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将至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大家好,这里是奇妙读书。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历史事件-古巴导弹危机。从1962年10月16日美国人发现古巴有导弹开始,到10月28日苏联宣布撤回导弹结束。 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但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

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短短的13天里,只要出现任何一个小小的火星,都会引爆两个超级大国的热核战争,一旦发生就是人类灭亡。其中10月27日—也就是后来说的“黑色星期六”,这一天,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股对立意识形态的代表人物,将地球拖入核毁灭边缘;这一天,美苏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全世界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人类文明处于千钧一发之际;这一天,我们距离坠入深渊仅有一步之遥,人类文明简直是在刀尖上起舞。如果说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关键性时刻,那么“黑色星期六”就是古巴导弹危机的尖峰时刻。对,这就是我们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部书—《午夜将至》,讲述的就是“古巴导弹危机”那十三天的尖峰时刻。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文献卷帙浩繁。但是,《午夜将至》这部书是我2019年读过的关于古巴导弹危机记述最为详实,情节最为曲折的一部。

其实,“冷战”持续的那44年,基本已经被我们淡忘了。为什么呢?一来持续时间太短,二来冷战冷战,就是没有打起来,相对没那么精彩。我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两大阵营“冷战”这一历史阶段,也不是必考内容。那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讲这个被淡忘的历史阶段呢?节目最后我会给大家揭晓。

好,那让我们回到冷战的源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就相互看不顺眼。1946年,英国的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和平砥柱,算是为“冷战”的开始做了舆论上的铺垫;之后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提出杜鲁门主义,正式和苏联决裂,开启了为期四十四年冷战的大幕。

说是冷战,说是美苏争霸,其实当时的美国可以说在全方位碾压苏联。当时的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了3000万军民,是满地废墟。美国呢,在二战中损失有限,还趁机超越英国,成为世界老大。无论是经济、科技、工业、军事都远远领先全世界。所以杜鲁门说过一句话,说美国就是世界第一强国,而且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强国。你看,美国人根本没把苏联当成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所以,从1945年冷战开始到1957年这13年里,苏联就一直是防守姿态。直到1957年,发生了一件事:苏联通过他的国家新闻社发布了一条消息;苏联成功的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这也是人类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虽然苏联的卫星很简单,只是一个直径半米的铁球,装载了一个电报机,但这代表苏联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已经赶超美国,取得领先。紧接着,苏联又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里边还有一条狗,这就意味着距离人上天也不远了。

这时候苏联的领导人已经由斯大林换成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是乌克兰人,工人出身,从他说的话来看,是一个比较粗俗的人,但是他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辣的政治家。这时候他就出来说话了:对呀,我们的卫星上天后,你们的那些轰炸机就是废铁,我们只要在克里姆林宫按电钮,导弹就会像仍糖豆一样打到美国!而且,我们有核武器哦。哎呦,此言一出,可想美国人是什么心态。你想啊,突然有这么个东西每天从美国人的头上飞过,而且这个东西属于苏联。既然他们能把火箭发射到外太空,那么打到美国又有什么难的呢!其实赫鲁晓夫他很理智,尽管他在公共场合咄咄逼人,同时他也知道这个国家事实上仍未从二战的废墟中恢复元气。外部环境极其糟糕,苏联其实是被美军基地包围,西有意大利、土耳其,东有日本。美国在这些地方装上导弹,随时瞄准苏联。国内是民生凋敝,百业待兴。他鼓吹导弹,也是为了和国内的那些军方说我们导弹很厉害,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军队,也为了大规模裁军做准备。

有一次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就和他说:你吹的太厉害了吧,我们的洲际导弹就两三枚哎!赫鲁晓夫就说:你懂什么,两条狗打架,重要的不是谁更厉害,重要的是谁的架势更大。赫鲁晓夫就用这一套足够大的架势,把美国人吓了一跳。这时候美国的总统是肯尼迪,他是1961年上台执政,是民主党派。你看,苏联领导人天天吹牛皮,我们生产导弹就像生产香肠一样;美国总统呢?肯尼迪就是靠宣传美国被赶超这个论调上台的,他总不能一上台就推翻自己先前说的话吧。

