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在南京金洽會開幕式上表示,今年以來,《國傢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將南京列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成為首個獲國傢發改委批復的跨省域都市圈規劃,科技部批復同意南京建設引領性國傢創新型城市,這些都將推動南京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以南京為中心,一個創新共融、資源共享、宜居共生的都市圈正在加快融合的腳步,引領擘畫共同富裕同心圓。
2021年8月14日,無人機拍攝的南京城區
作為全國都市圈的先行者,以南京為中心的這個“跨省朋友圈”已經走過瞭20年。
從基礎條件看,南京都市圈各城市自明代起就同屬南直隸,至清代又共屬江南省,彼此間歷史相通、地理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連,具有推動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天然優勢。
2000年7月,在江蘇省城市工作會議上,南京都市圈的概念“破土而出”。
兩年後,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省建設廳編制早期的《南京都市圈規劃》,掀開瞭當時最早、也是全國唯一的跨省都市圈的建設序幕。
2011年,安徽省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巢湖市,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調整為南京、鎮江、揚州、淮安、蕪湖、馬鞍山、滁州七市。2013年,宣城加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變為八市。
2020年12月5日,2020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審議通過《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章程(修訂稿)》,宣佈吸納溧陽市、金壇區加入南京都市圈。至此,南京都市圈形成瞭目前的“8+2”格局。
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成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傢批復的第一個都市圈規劃,標志著南京都市圈建設上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
“到2019年,都市圈的GDP總量約4萬億元,我們以占全國0.7%的土地面積、2.5%的常住人口,創造瞭占全國4.0%的經濟總量。”南京市領導在當時會議上透露的數字,宣告瞭這個已經走過20年的都市圈不俗的實力。
“南京都市圈有望成為上海之後助力長三角地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新支點。”在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看來,疊加瞭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和自貿區建設等多重戰略機遇,南京都市圈未來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南京都市圈橫跨蘇皖兩省8座地級市和兩個區(市),一省的省會城市能夠對鄰省多地產生深刻影響,這樣的情況在全國並不常見。
以滁州為例,2020年初,安徽揭榜2019年經濟成績單,滁州成為一匹黑馬,憑借2909.1億元的GDP總量跨級站上瞭安徽“第三城”的位置。
滁州快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向南京的積極靠攏。滁州緊緊擁抱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的機遇,組織開展瞭“對接大江北、建設新滁州”的討論,在全市上下凝聚共識,提出與南京江北新區實現全面對接、無縫對接、等高對接,推進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這之後,滁州通過打造蘇滁產業園、滁州高教科創城、滁州經開區原創科技城、來安汊河水岸科技新城,積極呼應南京江北新區建設。
不僅是滁州,南京都市圈的其他成員都已在不同領域的融合發展中嘗到瞭甜頭。這樣的硬核實力使得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很早就成為瞭南京的鐵桿小夥伴,江蘇省內的句容、盱眙等也通過自身特色豐富都市圈文化版圖。
國傢發改委復函明確,南京都市圈將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助力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為服務全國現代化建設大局作出更大貢獻。南京都市圈要接續帶動皖江經濟帶和淮河經濟帶發展,促進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協同聯動,形成跨省級行政區區域治理新模式,為我國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彼此成就,命運與共。此前,都市圈跨省協調並無現成的案例。而南京都市圈通過20年的實踐,成為瞭促進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協同聯動的生動案例。借助與安徽四市以及與合肥都市圈的互動,在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也切實提升瞭南京在江蘇全省的“首位度”。
南京都市圈的發展成果,百姓的感受則更為直觀。南京優質的教育、醫療和商業資源多年來持續為都市圈內其他城市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提升瞭長三角西部地區整體公共服務的品質。
未來,在政府規劃的引領下,南京都市圈將推動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建立城鄉就業、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資源均衡配置新模式,逐步實現公共服務政策同標、工作同步、發展共享。
專傢認為,南京都市圈承東啟西,連接南北。在長三角范圍內,上海的輻射也需要通過南京傳導給合肥。要成長為真正的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需要進一步創新和轉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縮小地區間發展的差異。
(免責聲明:本文由開發商提供,不代表平臺置業意見)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