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对大海最初的迷恋,是从那些散落沙滩上的精美贝壳开始。有两颗螺,给我第一印象很深,一颗排列著长短不一的尖刺;一颗壳面上层层叠叠地堆叠著覆瓦状的鳞片,它们都像是经过匠人的手雕刻出来的精美工艺品。
后来,我自然知道了这两颗螺的名字:浅缝骨螺和纹貍螺。它们都同属于骨螺科。骨螺科是海洋腹足类中的一个大科,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据统计,目前骨螺科大家族拥有1600多个现生种和1200个化石种。
在厦门潮间带,我们就能见到好几种骨螺科物种。比如最常见的荔枝螺,即餐桌上的苦螺;比如红螺,餐桌上吃的大海螺;还有亚洲棘螺,螺如其名,贝壳上长满粗壮的棘,雕刻精美。等等。
如果抛开它们生存的环境因素,大家可能仅仅觉得它们都是大海造物之美的化身,但如果将它们和环境因素联系起来观察时,便会发现,这些贝壳在某种程度上是软体动物受制于它们所身处的环境而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毕竟在凶险的海洋中,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在看@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素萍研究员编著的新书《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六十二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骨螺科》,书中235种骨螺科精美的彩色图鉴,简直让人大开眼界,让人更容易区分鉴别。而除此之外,我还收获了不少奇奇怪怪的科学新知。
比如前面提到贝壳的各种雕刻。在不同环境中,它们会形成不同的雕刻。当它们被攻击掉落时,身上分布的棘刺、螺肋、皱褶或片状雕刻,可以让它们在掉落时,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保护好自己的口盖。身上的棘刺一方面可以减少它们被捕食的可能性,毕竟浑身是刺不是那么好吃;另一方面它们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撬开双壳贝类以享美餐。
又比如,海滩上那些双壳贝类上的孔是谁干的?玉螺和骨螺都会鉆孔捕食,但骨螺鉆的孔比玉螺更大更粗糙,而且无规律。
那么它们鉆孔的恐怖“獠牙”——齿舌长啥样?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骨螺独特的齿舌。这种由几丁质构成的坚硬舌头,我们日常肉眼无法观察到,你也许完全想象不到,它们竟然长这样——就像覆蓋著无数小牙齿的传送带!
还有我们在潮间带看到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卵囊,原来是它的!它的!或它的!
此外,骨螺科很多物种除了好吃外,古时地中海皇家紫的染料就来源于几种骨螺所分泌的特殊液体。
……
总之,当你端起这本厚重的《中国动物志》,翻开烫金封面的那一霎,就知道这是一本很值得收藏的书。
以上内容转自:小红书博主-叽呱笔记,小红书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六十二卷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骨螺科
ISBN号: 9787030717979
定价:458元
本志论述了中国沿海分布的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动物共235种,隶属于9亚科54属。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综述了骨螺科的研究简史与分类系统、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与区系分析、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在各论中对科、亚科、属、亚属和每一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及经济意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近似种和有争议的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列有异名录和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书中附有插图共计250幅,其中彩色241幅,黑白9幅。可为海洋贝类分类学、海洋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贝类分类学研究者、高等院校和贝类爱好者。
相关文章: 揭秘餐桌上的各类“螺”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去年3月因為疫情開始傳播重創經濟後,至少有3萬名女性在尋找可以負擔的出租房時,遇到瞭房東“以性代租...
2022年4月份更新:reme在小紅書上誹謗湯老師,被逮個正著,現在又裝死不回應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