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的魔盒還是新紀元的鑰匙

上周,我關註的 @芳斯塔芙 (唐騁)發佈動態說自己要去東方衛視錄節目瞭,我按照預告準時收看瞭東方衛視《未來中國》第二季關於“生命的奧秘,生殖與幹細胞”的討論。我真的非常想把這期節目推薦給盡可能多的人,也真心希望這樣的節目能越來越多,因為我們的科技進步速度太快瞭,和大眾的理解之間已經出現瞭越來越寬的鴻溝。對於先進科技的無視和誤解,期待與恐懼並存著,這些耀人眼目的技術,究竟是潘多拉的魔盒還是新紀元的鑰匙?

我們所處的是人類生物科技進步最快的時代。

克隆、試管嬰兒、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這些科技名詞我想你大概率一定不會陌生,這些技術誕生的時間最長的也還沒有超過半個世紀,但這些年輕的技術已經豐富瞭生命科學的知識,推動瞭生產力的發展,並深刻的改變瞭我們的社會。

1978年7月25日晚上11點47分,一個名叫路易絲·佈朗(Louise Brown)的女嬰呱呱墜地,當時的人們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聲有力的啼哭昭示著生命科學新紀元的到來。十個月前,她父親的一顆精子被用極細的玻璃註射針送入母親的卵細胞中,這種顯微註射技術讓不孕癥的母親如願生下孩子。

2018年,人類第一例試管嬰兒已經40歲瞭

而到瞭1996年7月5日,克隆綿羊多莉(Dolly)來到這個世界。所不同的是,科學傢利用顯微註射技術將多莉代孕母親(一隻蘇格蘭黑臉羊)的卵細胞核移除,然後將多莉的原型綿羊體細胞核註射進去,用這種方式復制瞭一隻綿羊。

這兩項技術都是建立在顯微註射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恰好本期節目邀請的重磅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幹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傢李勁松和他的團隊就是利用這項技術的大拿。李院士不僅介紹瞭他們團隊的“半克隆”技術,還帶其他嘉賓實地體驗瞭顯微註射儀的使用:

這種直觀的展示拉近瞭大眾和最前沿科技的距離,也帶領大傢通過畫面,更具象化的理解什麼是顯微註射、體外受精和克隆技術。雖然這些看上去和大眾距離很遠的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社會,但是大眾對這些技術的理解其實往往是很模糊的。

真實與誤解

在試管嬰兒技術出現之前,人們對不孕癥所能做的治療極其有限,所以生育能力會被認為是神的恩賜。然而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截止2020年,全球范圍內試管嬰兒占比已經達到瞭1%-2%,有些地區甚至高達5%。科技不僅讓人類獲得瞭創造生命的能力,隨著克隆、幹細胞和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人類還可以更加得心應手的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生命。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凡人將有可能比肩那些自己幻想出的神明。

當劃時代的科技出現,有些人會欣然向往,有些人會茫然甚至恐懼,在這些復雜感情的濾鏡下,誤解必然不可避免。有些人可能會高估或低估新技術帶來的變革

關於克隆技術的相關誤解就有很多。一些人認為哺乳動物的克隆方法都是一樣的,能克隆羊就一定能克隆人類。距離第一隻克隆羊誕生不久,就有一種陰謀論認為一定有人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暗搓搓克隆人類。然而事實上,不同的哺乳動物克隆難度並不一樣,直到2017年才有中國學者成功克隆瞭猴子。而且這兩隻成功存活的克隆猴還是來源於流產的猴子胚胎細胞,來源於成年猴體細胞核的克隆個體雖然成功活著分娩,但隻存活瞭很短的時間。

e8480b453f64e796757aa9fc4759d7ff中國學者成功克隆的兩隻猴子

有人相信克隆技術無所不能,就有人相信克隆技術缺陷很大。比如一直有人認為多莉是不完美的復制品,因為它的遺傳物質來自於一隻成年羊,所以即便克隆出來,也隻能活那隻原型剩下的壽命。多莉在2003年死於一種罕見的肺炎,似乎更是印證瞭這個觀點。然而綜合多方面的證據,克隆出多莉的實驗室雖然各種裝備都很完善,但唯獨缺少一個合格的羊圈和懂得飼養綿羊的實驗員,飼養不善才更可能是導致多莉死亡的真實原因。這一點,唐騁就在節目中專門給大傢辟謠瞭。

9c164fc5d3f3473d5892d08dae243f90

克隆技術的未來確實不可限量,但它本身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可以暢想它未來能幫瀕危物種留住最後的根,甚至是復活滅絕動物(如猛獁象),但正如中國學者首次實現靈長動物克隆需要克服諸多困難那樣,未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探索的路上也一定能揭開更多生命的奧秘。

過高的期待與恐懼

有些人擔心新技術可能帶來災難而阻止其推廣;有些人則認為現有的倫理和規則限制瞭新技術的應用,要求停止“打壓”。這種態度的割裂在“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上展現的更是淋漓盡致。

