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允許我以專欄編輯和文章作者的身份對這篇文章的讀者抱以最大的歉意,因為作者個人的原因,並未對這篇文章進行校核,導致其中出現瞭大量的語病,缺漏等,給讀者造成瞭嚴重的閱讀不便。在此,我誠懇的向各位道歉。
到瞭這時候,這個系列也基本上要畫上一個句號瞭,日後可能會更新奧斯曼,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軍隊的將領們。總之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感謝 @愛斯基摩人 ,@KirisameSzlachta , @開千歲 三位作者的奉獻。
基奇納伯爵出生於一個軍官傢庭,真正讓他從草根變成元帥的,是他十年如一日的為大英帝國開疆拓土,毫不猶豫的斬殺膽敢阻止帝國前進的反抗分子。在喬治·戈登戰死之後,他使用大量的機關槍和騎兵剿滅瞭蘇丹的馬赫迪起義。但是這些並沒能給他帶來聲譽,相反,很多人稱他是一個屠夫。基奇納於1898年9月成為蘇丹總督,並開始實施恢復善政的計劃。該計劃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以戈登大學為中心進行普及教育,它而不僅僅是為瞭當地精英的孩子,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可以申請學習。他命令重建喀土穆的清真寺,並實行改革,承認星期五 為穆斯林聖日與作為正式的休息日,並保證蘇丹所有公民享有宗教自由。
在隨後的佈爾戰爭之中,英軍因為佈爾人組織的遊擊隊遭到重創,於是他和羅伯茨勛爵開發瞭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事物——集中營。他們派遣英軍焚毀佈爾人的農場,然後將這些人強制的驅趕到集中營中,隨著大量湧入的佈爾人超過瞭英國應對的能力,集中營迅速的變成瞭死亡之地,它缺乏空間,食物,衛生設施,醫療和醫療保健,導致疾病猖獗,並且進入的那些佈爾人的死亡率非常高。最終,26,370名婦女和兒童在集中營中死亡。
1902年中,他晉升為將軍,年底被任命為印度軍隊總司令。基欽納親自執行瞭對印度軍隊的改革。他首先取消瞭當地政府對於印度軍隊的控制,統一瞭軍隊的名稱和頭銜,建立瞭全新的英屬印軍。接下來基欽納對高層執行瞭深化改革,一個名為印度軍官團(Indian Staff Crop)的機構誕生瞭。他要把所有的軍官全部脫離直屬部隊,集中到一起進行培訓和訓練,而後等到戰爭開始瞭他們再重新的被分配到軍隊中去。後來這個改革因為實在難以執行,加上基欽納本人剛愎自用,專橫獨斷,導致改革胎死腹中,隻建立瞭位於巴基斯坦的奎塔軍事學校。
基欽納最成功的是將軍隊徹底的脫離瞭地方管理,以前的印度軍隊基本上屬於半農耕半軍事化的軍隊,這和軍隊紮根在地方是密不可分的,基欽納取消瞭這一設定,雖然增加瞭印度軍隊開支,但是他們可以隨時被部署到瞭西部邊境執行作戰,徹底的成為瞭一支職業化軍隊。至少在他的改革之下,散沙一般的印度軍隊被整合瞭起來,但是他本人也很快卸任,改革也隨之而結束。
1909年,他因戰功卓越被晉升為陸軍元帥。1914年,大戰爆發之後,他迅速的從英國各地征募士兵,以他的形象制作的海報貼滿瞭大街小巷,鼓舞瞭無數英國人參加遠征軍。
“英國人:基奇納勛爵想要你。加入你們國傢的軍隊!上帝保佑國王。”
