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轰炸下的南联盟
01
1999年3月,科索沃战争爆发。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下面的一个自治省,人口绝大部分是阿尔巴尼亚人(阿族人),作为非主体民族,他们认为塞尔维亚人(塞族人)压迫自己,一直想独立。塞尔维亚不允许科索沃独立,梁子就此结下。
科索沃战争的实质,是阿族人和塞族人两个民族之间矛盾激化,形成民族仇杀,进而引发了国际社会干涉。
具体而言,北约认为南联盟(以塞尔维亚为主)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实行种族压迫和种族灭绝政策,为制止人道主义危机,于是对南联盟实行持续性轰炸,迫使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
当然,这只是北约认为。
俄国就不这样认为,它认为北约轰炸南联盟是拉偏架,目的是除掉“异己”米舍洛维奇政权,彻底掌控巴尔干半岛,挤压俄国的战略空间。
这里有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关键因素:南联盟与俄国关系非同一般。
南联盟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属于斯拉夫人,信仰东正教,与俄国人同种同教;冷战时期,南斯拉夫与苏联有很深的香火情谊;冷战结束后,南联盟是俄国在巴尔干半岛唯一的盟友,也是俄国在独联体之外仅存的盟友。
很多俄国人把南联盟看作俄国的兄弟,并将北约打击南联盟视为在打俄国的脸。
所以,俄国的立场很鲜明,反对北约打击南联盟,谴责北约的霸权主义行径。
战争爆发前,俄国总统叶利钦亲自给美国总统克林顿打电话,声称“绝不允许任何人碰科索沃”。
此后,他又发出强硬警告:如果北约胆敢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那么俄国就会以核武器对付北约。
他还下令俄国的航母、巡洋舰、驱逐舰、导弹部队进入战斗状态,以随时应对恶化的局势。
然而,叶利钦的狠话无人理睬,北约按照既定的节奏轰炸了南联盟。
叶利钦狠话放出去了,圆不回来,也下不来台,进退两难,处境极其尴尬。
眼见警告无效,叶利钦恢复了冷静,他表示俄对南联盟的支持仅限政治和外交方面,俄不会向南联盟提供军事援助,只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俄国只能从道义上支持南联盟,帮南联盟呐喊呼吁,说说好话,别的就不要指望了。
北约狂轰滥炸,南联盟扛不住,主动提议加入俄白联盟(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盟),俄国果断拒绝了——它不想为了南联盟而与北约军事对抗,进而把自己卷入战争。
俄国的妥协退让,引起了一些反美国家的口诛笔伐,他们指责俄国软弱无力,不敢同北约针锋相对。俄国国内民情汹涌,纷纷要求俄国果断出兵,保护斯拉夫民族。南联盟也狠批俄国不靠谱,抛弃曾经的盟友。
一时间,叶利钦面临巨大压力,他愤怒且无奈。
俄国毕竟不是当年的苏联,无力同北约抗衡,而且俄国的很多事情,还需要仰仗北约。
没有足够的力量,又有求于人,叶利钦硬不起来,即使被狠狠打脸,也只能默默扛着。
02
南联盟问题与俄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俄国虽然被北约撇在了一边,但不可能坐视不理。
一来,这场戏美国唱了主角,风头无两,俄国连个配角都没争取到,活成了龙套丑角,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被压得死死的,太没面了,俄国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
二来,科索沃问题与俄国的车臣问题,性质相同,如果俄国在科索沃问题上态度不坚决,不强硬,车臣分离主义者就会受到鼓舞,气焰更加嚣张,车臣问题将更加复杂化。
所以,不管北约如何撇开俄国,俄国必须挤进去,参与进去,展现影响力。
方法也简单,既然狠话不起作用,那就两边说好话呗——斡旋。
叶利钦任命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统特使,穿梭于南联盟与北约之间,促进双方讲和。
就这样,俄国从南联盟的支持者,变成了南联盟与北约之间的调停人。
