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大街上經常會看到標語口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於是不禁想到,什麼是美好生活呢,人民向往的是什麼生活呢。
所謂美好生活是很泛泛的,沒有嚴格的定義。並且也因人而異,千差萬別,與每個人的生活觀,價值觀,對生命,生存的認識有著直接的關系。
但是作為一個國傢,政府為老百姓定義的美好生活還是應該有個標準的吧。比如,吃穿,住房,醫療,教育的基本需求是否算個定義標準呢。
首先人以食為天,自然要保證老百姓吃飽,吃好,吃的健康。
第二,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每個傢庭的居住面積和質量應該也是一個基本的定義標準吧。比如,一個人平均15-20平米的最低面積,房屋堅固,抗震,廳臥廚厠兼具,水電氣暖皆備等。
第三,醫療服務涉及每個人的健康,疾病。必須保證服務到每個百姓,並且保證支付的服務費用是合理的,符合百姓的經濟收入的。對大病有特殊的保障措施等。
第四,就是教育,這涉及到一個民族生生不息,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軟實力。
應有普及到每個適齡兒童,青少年的義務教育,保證高質量的初高中,大學教育,並保證無論富有還是貧窮都能上的起學。
這四點作為美好生活的基本定義,不過分吧,對於一個國傢來說。
我們普通老百姓不要求吃山珍海味,住別墅,享受高幹醫療服務,到海外留學,能保證上述的基本標準就很滿足瞭吧。
但是,即使以這四項基本條件衡量,現實生活達到瞭嗎?
首先看食品,吃飽的問題還存在嗎,是否還有吃不飽的貧困地區呢?
吃得健康實現瞭嗎,食品衛生監管到位瞭嗎。這恐怕無須回答,人人皆知吧。
第二住房,這幾十年房地產業突飛猛進,成為瞭國民經濟的頂梁柱,為國傢貢獻瞭大量的稅收,全國各地的閑置空房率居高不下,但是基本的住房問題反而變得愈發嚴重瞭。買不起房,租不起房,要不就成為房奴。
第三,醫療服務如何呢,這也無須多講吧。看病貴,看病難,大病返貧,傾傢蕩產,很多地區缺醫少藥等。
第四,教育同樣是問題不少,首先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大量的孩子,留守兒童得不到義務教育,或上不起學,城市的學校分三六九等,導致各種名目的收費,購買學區房等現象愈演愈烈。
總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不小的距離,我們的奮鬥目標還遠遠沒有實現。
MSI的定义 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MS)是指细胞基因组中以少数几个核苷酸(多为1~6个)为单位串联重复的DNA序列,又 ...
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pV=ZnRT,其中 Z 经常被人们称作压缩因子(compressibility factor),觉得十分别扭, Z 可以大于1, ...
图1:行政规划 begin{array}{c|cc} text{省份/直辖市} & text{简称}&text{省会} / hline 北京市 & 京 & 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