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地处波罗的海东岸,位于苏联西北角上。和中亚五国,高加索三国一样,都是前苏联解体出来的三个国家。地理上将波罗的海以东、芬兰湾以南的国家划在东欧,实际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各方面都算是北欧国家。
从纬度来看,北欧五国最南部的丹麦,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更靠近南方。从语言来看,爱沙尼亚可视为芬兰语的方言,差异非常小,拉脱维亚也属波罗的海语种,与芬兰语、瑞典语很接近。北欧五国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都信奉基督教路德宗,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也是如此。其他文化习俗也更接近北欧国家,而不是斯拉夫系的东欧。
波罗的海三国总面积约17.5万平方公里,比我国贵州省稍小。从18世纪到20世纪,俄国曾统治三国达两百年之久,但俄国通过移民等手段同化本地人,遭到三国强烈抵制。一战后三国趁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曾取得独立地位。不料三国只独立了二十多年,二战时再次被苏联占领。
1989年,苏联解体已经是大势所趋。为了争取领土的完整,也为了摆脱俄罗斯的统治,波罗的海三国抱团,宣布若俄罗斯动武,三国将互相进行军事援助。
1989年8月23日,三国进行了一次示威活动,约有200万人手牵手,跨越三国领土,连成长度超过600公里的人链,史称波罗的海之路。此时三国总人口约为700万,当天工厂停工,学生停学,算上后勤组织人员,三国以举国之力举行了手拉手活动。
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牵头组建独联体,波罗的海三国就拒不参加,其他前苏联国家则没有这个胆气,格鲁吉亚则是因领土冲突在2008年才退出独联体。
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联手加入欧盟和北约,成为西方围堵俄罗斯的前沿阵地。
一、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陆上邻国只有东侧的俄罗斯与南侧拉脱维亚两个,北部与芬兰、西部与瑞典隔芬兰湾和波罗的海相望。
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共享里加湾,爱沙尼亚占据里加湾出口萨雷马岛、希乌马岛这两个最大的岛屿,战略位置比较好。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隔着一个芬兰湾,距离不到80公里。历史上爱沙尼亚受瑞典影响也比较大,塔林到斯德哥尔摩的直线距离也不过约370公里。如果在塔林与赫尔辛基之间画一条直线,就能将芬兰湾拦腰隔断,对俄罗斯圣彼得堡出海航线形成致命影响。
爱沙尼亚与俄罗斯之间,是以湖泊为界的,北部为楚德湖,南部为普斯科夫湖。两个湖是相通的,只因两湖相交处狭窄,所以分别命名。纳尔瓦河流出楚德湖,向北汇入芬兰湾。楚德湖面积2611平方公里,两湖面积相加超过3555平方公里,是欧洲第五大湖,比中国的鄱阳湖要大,对爱沙尼亚这种小国来说可谓浩瀚大海。
爱沙尼亚从苏联独立时,在楚德湖和普斯科夫湖都与俄罗斯有领土纠纷,后来爱沙尼亚放弃了争议领土。总的来说,与并入苏联之前比,爱沙尼亚北部失去一块土地,南部则失去整个普斯科夫湖及相关陆地。
爱沙尼亚是苏联十五国中人均GDP最高的,是俄罗斯的两倍有余。爱沙尼亚进口和出口总额最大的国家,都是芬兰湾对岸的芬兰,可见受芬兰影响之深。
二、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地理上在波罗的海三国居中。面积6.46万平方公里,比中国宁夏稍小,也在波罗的海三国居中。人口约191.9万,同样在波罗的海三国居中。
与很多沿河而居的民族一样,拉脱维亚也有一条母亲河道加瓦河。道加瓦河,发源于瓦尔代丘陵,上游称为西德维纳河,流经俄罗斯、白罗斯和拉脱维亚,进入波罗的海的里加湾,总长度为1020公里,平均流量678 立方米/秒。
道加瓦河穿过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流入波罗的海里加湾。里加纬度比芬兰湾的赫尔辛基、塔林、圣彼得堡要低两三度,而且地处波罗的海腹心,气温比前几个港口稍高。再加上道加瓦河长达一千多公里,是波罗的海第一大河,在滔滔河水冲击下,地处入海口的里加是个不冻港。历史上里加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
里加湾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北岸属爱沙尼亚,南岸属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在芬兰湾,人口也集中在塔林附近。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是里加湾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波罗的海三国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约63.26万,约为全国人口的1/3,又位于道加瓦河出海口,尽得地利之便。
二战中拉脱维亚是德国入侵最早撤退最晚的战区,战后拉脱维亚男女比例严重,非官方统计达到1:3。现在过去这么久,拉脱维亚仍是世界男女比例最低的国家,约为46%:54%,女人比男人多8个百分点,排世界第一位。
1991年苏联解体时,拉脱维亚总人口中,本地人占比虽然还是第一位,但已下降到49%,而首都里加的本地人比俄罗斯人还少。后来不少俄罗斯人因没有公民身份或受到排挤而离开,时至今日,拉脱维亚将本族人比例提升至62%以上,而且比例仍在上升当中。
三、立陶宛
立陶宛,面积约6.53万平方公里,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人口约280万,也是三国中最多的。
立陶宛与另外两国情况不同,这个地区是芬兰控制的极限位置,因此立陶宛受到北欧的影响较小,而与陆地上的波兰、德国、白罗斯有较深的联系。
立陶宛最长的河流是内穆纳斯河,发源于白罗斯的山区,注入库尔斯湾。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位于内穆纳斯河的支流内里斯河上。维尔纽斯距白罗斯边境只有几十公里,立陶宛并不像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那样,将首都建在海边。波罗的海国家中,瑞典、芬兰、丹麦、爱沙尼亚、拉脱维亚,首都全部都在波罗的海旁,而且是本国最大海港和最大城市,德国、波兰、立陶宛的首都虽然也有大河流过,但并不在波罗的海旁边。
立陶宛国境线总长1644公里,海岸线却只有约90公里,是一个陆地属性比较强的国家,历史上立陶宛的扩张,也主要在陆地上。
内穆纳斯河缓缓向西流,却并没有直接注入波罗的海,而是经过库尔斯湾进入波罗的海。库尔斯湾面积约16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仅3.8米,是个淡水湖。
库尔斯沙嘴隔绝库尔斯湾与波罗的海,这个沙嘴长98公里,其中立陶宛占52公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占46公里。沙嘴最宽约3800米,最窄仅400米,唯一的缺口在北端,宽度仅500米左右。
苏联解体后,立陶宛东部并不与俄罗斯接壤,却因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飞地加里宁格勒,立陶宛西南部与俄罗斯就接壤了,而且是共享库尔斯沙嘴和库尔斯湾。
库尔斯湾唯一的出海口,位于北端,早在普鲁士时期就建了港口默默尔,那时候整个库尔斯湾都属于普鲁士(德国),现在立陶宛也兴建港口克莱佩达,这是立陶宛第三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
库尔斯湾在俄罗斯没有出海口,对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影响特别大,俄罗斯的船只从库尔斯湾出去,还得经过立陶宛的水域,开过克莱佩达港。
地图帝:本文地形图出自这本书《世界各国地形图》,含148个国家的地形图,点击《世界各国地形图》可直接购买,仅3.3折,包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