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讀《明史》,傢裡就藏有一部。更喜歡晚明( 1573-1662年 )這一段 。這得閱讀計六奇所著《明季北南略》為好。寫《晚明之痛》這篇博文時主要便是參考這兩略。
910fae663b123845bf65dbd12cf143f5
以上為《明季北略》上下冊。這是“文革”後的再版本 ,因為書作者計六奇的名字被“ 三傢村 ”吳南星*多次引述。所以被牽連 ,書籍遭到焚毀 。(*指吳含、鄧拓、廖沫沙)
我所在的中學,就因教我們的歷史老師是鄧拓同學,所以首當其沖,受到沖擊。校圖書館所藏的線裝本《明季南北略》及其它中外書籍在館前當場焚毀,以示革命。我記住計六奇名字及其書名,後來想方設法找這套書閱讀 。“四人幫”垮臺後,出於當時的政治需要,所以再版這套清代的禁書 。
尤其是《明季南略》,從明萬歷朝至崇禎年間的史略,《南略》自然記述得更詳細。
以上是《明季南北略》混合本。內務從明萬歷二十三年(1596年)至清康熙四年(1665年)為止,計七十年。該書刊印這部書時已是清朝瞭,從書中可見到用詞等都有所顧忌。大清朝還要突出一格,以示尊隆。
計六奇( 1622 - 1687 ) 字川賓,無錫人氏。《南北略》兩書正是他利用館教之餘,廣搜史料,經過多年修訂而成。曾被清廷列為禁書。 此書對研究明朝末年農民戰爭和明清之際的民族鬥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以上為吳含、鄧拓、廖沫沙三人合著的《三傢村札記》一書 。“ 三傢村 ”是“文革”的欽定大案,吳鄧倆人被迫害至死 。廖沫沙命大,活著看到“四人幫”倒臺。
“文革”時,無錫東林書院也因“ 三傢村 ”被砸毀。那副掛瞭三百年的“風聲雨聲 ”的楹聯自然也不能幸免 。(楹聯內容見下圖)
“改開”後,書院重建。就由廖沫沙重新書寫一副同內容的楹聯,用硬木制成又掛上去。2002年我們黃傢兄妹在南京聚會時,還專程前往憑吊。
鄧拓(1912-1966),福州人,別名馬南邨。三傢村“ 吳南星 ”別名的“南”即取自此。 “胡風反革命事件”後,大環境已不允許結盟。所謂“三傢村”就犯瞭大忌。“文革”一開始就拿“三傢村”吳南星開刀,這也在預料之中。運動中鄧時雖慘遭迫害,但在五七年“反右”時,他整人的手段也非常殘酷 。
這是郭沫若寫的一本關於“晚明之痛”的一段不堪回首的舊事 。“晚明之痛”已經講瞭幾百年。經久不衰。在此,我也補上一筆。講講朱傢後人如何把自己玩死。 《甲申三百年祭》中所引用晚明史料大多出自《明季南北略》,既如此,就直接從計六奇的《南北略》下手。
崇禎皇帝在明代諸帝中算是一個很勤勉的年青皇帝。 他自己也想有所作為,挽救大明的頹勢。故事必躬親,宵衣旰食 。但他剛愎自用,又生性多疑。重用宦官,以致亂政。
袁崇煥( 1584-1630年 )在晚明以文臣領軍 ,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成為明末抗清名將。袁處事果斷,尤以斬殺毛文龍,震驚朝野,為軍中諸將所忌 。
以上為後金軍圍京城,旋即退兵。袁崇煥因 “ 未奉詔而駛援京師事 ,遭主上所疑 ” 。崇禎後中後金之“反間計” ,被以“ 通敵罪”凌遲處死 。
袁崇煥被人唾罵多年。直到清初解密當年後金行 “ 反間計 ” 的經過 ,才由清政府替崇禎帝為袁平反昭雪,還袁一個公道。
明軍的墮落始於萬歷時期 ,這支在 “ 援朝抗倭 ” 時還取勝的軍隊,戰後戰力快速下降 。據《晚明史籍考》中記載:明末軍隊已形成潛規,兵部撥下軍鎬,各級軍頭層層克扣 ,到瞭當兵手裡不剩一半 。這樣的廢兵,甚至可以誇張到風一吹“ 僵而仆者”。
以上是嘉靖朝由葡人引入中國的西洋火器。與明軍配備的武器相比,才發現原來發明火藥的中國已經遠遠落伍瞭。一時引起明軍軍方極大震動。議論一陣後,不瞭瞭之。統統鎖入兵庫。沒有人會想到仿造新式武器裝備明軍,以提高軍力。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從萬歷晚期始,大明軍政界批判戚繼光無數遍。可明亡清興後,戚繼光留下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兵書卻成瞭清朝人眼中的寶。 更被曾國藩等近代軍事精英奉為寶典。
