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對於上文《中國中免深度分析》的補充,完善瞭一些細節,以及個人對中免估值的一些看法。
中免的免稅佈局大致如下,因為中出服不並表,所以隻有以下幾個子公司:
中免的幾個子公司都是收購過來的,其中海免和中僑是收購的母公司中旅集團的資產。
先說日上免稅,日上免稅店是經中國政府批準的專業經營機場免稅店的外資企業,1999年正式成立,在1999年起陸續獲得北京機場和上海機場為期10年的免稅業務獨傢經營權。
這是百度百科的解釋,非常簡陋。
而日上又分為日上中國和日上上海。日上中國負責首都機場免稅經營,日上上海負責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的免稅經營。
2017年7月,中國旅遊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免公司出資3882萬元收購日上中國51%股權,佈局首都機場免稅業務,此次收購日上中國的整體作價為0.76億元,按照日上中國2016年3.77億元的凈利潤計算,收購市盈率僅為0.18倍;2018年2月,中免公司再次出資15.05億元收購日上上海51%股權,佈局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免稅業務,收購後至2018年底,日上上海實現凈利潤4.66億,對應收購市盈率不足6.33倍。
這兩次收購都有點帶強迫的意思,不然誰會這麼低價格賣免稅的股權呢?
2016年以前,免稅行業的牌照非常稀缺,免稅牌照申請雖然明面上說大傢都可以申,但是實際發的牌照都是給瞭國企,而外資百瑞投資控股的日上上海是在很早很早之前有的免稅經營權,當時應該沒有考慮那麼多。
2017年之後,明文規定免稅免稅牌照申請主體必須是國有獨資,任何有私人/外資持股的主體,都沒有申請資格,那麼外資控股的日上隻能把控股股權賤賣給中免,不然一分也保不住(2018年日上上海與浦東機場的簽約到期,屆時如果還是外資控股,則無法繼續經營免稅)。
從2019年中免財報可以看出,近幾年首都機場的營收和凈利潤與浦東機場的差距越來越大,浦東機場的市場潛力要比首都機場大一些,扣點率以前他們倆都差不多,都是42.5%。
2020年中國中免以20.65億的定價收購中國旅遊集團持有的海南省免稅品有限公司,相當於是把控股股東的海南免稅拿過去並表。2019 年,海免公司實現凈利潤 3.45 億元,中免並表海免的市盈率為5.98倍。
海免公司成立時出資額為人民幣 20,000 萬元,海南省國際旅遊島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持有海免公司 100%的股權。2016 年 海免公司成為海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全資子公司,2018年10月,海南省國資委與中國旅遊集團簽署《股權無償劃轉協議》, 海南省國資委將其持有的海免公司 51%股權無償劃轉給中國旅遊集團,中國旅遊集團、海南省國資委分別持有海免公司 51%、49%的股權。2019年海南省國資委將持有的海免公司 49%的股權以資本金形式註入海南省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2019 年,為促進海免公司與中免集團業務協同發展,海免公司逐步通過中免集 團進行采購。2019 年,海免公司向中免集團采購的金額為 236,243.62 萬元。
(經過我實際調查,中免的代購群體主要集中在海南免稅,即美蘭機場和日月廣場的中免免稅店。)
中僑是在2021 年 12 月 14 日收購的,對價1.26億,收購中國旅遊集團持有的港中旅資產公司 100% 股權。1984 年 3 月,中國旅行社華僑旅遊服務公司(標的公司前身)註冊成立,出資 人為中國旅行社總社,2000 年 10 月,中僑劃歸至中國中旅集團公司,出資人變更為中國中旅,2008年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與中國中旅(集團)公司重組劃轉至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2017年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旅遊集團公司,2018年中國旅遊將中僑劃分給中國國旅。
