益不好。2012年,揚泰大閘蟹養殖公司在周巷鎮雙馬、周巷村承包農田319畝,改造成扣蟹培育池養殖扣蟹。2014年起,西安、周巷、營西、董潭、東蕩、西河等村的養殖戶先後開始養殖扣蟹。2016年,川東村扣蟹培育基地面積370畝,畝產量450斤,畝產值22500元,畝純效益12500元左右。鎮政府研究出臺《關於現代農業發展獎勵扶持政策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大閘蟹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設立專項資金扶持發展大閘蟹養殖產業。發揮川東村大閘蟹養殖基地示范引領作用,推廣統一放養模式、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飼料配方、統一管理方式、統一銷售渠道“五統一”生產模式,有效提升大閘蟹的品質、產量和效益。2017年,全鎮扣蟹培育面積893畝,培育優質扣蟹1800萬隻,滿足當地近2萬畝蟹池養殖需求。
三、河蟹養殖基地
2001年,揚泰大閘蟹養殖協會在境域推進“三品”(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先後在臨澤鎮川東、董潭、西河、西安村,周巷鎮陳甸、周巷、營西等村建成河蟹養殖基地 3 個。2005年,規劃河蟹養殖基地面積 3 萬畝,核心區面積 0.40 萬畝,年上市商品河蟹585 噸。2010 年,全鎮建成精品河蟹養殖基地 2 個,面積 5000 畝,以川東、西安養殖塘口為主,年產商品河蟹668噸,每畝產量 126 千克。2010 年後,推進精品河蟹發展,基地養殖規模不斷擴大。2014 年,董潭村3000畝蕩田全部改建成河蟹養殖,實施稀密度、大規格、高效益的科學養殖方法,用生物制劑調節水質,半天然養殖,平均每畝純收入 3500 元。2017 年,成功註冊“川東村”大閘蟹商標,成為全鎮大閘蟹養殖樣板基地。是年,全鎮有河蟹養殖基地的村(場)23個,面積4.02萬畝(魚、蝦、蟹混養算蟹面積),占全鎮水產品養殖面積 64.32%,年產商品河蟹 2324 噸,占全鎮特種水產品總量的 41.43%,年創收8500多萬元,年創收8500萬元。
四、蝦蟹混養基地
2008年,興化市菊香養殖公司在川東村實施河蟹與龍蝦(日本螯蝦)混合套養模式。2012年,養殖面積增至 6500 畝,其中龍蝦養殖水域 5200畝,占總面積的 80%,畝產量150千克,畝產值8000元。河蟹產畝產95千克(普蟹),規格整齊,母蟹125克、公蟹175克,畝產值7000元。2017年,基地龍蝦養殖面積 1000畝,蝦蟹混養面積 7000 畝,年產龍蝦 210 噸,占全鎮龍蝦產量的37.70 %。
五、鱖魚養殖基地
2007年,臨澤鎮董潭村河蟹養殖戶張志權、翟華春等在2098畝蟹池中套養鱖魚,每畝放養10尾左右,畝產鱖魚5千克,畝增純效益300元。2010年起,養蟹面積擴大,蟹池套養鱖魚池塘增加,由2007年的15個塘口發展到65個塘口,增加4.33倍。2013年,臨澤鎮泰山社區秦恩斌、董潭村史福全、川東村卞朝新、小葛村金玉明等開始池塘純養鱖魚,純養面積350畝。2017年,全鎮蟹池套養鱖魚面積1.35萬畝,純養鱖魚面積257畝,年產鱖魚385噸。
第七節 養殖單位選介
-、 臨澤鎮水產養殖場
臨澤鎮水產養殖場位於境域東北部。1977年,臨澤公社漁業大隊成立,總面積1300畝,其中水產養殖面積680.6畝,占總面積52.38%。31戶,132人。專業從事捕撈、養殖漁民53人,占總人口41%。1983年,更名臨澤鎮水產養殖場。1985年底,漁民全部上岸居住,主要從事常規魚養殖。有機動漁船180條,其中捕撈作業漁船 6條,生活住傢魚船4條,水產養殖塘口56個,面積 680.6 畝。養殖品種有河蟹、龍蝦、“四大傢魚”及各類大宗淡水魚、“六小品種”等,專業捕撈漁民6戶,主要在近海水域作業。2004年,養殖場被確定為鎮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主要示范項目魚鱉混養、魚蟹混養、魚蝦混養和顆粒飼料投餌機推廣試驗。實行農科教結合,農業、科技、教育等單位共同協作,建立“基地+公司+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2017 年,水產品總量693噸,其中捕撈產量 5噸、養殖產量 688噸。全村漁業收入679萬元,占經濟總收入90%。
