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爭,泛指封建官僚結成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又稱朋黨之爭。
有黨爭,先得有朋黨。
朋黨,就是封建官僚為爭權奪利、排斥異己互相勾結而成。封建時代所謂的黨,和近現代政黨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朋黨,幾乎貫徹整個封建官僚政治,封建官僚建立源自春秋戰國之交。
朋黨一次首先出自於《戰國策.趙策二》:“臣聞明王絕疑去讒,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
“朋黨”從來都不是一個褒義詞。
朋黨起初指同類之人為瞭私人目的、私人恩怨而互相勾結,後引申為朝中官員各樹黨羽、互相傾軋。
朋黨的形成,基本以相同的出身背景,比如同年(同榜進士)形成的年黨,;相同的地方籍貫,比如蜀黨,浙黨,齊黨;相同的政治主張,比如新黨,舊黨;相同的黨首或政治訴求,比如閹黨,帝黨、後黨。
不管哪種,說白瞭,朋黨就是圍繞朝中大臣或因政見不同,或因為求私利而組成的政治集團。
這樣的集團,毫無道義可言,所謂的忠君愛國在朋黨面前,就是一個光鮮卻自欺欺人的謊言。
正所謂結黨營私,不營私,結黨幹嘛?
因此《晉書·郄詵傳》就指責道:“動則爭競,爭競則朋黨,朋黨則誣罔,誣罔則臧否失實、真偽相冒。”
《新唐書·李絳傳》更直截瞭當地說:“趨利之人,常為朋比,同其私也。”
也正因為如此,一旦出現朋黨,同黨之人為遂其私欲、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往往不擇手段,或者為反對而反對,或肆意誣陷非黨之人,對其進行人身攻擊,甚至是政治陷害。
以朋黨之名攻擊政敵,歷來是官僚政治集團鬥爭的可怕武器。
極大的污染官場風氣,擾亂統治秩序。
自朋黨這詞出現以來,就為皇帝及有志之士、正人君子所深惡痛絕。
對統治者來說,朋黨現象是不祥之物,朋黨興則國衰亡。朋黨成為一個國傢滅亡的征兆。
但是由於封建官僚制度的確立,封建王朝政治權力的集中化,朋黨卻屢禁不絕,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以至於唐朝牛李黨爭時,唐文宗哀嘆道:去河北賊易,去此朋黨難!
到瞭宋朝建立後,文官勢力逐漸抬頭,文官政治逐漸達到頂峰。朋黨之爭達到一個新的巔峰。
其實宋朝大臣,很早就出現瞭朋黨化現象。這就是北宋初期的南北之爭。
或者說是北宋皇帝和朝中大佬對籍貫在南方大臣的歧視、打壓和排擠。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可能是因為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格格不入,互相瞧對方不順眼
第二,是自唐朝以來,南方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迅速發展,造成瞭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地理與文化地理的根本改觀,同時給南北中國政治力量的對比帶來瞭深刻變化。
但總的來說,五代以前,由於南方較為落後,所以基本上是南方接受北方的影響;五代以後,由於南方的發展,開始進入南北相爭,交相爭輝的階段,南方人開始積極影響北方。
這樣一來,南北矛盾日益尖銳,大多數北方人士對對南方政治勢力的崛起采取瞭一致的敵對態度。
北方人士如此,當然南方人士也不會自甘菲薄,雙方從各個角度、利用各種手段展開攻擊,其勢頭之猛烈、目標之明確、陣線之清晰,前所未有。(本段出自《唐宋之際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地域特征》)
第三,是因為北宋篡奪的後周屬於北方政權,北宋初期政治大佬都是北方人,難免對新降的南方人有所看不起。
宋太祖就最不喜歡柔性多慮、心思細膩的南方人,而喜歡剛性憨直、性格好爽的北方人。
並且他為瞭保證宋朝的武備人才彪悍與北邊契丹人的彪悍保持相當,他覺得北宋必須保證北方人占據統治地位,搞出個人為地域歧視政策。
宋太祖曾明確提出:“不用南人為相。”
據《開基萬年錄》、《開寶史譜》記載:宋太祖曾說:“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刻石政事嘗上。”
據北宋末年邵伯溫《邵氏聞見錄》記載:“祖宗開國所用將相皆北人。宋太祖刻石禁中曰:‘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內臣主兵。’”
南宋趙彥衛的《雲麓漫抄》則記載:“藝祖(藝祖即開國之君美稱,此處即宋太祖)禦筆:‘用南人為相、殺諫官,非吾子孫。”
宋太祖重北輕南的政策,讓南方人悲劇瞭半個多世紀,給南方人帶來瞭巨大的地域歧視的痛苦。
不僅皇帝歧視南方人,朝中大臣也很歧視南方人。
這個以北宋名臣寇準最為典型。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今陜西渭南)人,因評書故事誤將其認為是山西人,又稱他為寇老西。
十九歲的寇準在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高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