港中旅在收購前並未盈利,在19年的凈利潤僅60萬,營收300多萬。
f02428fcdd4284eb275e9bdc59996459
中僑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經營外匯免稅商店,即回國補購型的市內免稅店,中免正是整合瞭中僑才獲得國人入境市內免稅的牌照。
國人市內免稅主要運營商為中出服和中僑免稅店,中中出服旗下12傢,中僑免稅1傢。中服免稅上海國人市內免稅店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市內免稅店,重裝開業於2016年,位於上海靜安區悅達889廣場,經營面積3300㎡,最開始開業的時候非常火爆。
中免在今年出資12億獲得中出服的49%股權,但不會並表。對中免來說最大的好處是護城河加深,議價能力變強。
不過現在市內免稅的最大問題並不是牌照,而是政策,市內免稅限制太多,限額太少——上海市內店購物限額僅有2000元,而北京則有5000元,此外,還有售價超過1000元的所謂“紅點”商品等根據不同香化、服飾、工藝品等不同品類又有不同限量政策等。而市內免稅的主要看點又是高奢,哪有5000塊能買的高奢啊。
中國中免的競爭優勢,或者是未來的看點有哪些:
在分析競爭優勢前,我想大傢應該明白,中國中免是免稅零售商,他不是隻經營免稅店,他是一個零售商,賺的是零售的錢,免稅隻是其中一個業務而已,隻不過現在這個業務占比非常高,大傢都覺得他隻是一個免稅商。
另外中免在國內暫時沒有可以對打的對手,未來一傢獨大的可能性非常大,目前來說,做大整個免稅蛋糕對中免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這個競爭優勢分析也隻是相對於整個行業而言,並沒有針對哪些公司。中免真正的競爭對手應該是國外熱門的國人旅遊地的外國免稅商。
中免的競爭優勢大致分為以下幾點:
1 占領瞭國內旅客流量最大的網點:
離島免稅占領瞭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城機場,把握住所有去海南的航空旅客,自建瞭一個三亞國際免稅城,成為海南地標性建築,相當於是人為制造瞭一個流量點。
國內前十國際旅客流量的機場,占領瞭九個,三大頭是浦東機場、首都機場、白雲機場,另外香港機場、澳門機場、柬埔寨暹粒吳哥國際機場中免也有免稅經營權。
2 全球采購能力
中免目前有最全面的品牌組合,最多的銷售網點和最強的免稅品供應鏈,中免當下是唯一一個有能覆蓋全國的免稅物流配送體系(免稅品物流是要被海關監管的,不是那麼容易建的),並且在全球有430多個供應商和1200多個品牌直采渠道。
中免采購能力很大程度得益於其市場規模和銷售渠道的優勢,以後國際化優勢做大後采購能力還會提升。中免采購能力體現在報表上就是營業成本占比更低,毛利率更高。
不過中免的供應商還是比較集中,於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個月,從本集團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總額分別占我們采購總額的54.9%、58.4%、60.3%和56.7%。在同一時期,從我們最大的供應商的采購額分別占我們采購總額的14.1%、27.0%、28.6%及30.2%。
2019年的香化供應商B在2022年成為中免最大供應商
bae1b60200dc4c15b9ea3ce3fe48b8a3
3 大數據賦能零售
2019年~2023年中免註冊會員數從120萬暴漲至2800萬,這些會員的購物數據包括物品參數、偏好、品類等都在中免手中,中免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消費者的偏好和消費趨勢,調整零售種類,這樣可以避免存貨冗餘,提高存貨周轉率。另外也能和品牌方聯手打造爆款,使得中免與品牌方綁定更深,提高中免之於品牌方的價值。
不要小看這個能力,當初張磊花531億收購百麗圖的是啥?圖的不正是用AI分析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嗎?給AI投喂的數據不正是客戶的消費數據嗎?