隨後的日子裡,他一直作為英國的代表,名義上指揮英國遠征軍,事實上負責後方的訓練,彈藥制造,軍隊分配等一些繁重的軍事問題上。但是內部並沒有人喜歡基奇納,因為他的獨斷專行,嚴肅古板。逐步的,他的權利遭到瞭逐步的分割,特別是加裡波利戰役失敗之後,他的聲譽更是一落千丈。
1916年6月5日,他前往俄羅斯進行外交事宜,在途中,他乘坐的戰艦被德國潛艇擊沉,英國最資深的殖民地總督與軍官就此殞命。有趣的事,基奇納伯爵一生沒有愛過任何一個女人,而且非常喜歡和童子軍一起活動,因此他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個同性戀。
黑格元帥是英軍之中最飽受非議的人,他自1914年開始,就與德軍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戰爭。在新沙佩勒戰役之中,他想盡辦法取得瞭大量的火炮,並狠狠地教訓瞭不可一世的德軍。
在1915年,他替代瞭弗倫奇元帥,擔任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的職務。不幸的是,黑格保守迂腐的騎兵戰術思想並不適合這場戰爭,他對戰爭中的新武器並不感興趣,甚至認為機槍是一種多餘的武器,他對坦克的使用也持類似的觀點。盡管如此,黑格並沒有因此而拒絕在這次戰爭中使用新式武器。
索姆河戰役開始之後,黑格對於德軍的錯誤估計,導致瞭英軍在這一戰之中蒙受慘烈傷亡,因此,他被人們稱之為“索姆河的屠夫”,在1917年的一系列攻勢之中,黑格也遭到瞭德軍的迎頭痛擊。但是無論如何,在1918年的皇帝會戰和百日攻勢之中,黑格還是堅韌的取得瞭最後的勝利。
退休後,黑格勛爵將餘生獻給瞭退伍軍人的福利事業當中,做瞭許多演講(這對他來說並不容易),並自己回答所有的信件。同時他也是一位狂熱的高爾夫愛好者,並成為瞭皇傢高爾夫球協會的會長。
1928年1月29日,黑格元帥因心臟病發作去世,大量的前軍官和士兵參加瞭他的葬禮遊行。
在後世的評價之中,黑格一般被描繪成一個無能的指揮官,他表現出無情且無視他士兵的生命,甚至那句著名的諷語“英國士兵是獅子,但是領導他們的卻是一群猴子”都是從他這裡由來。事實上他是一位極其出色的騎兵戰將,意志堅如鐵,勇氣似虎狼,並在完成瞭所有人給予他的任務,他盡自己所能完成瞭基奇納的擴軍計劃,並將那些對戰爭一無所知的人訓練成優秀的士兵,為英國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立下瞭汗馬功勞。
175dd4daaf14c316913c2dca6caac64e
1873年2月3日出生於英國薩默賽特郡的湯頓。他並不是一個特別有天資的學生,在未能取得海軍軍校學員受訓的資格後,又經過3次考試才得以進入英國軍隊。直到39歲之前,他都沒有什麼卓越的戰功,甚至還在第二次英佈戰爭身負重傷。
1912年夏天,他僅用瞭四天的時間就考取瞭飛行執照。畢業後,特倫查德轉入皇傢陸軍航空隊。1913年,晉升為英國皇傢航空兵中央航校副校長。
大戰開始之後,他積極的組建英國空軍,並且他將核心放在瞭對地支援上,這令道格拉斯·黑格元帥十分贊賞,這也是英軍實施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根本之一。同時,他也強調戰略轟炸,當德國人空襲倫敦之後。他決心對德國的機場和工業設施實施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從1918年6月到11月的對德轟炸中,在特倫查德指揮這支獨立空軍部隊運用合理戰略戰術,共投擲瞭534噸炸彈,其中220噸在反空襲中投在敵人機場上,其餘的投在德國大約50個城鎮的工業設施上,為保衛英國和打敗德國立下瞭汗馬功勞。同時,特倫查德對德實施晝夜轟炸的計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實施聯合轟炸創造瞭開拓性經驗。