也就是在這時寇準娶瞭給事中許仲宣的女兒為妻,開始成傢立業。等到寇準巴東任滿後,又改任成安知縣,而後他又先後升任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等官。端拱二年(989年),寇準曾奏事殿中,大膽進諫。由於忠言逆耳,宋太宗聽不進去,生氣地離開瞭龍座,轉要回內宮。寇準卻扯住宋太宗的衣角,勸他重新落座,聽他把話講完。事後,宋太宗十分贊賞寇準,高興地說:“我得到寇準,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樣。”太宗一句話,金口玉言,既自詡李世民,又將寇準比作魏征,皆大歡喜。而寇準因為此言,名垂青史的同時,仕途進入高速通道。正所謂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有瞭宋太宗的青睞,寇準從此成為北宋政壇新星。淳化二年(991年),三十二歲的寇準升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後改任同知院事),正式成為宰執官。結果就在這時寇準摔瞭個大跟頭!寇準和他的頂頭上司,宣徽北院使、樞密副使、知院事張遜嚴重不和,兩人格格不入。一天,寇準和他的同事右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溫仲舒在下班途中,碰到一個瘋子。這瘋子也不知道咋回事,直接攔著寇準的馬,高呼萬歲。當時寇準也沒當回事,這要是陰謀,未免也太下作瞭,他就當倒黴遇上瘋子瞭。馬大哈的寇準沒當回事,有人可就拿這事做起瞭文章。張遜知道這事後,馬上唆使左金吾王賓把這件事稟告宋太宗,彈劾寇準謀逆!寇準馬上叫溫仲舒給他作證,而張遜則讓王賓單獨上奏。寇準一時情急,和張遜開始大吵起來,並且互相指責對方的短處。宋太宗很生氣,一板子下來,貶謫瞭張遜和寇準通通倒黴,兩人被罷相,寇準貶知青州。但是簡在帝心的寇準很快就東山再起,第二年,寇準就被召回京師,拜為參知政事。要說寇準膽子還真大,他回京這會,正值宋太宗面臨選接班人的時候,立接班人這事,沒有多少人敢直接說,當時有個大臣馮拯曾上疏請立皇儲,直接被宋太宗貶到端州(今廣東肇慶市)。從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議論此事。結果寇準倒好,剛從青州回京的他,馬上向宋太宗建議立太子。結果宋太宗還真被他給說服瞭,第二天就宣佈第三子襄王趙元侃為開封尹,改封壽王,後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恒,這就是後來的宋真宗。也就是說寇準成為瞭宋真宗的從龍功臣,成為宋真宗信重之臣。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恒繼位。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八月,寇準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位極人臣。可以說寇準是太宗和真宗朝數一數二的重臣!
說起來,寇準還是宋太祖的連襟,兩人有個共同的老丈人——宋偓。就在三十二歲的寇準成為宰執的時候,寇準的原配夫人許氏病逝,年輕有為、身居宰執的寇準頓時成為開封城中的鉆石王老五,很快娶瞭宋偓的小女兒為妻。宋偓這人比較牛,他本人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外孫,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女婿,他的大女兒嫁給瞭宋太祖,小女兒嫁給瞭寇準。也就是說,宋太祖是寇準大姐夫。
寇準和大姐夫趙大一樣,是一個十分歧視南方人的主。
《宋史·晏殊傳》記載,當宋真宗想賜晏殊同進士出身。寇準馬上表示反對,反對原因隻有一個,晏殊是南方人(晏殊是今江西臨川人)。
寇準態度之蠻橫無理,連宋真宗也覺得不像話,反駁說:唐朝的張九齡難道不是南方人嗎?
最後晏殊因為真宗的強烈要求,得以賜進士。
晏殊算運氣不錯,可不是每個南方人都有晏殊這麼好的運氣。
據《鄰幾雜志》記載,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科舉,本來打算點蕭貫(新餘人)作狀元,結果寇準又出來反對道:“南方下國,不宜冠多士。”
最後在寇準的力主下,北人蔡齊奪魁。
寇準出院,居然對同僚誇耀:“又與中原奪得一狀元!”
蕭貫多冤,就因為自己是南方人,到手的狀元給飛瞭。
後來南宋陸遊在《論選用西北士大夫紮子》感嘆道:“伏聞天聖(宋仁宗年號)以前,選用人才,多取北人,寇準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
因此在北宋君臣的大力排擠下,使得北宋南方人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弱羽驚弦勢未安”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太祖、太宗兩朝,乃至真宗朝前期,宋太祖“不用南人作相”的規定得到瞭堅決地貫徹。
宋太祖時期的宰相共有六位:范質、王溥、魏仁浦、趙普、薛居正、沈義倫,沒有一個南方籍人士。
宋太宗時期的宰相共九位:薛居正、沈義倫、盧多遜、趙普、宋琪、李昉、呂蒙正、張齊賢、呂端,也全是北方籍人士。
一直到宋真宗前八位宰相,呂蒙正、張齊賢、呂端、李沆、向敏中、畢士安、寇準、王旦。
也全都是北方人。
直到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籍貫今天江西新餘的王欽若出任宰相,才打破瞭北宋南方人不得出任宰相的鐵律。此時距離北宋開國已經有57年。
也就是說在北宋初期長達半個多世紀裡,南方人都沒有出任宰相。
這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視。這必須嚴厲譴責!
這個時期所謂的南北之爭其實就是北方人對南方人的碾壓局,也算不上爭。
而自從宋真宗破例以王欽若為相,王欽若出任宰相後,越來越多的南方人成為宋朝宰相,南方人逐漸扭轉局面。王欽若之後北宋有五十四個宰相,其中南方人二十九個,壓倒瞭北方。
毫不誇張的說,南北之爭貫穿整個北宋,就連後來王安石和司馬光的新舊黨爭,也是南北之爭的一個延續。
因為新黨核心王安石、呂惠卿、章惇、曾佈等人都是南方人,而舊黨中堅人物司馬光、文彥博、呂誨、程顥等人都是北方人。
北宋南北之爭,成為北宋黨爭的一個顯著特點。
(報告出品方/作者:開源證券,諸海濱,趙昊)1、公司情況:深耕智能終端產品,2021年營收上漲39%1.1、發展歷程:成立於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