4 第四點是結合前三點優勢得出的,以後可能會誕生的模式。中免的采購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中免之餘品牌商的地位,而大數據賦能零售使得中免於一些新興品牌或者大品牌的新品有非常大的價值,這幾點結合,中免可以與上遊品牌供應商合資建廠,或者直接投資上遊的某些未來能大賣的品牌。而中免的投資優勢就恰恰在數據上,品牌商之所以願意讓中免投資是因為中免能給品牌提供更大的價值,帶來更多的銷量。特別是對於那種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小眾品牌如Thom Browne、Golden Goose 等
而且這個模式在醫藥行業裡面有人跑通,那就是藥明康德和泰格醫藥。藥明康德和泰格醫藥根據臨床的數據,來投資行業內的醫藥公司或者自己的客戶,或者是直接投資基金,然後高管作為投資顧問,給他們說行業內的關鍵數據。
5 大股東產業鏈優勢
中免控股股東是中國旅遊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旅遊央企。中國旅遊集團旗下子公司中旅總社是國內最大的旅行社,中旅旅行在全國范圍內擁有分支機構近3000傢,在全球28個國傢和地區擁有分支機構60傢,年均接待旅遊者超過2000萬人次。
控股股東擁有的旅行社資源、酒店資源、旅遊金融等資源都可以和中國中免協同,旅遊金融這塊其實非常香的,現在大型零售商都在搞消費金融,比如京東啊,淘寶啊,美團啊這些,能很大程度方便消費者。
6 旅遊零售綜合體的模式
所謂旅遊零售綜合體,就是以免稅店為中心,打造其他配套的設施比如酒店、餐飲、有稅零售、休閑,讓客戶能夠一站式購物、休閑,這種模式有非常強的引流效用。中免有三亞國際免稅城和海口國際免稅城的成功案例,將這個模式跑馬圈地推廣到全國有市內免稅的地方,將是一個巨大的業務增量。
但是因為現在還是以離島免稅為核心,口岸免稅還在恢復和準備重新談判,旅遊零售綜合體還是有點遙遠,所以放在第六位。
7 海外市場
海外市場的優勢主要是品牌和規模上的優勢,大多數國傢都不會讓外資有免稅經營權,中免隻能通過給其他國傢當地免稅商供貨的模式來盈利,而跟國際社會供免稅的貨需要很硬的實力,海外規模做大的同時口碑也逐漸會做強,最終中免跟品牌商的議價能力會變強。
8 免稅品類
中免品類以香化和時裝配飾為主,在海南的最大競爭對手海旅以香化和電子為主,並且中免是海南最大的免稅商,海旅的定價都是參考中免來的,如果不低於中免根本就沒有什麼客戶,所以海旅的毛利率非常低(下圖標的資產即為海旅免稅)
6d48d232119a1cf31a89b099d4f3f59b
免稅行業市場空間測算:
基於國人境外購物數據測算,未來免稅空間取決於國人境外消費回流的力度,這個跟政策、消費力、國內旅遊業發展相關性比較大,同時受制於頂奢對於免稅渠道的鋪貨意願。
當下國內免稅行業市場空間隻有600多億,我個人覺得這個數字是極度被低估的。
1 首先是光境外旅遊的奢侈品購買就達到瞭2018年620億歐元的水平,按當時的匯率折合人民幣4836億元,光這一塊如果能以免稅的形式回流20%,就有967億的免稅市場增量,如果回流50%,就是2418億的免稅市場增量。(這個數據是來自研究咨詢機構的,後面我們用大使館商務經濟部公佈的UNWTO數據做佐證)
2 據調查,超過數據來源一半(57.76%)的遊客提到,其境外旅遊的費用主要用在購物消費上,2014年中高端消費群體占出境遊比例近半,單次出境遊花費在1.5萬元人民幣以上的超過40%,人均花費約為1.99萬元;中國出境遊客在購物上平均消費1.05萬元,79.34%的中國遊客在境外購買瞭紀念品,57.96%和57.29%的中國遊客購買瞭日用品和奢侈品。
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數據,2018年中國公民出國旅遊花費排名世界第一,全年在國外花費達到277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2%,按2014年的比例,大約有一半的費用是用來購物的,即1386億美元的境外旅遊購物消費,如果按照奢侈品購買人數比例大約估算的話,是794美元的奢侈品境外消費,按當時比例折合成人民幣5081億元,與上述咨詢機構所得數字幾乎差不多。
