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朋友,閨女4歲。朋友最近正想方設法“訓練”孩子在自己的房間睡覺。
已經進行瞭一周多瞭,每晚都要上演一次“哭戲”,娘倆兒一整宿都不得安生。
每每孩子夜裡哭醒,她都不得不反復過去安撫、哄睡,每天都頂著倆黑眼圈、腫眼泡去上班,崩潰極瞭!
後來我給她講瞭另外一個媽媽和孩子分床睡的經歷:
一位媽媽,在孩子4歲生日那天,開始嘗試跟孩子分屋睡。
第一天晚上,孩子意料之中地來敲門,一會兒說有螞蟻爬進房間;一會兒又說,自己的玩具熊落在媽媽房間裡。
爸爸隔著房門對孩子說:“你那點小心思唬誰呢?趕緊回去睡覺,不然打你屁股。”
之後,一整夜都沒有聽到孩子的聲音,夫妻倆放心地一夜安眠。
第二天一早,媽媽打開房門的那一刻,竟然發現孩子蜷縮在門口睡得正酣。
原來他自己半夜從房間拖來瞭小席子、小枕頭、小被子,懷裡還緊緊的抱著媽媽的一件衣服……
聽完這個媽媽和孩子的分床經歷,朋友竟然哭瞭。
她說:原本我以為,隻有早點讓孩子學會自己睡覺,孩子才能更獨立一些,沒想到卻傷瞭孩子的心。
是呀,有多少媽媽抱著同樣的心態,按部就班的計劃著跟孩子分房睡:
這些都是真的嗎?
到底有沒有最佳分床、分房睡的年齡?
和孩子分開睡是不是越早越好?
怎麼才能讓孩子適應分開睡?
今天這篇文章,就給您最需要的答案!
我生孩子那會兒,很多媽媽都特別奉行“寶寶一出生,就該自己睡”的原則。
而這個說法來源於幾十年前,很多歐美國傢的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房睡瞭,美其名曰“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獨立、聽話、不粘人”。
但是後來,很多媽媽發現,過早和寶寶分床睡,導致瞭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一位追悔莫及的媽媽,分享瞭她的經歷:
她是個極其熱衷於國外各種育兒理念的媽媽,孩子一出生就和寶寶分開睡,即使孩子哭鬧她也依然堅持。
慢慢地,孩子漸漸長大,的確越來越習慣一個人睡,卻也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說話、更不愛笑。
一次旅行的時候,她原本打算跟孩子一起睡,卻聽到孩子說:“我不要和媽媽一起睡,媽媽從來也不喜歡和我在一起”。
那一刻,她後悔極瞭……
試想,曾經的一天中,孩子小小的背影,一次次被父母拒之門外、一次次陷入無盡的黑暗和害怕之中,是有多讓人心疼呀!
媽媽真的忍心,就這樣把還沒有準備好的孩子,推出門外嗎?!
01
過早分開睡的孩子,將來可能和父母的關系會比較淡漠。
西方國傢有些傢庭,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就註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我們聽過的“哭聲免疫法”也是從西方傳進來的,孩子哭瞭不會立即得到安撫和擁抱,而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適應和修復,寶寶在襁褓裡就實現瞭分房睡。
雖然孩子的確很大程度上得到瞭獨立性的培養,但同時卻犧牲瞭孩子對媽媽的信任和依戀,安全感缺失,成長中可能和父母的關系會比較淡漠。
02
白天上班的媽媽,更需要晚上陪孩子一起睡。
很多父母白天要上班,不能陪孩子,晚上回來已經很晚瞭,陪伴的時間非常短。
但即便如此,你會發現,仍然有很多孩子最依戀的還是自己的媽媽,而不是白天帶養他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關鍵就在於夜間的照料和及時安撫,對建立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更為重要!