在古巴导弹危机前不久,美苏两国领导人在维也纳进行过一次会晤。那次会晤让肯尼迪终生难忘。当时,赫鲁晓夫向肯尼迪数落美国的恶行,他还叫嚣着要夺取柏林,并向肯尼迪鼓吹共产主义制度终将胜利。赫鲁晓夫的心里优势和气场完全碾压了肯尼迪,就在会议上把肯尼迪训得面红耳赤,参会的各国领导都惊呆了。事后,《纽约时报》说这是肯尼迪“生命中最煎熬的时刻”,“苏联第一书记把肯尼迪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美国的副总统约翰逊对身边人就说:赫鲁晓夫快把他吓出心脏病了,英国的首相,叫麦克米伦,说:“他完全被赫鲁晓夫的粗鲁和野蛮吓得不知所措了”,“肯尼迪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一个对他的政治魅力无动于衷的人。”

你看,美苏两国领导人背景的不同、他们各自言论的不同考量,再加上苏联在关键的战略性领域突飞猛进。舆论这时候首先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苏联也迎来转守为攻的契机。

但是,赫鲁晓夫你总不能天天吹大牛吧,你总得干一件实际的事情来吹响反击的号角吧!拿赫鲁晓夫的话说就是:我们得找一只刺猬,丢到山姆大叔的裤裆里。那这只刺猬是什么呢?就是古巴!

古巴原先是美国的后花园,由美国支持的独裁者巴蒂斯坦统治的,之后被卡斯特罗的革命党就推翻了。

肯尼迪在上台之前曾拿古巴问题刁难共和党人,批评艾森豪威尔软弱无能,看着卡斯特罗一步步把古巴变成共产主义的卫星国。

现在你肯尼迪上执政了,你总的付出一些行动来挽救前任政府的无能吧!就开始对付卡斯特罗。这中间美国人就出尽了洋相。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有一次,中情局曾经训练1500名古巴流亡者入侵古巴,就是“猪湾登陆”,这次行动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像猪一样愚蠢,这些流亡者被卡斯特罗打败,卡斯特罗还拿他们做人质,敲诈美国人;还有一次,中情局派遣一小股流亡者潜入古巴,散播谣言说,耶稣要来了。然后让美国的潜水艇,潜到古巴近海,朝天上打照明弹。然后就说:耶稣来了,耶稣来了!赶紧推翻卡斯特罗。甚至美国国防部还提出要轰炸华盛顿和迈阿密,然后嫁祸给卡斯特罗,就这么愚蠢的想法,美国人都想得出来。可见当时肯尼迪恨卡斯特罗恨到什么程度,你敢推翻我的马仔,我弄死你。

你想,古巴他一个小国,卡斯特罗刚刚革命成功,想在世界上对抗美国,靠他自己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他就只能投向另一个阵营,也就是向苏联寻求保护。就这样,两个国家一拍即合。

1962年正好是美国的中期选举,赫鲁晓夫还给美国总统放烟幕弹,在你选举期间我不会再全世界任何地方挑起矛盾的,你好好选去吧,但苏联人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在古巴布置导弹。美国这边的共和党就一直借古巴问题来抨击肯尼迪。肯尼迪只能增派侦察机侵入古巴领空。

这一查,还真就查出事了。

10月16日,美国侦察机在古巴上空拍摄到导弹、导弹运输车、还有导弹发射器。美国人被这些突然出现的导弹吓到了。肯尼迪紧急召集他的那些幕僚,美国的高级官员开会。当时,包括肯尼迪在内的许多人都主张立即发动空袭,摧毁古巴的导弹,并全面入侵古巴。但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这时候脑子比较清楚,他就主张不要打,因为美国并不具备一次空袭就能全部摧毁所有导弹。如果开战,美国也将面临不能接受的风险。最终,肯尼迪还是冷静下来,并没有直接轰炸古巴。而是采取封锁古巴海域的措施。