中國公民在國外的購物力是相當高的,要知道我們的護照持有人數比例僅10%(中國移民局統計數據),但遠超美國等國傢公民在國外消費力——在國外消費居第二位是美國遊客,花費為1440億美元(增長7%)。居第三位的是德國(940億美元,增長1%)。排行前五位還包括英國(758億美元,增長3%)和法國(480億美元,增長11%)。俄羅斯排名第七,花費為345億美元
3 截止至2023年6月9日,中國擁有護照的人數為1.32億,占總人口比例不到10%,美國持有護照人數1.52億,占45.3%,而且美國業是近三十多年護照持有比例逐漸增加的,1989年美國人擁有726萬本護照,當時的人口為2.45億人,護照擁有率僅為3%。我國持有護照無論是比例還是絕對數額都不如美國,當然這個跟是否是移民國傢關系也挺大。那我們拿日本的比例來對比,截止到2021年底,持有有效護照的日本人數量為2400萬人,占比約19.3%,對標日本,我們也應該有2.7億護照持有人才對。我國出境遊的潛力還沒有完全激發出來。
以上三條均為分析我國居民境外購物消費力,這並不直接等於國內免稅市場。國內免稅市場確實是試圖使消費回流,但是喜歡在國外消費奢侈品的人可能也不會為瞭以奢侈品專門跑海南去,我理解的消費回流,是讓沒有特別偏好的消費者,能更方便的在國內買到他們想買的東西,那麼單一依靠離島免稅肯定是不行的,機場免稅和市內免稅一定是未來消費回流的真正大頭。
個人覺得主要就是以下這幾個途徑,關鍵在於機場免稅品類的推進,讓利的力度,還有市內免稅的政策放寬,當然市內免稅政策最大程度的影響原品牌方的價格體系,所以放寬的力度肯定沒有機場免稅和離島免稅強。
另外攜程旗下旅行購物服務平臺“全球購”的數據,發佈瞭2019年中國人境外購物最熱門的10個國傢是日本、阿聯酋、英國、法國、新加坡、美國、西班牙、韓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現在日本排放那個什麼核污水,去那邊旅遊的人大概率是會減少的,那麼這一部分人中選擇海南旅遊的就相當於是回流瞭。
如果未來市內免稅政策放開,機場口岸與免稅供應商一起讓利,做大品類規模,海南島旅遊業做大做強,境外奢侈品消費回流個20%,加上2018年的國內免稅份額400億,那就是1367億。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首先是回流的比例比較保守,其次是我們是以2018年的消費水平衡量的,沒有考慮長期護照人口比例上升和人均購買力上升這個因素。
如果我們更加樂觀一點,消費回流30%,境外奢侈品消費隨著護照持有比例和人均購買力上升翻50%,算上2018年的國內免稅份額,大約是2575億左右的免稅市場空間。
但是像LV這種頂奢陸續退出免稅渠道,雖然不會影響免稅的下線,卻會影響免稅市場的天花板,如果各個頂奢都退出那確實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為他們是準備自建渠道和終端,這部分消費跟免稅半毛錢關系都沒有,免稅市場空間會打折扣。主要是前十強奢侈品的銷售額占瞭百強奢侈品銷售額的一半,如果這十大裡面有幾個退出免稅渠道,那真的打擊挺大的。
頂奢和高奢是機場未來免稅擴張的核心,如果退出太多,對機場來說相當於成長空間打折:各大國際機場客流量和扣點率如下,國際客流量和扣點率選取的是2019年的數據,方便比較,另外法國戴高樂機場扣點率確實沒找到。
如上圖可以看出亞洲地區機場扣點率普遍高於歐美,新加坡機場的扣點率居然能達到57.6%!這跟我國居民出國遊大多數是亞洲周邊國傢旅遊的情況一致,間接說明機場免稅購買主力是我國出境旅遊的公民(出差逛免稅的其實占比挺小)
機場扣點率反映的是機場客流量的質量,以及機場的話語權,理論上講越是可能購買免稅品的旅客越值錢。但是實際上看,浦東機場扣點率低於新加坡機場,單個旅客流量費卻比新加坡高,浦東機場是19.34美元/人,新加坡是16.48美元/人。所以這個還跟機場的話語權和賣的免稅品品類結構有關,新加坡是三傢免稅商一起經營,競爭比較大,機場的話語權自然更大,另外新加坡機場煙酒占比比較高,這倆扣點率本身就很高。