二、陳甸村水產養殖場
陳甸村水產養殖場位於鎮西南角,前身為周巷公社漁業大隊。1964年,由“高郵運東漁民辦事處”從官垛公社漁業大隊劃撥。有漁民92戶,403人。 1977年前,全大隊有漁民103戶,410個人口,總面積1530畝,其中養殖面積600畝,占總面積39.22%。以漂魚花為主,“四大傢魚”養殖為輔。從事養殖業人口195人,占總人口48.39%。富餘人口分成3個生產小組,1組為拉大網,2組為焯網,3組是張卡,從事捕撈業。年捕撈產量近百噸。1978年,漁民上岸定居,住進新瓦房,有學校、衛生室、大隊部辦公室、會議室等。是年,周巷公社在附近大隊劃撥農田447畝歸漁業大隊。2011年,漁業村並入陳甸村,為陳甸村水產養殖場。2017年,該水產養殖場有養殖面積1260畝,占總面積82.35%。年產水產品3000多噸,收入1300萬元,人均收入超3萬元。
三、小葛村水產養殖區
小葛村水產養殖區位於鎮東南角,前身是川青鎮漁業村。1958年,成立漁業高級社,總戶數120戶,460人,社址設在小葛村葛必祥傢。1960年,縣水產公司在董潭大隊設立水產收購站,為漁民捕撈產品拓寬銷路。1970年,公社號召漁民上岸定居,川青公社將漁業大隊遷至馬東大隊,並將馬東8隊並入漁業大隊。1972年,川青公社決定,對轄區內骨幹河面實行連圩放養,成立大聯圩,由漁業大隊管理。次年,每年投放魚苗20萬尾,年產商品魚225噸。1976年,川青公社搞方整化,大修水利工程,將漁業大隊遷至小葛村,並由縣多管局牽頭,出資4.8萬元買斷小葛村蕩灘1800畝,由公社組織勞力開漁塘、挑莊臺、墾殖農田。1978年,大隊有面積1176畝,其中成魚池500畝,魚種池156畝,池塘養殖面積占總面積55.78%。在勞力組合安排上分四個作業組即:成魚組、魚種組、農田組、捕撈組。捕撈組分四幫即:一、二隊為響罾幫、三、四隊避風幫(在淺灘上取魚)、五、六隊為卡幫、七隊扠網幫。是年,產成魚150噸、魚種31噸、捕撈水產品205噸。1982年,撤消大聯圩,水面由各大隊自行安排。1983年,被縣多管局確定為全縣重點水產養殖基地。2000年3月,漁業村並入小葛村,為小葛村七組。2017年,有養殖戶37戶,養殖面積980畝,水產品1002噸,年產值982萬元。有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2傢,運東重點魚苗繁殖場1傢。
四、川青鄉特種水產養殖場
川青鄉特種水產養殖場位於鎮東南角,1987年1月建場,面積694畝,以養殖河蟹蝦“六小品種”等特種水產品為主。行政上由川青鄉政府領導,業務上由川青鄉多種經營服務公司指導,為獨立核算單位。1989年,參加揚州市500畝以上連片漁場高產高效競賽活動,獲揚州市第二名。1995年,特種水產養殖場並入川青鄉水產服務站,更名為川青水產服務站養殖基地。2017年,水產品385噸,其中特種水產品250噸,占水產品產量64.94%。是年末,鎮政府決定將養殖基地回歸小葛、董潭村,該特種水產養殖場就此結束。
五、川東村大閘蟹養殖專業合作社
川東村大閘蟹養殖專業合作社由川東村盧金龍、王桂強等人發起,成立於2008年10月15日,社址設在川東村。以河蟹養殖、銷售為主,為社員提供河蟹養殖技術咨詢、市場營銷服務,統一組織河蟹養殖所需的生產資料。依托川東村水面資源和養殖核心大戶興化菊香河蟹養殖公司的養殖技術優勢,逐步調整河蟹養殖比例,形成以河蟹為主、龍蝦為輔的養殖新格局。至 2013 年,水產養殖面積 4800 畝,扣蟹培育基地300畝,養殖示范基地1000畝,河蟹養殖水域 4300 畝,占水產養殖面積的 89.58%,為臨澤鎮大閘蟹養殖精品樣板。2014 年,河蟹養殖實行“稀、大、高”模式,平均每畝純收入 3500 元。2017年,河蟹養殖戶90戶,養殖面積4879畝,年產商品蟹366噸、小龍蝦95噸。產值3694萬元,人均收入超3萬元。
六、金玉明魚苗繁殖傢庭農場
