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15位頂尖科學傢的人生故事,他們有感而發……

或許你現在面臨的艱難選擇,在很多年前,另一個人已經做過。穿越時空,與TA對話,就是科研路上,最美的相逢。

2021年夏天,一本名叫《“未來”科學傢》的書誕生瞭。

內容非常簡單,就是請15位著名科學傢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袁隆平、盧煜明、施一公、李傢洋、張啟發、邵峰、潘建偉、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王貽芳、陸錦標、許晨陽、林本堅、王小雲……

他們是2016~2019年度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也是用科學改變這個世界的人。

小半年過去瞭,有很多人讀到瞭這本書,有一些人寫下瞭讀後感。他們中有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員以及科技傳播工作者。

看看,在科研人生的不同階段,大傢會讀出怎樣的不同況味呢?

我覺得,這本書對我們這些有志於做一點科研工作,但剛剛接觸科研,還沒有形成清晰認識的青少年來說,是最有幫助的。

這本書采取對話形式,讓一個個科學傢親口說出對科研工作的理解和認識。這讓我們看到,真正傑出的科學傢是怎麼想的,是什麼讓他們做出瞭有價值的工作。

書中講到瞭很多我們熟悉的著名科學傢。特別是今年(2021年),袁隆平先生永遠離開瞭我們,所以看到這本書時,我最先去閱讀的就是袁隆平先生的故事。我想看看這樣一位讓中國人擺脫饑餓的大師是怎麼想的,想看看老一輩科學傢的情懷。

很幸運的是,這本訪談錄讓我看到袁隆平先生親口說出“禾下乘涼”的夢想。對他來說,科研初衷的背後是濃厚的傢國情懷。袁先生身上還有始終紮根在第一線的實戰精神、自由探索的主觀能動性、不怕失敗的科研精神——這些精神幾乎可以在書中每一位科學傢身上看到。

讀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選擇這樣一條科研道路,我的初衷是什麼,什麼將成為我做科研真正的動力?我對這個問題一直很迷茫。

書中的科學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從單純地探索未知,到將個人命運與國傢命運相結合的傢國情懷——無論哪一種,我都能看到這個理由背後對科研的絕對熱愛,想為這件事情奮鬥一生的情懷。或許,這才是優秀科研工作所應該有的推動力。

我也從幾位科學傢身上,瞭解到做科研的基本思維能力、科研與企業的關系、科研怎麼應用到真正的生產中去……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開闊視野的歷程。而其中很多科學傢的話,也需要我經歷過真正的科研訓練,有一定的閱歷後再來反復回味和理解的。

感謝這本書!

通讀本書第一遍時,就被大師們的智慧之光驚艷到,看到他們像親切和藹的老師們一樣,在細心地帶剛上路的孩子們進入科學的世界。

看著大師們回憶自己的成長歷程,講述親人給予自己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發現,處於這個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選擇科研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能做到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反思,認真對待科研,那我們也可以在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那裡是充滿著包容、開放、合作、自由思想的空間。

一切對環境、資源、現狀的抱怨,都是無濟於事的。我們要積極主動地去化解困境,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並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不要光是背負著負面情緒,卻一點也不行動。

也許我們在科研的過程中會碰壁,會遇到好似怎樣也無法翻身的挫折,也許會因此陷入迷茫,甚至是自我懷疑,不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科研。但是,請相信,大師們也是從我們這樣的狀態走過來的,他們在挫折中越挫越勇,最終克服困難,發現科研真諦。如果我們真的對科研感興趣,那麼眼前的“小災小難”就根本不是事,隻管秉持自己的初心,全力以赴地向前沖,相信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畢竟老話說,皇天不負有心人。

趁著我們的滿腔熱血,去闖出一番新天地吧。科研,它是一種延遲快樂,你不會在短期內就看到它的巨大收益,總要等上些時光,它向你展現那豐碩的果實。

最後,要熱愛我們的祖國,如果可以,請一定為她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才和智,讓她的人民更幸福。

500多頁對於一本科普書算是厚的,但是對於十數位科學傢們的精彩人生而言,似乎又顯得太薄瞭。每一位未來科學大獎的獲獎者都可以獨立作傳,但這一本訪談實錄將他們熔於一爐,卻意外地讓人不覺散亂,反而自有一種意趣和力量貫穿其中。

這些科學傢們既像是一根金線上的寶石珠玉,也像是一片土地上的香草芝蘭,更像是同一片天空下的點點繁星。每當這種時候,就會感覺到自己語言的匱乏,無法將科學傢們共同的特質精準地描述出來,隻能用一些詞語去做個近似:堅守、執著、付出、追求、希望。