當下跨境電商發展比較迅猛,化妝品香水類產品在機場口岸的價格優勢越來越小,未來大概率是給更多折扣經營,那麼機場的扣點率一定會降下來。香化這塊扣點率很高,它們跟煙酒基本一個扣點率,都是45%左右,未來預計會降到30%以下。精品類價格本身很高,但是折扣大,所以扣點率比較少,隻有20%左右。未來做大精品類會拉低機場整體扣點率,但是總體肯定不會低於20%,而且真正能做大精品類的話很容易使得現有規模翻倍,屆時扣點率下降的影響也能被抵消掉。
所以中免要成長的話,可能還要靠另一個路徑,那就是離島免稅的擴張。
基於離島免稅成長的免稅空間測算如下,結論是1503億的離島免稅空間:
海南離島免稅起於2011年3月,當年免稅限額是5000元實施後當年免稅購物金額為10億元,考慮到一季度是海南旅遊旺季,2011年的實際可能達到的免稅購物金額應該是20億元左右。
可以發現,免稅額度從5000調整到8000後免稅客單價有明顯提升,而從8000調整到16000、30000後客單價並沒有什麼提升,當限額放寬至100000後,客單價提升瞭一倍,當線上免稅店開店,離島免稅品可以郵寄到傢後,客單價又提高瞭900元左右。
正常情況下,一季度是海南旅遊消費最旺的時候,每年海南旅客吞吐量的拐點都在8月份~9月份,然後次年2月達到最頂峰,2021年一季度免稅銷售額153.9億,占全年免稅31%(21年受YQ影響最小,最有參考價值,19年以前數據沒找到,並且20年後才放開10萬限購)。2023年一季度,海口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69億元,估計今年海南離島免稅543億,會創新高。
海南離島免稅額度放開到10萬後,新增線上免稅店,可以郵寄免稅品後,免稅滲透率快速上升,從6.69%上漲至14.89%,且客單價從3544上漲至8262,輕松超過2018年中國人在韓免稅客單價5354元(這還是有很多代購的情況)
我們的免稅需求應該遠遠沒有被挖掘完,隨著我們購買力增強,這部分需求還會持續增長。2018年我國居民在韓國旅遊貢獻800億的免稅品銷售額,絕不是海南離島免稅終點。
假設我們經濟水平和消費信心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海南旅客吞吐量恢復到5737萬人,按照2022年的免稅滲透率13.54%,客單價8262元計算,海南離島免稅可以達到641.8億元左右。
2018年韓國免稅購物人數合計 4814 萬人次,韓國航空旅客吞吐量11753萬人次,滲透率41%左右,我國海南離島免稅的總滲透率還有比較大的上升空間。
當海南島離島免稅航空旅客滲透率達到韓國的水平41%,海南島航空旅客數恢復到2019年水平4438萬人次,按客單價客單價8262元計算,海南離島免稅規模可以達到1503億。
參考韓國免稅的終局,假設中免最後的市占率和樂天新羅在韓市占率69%一樣,中免的離島免稅收入最終能到1037億。如果第二傢是王府井,其市占率與新世界一樣為18%,那麼其離島免稅營收能到270億。
拿韓國來對比是很合理的,以下是韓國免稅對離島免稅市場空間測算的意義:
韓國免稅行業的歷程對海南離島免稅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他們的免稅都是靠旅遊業發展的。不過海南看的牌照應該是離島免稅牌照,而不是市內免稅牌照,市面上一些研報和帖子直接把韓國免稅發展趨勢拿來推演我國未來的市內免稅格局,這是不對的。
根據韓國免稅業協會數據,2018 年韓國免稅銷售額達到約 1183 億元人民幣,市內店占 81%,958.23億元,根據 Moodie Davitt 數據2018 年中國遊客在韓國市內免稅店購物金額約 804 億元人民幣。
2018年市內店免稅銷售額占韓國免稅銷售額比例達到81.1%,是免稅的主要銷售渠道。
2016年以來受到韓國政府增發市內免稅店牌照的影響,韓國國內免稅業競爭加劇,2013年頒發瞭七張市內牌照,15~16年新發9張牌照。
2014年以前,樂天、新羅雙寡頭市占率超85%,牌照發放7張後,新世界入場,隨後不斷搶占樂天新羅的市場份額。