說白瞭,孩子晚上跟誰睡,就跟誰更親近。
f91f27d2eab01d25f026b76f255fc339
03
孩子和媽媽一起睡,睡眠質量更高。
人類學教授詹姆斯·麥肯納用幾十年的研究得出瞭這樣一個結論:
嬰幼兒在生物學上就習慣性地靠近母親,母親的身體是嬰兒真正適應的唯一環境。
(說人話就是)寶寶與媽媽睡在一起,感受到彼此的體溫、氣味、聲音、撫摸等身體信號,寶寶睡得更好,有助於提升嬰幼兒的睡眠質量。
04
和媽媽一起睡,大大減少瞭“嬰兒猝死綜合征”的發生。
詹姆斯·麥肯納教授還說:母嬰間基於母乳喂養的合睡情況,是人類最古老,最有效的睡眠方式。合睡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具有普適性,可以最大化保證嬰兒的生存概率。
下圖中可以看出,嬰兒發生猝死綜合征的高發年齡是在出生後的1-4個月之間,這個月齡的寶寶抬頭和翻身還都不太行;
如果單獨睡在距離媽媽較遠的地方,夜間媽媽很難感知到孩子處於危險之中,導致意外的發生。
反倒是母嬰睡在一起時,互相都能更好地感知到彼此,媽媽對孩子的反應也更加敏感和警覺,孩子稍有不對,媽媽就能迅速做出反應,避免意外的發生。
媽媽和孩子一起睡並不是必須要睡在同一張床上。
而是在床邊放置一個睡籃或小床,而且父母能在可觸及范圍內感受到寶寶,反而是一種更安全的選擇。
去年3月,臺灣的一個星二代,因涉恐言論和囤積武器子彈而被美國警方逮捕。在歷經260天的關押後,刑滿釋放,遣送回國,“終生不得入境美國”。
他就是臺灣明星狄鶯18歲的獨生子孫安佐▼
47adf522cdfbeb6e805d7395c3ae69b4
事件的起因是孫安佐告知一同就讀的同學,讓他在5月1日那天不要來學校,因為他要在那天進行槍擊。
受到驚嚇的同學隨後選擇瞭報警,警察介入後,在孫安佐的房間內發現瞭近千枚子彈和一些軍用物品及槍支。
面對警察時,孫安佐和母親都異口同聲表示“槍擊”隻是一句玩笑話。
但美國警方並不買賬,他們對孫安佐擁有如此數量龐大的武器表示懷疑。
兒子在美國出事後還是媽媽第一時間飛過去給兒子“擦屁股”,處理後續問題。
很多人對於狄鶯和孫安佐這對母子並不熟悉,但他們卻是臺灣娛樂圈裡公認的“奇葩”母子。
孫安佐11歲的時候還和狄鶯睡同一張床,而且他晚上必須要捧著媽媽的胸才能入睡。
直到孫安佐15歲,開始有生理反應,狄鶯才和他分床睡。
01
長期和父母同床睡的孩子會過分依賴父母,獨立性差,心智不成熟。
按理說,正常的傢庭一般都會讓男孩子在六七歲時分房睡,而狄鶯的做法則完全顛覆瞭我們的想象,不僅和11歲的兒子同床,還讓她捧著自己的胸。
當有人問狄鶯為什麼不讓兒子分房睡時,狄鶯隻是無奈的表示這樣會讓兒子抱怨。
因為不想兒子抱怨,就讓兒子抱著媽媽的胸部同床共枕到15歲,從生活中這一個小細節就足以看出狄鶯對兒子的遷就和溺愛是有多過分,難怪兒子的行為處事和想法都如此幼稚。
雖然孩子對父母的過分依賴、獨立性差,未必是因為一直不分房睡造成的。
但太晚和孩子分開睡確實會造成孩子的身心成長的阻礙,導致孩子心智不成熟、考慮事情幼稚、不計後果,出瞭問題還要依賴父母解決……
我想,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把孩子養成這個樣子吧。
對於所有母親來說,接受與孩子的分離,讓孩子慢慢成長,學著勇敢和獨立,才是所有母親給孩子的最好的愛!
02
孩子一直和父母同睡,影響夫妻關系。
知乎上有個提問很火:“有娃第一年要不要和老公分床睡?”
之前,後臺有位媽媽也給我們發來留言:
因為爸爸忙,每天都是媽媽陪孩子睡,當有一天爸爸想跟妻子和孩子一起睡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早已成瞭孩子眼中的外人,成瞭媽媽和孩子間的“第三者”……
很多新手媽媽在有娃後,為瞭能更好地照顧孩子,也體諒老公白天上班的辛苦,會選擇跟老公分房自己帶孩子睡。
但數據告訴我們:自從有瞭孩子,夫妻的親密關系和對彼此的滿意度就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本來有娃後女人就不自覺把註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瞭,晚上再一分房,沒有二人空間,漸漸聊不到一塊兒,從夫妻變成“室友”。
即便是夫妻沒有分房睡,房間裡有個孩子,媽媽也是會把關註力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種以“孩子”為開端的,對彼此的忽視。
久之,即便是同床共枕也是各幹各的,缺少交流,親密關系就越來越淡瞭。
說瞭這麼多,那到底該不該和孩子分床睡、幾歲分呢?
有沒有一個分床、分房睡的年齡界限?
網傳的“3歲分床、5歲分房”對不對呢?