10月22日,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报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情况,并宣布封锁古巴海域;正式的广播中没有用“封锁”这个词,用的是“隔离检疫”。意思就是,我们要登船检查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合格的东西进入。

这时候赫鲁晓夫就得意了,说了这么一句话 :现在肯尼迪睡觉的时候,手里要拿着一把木头刀子。身边的人就不明白就问:什么叫木头刀子?原来在赫鲁晓夫老家乌克兰,第一次出去打熊的时候,会拿一把木头刀子,好在吓尿的时候清理裤裆。那意思就是说,美国总统已经被吓尿了。其实后来他的副手回忆,在得知美国的战备等级一再提升的时候,是赫鲁晓夫被吓尿了。

当然,赫鲁晓夫没有惊慌失措,开始做出一系列果断的决策。先是通过联合国谴责美国的封锁是“海盗行为”,指责美国将世界推入“热核战争”的边缘,同时下令让大部分未到达古巴的苏联舰艇返回。但是,有四艘“狐步级”的苏联潜艇没有返回,而是继续游弋在封锁线附近的海域,注意这四艘潜艇都携带着核鱼雷。

到10月24日,情况就非常危急了。美国进入二级战备状态,二级战备状态是什么概念:全美国处于战备状态的飞机、导弹和核弹头数量已经达到历史峰值。空中有48架B-52轰炸机在随时待命,准备向苏联集团军发起进攻;还有183架B-47轰炸机可以在15分钟内起飞;处于戒备状态的远程导弹共有136枚。随后,美国国防部还动员了全国剩余的804架飞机和44枚导弹”。苏联这边争锋相对,国内所有的战略导弹,核弹头全部上膛,全部对准美国分散在全世界的军事基地以及美国本土各大城市。这个时候距离核战争爆发只有一步之遥。当然,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也在试着寻求和平解决方案,肯尼迪就提出条件,撤走美国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并且保证不再入侵古巴以换取苏联导弹的撤离。

从24日开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完全进入神经紧绷的状态。紧张到什么程度?给大家举个例子,美国的一个基地指挥将军看到了一份让他困惑不解的报告。报告上说,基地边界有神秘的古巴信号系统。总是在黄、绿、红,红、黄、绿地变换。思考了一会儿后,这个将军不禁松了一口气。这些灯其实就是平常的交通灯而已。可想而知,对峙的前线已经紧张到了什么程度。

在这场危机中,赫鲁晓夫的本意不是发动核战争,就像他在24日当天给肯尼迪的信中说道:

这次危机就像一个绳结一样,越拉越紧,总有一天会紧到连打结的人都无法解开,那时候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剪开了,这意味着怎样的后果,无须我在此赘述。我们双方手头拥有多么可怕的力量,大家心知肚明。如果不想让这个世界陷入热核战争的深渊,那双方应该放松拉绳的手,应该一起想办法解开绳结。

无论他的目的是争取战略上的平等地位,还是想拿美国在土耳其的导弹做交易,此时我想他只想停下这一系列疯狂的行动。但是,战争的机器一旦启动,不分出个高低胜负,不拼个你死我活,这台机器是不会停下来的。