金玉明魚苗繁殖傢庭農場位於小葛村七組。20世紀60年代,金玉明承包川青公社小葛大隊20畝魚池成立魚苗繁殖傢庭農場,從長江口打撈魚花自然繁殖。1970年,遷址到馬東大隊,漂花池擴大到30畝。1977年,開始搞小品種人工繁殖(鯿魚、鯉魚),“四大傢魚”魚苗仍從長江口捕撈 。1986年開始,人工繁殖“四大傢魚”魚苗(青、草、鰱、鳙魚)。2005年,擴大繁殖規模,漂花池增加到60畝。2012年,農場繼續擴大規模,將親魚池擴大到128畝,並吸引周圍養殖戶參加經營,采取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購銷的經營體制。通過“農場+基地”的運行模式,實現規模化養殖、集約化經營,提高市場占有率。采取親魚配種比例1:1,即青魚50組100條,草魚800組1600條,鰱魚150組300條 ,鳙魚100組200條 。2017年,農場占地2000平方米,有繁育池8個,環道40個,浮花缸240個,檢測設備一套。繁殖魚苗8億尾,其中青魚0.4億尾、草魚5~6億尾、鰱魚1億、鳙魚1億。魚苗主要銷往周邊鄉鎮以及興化、寶應、金湖、建湖、江都、浙江、安徽等地,年產值120萬元。並帶動周邊農民致富,年發放農民工工資80萬元。
2017年臨澤鎮水產養殖傢庭農場一覽表
表12-5
農場名稱 | 登記時間 | 地址 | 農場主姓名 | 經營面積(畝) | 主要養殖品種 |
市其有傢庭農場 | 2007.11 | 東蕩村 | 邵其有 | 560 | 魚、蟹 |
市義根傢庭農場 | 2008.08 | 東蕩村 | 顏義根 | 405 | 魚、蟹 |
市芒生傢庭農場 | 2008.08 | 東蕩村 | 薛芒生 | 80 | 魚、蟹 |
市秀強傢庭農場 | 2008.08 | 東蕩村 | 陸秀強 | 90 | 魚、蟹 |
市葛其龍傢庭農場 | 2009.01 | 小葛村 | 葛其龍 | 80 | 魚、蟹 |
市張所桃傢庭農場 | 2009.01 | 小葛村 | 張所桃 | 85 | 魚、蟹 |
市仕山傢庭農場 | 2010.12 | 周巷村 | 溫仕山 | 320 | 魚、蟹 |
市成龍傢庭農場 | 2011.01 | 西安村 | 相咸龍 | 195 | 魚、蟹 |
市宜明傢庭農場 | 2011.01 | 西安村 | 孫宜明 | 60 | 魚、蟹 |
市春新傢庭農場 | 2011.01 | 西安村 | 徐春新 | 80 | 魚、蟹 |
市吳寬懷傢庭農場 | 2012.12 | 董潭村 | 吳寬懷 | 320 | 魚、蟹 |
市朱紹國傢庭農場 | 2012.12 | 董潭村 | 朱紹國 | 105 | 魚、蟹 |
市田源傢庭農場 | 2013.01 | 瓦港村 | 邵其田 | 52 | 魚、蟹 |
市興昌傢庭農場 | 2013.08 | 瓦港村 | 徐興昌 | 125 | 魚、蟹 |
市張劍傢庭農場 | 2013.08 | 董潭村 | 張 劍 | 1000 | 魚、蟹 |
市朱龍桂傢庭農場 | 2013.09 | 董潭村 | 朱龍桂 | 475 | 魚、蟹 |
市萬鵬傢庭農場 | 2013.09 | 朱堆村 | 萬 鵬 | 95 | 魚、蟹 |
市志慶傢庭農場 | 2013.09 | 東蕩村 | 蘇志慶 | 172 | 魚、蟹 |
市孫小龍傢庭農場 | 2013.11 | 董潭村 | 孫小龍 | 57 | 魚、蟹 |
市陸啟亮傢庭農場 | 2013.11 | 董潭村 | 陸啟亮 | 193 | 魚、蟹 |
市朱紹紅傢庭農場 | 2013.11 | 董潭村 | 朱紹紅 | 150 | 魚、蟹 |
市志友傢庭農場 | 2013.11 | 陳甸村 | 黃志友 | 122 | 魚、蟹 |
市才祥傢庭農場 | 2013.12 | 陳甸村 | 殷才祥 | 108 | 魚、蟹 |
市韓文彩傢庭農場 | 2014.01 | 合心村 | 韓文彩 | 111 | 魚、蟹 |
市謝中庚傢庭農場 | 2014.01 | 合心村 | 謝中根 | 153 | 魚、蟹 |
市劉生會傢庭農場 | 2014.01 | 合心村 | 劉生會 | 86 | 魚、蟹 |
市義根傢庭農場 | 2014.01 | 東蕩村 | 顏義根 | 74 | 魚、蟹 |
市芒生傢庭農場 | 2014.01 | 東蕩村 | 薛芒生 | 83 | 魚、蟹 |
市廣春傢庭農場 | 2014.01 | 東蕩村 | 陳廣春 | 71 | 魚、蟹 |
市學龍傢庭農場 | 2014.01 | 東蕩村 | 陸學龍 | 84 | 蟹、蝦 |