最近有一位媽媽留言說,女兒已經六歲瞭,是不是應該要跟父母分房睡,可是孩子很抗拒這件事。
曾經嘗試過幾次,可是無一例外的都失敗瞭,每次答應的好好的,可是一走到自己的房間,她都會臨時變卦,然後要回到我身邊睡覺。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將她哄睡著瞭,但她半夜起來又哭喊著說:怕黑,一個人睡覺太可怕瞭……
其實這正是孩子在告訴媽媽“我還沒準備好”,孩子可能會怕黑、怕獨處、怕各種他擔心的事情發生……這時,與其強迫孩子接受,不如順其自然。
正如伊能靜曾經在微博中說的那樣
孩子遲早都會的事,為什麼那麼著急?▼
bf07d23737e4c6a8bf346438c2e48fa3
可能某天,孩子要求自己睡,就在你猝不及防的那一天。
馬伊琍曾經在微博提及女兒愛馬在得知同學自己單獨睡覺後,愉快地提出自己也要跟媽媽分房睡,並很快習慣瞭。
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當他們做好準備的時候,就會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新的狀況、新的成長。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地陪伴和等待,並時刻準備好放手,讓孩子自己向前走。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一個具體的分床、分房年齡界限能適合所有孩子,大傢常說的“3歲分房、5歲分床”隻不過是根據多數孩子的情況給出的一個建議年齡。
不必追求那些量化得很精確的時間,與其把焦慮帶給孩子,不如放松下來,想些適合的引導方法。
第一步:小寶寶,分床,貼緊大床
首先,我們是提倡寶寶出生後就該分床睡的。
隻不過寶寶的小床要緊貼媽媽的大床,讓寶寶在睡覺時能夠感覺到媽媽的氣味和溫度,也方便媽媽在夜間照料寶寶,更有效降低瞭新生兒猝死綜合征的發生。
第二步:大寶寶,分床,和大床拉開距離
大一些的寶寶,嬰兒床已經睡不下瞭,就可以換兒童床,放在距離大床有一定距離的位置,最好是媽媽和寶寶伸手能摸到彼此的距離。
既有彼此的獨立空間,又能隨時感知到彼此,大人孩子都能睡得更安穩。
第三步:大孩子,分房,不關門
等孩子長大一些,和媽媽分床睡得也比較踏實瞭,就可以考慮給孩子分房睡。
但是,最初分房階段,媽媽可以陪孩子睡著後再離開,而且兩間臥室都不要把門關死;
讓孩子知道,即使不和爸媽在一個房間睡,媽媽也隨時聽到他的聲音,有需要叫媽媽,媽媽馬上就能過來。
第四步:最終,分房,獨立睡
到瞭這一步,就離徹底分房獨睡的大功告成不遠瞭,孩子表現出越來越適應睡在自己的房間。
媽媽可以每天晚上給孩子講完故事,或陪孩子聊聊天後就離開房間,熄燈關門。
如果孩子不願關門,可以巧妙點跟孩子說:“是不是關門睡更安靜呀,即使關著門,你喊媽媽,媽媽也是能夠聽見的。”
早在正式分房睡之前就應該和孩子一起佈置自己的房間。
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床、燈、小書桌、小櫃子等,一切都佈置成孩子喜歡的樣子,並讓孩子參與到佈置當中,給孩子一種即將可以住進來的小期待。
比如女孩子喜歡的公主風格,男孩子喜歡的英雄風格,告訴孩子:
“這裡就是屬於你的小世界,你是這裡的主人……”讓孩子對自己的房間有歸屬感,將來再分床就容易多瞭。
起初,孩子自己一個人睡的時候會感到孤獨、害怕,媽媽可以允許孩子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做“睡覺小夥伴”。
手中握著或抱著自己熟悉的、喜歡的玩具,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有被陪伴的感覺,可以消除孩子的孤獨感。
選擇一個有儀式感的時間點,比如孩子生日或者新年第一天,告訴孩子:
“寶貝又長大1歲啦,從今天起,你就是大孩子瞭,可以自己一個人睡覺啦!”
然後為孩子舉辦一個分房儀式,比如在房間掛上彩帶,換上新床單、新被套,在房門上掛一塊牌子,寫上孩子的名字等。
孩子也會從內心裡覺得自己真的長大瞭,真的很瞭不起,都可以自己睡覺瞭。
爸媽睡覺前,最好在孩子房間陪伴,給孩子講講故事、玩玩小遊戲、說說悄悄話。
讓孩子感覺即使分床瞭,爸媽還是那個疼愛自己的爸媽,自己還是那個被愛著的孩子,更利於他們接受跟父母分開睡的事實。
分享一些適合娃學習英語的動畫資源,好笑好玩又洗腦,每集都不是很長,也不會傷到娃的眼睛。既然避免不瞭娃的屏幕時光,那就多引導TA看些真正的好東西吧!
❤看完兩件事:
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挺有啟發,我想邀請你幫我2個忙:
1. 點贊,讓更多的人也能看到這篇內容(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 -_- )
2. 關註我@小碼王在線少兒編程,讓我們成為長期關系
我是小碼王在線,專註分享孩子成長幹貨,構建孩子面向未來的思維方式。
*來源:公眾號“拜托瞭媽媽”(ID:baituoleweibao)最權威的育兒節目公眾號,跟最專業的育兒專傢學知識,寶寶的吃喝拉撒、生長發育,各個階段的原創育兒幹貨都在這裡。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