2018年,賀建奎發表聲明,表示自己成功將一對孿生女嬰的基因進行修改,使其具備抗HIV的潛在抵抗力。我第一時間在知乎解讀瞭這個新聞,這種公然踐踏現行醫學倫理的行為也招致瞭世界各地學者的口誅筆伐。評論區大傢對這個事件態度的割裂就非常明顯,很多人認為這是醫學守舊勢力對創新的公然打壓,認為這種技術是未來人類戰勝疾病的法寶。也有很多人認為基因編輯和轉基因技術完全就是洪水猛獸,一定會將人類帶向不可知的災難。

00f1544b018cf2d31956d78126845b6d

2019年12月30日,賀建奎因非法行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兩個孩子也被證實未能出現設想中的基因序列。然而這件事對這兩個孩子,乃至全人類的潛在影響尚不可知。因為CRISPR基因剪刀未能修改兩個孩子的CCR5基因,那就有可能對其他有相似序列的基因造成瞭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脫靶”。而這顆基因剪輯的子彈究竟落在瞭哪裡,我們仍然不知道。等著兩個孩子長大瞭,她們攜帶著未知的變異,可能會對人類的基因庫造成污染,但從倫理的角度,難道我們還要剝奪她倆的生育權嗎?

基因編輯技術本身還不夠完美,也不夠精準,即便在動物實驗中,意外的脫靶和編輯後無效應都是很常見的。我們可以在遵循動物福利的基礎上人道毀滅那些編輯失敗的動物,但人類可以這樣處理嗎?之所以現在醫學倫理還不允許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人類的繁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還沒有成功率足夠高的基因編輯技術,而未知的基因編輯脫靶又有可能造成人類基因庫的污染。隨著更多信息的披露,互聯網上為賀建奎鳴不平的聲音也越來越小,而學術界對醫學倫理的監管也愈發嚴格,國傢也在著手在該領域立法。隻有在制度和倫理的規范下,才能讓新技術穩步發展並得到轉化,最終造福人類。

科普的意義

民眾面對新技術的態度之所以如此割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科技發展太快,導致大眾的理解相對滯後。

我國的自然科學通識教育還是比較紮實的,從小學的自然課到中學的理化生,不僅有相當長的課時,而且在升學考試中占有可觀的分值。但由於教材的相對滯後性,新技術和公民自然科學通識水平之間就會產生越來越寬的鴻溝。而科普內容就可以幫助公民瞭解科技前沿,避免產生過高的期待或者恐懼。試想一下,如果大眾能夠從節目中瞭解到多莉羊並非死於基因缺陷,還會擔心克隆動物的壽命嗎?如果大眾知道靈長動物的克隆有那麼大的難度,還會擔心有人在非法克隆人類嗎?如果大眾知道瞭基因編輯技術還不那麼可靠,還會有人為基因編輯嬰兒鳴不平嗎?過高的期待和恐懼都來自於未知,而科普的意義就在於幫助大眾從未知走向熟悉,拉近和科技前沿之間的距離。

在節目的最後,李勁松院士給觀眾,同時也是給自己留下瞭一個問題:“未來人類如何延續”。我一直認為好的科普不見得一定要向大眾傳遞巨量的知識,而是喚醒受眾的好奇心,讓大傢願意為瞭解自然的奧秘而不斷關註科技新聞,從而在全社會營造出優秀的科學氛圍,為科學研究創造更好的土壤。這一期節目給我的感覺就是有料、有趣、有深度。像這樣有啟迪性的好節目,希望未來可以越來越多。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生物醫學科技賦予人類比肩神明的力量,究竟是潘多拉的魔盒,還是新紀元的鑰匙?我相信未來大眾將會有越來越理性的判斷。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小小的書虱,能把人逼瘋?

體型微小的爬蟲,它們經常出現在倉庫、洗手間、廚房等,當你發現的是數量已經不少,仔細觀察可能已經到處都是,不勝其擾。如...

· 5分钟前

《杀戮追踪》完整解析➕漫画细节(未更新

先开个楼 ,佛系更。(很认真在思考 看这个漫画五年多了,还是爱不释手。 狗头镇楼 专门研究温暖男孩吴尚宇 更新不易 先简 ...

· 15分钟前

美西景點攻略:死亡谷國傢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

前往理由 (Reason to go):1. 死亡谷國傢公園是除阿拉斯加外最大的國傢公園,幾近深不可測。公園占地面積 330萬英畝/134萬公...

· 37分钟前

《草虫的村落》试讲稿【初级】

一、导入 同学们,听,这是—-夏日虫鸣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又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作 ...

· 38分钟前

以宁蓉线为例,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向铁路的分析

越过四川盆地的一座座山丘,南方夏天的草木生长得非常茂盛,从成都开往全国各地的列车在朦胧的雨后蜿蜒行驶在沱江之畔,驶过 ...

· 41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