湘軍從戚繼光的軍事思想裡脫胎而成。成為平定太平軍的一支主要力量,此情此景更可證明大明錯過瞭一個怎樣的傑出軍帥 。
威公祠大門兩邊柱上原來懸有一副吳佩孚手法的楹聯,毀於“文革” 。現在這副與吳聯對比差多瞭。
明初( 1368-1408年 )在國力強盛情況下,明朝從遠東內撤後,遼東仍處明朝控制下。
以上為明初戰略內縮後的“九邊形勢圖”。凡標有“△”符號的即為邊防九座重鎮之一。東起遼東柳條邊,西至嘉峪關。
以上為明代衛所軍力示意圖。衛所多處邊塞之地,生活辛苦。為隱定戍邊人員,故采子承父職,成世襲制。造成戰鬥力下降,後來不得恢復“募兵制”,在各鎮設立“兵備道”。
以上為“九邊”各鎮的邊貿。遠處便是衛所城堡。多以茶、鹽、鐵制品換取關外馬匹。
後來滿洲勃興。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經略楊鎬(?-1629年)率十多萬明軍伐後金。在薩爾滸遇伏,兵敗,損軍四萬餘人。全線動搖失守。被彈劾下獄,崇禎二年(1629年)處決。殘部由兵部侍郎熊延弼代任經略。
以上為楊鎬所率伐金明軍,主要由南軍所組成 。南人不習北氣侯,這也是這次決定 “ 明亡清興 ” 的原因之一。
如果說明初明成祖把黑龍江口永寧衛和西域各衛所撤除 ,把北西線國防撤到外關遼寧和甘肅嘉峪關 。從此失去戰略縱深,屬於沒有戰略遠見的措施。
那麼將戚繼光生前在薊鎮苦心編練出的七大車營在之後幾年裡被裁撤。則應被視戰術上的短視。
後來更發生原有武器裝備竟然被扔在倉庫裡發黴生銹。大大衰弱瞭明軍的戰力 。這樣等於自毀長城 。以上這幾項措施的弊端在晚明才暴露出來,但已鑄成大錯,遺害子孫。
2620f6f52399c9d77fb236c0af637130
本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明朝用兵時,朝廷派有監軍。前敵指揮官受制於他。不能便宜行事 ,那有不敗之理。 在崇禎帝朝綱獨斷指揮下,外放封疆大吏也沒有什麼實權。雖授以上方寶劍,但袁崇煥先斬後奏,也引起一場大波。
果然就在孫傳庭死後僅五個月,闖王李自成攻進北京。故《明史》有 “傳庭死而明亡”之說。清乾隆時追謚他為“忠靖”。
李自成率農民軍入城 。教科書上稱“軍紀嚴明、秋毫無犯 ” 。還說什麼 “ 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瞭,不納糧” 。你想想看 ,一支成建制幾十萬的軍隊沒有從事生產勞動,他們吃什麼?所以進城三天就開始搶劫。 所謂的不搶是在一個地方對一部分人不搶,而在另一個地方對另一部分人進行搶劫吧瞭。古今中外都是。
孫傳庭本負責剿滅李自成的軍務,正因為崇禎將孫傳庭調往遼東防務遼事。才讓李自成喘瞭一口氣,後來成瞭氣候。崇禎處置不當,誤國 。
松山之役,明軍大敗。明軍遼薊邊務統帥洪承疇(1593-1665年)被俘 。崇禎皇帝在都城為他舉行盛大追悼法會,並建祠堂。就是暗示他要殉國,他也想這樣做以留名千古。但大玉兒毛遂自薦自勸降。就這樣,大明少瞭一個忠臣,大清多瞭一個叛將。
袁崇煥、洪承疇與孫傳庭先後被殺降死,明朝再無可用之將。此時明朝到瞭山窮水盡的地步。離江山易主已經不遠瞭。
晚明( 1573-1644年 ),崇禎即位,本可大有作為。但晚明內外矛盾積重,利益集團互相搶團。改革無從著手,加上災害年年。外有滿清虎視眈眈,內有各地盜賊四起。似乎到改朝換代是唯一的選擇。
晚明(1573-1644年) ,宦官擅權嚴重 。崇禎即位後,貶死魏忠賢。朝綱為之一新,但旋又重蹈覆轍,任用宦官監軍。亂政。
所謂的“遼餉”、“剿餉”和“練餉”始於萬歷朝,“三餉”是促使明亡的催命符。難怪世人都說“明之亡,亡於萬歷”。
崇禎直至死前一個月仍在下詔各地催餉。李自成破城入京時 “ 發內庫,發現有內帑三千七萬兩白銀,貯黃金四十窯,計一百五十萬兩” 。真是抱著金佛餓死。人們不明白“隻要拿出百分之一助餉,就不置於統統拱手送給李賊”。
楊士聰( 1597-1648年 )在其所著《甲申核真略》中指出,當時戶部撥的軍餉 “ 一半要留在京城,打點各部的官員。以利下次拔餉方便”。故有“餉不出京”的說法。而下拔的餉銀到前線則如上面提到的《晚明史績考》所披露的那樣層層“吃兵血” ,這個陋習直到解放後才徹底杜絕。
李自成( 1606-1645 )原本米脂亡命之徒,既混入驛站給口飯吃 。無奈“減員增效”被下崗瞭。怎麼辦?就聚眾呼嘯山森為匪瞭。他也沒想到後來會弄出這麼大動靜,打到北京原來也隻是討一個“西北王” 。