科研可以有趣、可以很酷,但不能沒有付出。或許現在的孩子們很難體會這些科學傢們求學機會的不容易,但是這種幾乎是自發的不斷學習和付出的精神卻是必須要傳承下去的。有的話雖然古老,但是道理卻歷久彌新,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獲。

科研可以停頓、可以迂回,但不能沒有堅持。學術“大牛”們自述各自科研方向時,有的是起源於青少年、一種使命感,有的是研究生以後才確定,但是無論哪種,在確定瞭路的方向以後,共同的都是持之以恒。隻有在不懈的堅持下,路邊的小憩和走過的彎路才能成為人生路上的風景和財富。

科研可以純粹、可以復雜,但不能放棄真理。有的獲獎者是學術明星、幾乎傢喻戶曉,有的獲獎者之前不被普羅大眾瞭解,但是他們都有著同樣的對真理追求的精神。不帶功利目的去做科研和學術,才不會忘記初心,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些科學傢們像是漫黑夜中的旅行者們,看著或明或暗的萬傢燈火,卻毅然向黑暗中找尋各自的方向,沒有火炬卻越走越亮。驀然回首,原來是自己的足跡在長夜裡熠熠生光。

《“未來”科學傢》訪談實錄,是一本不知不覺就引導讀者進行慢閱讀的好書。

不疾不徐地講著科學傢的故事,讓人不疾不徐地讀下去,讀完還意猶未盡,展卷再二再三。在當下這麼認真而嚴謹地做訪談,僅僅是態度就很難得,何況內容也實在引人入勝。

可以想見,面對不同的訪談對象,策劃者統一思路,圍繞一個中心深入挖掘,從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的傢庭、童年開始提問,追溯獲獎者成長的全過程,尤其註重訪問出他們創新思維方法的形成,探尋他們做出卓越貢獻的根源。這些訪談無不做得極為精彩,挖掘既有深度,更有溫度,描繪出科學成長道路上的人文色彩。印象深刻的有施一公、邵峰等若幹篇,往往在寥寥幾語間把科學傢的性格特點都凸顯瞭出來,體現出訪談者深厚的功力。

這一批獲獎者,他們的人生歷程太具有代表性瞭,經歷恢復高考、改革開放、出國留學等當代中國的重大事件。他們最富有創造力的研究歲月和大國崛起走向一致,他們的研究生涯和卓越成果也豐富瞭中國科學傢這個群體形象。正如一位獲獎者所說:感謝這個時代,讓這樣一批人有這樣一個追求夢想的機遇。而我們也感謝這樣一本書,講述科技中國的故事,這是最吸引人也是最令人振奮的中國故事。

作為國際上最大的經濟體,我們這幾代中國人的共同心願就是國富民強,而大國地位最重要的根基就是先進教育和先進科學技術。中國的科技創新發展,前路漫漫,還需破關斬隘,還需更多有志有為青年踴躍加入。未來科學大獎助力中國夢的實現,《未來科學大獎訪談錄》就是一本承載著思考與啟蒙重任的優秀讀物。

科學傢的故事從來激勵人心。這本書值得慢慢閱讀、反復閱讀,邊閱讀邊思考。應該面向中大學校學生進行最更廣泛的推廣,相信這麼一本嚴謹客觀的好書,能啟迪年輕學子更勇敢地追求人生理想,能助力中國新的科研力量蓬勃發展。


科研是一條寫滿“不容易”的路。

每一個跋涉在這條路上的人,心裡都揣著一個成為“未來科學傢”的夢想。

不管你走到哪一步瞭,暫時停下來,歇歇腳,讀讀這本《“未來”科學傢》,都會從中汲取到安慰和力量。

或許你現在面臨的艱難選擇,在很多年前,另一個人已經做過。穿越時空,與TA對話,就是科研路上,最美的相逢。

還沒有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可以在這裡找到它哦。

ISBN: 9787030693563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科學網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中國合同能源管理(EMC)十四五規劃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3 VS 2029年

中國合同能源管理(EMC)十四五規劃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3 VS 2029年第一章:合同能源管理發展必要性及政策分析第一節合...

· 1分钟前

大般涅槃

阿难:佛陀,我听到舍利弗涅槃的消息震惊的无法自持,如同失去了知觉,头脑中一片模糊,实在是不知所措。

· 3分钟前

武汉的地质大学才称地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现任校领导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简称地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 ...

· 5分钟前

《真相至上》——原则与生存的两难抉择

我在网上过看到一个消息,说这部电影的真正名字是《真相至上?》

· 8分钟前

媒人雜談 --談談高涼的媒親文化

從《花為媒》、《荔枝換絳桃》、《搜書院》等愛情戲劇,可以看到,男女主角分別是花、荔枝、風箏等物件為媒,將他們牽搭...

· 8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