市德江傢庭農場 | 2014.01 | 東蕩村 | 邵德江 | 127 | 魚、蟹 |
市國平傢庭農場 | 2014.01 | 東蕩村 | 顧國平 | 128 | 魚、蟹 |
市德生傢庭農場 | 2014.01 | 法青村 | 薛德生 | 72 | 魚、蟹 |
市阿進傢庭農場 | 2014.01 | 法青村 | 薛 進 | 75 | 魚、蟹 |
市薛曉明傢庭農場 | 2014.01 | 董潭村 | 薛曉明 | 218 | 魚、蟹 |
市翟華春傢庭農場 | 2014.01 | 董潭村 | 翟華春 | 1900 | 魚、蟹 |
市周學富傢庭農場 | 2014.01 | 董潭村 | 周學畗 | 192 | 魚、蟹 |
市竹啟寬傢庭農場 | 2014.01 | 董潭村 | 竹啟寬 | 281 | 魚、蟹 |
市成龍傢庭農場 | 2014.01 | 瓦港村 | 邵成龍 | 61 | 魚、蟹 |
市仁爰傢庭農場 | 2014.01 | 瓦港村 | 鄭佩仁 | 128 | 魚、蟹 |
市王震傢庭農場 | 2014.01 | 瓦港村 | 王 震 | 108 | 魚、蟹 |
市隆興傢庭農場 | 2014.01 | 西河村 | 吳均權 | 165 | 魚、蟹 |
市開心傢庭農場 | 2014.01 | 西河村 | 孫新強 | 141 | 魚、蟹 |
市隆旺傢庭農場 | 2014.01 | 西河村 | 茆國貴 | 134 | 魚、蟹 |
市付業組傢庭農場 | 2014.01 | 西河村 | 胡兆坤 | 92 | 魚、蟹 |
市永幹傢庭農場 | 2014.01 | 西安村 | 劉永幹 | 136 | 魚、蟹 |
市宜明傢庭農場 | 2014.01 | 西安村 | 孫宜明 | 133 | 魚、蟹 |
市錦春傢庭農場 | 2014.01 | 西安村 | 王錦春 | 58 | 魚、蟹 |
市才廣傢庭農場 | 2014.01 | 陳甸村 | 殷才廣 | 61 | 魚、蟹 |
市存明傢庭農場 | 2014.01 | 陳甸村 | 薑存明 | 103 | 魚、蟹 |
市方華傢庭農場 | 2014.01 | 陳甸村 | 詹方華 | 53 | 魚、蟹 |
市存方傢庭農場 | 2014.01 | 陳甸村 | 薑存方 | 98 | 魚、蟹 |
市韓仕順傢庭農場 | 2014.01 | 周巷村 | 韓仕順 | 50 | 魚、蟹 |
市周步偉傢庭農場 | 2014.01 | 周巷村 | 周步偉 | 94 | 魚、蟹 |
市紅太傢庭農場 | 2014.01 | 周巷村 | 陸井華 | 117 | 魚、蟹 |
市會田傢庭農場 | 2014.01 | 周巷村 | 辛開餘 | 555 | 魚、蟹 |
市四清傢庭農場 | 2014.01 | 周巷村 | 溫仕清 | 67 | 魚、蟹 |
市張志權傢庭農場 | 2014.02 | 董潭村 | 張志權 | 1100 | 魚、蟹 |
市徐登灃傢庭農場 | 2014.02 | 董潭村 | 徐登灃 | 291 | 魚、蟹 |
市董文華傢庭農場 | 2014.02 | 董潭村 | 董文華 | 80 | 魚、蟹 |
市朱龍井傢庭農場 | 2014.02 | 董潭村 | 朱龍井 | 89 | 魚、蟹 |
市薛仕勇傢庭農場 | 2014.02 | 合心村 | 薛仕勇 | 134 | 魚、蟹 |
市薛猛傢庭農場 | 2014.02 | 合心村 | 薛 猛 | 257 | 魚、蟹 |
市永兵傢庭農場 | 2014.02 | 法青村 | 宋永兵 | 437 | 魚、蟹 |
市應忠傢庭農場 | 2014.02 | 法青村 | 薛應忠 | 54 | 魚、蟹 |
市幹平傢庭農場 | 2014.02 | 朱堆村 | 殷幹平 | 152 | 魚、蟹 |
市秀強傢庭農場 | 2014.02 | 東蕩村 | 陸秀強 | 91 | 魚、蟹 |
市其有傢庭農場 | 2014.02 | 東蕩村 | 邵其有 | 478 | 魚、蟹 |
市太興傢庭農場 | 2014.02 | 東蕩村 | 姚太興 | 54 | 魚、蟹 |
市桂立傢庭農場 | 2014.02 | 東蕩村 | 王桂立 | 68 | 魚、蟹 |
市義祥傢庭農場 | 2014.02 | 東蕩村 | 顏義祥 | 286 | 魚、蟹 |
市荗宏傢庭農場 | 2014.02 | 東蕩村 | 龐荗宏 | 107 | 魚、蟹 |