特倫查德在空軍建設和作戰方面的建樹,都是具有開創性的。他為英國皇傢空軍的創建與發展建立瞭卓越功勛,乃至對全世界空軍的發展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他被人們譽為“皇傢空軍之父”。但是由於過分強調對地作戰,皇傢空軍在天上多次遭遇德軍戰機的威脅,甚至出現瞭“福克之災”的情況,所幸在最後的日子中,德國已經是山窮水盡,他們最優秀的福克戰機未能發揮出來最後的威力。
9e0dd56cade143b7482a0d60c7f0df73
從最早的履歷來看,莫納什上將不應該成為一位將軍,他是一位天才的工程師,負責設計瞭不少墨爾本的大橋。他在大學期間就參加瞭預備役部隊,同時也在日後的日子裡學習瞭相應的軍事知識。
到瞭1913年,他成為一名上校,並且編寫出版瞭軍隊訓練手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二年即1915年,莫納什作為旅長,率領澳大利亞第四步兵團的一千名官兵前往奧斯曼帝國,參加瞭加裡波利戰役。在這場失敗的戰役中,莫納什能夠根據戰場實際戰況而獨立作出決定,因而他成為瞭協約軍方面的明星。但是盡管如此,澳新軍團在這一戰中遭受瞭毀滅打擊,等到他能大顯身手的時候,遠征軍這條船早就頭也不回的撞上瞭礁石。他完美的完成瞭撤退任務,同時他也是原編制中所有澳大利亞旅長中,唯一未陣亡或因傷撤退的。
在1918年的作戰之中,他表現異常出色,完美的完成瞭亞眠戰役中所有的任務,而到瞭戰爭末期,他還率領部隊配合美軍突破瞭興登堡防線。
戰爭結束之後,莫納什將軍擁有瞭極高的聲望,他專門建立瞭一個老兵培訓機構,這機構幫助瞭不少人掌握瞭一門技能,以重返日常的生活。他在退役之後,於1920年寫瞭一本書——《1918年澳新軍團在法國的勝利》。上將退役以後回歸瞭平民生活。他以自己豐富的工程和管理經驗投身於維多利亞州的電力建設,在開采盧恩的煤礦、建設墨爾本的輸電線和發展煤磚工業上面多有貢獻。
1931年10月8日他因病與世長辭,大約25萬人參加瞭他的國葬儀式。1958年,澳大利亞建立瞭莫納什大學,以來紀念這位偉大人物。
柯裡於1897年開始他的軍事生涯,作為加拿大民兵的兼職士兵,同時以老師為生。後來成為保險推銷員和房地產投機者。庫裡在軍隊中迅速上升:1900年被任命為軍官,1901年晉升為上尉,1906年晉升為少校,1909年成為炮兵團長。
在戰爭開始之後,他讓加拿大軍隊迅速的掌握瞭戰壕陣地戰的精髓,使得德軍一直沒能在加拿大軍隊的防線上撕開一個突破口,他通常被認為是西線最有能力的指揮官之一,也是加拿大軍隊中最優秀的指揮官。特別是1917年維米嶺戰役之中,他表現出瞭驚人的才幹。而到瞭1918年的最後攻勢時期,他率領加拿大遠征軍突破瞭興登堡防線,也同時占領瞭蒙斯,這個加拿大遠征軍開始作戰的地方。
戰後,柯裡卻遭到瞭極不公正的待遇,加拿大政客們用極為冷淡的態度迎接這位英雄的歸來。甚至還有記者抨擊他在帕斯尚爾戰役中浪費士兵的生命,為瞭維護軍人的榮譽,柯裡對其起訴,後者被判有罪。隨後老兵們高高興興的把柯裡從法院裡抬瞭出來,擁著他坐上瞭一臺馬車,來瞭一場簡短的遊行。
雖然他隻有高中文憑,但是麥吉爾大學依然聘請他作為副校長,隨後他的一世英名便銷聲匿跡,很多有關於一戰的書籍都沒有給他留有空間。
誰能想到,遠征軍參謀長是從一個列兵幹起,一步步高升到英國元帥的呢?