樂天、新羅兩大大免稅龍頭合計免稅銷售額增速略低於韓國本土免稅業整體的高增長,樂天和新羅免稅銷售額16-18年復合增速分別為 10%和11%,低於韓國免稅業總銷售額同期31%的復合增速。
所以隨著免稅蛋糕的做大,樂天和新羅的市占率肉眼可見的在下滑,但是其實大傢都有增長,並沒有誰搶瞭誰蛋糕一說。
當下海南離島免稅總共就中免,中出服,王府井,深圳免稅,海旅投和海發六張,中免離島免稅市占率在90%左右,未來離島牌照大概率會接著發放,中免市占率大概率會下滑,不過離島免稅的蛋糕還會進一步做大。參考韓國免稅企業發展,中免未來離島免稅的增速應該也會小於整個離島免稅市場的增速,不過總體還是增長的。
(2017 年樂天、新羅和韓國新世界市占率分別為 42%、30%和 13%,而2019 年 Q1 樂天、新羅和韓國新世界市占率分別為 38%、31%和 18%)。
2018年中國遊客在韓國市內免稅店購物金額達到1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0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7%,2016年增速更是高達62%,這種巨幅增速並不是源自我們的購買力大幅增加,而是源自免稅代購的需求。
我們的免稅需求應該遠遠沒有被挖掘完,隨著我們購買力增強,這部分需求還會持續增長。800億的免稅品銷售額,絕不是終點。
個人覺得離島免稅的路徑還是非常有可能實現的,海南自貿港我還是比較看好的,而且海南自貿港可以讓LV等頂奢以有稅形式入駐中免的商城,還是可以有引流的作用,不會那麼差。
當然,還有第三個途徑,市內免稅店,但是現在還不知道政策能放寬到什麼程度,所以用市內免稅來推測的話,不太現實。當然,市場空間測算是從簡化的原則出發,並不是說以後隻有某一種免稅獨大,中國市場足夠大,很有可能未來離島免稅、口岸免稅、市內免稅三足鼎立。
最後說下代購的問題,中免也是有代購的,隻不過是集中在海免,即海口美蘭機場和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城裡面,海免的東西相對三亞國際免稅城而言更便宜一些(算上積分),並且品控都由中免把控,相對海旅、深免來說,臨期香化不會那麼多。(今年問的那個代購已經不做海南瞭,今年查的嚴,她們現在主要做韓國和俄羅斯的代購,代購買的一些香化非常便宜)
另外中免有個比較新的代購群體——隻賺積分不賺錢。這種一般是在學生群體裡面比較多,因為要解決信任問題,基本是本校幫忙代,或者有熟人擔保那種,即使這樣代購的東西基本也隻是100~300的小物件。積分對中免來說是未來潛在的成本,代表的是更大的折扣,但同時也能增加復購率,增強客戶粘性。
中免未來三個模式我很看好,他如果現在畫大餅我馬上就能吃:
1 旅遊零售綜合體,未來依托市內免稅打造商城,可以把非免稅的部分租出去,收租金,市內免稅店可以起到很強的引流作用,詳細可以參考上海的市內免稅靜安區曹傢渡悅達889廣場。
不過旅遊零售綜合體需要市內免稅政策放開限制,不僅是消費者購物限制,還有申請建市內免稅店的限制。
2 線上商城,籠絡會員,基於大數據分析算法智能識別消費者偏好、消費趨勢。然後,跟一些新興品牌合作,投資那些可能會成為爆款的品牌,既賺商品銷量的錢,也賺股權投資的錢。
這個模式在藥明康德和泰格醫藥上面已經跑通,產業內資本做投資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包括新希望的草根知本。
3 成為其他免稅運營商的供貨商,這個中免已經在做瞭,做這件事不僅能加大中免的規模優勢,提高中免對於品牌商的議價能力,還能感知消費趨勢(即其他免稅運營商最缺什麼,可能就什麼賣的好)。對中免來說好處遠遠大於壞處。
但是說實話,現在給中免真正做一個現金流估值,我還是做不到,雖然他永續經營的概念比較大(免稅牌照不會濫發),但是他的現金流不穩定,且他的增長空間受到的大的變量太多,比如海南島封關後的關稅政策,頂奢可能對免稅渠道退出,跨境電商價格戰加劇,所以真正給他估值是做不到的。他不適合現金流去估值。
所以中免我當下隻當一個波段來做,隨著大盤一起波動吧。如果他再持續下跌,跌到某個極具性價比的位置,則一把加滿,等待估值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