调停人的基本要求是立场公正,不偏不倚,为了展现自己的公正,俄国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北约对南联盟压迫科索沃阿族人的指责,默认了“朗布依埃和谈”中部分对南联盟不利的条款。
叶利钦认为,俄国当调停人好处多多。
一旦促成双方和解,可以彰显俄国的大国地位和影响,稳住独联体国家;可以顺便提出对俄国有利的和解方案,维护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可以利用调停人的身份,与西方在其他问题上讨价还价,争取更多的经济援助;可以避免把俄国卷入战争。
然而,这一次叶利钦又失算了。
他本想利用第三方的地位两边通吃,但现实情况是两边都不给他面子,搞得他里外不是人。
南联盟对俄国转换角色很不满——你不给我军事援助就算了,还跳出来迎合北约指责我。
北约也看不起俄国——你说的话南联盟根本不听,你提的意见南联盟也不接受,你调什么停,洗洗睡吧。
事实上,北约压根就没把俄国当调停人,只是把它当传话筒。
叶利钦有叶利钦的打算,北约也有北约的算盘,俄国的和解提议屡遭美国否决。
6月初,北约与南联盟达成协议:南联盟军队、警察撤离科索沃,北约核实南联盟撤离行动后停止空袭,在科索沃部署以北约为主的维和部队,维和部队的组成由北约确定。
俄国唯一争取到的利益是俄国也可以派一些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
消息传来,俄国人暴怒了。
俄国舆论认为,这个协议“不像是妥协或者修改后的利益平衡,而像是俄国代表放弃了俄国原来的原则性立场。”
换句话说,这个协议完全是按北约的意思来的,俄国忙前忙后屁都没争取到,毫无原则和立场,这是俄国外交上的巨大失败。
面对汹汹民意,叶利钦又下不来台了。
老下不来台,可能真的要下台了,因为俄国人无法容忍一个软弱无力的沙皇。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叶利钦决定反击。
03
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有一个大型机场,这个机场是科索沃与外界联系的唯一航空港。
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对于接下来北约维和部队和物资快速部署到科索沃全境至关重要。
根据协议,普里什蒂纳及其周边将由英军占领。
6月11日夜间,一支英军小分队搭乘C-130运输机,从阿尔巴尼亚的机场起飞,计划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
飞机起飞后,驾驶员才发现飞机装载的军用物资太多了,严重超载,继续飞行可能机毁人亡,于是急忙掉头折返。
飞机降落时,机翼又撞到了建筑物,整个飞机断成两截,好在机毁人没亡,仅1人重伤。
英国佬太拉胯了,用刘华强的话说: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6月12日凌晨,英军改派第五空降旅的士兵,乘坐CH-47运输直升机,去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英军第四装甲旅同时向普里什蒂纳推进。
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在马其顿部署了快速反应部队,英军第五空降旅和第四装甲旅,都是从马其顿出发的。
另一边,俄国也认准了这个机场的巨大价值,一旦俄军抢先拿下机场,就可以打乱北约的部署,进而拿捏北约,提升俄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话语权,向世界展示俄国决心和力量,赢回一点面子。
6月11日早上,俄国驻波黑图兹拉的维和部队,接到了上面的命令:挑选200名精锐空降兵组成先遣队,在北约部队到达之前,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并布置防线。
与英军不同,俄军走的是陆路,他们乘坐了10辆装甲车和30辆卡车,从波黑图兹拉出发,前往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然后南下科索沃,直扑普里什蒂纳机场。
行至波黑边境时,美军哨卡发现了俄军部队,但并未强力阻挡他们,只是将情况上报。
北约高层得知俄军部队的规模、装备以及行进路线后,很快判断出俄军的目的是普里什蒂纳机场。
本来,如果英军C-130运输机一切顺利,北约控制普里什蒂纳机场是板上钉钉的事,俄军此举将会是白忙活一趟。然而英国佬掉了链子,北约现在能指望的只有英军第五空降旅了。