和基奇納伯爵一樣,他也參與瞭所有大英帝國晚期的擴張軍事行動,並且戰功卓越。1900年10月他返回英國任職於陸軍部。連續六年任情報處外軍科科長,進行瞭勤奮且卓有成效的工作,致力與改進情報處的工作效率。1903年升為上校,1907年升為準將。1910年出任參謀學院少將院長。努力減少學院課程的理論性,提高其操作性。1913年任陸軍部軍訓署署長,一戰爆發時任遠征軍軍需主任。
在戰爭期間,羅伯遜反對加裡波利登陸戰,也反對勞合·喬治的全球戰略,主張把所有的兵力全部投入到西線,徹底擊敗德軍取得戰爭的勝利。同時,他是黑格元帥最親密的戰友,二人彼此信任對方,頗有英軍版“東線二人組”的風范,隻可惜沒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戰績。
像許多英國將軍一樣,他高估瞭索姆河成功的可能性,最終造成瞭索姆河的悲劇。由於協約軍的攻勢顯然在8月份在各方面都取得瞭進展,羅伯遜希望和德國議和,並敦促政府制定更明確的戰爭目標,以免讓法國取得戰爭的勝利果實。事實上,他沒有一天不相信法國是英國最大的威脅,這也造成瞭他和法國人關系惡劣。
羅伯遜最終未能受到人們的青睞,因為他頑固而缺乏社交禮儀,不論是他的夥伴道格拉斯·黑格元帥,還是他的政敵勞合·喬治,亦或者是軍事上的競爭對手威爾遜元帥都毫不猶豫的指出瞭他是一個難以合作且沒有禮貌的人。同時,他對自己的敵人也瞭解甚少,當興登堡和魯登道夫上任之後,他不僅不知道二人的作戰經歷,也對他們要改變戰術的事情一無所知。這造成瞭英軍在1917年錯失進攻的最佳時機。
戰爭結束之後,他負責指揮萊茵占領軍,為獎勵他在戰爭中的貢獻,他於1920年晉升為元帥,成為瞭英國軍事史上的特例,隨後退休,過上瞭平靜的日子。
渡過瞭早年的軍事生涯之後,他於1907年至1910年任坎伯利參謀學院院長。和法國軍事學院院長福煦建立密切的聯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政府采取他的策略,在法國與法軍並肩作戰。1914年8月,英國能夠順利動員常備軍迅速開往法國,主要應歸功於他的戰前籌劃。不久,他本人也前往法國擔任副參謀長。在使英國遠征軍司令約翰·弗倫奇爵士和法軍總司令約瑟夫·霞飛聯合進行的馬恩河會戰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不幸的是,他於黑格和羅伯遜的關系都極為差勁,這使得他一直沒能擔任遠征軍參謀長的職務。他甚至直言不諱的將羅伯遜稱之為“有毛的豬”,而黑格則是“大腦缺根筋的防禦者”,在當時,他還把自己稱之為所有身著“燕尾服”之人的死敵。當勞合·喬治成為英國首相之後,他的地位隨之而起。在1917年一連串失敗攻勢之後,他被提升為帝國總參謀長。隻可惜當時戰爭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他未能展現自己所有的實力出來。但是毫無疑問,他起草瞭大量的英軍作戰方案,是英軍最為資深的參謀軍官。
戰爭結束之後,他繼續勤勉的執行著命令,並平定瞭各地的叛軍,並且反對愛爾蘭獨立的事宜,在參加完一次博物館揭幕儀式之後,兩個愛爾蘭共和軍找到瞭他的住所,並向身著制服的威爾遜開槍射擊,而威爾遜則將佩劍拔出,刺向殺手,隨後身中六槍倒地而亡。
66dbe3d287ab2d0cd44ea48c6e056d86