市郝興傢庭農場 | 2014.02 | 瓦港村 | 陸興中 | 68 | 魚、蟹 |
市財源傢庭農場 | 2014.02 | 瓦港村 | 李慶才 | 81 | 魚、蟹 |
市加琪傢庭農場 | 2014.02 | 西安村 | 吳加琪 | 265 | 魚、蟹 |
市春新傢庭農場 | 2014.02 | 西安村 | 徐春新 | 73 | 魚、蟹 |
市松兵傢庭農場 | 2014.02 | 西安村 | 董松兵 | 146 | 魚、蟹 |
市福健傢庭農場 | 2014.02 | 西安村 | 紀福健 | 111 | 魚、蟹 |
市小林傢庭農場 | 2014.02 | 西安村 | 鄒小林 | 86 | 魚、蟹 |
市恒明傢庭農場 | 2014.02 | 西安村 | 劉恒明 | 55 | 魚、蟹 |
市紅斌傢庭農場 | 2014.02 | 陳甸村 | 曹紅斌 | 89 | 魚、蟹 |
市陳海傢庭農場 | 2014.02 | 陳甸村 | 陳 海 | 89 | 魚、蟹 |
市斌斌傢庭農場 | 2014.02 | 周巷村 | 溫仕斌 | 94 | 魚、蟹 |
市仁兵傢庭農場 | 2014.03 | 東蕩村 | 王仁兵 | 118 | 魚、蟹 |
市朱武良傢庭農場 | 2014.03 | 董潭村 | 朱武良 | 70 | 魚、蟹 |
市史承進傢庭農場 | 2014.03 | 董潭村 | 史承進 | 70 | 魚、蟹 |
市咸馬傢庭農場 | 2014.03 | 西安村 | 相咸馬 | 115 | 魚、蟹 |
市新誠傢庭農場 | 2014.11 | 周巷村 | 辛開龍 | 229 | 魚、蟹 |
市周莊傢庭農場 | 2014.11 | 周巷村 | 周春榮 | 60 | 魚、蟹 |
市蘇東傢庭農場 | 2014.11 | 周巷村 | 韓登桂 | 157 | 魚、蟹 |
市蘇北佛助傢庭農場 | 2014.11 | 西河村 | 孫新春 | 120 | 魚、蟹 |
市綠豐傢庭農場 | 2014.11 | 西河村 | 薛鶴春 | 150 | 魚、蟹 |
市張壽彪傢庭農場 | 2015.01 | 合心村 | 張壽彪 | 72 | 魚、蟹 |
市陳銘傢庭農場 | 2015.03 | 營東村 | 陳 銘 | 80 | 魚、蟹 |
市澤波傢庭農場 | 2015.05 | 薛北村 | 潘澤波 | 364 | 魚、蟹 |
市水鄉傢庭農場 | 2015.05 | 洋汊村 | 周榮幹 | 480 | 魚、蟹 |
市仲莊傢庭農場 | 2015.08 | 韓夏村 | 薛建軍 | 280 | 魚、蟹 |
市水之韻傢庭農場 | 2017.12 | 洋汊村 | 顏振龍 | 113 | 魚、蟹 |
第八節 水產品經營
一、集市零售(批發)
民國時期,境域無專業水產品集市,漁民多在農莊、河邊零售,或出售給漁販。1949 年,水產加工推銷棧成立,收購、加工和調運水產品。1956 年,臨澤集鎮漁販組成水產零售小組。1960年,臨澤公社洋汊大隊、川青公社董潭大隊水產收購站成立,收購、銷售水產品。1963 年,集鎮居民水產品計劃供應,農村居民用叉、網捕魚食用。1968 年,臨澤集市菜場為附近農民、漁民擺攤設點銷售水產品。1978 年,集市菜場有水產品專業零售戶。1981 年,集市放開,各類水產品交易逐年上升。1986 年,臨澤、川青、周巷農貿市場專設水產品零售攤位。1994 年,境域陸志松等人率先創辦個體水產品批發行。1995 年,川青臨中村村民孫新春在上海閘北區水產品批發市場開水產門市。1996 年,川青南蕩村村民陸坤昌在常州水產品批發市場開水產門市。 2000 年,境域有水產業零售戶 102 人,水產門市部 2 傢,區域外水產門市部2傢,年零售量 285 噸。2001年後,水產品需求量每年以 10%左右速度增加。水產品銷售除常規魚外,還有蟹、鱉、蝦和“六小品種”等。2003 年後,臨澤集鎮相繼開設水產門市 4 傢,規模較大的有顧小龍水產門市,年均零售河蟹、龍蝦、鱉等特種水產品 25 噸,營業額 300萬元。2009 年,境域水產零售 86傢 、水產門市 7 傢、水產批發行 2 傢。 2017 年,全鎮水產零售 116 傢,水產門市 8 傢、水產批發行 4 傢,批發銷售量 6500 多噸,其中特種水產品 820噸。除供應集鎮農貿市場和村級集市外,還外銷鹽城、建湖、蘇州、南京、常州上海等地。