農民軍在內侍指引下直撲皇宮,崇禎皇帝擊鼓召集大臣。竟無一人前來,大臣都去舊迎新,投向大順新王朝去瞭。崇禎帝命皇後自盡,親自殺死公主後,自己瞭斷。
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的一株歪脖子樹上。宣告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江山社稷傾復滅亡。
統治者的愚蠢與固執,是造成明亡的根本原因 。這棵歪脖子樹後來被認定為“罪樹”,被鐵鏈鎖上 。 “文革”運動“破四舊”時,紅衛兵將鐵鏈打開反而死瞭 。“改開”後在原地補種瞭一株,恢復歷史原貌。
59175fc5eb2475acbbf2018c65d0534d
“霸王別姬”一向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悲壯的亡國之痛 。李清照作詩“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之報以同情 。而晚明時,崇禎坐困愁城,當初若南遷以避農民軍鋒芒。國事或仍有可為。
晚明(1573-1644年),楊鎬四路喪師,京師震動。徐光啟累疏請練兵自效。神宗允之,練兵通州,列上十議。時遼事方急,不能如所請。光啟疏爭,乃稍給以民兵戎械。未幾,熹宗即位。光啟志不得展,請裁去,不聽,既以疾歸。
遼陽破召起之。還朝。力請多鑄西洋大炮及雇洋兵,以資城守。帝善其言。方議用,與兵部尚書崔景榮議不合,禦史邱兆麟劾之。復稱疾歸。後遼事大壞。
雇葡兵助明抗清,實為明智之舉。初戰效果也十分顯著。無奈朝中大員對此多持異議而最終作罷。明朝可說在內耗中把自己玩完。
以上為受雇於明朝的葡萄牙雇傭軍,他們在作戰時十分勇敢,且頗敬業。與明軍相比,他們擁有的重炮和火繩槍殺傷力遠勝於使用落後冷兵器的明軍。
明末(1573-1644年)薩爾滸之戰,明軍大敗。撤回關內,奠定瞭“明亡清興”故事。
以上是薩爾滸戰戰略圖。誰想到三百年後在這裡發現瞭“大慶油田”。 日本人當時如果發現瞭這裡有石油,或許就不至於偷襲 “ 珍珠港”。南下東南亞”與英美為敵 。二戰歷史或許改寫。
乘中原大亂之機 ,清軍乘勢入關後 。打著“替崇禎報仇”的旗號,以騙取人心 。並借機剿殺李自成殘部。占據北京後,即收編各地明軍降部,以漢治漢,大舉南下。在江南各地實行屠城。全國人口從晚明時朝的五千萬降到清初的二千多萬。
滿清統治後,政治上實行滿族優先政策。經濟上重農輕商,抑制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科技上雖然有所成績,科學仍有所發展。但遂漸落後,大多坐而論道。
沒有讓科技知識應用到國傢發展上面。文化上大肆銷毀古籍,篡改歷史。實行“文字獄”,知識份子敢怒不敢言。政治僵化,文化專制,思想禁錮,閉關鎖國,科技水平發展停滯。終使中國開始落後於世界,最終遭列強入侵。
明太祖定都南京,這樣南北兼顧。對付北虜的進逼也有數千裡的縱深。不必將國都處於前線狀態。李自成打到北京原來也隻想討一個“西北王”,再討點軍餉就回西北老巢。 幾次派人與皇上暗通款曲來,而崇禎礙於所謂“不裂土、不賠款”的祖訓,而不置與否 。拖延時日,等這把火越燒越大,到瞭後來連討價還價雙方都不能控制時,以致後來崩盤。崇禎把大明搞丟瞭,李自成成為替人打工的打工仔。坐收漁利的是關外本覬覦已久的多爾袞(生卒不詳)。
以上為多爾袞(生卒不詳),沒有他就沒有滿清入關。“薙發令”就是他下的,由此引此江南人民強烈反抗。故又下多處“屠城令”,造成歷史的悲劇。但他快速統一中國,恢復生產,所以是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
已經產生資本經濟萌芽的王朝本可在體制內自我完善,再次通過“改革”渡過內外危機。沒想到竟會被關外剛從遊牧原始社會急速過渡到牧農八旗軍政結合的社會 。所謂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不足取 ,明亡的結局是明成祖一手造成的。
延平梅山坡府學書齋 2021年11月17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