艾倫比將軍是英軍中最優秀的戰術傢,他在西線就展現出來瞭自己驚人的才幹。在1916年的索姆河會戰之中提出瞭自己一系列的作戰想法,但是很不幸的是,因為高層的守舊,他的計劃沒有執行。又因為他個人火爆的脾氣,導致他和英軍總司令黑格元帥關系奇差,在英國人輸掉第二次加沙之戰之後,他被任命為埃及遠征軍指揮官。
艾倫比以最大的速度重整瞭埃及遠征軍的軍備,並且在後來的戰爭中表現十分出色,他使用欺騙戰術攻陷瞭加沙要塞,又使用騎兵和飛機的結合閃電一般的粉碎瞭法爾肯海因將軍佈置的防線,致使奧斯曼帝國喪失瞭敘利亞。
他是ET·勞倫斯最好的朋友之一,沒有他的支援,勞倫斯很難在後期有如此之大的作為。但是艾倫比也詼諧的評價過他和勞倫斯的故事,“當戰爭結束之後,人們要去軍事博物館才能瞭解到我的故事,而勞倫斯的名字將會傢喻戶曉。”
艾倫比離開西線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唯一的兒子在戰爭中血灑疆場。在這之前,他每天都要去問自己的參謀,前線是否有自己兒子的消息。退休之後,艾倫比負責處理埃及叛亂,以及監督澳新軍團回國的任務。74歲那年,他跑到巴塔哥尼亞進行瞭一次釣魚之旅,看看哪裡的鮭魚是否真的像泰國那樣大。
1936年5月14日,他在倫敦死於腦溢血。
英國自由黨政治傢,基奇納伯爵殉國之後,他在1916年至1922年間領導戰時內閣,在1926年至1931年間擔任自由黨黨魁。
在成為戰時首相之後,他的地位登峰造極,但自由黨的內閣成員絕大多數與愛斯奎斯同時辭職,隻有保守黨人與他合作。他首先建立瞭由五人組成的“戰時內閣”,目的是要擺脫各部的領導以便全力指導作戰,並把過去各部對內閣負責制改為對首相負責制,以加強首相的職權。
在軍事上,他展現瞭自己所為的“全球戰略”,故意將大量的英軍扣押在英國,然後把這些人派往其他戰線作戰。這導致瞭1918年初西線在皇帝會戰開始之後陷入瞭一些列被動,雖然從戰略上看他歪打正著取得瞭勝利,事實上一旦西線崩潰,他必須為這一切負責。
戰後,英國陷入瞭非常困難的處境,大戰的勝利隻不過帶來的是聲譽,而英國內部一些列的問題沒被改善,反而被放大瞭。原本他認為自己躊躇滿志,來執行戰後的各種重建工作,可是和他合作的保守黨人卻突然反水,以及愛爾蘭獨立的一些列外交失敗,他不得不離開自己的位置。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自由黨也隨之枯萎。他在英國國會中摸爬滾打瞭20年之久,可是自己卻成瞭一個沒有影響的邊緣人物。
作為一位傳統的英格蘭陸軍軍官,這位被社會上的朋友稱為“Bungo”的赫特福德郡貴族,曾在大戰爆發後於加裡波第和康佈雷嘗到敗績,卻在之後作為英國第三集團軍的指揮官在亞眠 - 蘭斯一帶率部死戰不退,摧毀瞭魯登道夫企圖打垮英國遠征軍的企圖,最終迎來瞭戰爭勝利。
戰後由於非凡的戰功,他於1921年被首相大衛·勞埃德·喬治推薦,由國王喬治五世欽點為第12任加拿大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他走遍瞭這個國傢,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與民同樂,同時他還是一位曲棍球愛好者,創立瞭加拿大農業冬季博覽會,而在這博覽會之中,他還創立瞭“總督杯”曲棍球比賽,加拿大人民非常喜歡這位平易近人的總督先生。在1932年被授予元帥頭銜三年後,賓於1935年6月6日在傢中去世。
亨利·羅林森出生於倫敦的威斯敏斯特,他的父親羅林森男爵,想必亞述學研究者都有所而聞,其父在中東作為軍官展開的考察研究,使其被認為是亞述學之父。羅林森得父蔭庇早年便作為印度皇傢步兵團的副官入職,隨後又參與瞭第二次佈爾戰爭,在大戰前他已躥升為瞭少將。