二、交易市場(產銷合作社)
1990 年起,境域水產品經紀人悄然興起,常年以轉手販賣、倒賣為主,並組織季節性長途運銷。1999 年,臨澤鎮在洋汊村創辦揚州市臨澤水產品交易市場,收購、批發水產品。2003 年,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水產品經紀人營銷區域逐步由縣內向縣外市場拓展,隊伍增至80多人,年銷售水產品 800 多噸。2007 年,鎮水產站組建水產品流通專業合作社,幫助水產養殖戶直銷。此後,養殖大戶先後成立水產品產銷合作社,減少流通環節,實現產、銷效益最大化,與縣內外水產經營大戶、商販合同直銷,商販先交部分訂金給養殖戶,水產品由商販專銷。2009年,臨澤鎮成立揚州市東寅水產品批發有限公司,年銷售水產品4.5 萬噸,銷售額 8000萬元。是年,鏡域水產品產銷(流通)合作社 14 個,社員 1628 人。2016年,成立高郵市三聯地帶特種水產品交易市場,年交易大閘蟹2250噸,小龍蝦400噸,交易額1.8億元。2017年,全鎮有水產品交易市場3傢,水產品經紀人隊伍 120 人,年運銷水產品 15萬噸,主要經銷常規水產品、河蟹、龍蝦和“六小品種”等,養殖戶直銷水產品 2000 噸。水產品產銷合作社 14 個,社員 3600 人,年運銷水產品 1.15 萬噸。·
附:交易市場選介
揚州市臨澤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 位於臨澤鎮東北部,創建於1999年,總投資130萬元,其中鎮政府投資70萬元,民間集資60萬元。建築面積650平方米,交易場地1.2萬平方米,交易碼頭長300米。供冰、供水、供氧、供電設施齊全,並有快速檢測室,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水產品銷售除本鎮及周邊地區外,還銷售鹽城、建湖、金湖、寶應、興化、華東、華中、華北等地區。2003年,金蕩牌青、草、鰱、鳙、鯽、魴生產基地被省海洋與漁業局認定為水產品無公害生產基地。2004年,實行股份制,由8個股東經營,年水產品交易量10萬噸。2006年,被評為市農業龍頭企業。2017年,水產品交易量11萬噸,交易額8億元。每年安排附近1500人就業,發放農民工工資6000萬元。
揚州市東寅水產品批發有限公司 位於小葛村,創建於2009年4月,總投資893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37萬元。占地面積5.7萬平方米,交易場地1.56萬平方米,交易碼頭9個,交易廠房9間。內設制冰車間、加水站、液氧加氣站、冷藏車間、冷加工車間、餐飲住宿服務部。並有快速檢測室,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水產品貨源主要來自當地以及興化、寶應、金湖等地。水產品銷售輻射到上海、北京、南京、常州及華東地區大中城市。常年水產品交易量5萬噸,其中常規魚4.5萬噸,特種水產品(鱖魚、黑魚、黃顙等)10噸。2010年,公司主銷四大傢魚為上海世博會直供免檢產品。2011年,董事長房桂平被揚州市工商管理局評為十佳農村經紀人。2014年,被評為揚州市農業龍頭企業。2017年,被鎮黨委、政府評為現代服務業先進單位。每年安排周邊農民從業人數450人,發放農民工工資1800萬元。
高郵市三聯地帶特種水產品交易市場 位於瓦港村、甘臨路、營舜線交界處,系大閘蟹養殖集中區域,創建於2016年2月,總投資1200萬元。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交易市場2層樓房,三排6幢132間,面積3960平方米,交易路道7000平方米,2017年,交易大閘蟹2250噸,小龍蝦400噸,交易額1.8億元,產品銷售遍及全國各地。
第九節 漁業管理
一、管理機構