此时停战协议还没有正式生效,理论上,科索沃还处于战区,机场也可能存在零星的塞尔维亚武装人员。
英军指挥部担心塞族武装人员扫射运输直升机,又担心提前武力占领机场会导致南联盟不满进而退出协议,因此行动畏手畏脚,运输直升机甚至不敢直飞普里什蒂纳机场,而是降落在了通往普里什蒂纳公路旁的一处高地上,等待与第四装甲旅汇合,然后一起占领机场。
英军指挥官接到的命令是在俄国人之前占领机场,如果机场已经被俄国人占领,就是把俄国人赶走。至于怎么赶,命令没说。
04
英军第四装甲旅要进入普里什蒂纳,必须经过长达10英里的卡萨尼克峡谷,峡谷里面有桥梁和隧道,情况复杂,更重要的是一路上都有南联盟军队铺设的地雷。
尽管南联盟军队已经将雷区用橙色条带标识出来了,但英军并不信任这些标识,他们每走500米就下来确认一下,寻找地雷、陷坑以及其他爆炸装置,行进速度非常缓慢。
反观俄军,目标明确,行动果决,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占机场,因此一路狂飙疾驰。
由于走得太急,俄军连装甲车上波黑维和部队的标签都没来得及撕掉,只是在车辆最前面贴上了科索沃维和部队的标签。
6月12日下午,当英军直升机抵达普里什蒂纳机场时,他们发现俄军已经在机场四周设置了防线。英军要求俄军交出机场,俄军拒绝。
当天晚上,驻科索沃部队最高指挥官杰克逊(英国陆军中将),乘直升机飞抵普里什蒂纳机场,会晤俄军指挥官扎瓦尔津,以避免双方擦枪走火。
北约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克拉克认为,虽然俄军抢先占领了普里什蒂纳机场,但他们毕竟人数太少,起不了多大作用。
克拉克收到情报称,俄军已经准备了几个营的伞兵,计划乘坐伊尔-76运输机前往普里什蒂纳机场,增强俄国在科索沃的力量——这是克拉克最担心的。
因此,他命令杰克逊用直升机封锁机场跑道,杰克逊拒绝服从命令,称:我不会为你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克拉克也不愿妥协,坚决要求杰克逊服从命令,杰克逊不能硬顶,提议用坦克和装甲车封锁机场更有效——他知道英国政府绝对不会允许他这样做。
果然,英国国防部只授权英军第四装甲旅隔离机场,但不封锁跑道。英军第四旅装甲旅的一些指挥官也明确表示,宁愿接受军事审判,也不愿意和俄国人开战。
克拉克无奈,转而向其他相关国家施压,要求这些国家不允许俄国利用其领空运输军队,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纷纷对俄国说NO,俄国被迫取消了增援部队。
事情僵住了,但总有解决的办法。
俄国人并不是非要独霸机场、给北约难堪,抢占机场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以机场为筹码,增强自己在科索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让北约正视它,争点面子。
要面子,给点面子就好了。
俄国想要一块独立的专属维和区域,北约担心此举会导致科索沃分裂为俄占区和盟军占领区,类似于二战后的盟军分区占领德国一样,拒绝了俄国的要求。
经协商,双方一致同意:俄罗斯维和部队部署在科索沃全境,但独立于北约,俄军同意英军进驻普里什蒂纳机场,双方共同负责机场防务。
简而言之,就是机场共管,维和各玩各的。
俄国终于赢回了点面子。
05
2019年,俄国和塞尔维亚合拍的电影《巴尔干边界》,就是根据这件事改编的。
电影不是纪录片,它增删、改编很多东西,变成了略带好莱坞风格的热血战争片,有点像《敢死队》和《速度与激情》。
一支桀骜不驯的俄军小分队,执行任务时违背命令犯了错,被勒令解散、开除。不久,俄国需要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命令下来,指挥官又逐一召集小分队成员——他们能力出众、身经百战。
小分队成功抢占了机场,闻讯而来的大批恐怖分子围攻机场,小分队以寡敌众,浴血奋战,就要团灭时,等来了姗姗来迟的俄军大部队——200名乘坐装甲车、卡车的俄军精锐空降兵。里面还穿插了一些爱情、英雄主义等情节。
当然,影片中北约、英军以及阿尔巴尼亚人的形象比较负面,尤其是阿尔巴尼亚人,特别残忍嗜血变态。
俄国人的形象则高大、伟岸,堪称解放者,塞尔维亚人箪食壶浆以迎俄军。
片子算不上经典,但里面的战争场景值得一看,尤其是俄军特种小分队激战恐怖分子那段。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巴尔干边界》剧照)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