直到10月27日,“黑色星期六”。在这一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全面入侵古巴的计划,美国人甚至选好了临时政府的代理人。也在这一天一系列可怕的事件连续发生,一再将人类的命运推向深渊。其中任何一件都可能导致核战争的爆发。首先是美国的两架飞机,一架侦察机在古巴上空被苏联防空部队击落。按照美国人的战备等级,古巴的导弹基地只要击落我们的飞机,我们会同时派8架轰炸机去摧毁它。那肯尼迪你干不干呢?最后,肯尼迪说算了,这口气我们先忍了。还有一架,在阿拉斯加起飞后就直接进入了苏联的领空。天呐,这是什么时候,我哪里能知道你是不是来搞偷袭的,我又哪里能知道你有没有装载核弹头。这时候苏联的很多军官就主张击落,赫鲁晓夫说别是迷航了,所以他坚决没有下令。他还真猜对了,就是迷航了。然后就是苏联的核潜艇,一艘游弋在封锁线附近的“狐步级”核潜艇被美军发现,美军为了把它逼出水面,就使用深水炸弹,其实在海军的传统里,这意思就是逼你出海面。要知道,在海军你被人逼出水面这是很丢人的。一个军人在将要丧失自己的荣誉的时候,能做出什么事来,我们是不知道的。再加上当时这艘潜艇,长时间运行没有得到有效的保养,大部分设备失灵,与外界就失去了联系。事实上,这艘潜艇已经将他的核鱼雷上膛,你们还逼我浮出水面,我先把你们炸飞!好在,最后他们也冷静了下来,收起鱼类,浮出水面。同样在这一天,卡斯特罗电告赫鲁晓夫:美国将会在24小时之内入侵古巴,请求赫鲁晓夫使用核武器打击他们的共同敌人。

这一切都告诉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所剩时间确实不多了,核战争就要来了,就要来了。

10月28日,赫鲁晓夫突然通过苏联国内的电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认怂了,我们撤了。甚至事先都没有和他的亲密战友卡斯特罗商量。为什么他突然怂了呢?实际上,他得到了一个假情报说:肯尼迪要在28日上午9点,莫斯科时间是下午5点,进行一次公开讲话。赫鲁晓夫想,这个时候你讲话肯定是宣布对古巴进行空袭嘛!赫鲁晓夫心知肚明,一旦开战,就是不死不休。所以,赫鲁晓夫赶在莫斯科下午5点之前,通过广播电台,同时用英文和俄文向全世界公开宣布,苏联将撤离古巴。

人类历史上最危险,最漫长的一天,终于过去了。人类文明终于幸免于难,感谢幸运女神有一次站了出来。

古巴导弹危机真正的问题不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是否愿意遏制危机,而是他们能否遏制。真正的危险也并不在于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的意志博弈,而在于他们两人是否能够联手控制住那个由他们亲手释放出来的战争机器。危机期间,那么多空中盘旋的轰炸机,那么多的海里游弋的潜艇、舰艇,那么多的战地指挥官,只要有一个疯狂的人做出一些疯狂的行动,核战争就会不可阻挡的爆发。而确实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拿肯尼迪的话说就是:“总有些狗娘养的不听话”。

节目的最后,我引用书中肯尼迪的一句话:“我们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呼吸着相同的空气。我们都珍视孩子的未来。我们都是凡人。”

回到节目的开头,这一期,小奇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7年的“萨德”导弹系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话题的热点已经过去,但危险依旧存在。希望我们能够利用全人类的智慧,妥善的解决大国之间的争端,这将是全人类的福祉。

好啦!本期节目就到此结束,想要购买《午夜将至》这部书的小伙伴,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感谢捧场!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凯瑟琳·霍华德:一位年轻女子与亨利八世的婚姻最终以悲剧告终

凯瑟琳·霍华德是亨利八世的第五任妻子。当他选择她作为他的王后时,她可能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比她大30多岁。尽管国王 ...

· 17秒前

這款保時捷911僅僅改動瞭外觀,卻比普通版貴出瞭80萬

在本次上海車展上,保時捷並沒有帶來什麼新車,隻是911和718各自有一款特別版車型上市。因此在這篇文章當中並不打算重點介紹...

· 2分钟前

DN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个神奇的基因剪刀

什么朋友问我,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它的原理是什么,回想起我在接触这个概念的时候还是在高中生物,当时老师 ...

· 3分钟前

工業平開門

工業平開門適用用於一般的工業廠房,鋼架房倉庫、變壓器室等輔助建築頻繁通行車輛或行人的外向平開門。具有較好的保溫性、抗...

· 3分钟前

中医流传几千年的十大经典名方(彩图速记)

珍贵视频 关注公众号【岐黄传承有道】免费观看: 央视60集《黄帝内经》纪录片(完整版) 文章篇幅略长,非常有实用性,建议 ...

· 4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