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隻有“小學”跟“大學”,小學講的是“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
小學,即是年紀小的人要去學習的內容,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都是實用學科,小人物小傢庭都用得到;相對來說也是小的“學問”,不夠大,不夠“宏大”。
古人用立志高遠與否,來區分學問的大小:小的學問是對內“如何規范自己做人”,大的學問是對外“如何做個對社會有用的君子”。
我們知道論語,知道孔子,可以背上幾句學以致用的名言。
《大學》作為四書之一,與《論語》齊名,可教科書卻沒有引用其中的內容。這又是為什麼?
因為大學,它“大”呀,和初中生高中生講治國之術、帝王之術、輔政之術,為時尚早。連基本的“對內如何做人”還沒有學好(也沒有實踐與積累),怎麼“對外做個君子”呢?
大學,已經是人生觀、價值觀層面的內容瞭,是哲學范疇,“窮理正心”、“修己治人”,講究的是客觀規律,思想體系。
如果把小學的“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看作是可以直接學習、直接使用的一步法(照搬應用即可),那麼大學的內容,就需要思考、轉化,然後才能使用並且可能會用錯的兩步法、多步法。
那麼比如說,我就是個工廠打工的,就是個小工人;我就是辦公室喝茶、一個月三五千的小白領;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看瞭大學,我還能當廠長、經理咋的?
確實,就算把大學背下來,我也不敢保證你能當廠長、經理。
但是呢,我們把大學的東西應用到自身,在工廠,大傢都把你當老大,因為你夠仗義(當然不是讓你去幫人打架),在辦公室,你就是最有風度的一個,在班裡,你就是同學心中的楷模(與學習無關)。因為什麼?
因為大學教的是如何做人,如何讓一群人都能過得好、活得幸福。
如果師兄也是佛弟子,那麼大學有些像是大乘佛法,講的是“自度度他”,小學則像小乘佛法,如果人人都自度,天下也會太平。
下邊是大學、中庸的鏈接,有興趣的朋友、師兄可以一起讀一讀,中華經典,古聖先賢的必讀之物。
之後我也堅持繼續寫下去,日日不斷之功,把好的東西與大傢共享,同時也提升自己。還希望能讀到這裡的朋友、師兄幫忙點贊,知道這篇短文發揮瞭價值。
下一篇
宝子们,赶上双11,一年才一次,不管你打算买啥,咱先领了红包,薅了羊毛,再考虑别的~
禾谷类作物的花序结构(谷穗)的形态建成直接影响谷类作物的产量,且是研究生物结构复杂化的理想模型(Kellogg 2015; Z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