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整部“法華蓮華經”中的“法華七喻”,都是為說成佛道的“一乘”大法,即持大乘菩薩戒的“大乘佛法”,強調“一乘佛”而無“二乘三乘”,“聲聞、緣覺”等不同果位,都是為瞭不同根性不同領悟的人方便而說,以使逐步精進漸入大乘菩薩境界,也是“一心三藏”,唯有一心。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並且成就佛道需具足“大悲心(愛心)”、“無貪嫉意”、“無漏智”(沒有惡習的智慧),(戒律就是修行之方法):
“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
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
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
“亦無貪嫉意,斷諸法中惡,
故佛於十方,而獨無所畏”。……
即成佛道需“斷絕惡念、無貪婪、嫉妒等之意念,其意義又包含著深刻廣義:若斷滅瞭“貪嗔癡慢疑”,而有著“八正道”之正等正覺,“一佛乘”即“大乘佛”道可成矣,其修煉方法,“大乘菩薩戒”是其最佳捷徑矣。
我曾經聽過有個法師對“法華經”的音頻講解,講解每部佛經都是功德無量的(我很感動),但對經文的整部講解都貫穿並演繹著自己的理解,這並不符合當初佛陀強調的以“戒”為師、以佛經本意為解說之囑咐。如音頻裡有一段,因為不相信其經而“心驚肉跳”—墜於三惡道的理解,是理解錯瞭矣,“墜於三惡道”是因不信而又敗壞污蔑等罪業因緣而受業力牽引,墜於三惡道的,並非隻是不信法華經而墜於三惡道: “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 “若聞不信受,造業與此經, 即當墜惡道,願今為解說”。這裡有“破法、造業”等因而墜惡道, 所以並非隻是因不信“法華經”而去“心驚肉跳”矣,等等
法華經中還提到成佛道可根據不同根性的人以其方便而慢慢調節心境,直至清除“貪嗔癡慢疑”之心,而達到“無漏之完美心性和智慧:“以方便力,調伏其心,乃教大智”。而達無漏完美心性的境界:“無生無滅,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全然包容矣。
其實,所有的佛經多是因“諸行無常…”,又有著諸多不同根性的眾生應運而產生的,其主要核心就是普度眾生善心善行、無漏之“貪嗔癡慢疑嫉妒恨”,培養愛心與包容心,直至達“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之境界,而成佛。
下一篇
記錄一下如何簡單粗暴的理解STDEV和STDEV.PSTDEV:樣本標準差的函數STDEV.P:總體標準差的函數一般沒學過統計的不知道 啥是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