大戰爆發後他接手瞭英國遠征軍第四軍的指揮權奔赴歐陸參戰,他頗具遠見的認為“如果我軍轉入攻勢,當使用強大的炮兵火力配合步兵進行逐步推進”雖然想的很好,他卻一直沒機會實驗,當他在1917年指揮已經擴大為集團軍的第四集團軍發起索姆河戰役時,他的實驗卻由於英軍炮兵的疲軟和步兵的笨拙演變為瞭一場災難,也讓他和他的上司黑格背負上瞭“索姆河屠夫”(索 姆 人)的惡名;在戰爭最後一年面臨德軍浩大的攻勢中,羅林森指揮第四和第五集團軍在邁克爾攻勢中遏制住瞭德軍的攻勢,隨後的亞眠攻勢中,他吸取瞭自己往日的經驗指揮新編的第四集團軍(四個加拿大師,五個澳大利亞師,一個美國師)在亞眠取得瞭驚人的成功,在百日攻勢結束時羅林森一路高歌猛進,已經俘虜瞭8萬多德軍。
戰後,羅林森短暫的擔任瞭對蘇幹涉軍的任務,隨後被任命為印度陸軍總司令。1925年,羅林森因為胃病去世,人們對於他的去世感到十分驚愕,因為他的手術十分成功,且羅林森本人恢復的也很好,在去世前還打瞭幾場馬球和板球。
湯森出生於一個傢道中落的貴族傢庭中,他的祖父曾是一位元帥。湯森從小的夢想就是想成為一位名垂青史的偉人,並將過去所有的傢庭榮譽戴到自己頭上。軍校畢業之後,他成為瞭一位皇傢海軍陸戰隊軍官,並參加瞭蘇丹戰爭,戰爭結束之後,他為瞭尋求更好的上升空間,轉職到瞭陸軍。
事實上他年輕時是一位著名的“花花公子”,以男扮女裝,扮娘娘腔,酗酒,演奏班卓琴,同時演唱非常猥瑣下流的歌曲和在音樂廳耗費大量時間而聞名。很多人認為其性格瀟灑,外表漂亮,因此非常受異性歡迎。
在真正經歷過戰爭之後,湯森性格大變,他開始深入的研究過各類軍事史,並在戰爭中表現的十分堅決,這讓他在蘇丹的戰爭之中獲得瞭許多大捷。他夢想是成為第二個如拿破侖一樣的軍事統帥,同時他也很喜歡研究克勞塞維茨的著作。
大戰爆發之後,他作為印度遠征軍第六師師長率部前往美索不達米亞作戰。開始的時候,他輕而易舉的擊潰瞭由阿拉伯人組成的奧斯曼軍隊,並且用一條小汽艇逼迫數倍於己的奧斯曼軍隊投降。由於這些勝利,英國當局將十二師的大部分也劃給瞭他指揮,同時希望他能緩解達達尼爾海峽的困局。
但是他進行瞭一場巨大的冒險,在沒有基奇納伯爵的同意下,他妄圖奪取巴格達,遭到瞭努萊丁·易普拉辛帕夏和馮·德戈爾茨元帥的迎頭痛擊。在泰西封戰役結束之後,湯森因為傷亡慘重不得不後撤,隨即被奧斯曼人追上包圍在瞭庫特。再被圍困的過程中,湯森剛愎自用,不配合外圍軍隊進行突圍,不檢查糧食數量,不對士兵負責等種種惡劣的行徑,使得英軍在庫特地區迎來瞭一場滅頂之災。湯森的第六師和第十二師被全殲,同時外圍的底格裡斯軍團死傷達到瞭2.3萬人,這也是在新加坡慘敗之前英軍歷史上最大的投降事件。
投降後,湯森在土耳其沿岸的一處島嶼上度過瞭大戰歲月。他後來作為奧斯曼方面的代表,聯系英軍並簽訂瞭停戰協議。回到英國的時候,隻有他的法國妻子愛麗絲和女兒迎接瞭他,整個英國社會都對他報以仇視的態度,因為人們從下屬梅利斯少將的記錄中得知,庫特俘虜的命運十分悲慘,且湯森對此不聞不問。最終,英國陸軍部決定不會給湯森任何的職務,湯森也很識趣的退出瞭陸軍,後來還加入瞭政界,積極地反對勞合·喬治,在意識到自己無法繼續在此有任何作為之後,他離開瞭英國。
戰後他選擇回到瞭法國,因為他的妻子愛麗絲是法國銀行傢的女兒,他可以繼續在法國衣食無憂。1924年5月18日,他在巴黎鬱鬱寡歡的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