民國年間,境域無專門管理漁業產銷的職能機構。1960年,洋汊大隊、董潭大隊水產收購站成立,負責水產品購、銷、調。1962年10月,境域漁業歸高郵運東漁民辦事處。1977年,運東漁民辦事處撤銷,漁民回歸各公社。由公社副業科負責漁民計劃供應捕撈工具和維修物資,主要供應有各種網、卡以及木材、篷佈、桐油、麻絲等。1982 年,境域各公社相繼成立多種經營服務公司,配漁政協管員1~2人。1984年,經省水產局漁政處批準,境域各公社分別配備漁政檢察員1人(由漁政技術員兼)。1992年,水產管理職能部門從多種經營服務公司剝離,單獨建站。臨澤鎮、川青鄉、周巷鄉成立水產服務站,營南鄉成立多種經營綜合服務站。1997年,川青鄉水產服務站被省水產局評為“江蘇省十佳鄉鎮水產技術推廣服務站”,王忠全被評為江蘇省鄉鎮水產技術推廣服務站優秀站長。1999年,周巷水產站在試驗、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開展魚病防治、咨詢服務、技術培訓,協助漁政部門做好漁政執法,組織或參與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推進產業化進程等方面成績突出,順利通過省水產局組織的鄉鎮水產技術推廣服務建設達標站的驗收,躋身省級水產達標站行列,受到省水產局的表彰。2000年5月,鄉鎮區劃調整,川青水產服務站、營南多種經營綜合服務站,分別與臨澤鎮水產服務站、周巷鎮水產服務站合並。2001年3月,鄉鎮機構改革,成立五大中心,水產服務站撤銷,並入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設立水產組,承擔原水產服務站工作職能。2013年9月,鄉鎮區劃調整,周巷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與臨澤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合並為新建制的臨澤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設立水產組。重點工作任務是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簡稱漁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保護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受理漁業糾紛和案件,推廣水產養殖新品種、新科技,加強技術服務。保證漁業、水產業持續發展,起草漁業和水產業發展規劃和計劃,組織具體實施。2015 年 5 月 12 日,調整事業單位編制,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增設水產技術指導站(簡稱鎮水產站)。2017年,鎮水產站位於鎮南路47號(農業農村局內),有工作人員 4人。
二、漁政管理
1981 年,境域貫徹落實縣公安、工商、農業、多管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嚴禁捕捉青蛙、小螃蟹的聯合通知》精神,每年 1 月 1 日~ 9 月15 日為河蟹禁捕期,9 月底後,嚴禁捕捉 1.50 兩以下的幼蟹。1982 年,境域各公社多種經營辦公室安排人員協助縣漁政員工作,核發漁業生產許可證。是年,核定漁船、漁具數量和作業類型。1984年,境域各鄉鎮配備一名漁政檢查員,由鄉鎮漁政技術員兼任,負責內河道管理和漁政執法檢查。1985 年起,征收漁業資源保護費、增值費。1986 年,開展漁業法宣傳活動。1990 年,境域共發放水產品捕撈證46份。1992年,加大對電、毒、炸魚違法行為打擊力度。2003 年,境域發放水產養殖證24份,明確養殖戶姓名、地址、面積、界址、承包期等。2005 年,先後查處電、毒、炸魚等違法人員 10 多人次,沒收電捕器,並對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和行政處罰。是年,全鎮開展漁業科技示范入戶工程活動,突出漁業科技示范戶帶動水產養殖戶生產。2006 年起,貫徹執行國傢對機動漁船成品油價格補貼的惠漁政策,鎮水產站通過資料核查,建立數據檔案,群眾監督等措施,提高發放工作透明度,並將國傢補貼款發放到補貼對象手中。2007 年,境域推廣微孔曝氣增氧技術,在高溫天氣使用,保證蟹池溶氧充足,促進河蟹攝食生長,畝產量 65 千克,平均每隻148 克,比未設置微孔增氧蟹池產量提高 20%,平均每隻增加 20 克。 2009 年,臨澤、周巷鎮水產站對15傢魚藥銷售門市檢查,合格率98%,合格魚藥經營戶換發魚藥經營許可證。2014年,市水產局明確臨澤農業服務中心2人,負責全鎮漁業執法檢查。2015年開始,臨澤農業服務中心漁政執法人員每年配合市漁政監督大隊開展執法檢查10多次,收繳電捕器20多臺套。2017年,全鎮漁業生產持證率 100%,漁業互助保險率 100%,捕撈漁船檢審率 100%。享受國傢漁船成品油價格補貼的漁船 177條,補貼 50.54萬元。漁業科技示范入戶 45戶,帶動水產養殖戶 675戶,每畝效益 3000 元。
三、疫病防治
20 世紀 80 年代,境域魚種常見病有爛鰓病、鰓癮鯾蟲病、小爪病、錨頭虱病、腸炎病等。1984 年,川青鄉漁業村魚塘發生草魚赤皮病,伴有腸炎、爛鰓等病,傳染性強,死亡率高達 60%,采用韭菜、馬芷莧搗爛取汁潑灑,疫病得到及時、有效防治。1989 年,周巷鄉漁業村魚塘白鰱、花鰱、草魚發生中華虱病、錨頭虱病,導致魚不食、消瘦,並出現少量死亡。每畝采用 0.10~0.20 千克“六六粉”“敵敵畏”兌水稀釋,潑灑殺蟲治病,效果明顯。1990 年,洋汊村發生中華鳋、錨頭蚤、車輪蟲、指環蟲等寄生蟲害和赤皮、水黴病、爛鰓、腸炎等細菌性病害,采取菜籽餅、巴豆、漂白粉清塘,用敵百蟲、硫酸銅加硫酸亞鐵、漂白粉消毒等措施,使病蟲害得到及時控制。1996年,境域魚類出血病流行,主要危害白鰱、花鰱、草魚、鯽魚、魴魚,尤以花鰱、鯽魚,發病率30%,死亡率偏高。采用三黃粉、恩諾沙星、氟苯尼考拌餌料內服治療。1998 年,境域河蟹流行環爪病(抖抖病),危及 80%以上的塘口,因無特效藥物防治,死亡率極高,少數塘口全軍覆沒。2000 年春,畝用 0.40 ~ 0.50 千克敵殺死清塘後無環爪病發生。2005 年,境域貫徹以防為主、防重於治方針,加強漁用藥物監管,推廣生態養殖,淘汰孔雀石綠、五氯酚鈉、硝基呋喃等禁用藥物,建立定期使用生物菌改善塘口底質、定時調節養殖水質制度,保持池塘生態及物質循環平衡。2010 年,境域草魚肝膽綜合癥(肥瘟)發病嚴重,面積 3 萬多畝,鎮水產站指導漁民及時采取降低飼料蛋白,增加粗纖維含量,草魚肥瘟有所控制。2012 年 5 月上旬~7 月上旬,境域相繼出現由金魚皰診病毒(CyHV-2)重大流行病害,發病面積 3000 多畝,死亡鯽魚數噸,少數塘口絕收。省市水生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專傢及時到鎮指導,宣傳科學防控方法。養殖戶由集中投料改為全塘散喂,通過調水、改底、增強免疫等方法,降低鯽魚死亡率,疫病得到有效防控。是年,省海洋與漁業局首次在鎮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室,配置低速離心機、空氣幹燥儀、水產品快速檢測儀等設備 4 臺,針對水產品禁用藥物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類藥物指標開展專項檢測,完成河蟹、甲魚、鯽魚、鱖魚等 80 個批次快檢任務,總檢測合格率 99.50%。2014 年 4 月上旬,全鎮養殖塘口再次暴發異育銀鯽新型病害(鍶出血病),通過科學用藥防治,損失明顯減輕。是年,全鎮發生和流行鯽造血器官壞死癥,發病池塘死亡率在80%以上,以危害大規格鯽魚為主,池塘一旦發病,立即起捕銷售,減少損失。2017 年,全鎮河蟹癟子病、黑鰓病流行,發病面積占河蟹養殖面積的 50%,經省市淡水水產研究人員會診,采取邊進水、邊排水,停止喂食等方法,有效控制病情。
今天讲一个身居高位的国企总经理,享受副厅级待遇,却因为两大爱好,最后落了个被判死刑的可悲结果。说起他的这两个爱好,真 ...
我平时喜欢研究汽车用品,备胎已经被我扔到了床底下,我是 @广哥聊汽车,欢迎关注我,有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11人拯救整個世界 二戰重水之戰http://www.icpchaxun.com/video/1049796177821855744這期我們來給大傢講述,戰地V 北極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