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fec6a75be87948efb7477b43b8ce3f
05e7f00348e2bc07cfbfb7ee14baab67
坐在沙發上,牙牙學語的兩歲外甥女,步履蹣跚地走到放零食的櫃子裡拿瞭一個餅,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看著她,她朝我俏皮地地笑著,小眼睛瞇成一條縫,真是可愛。
看著外甥女純真無邪的樣子,心裡甜透瞭。回想起當年她媽媽也是兩歲的時候,仿佛就在昨天,還來不及欣賞她如冰糖葫蘆般又香又甜的童年,一不小心女兒的女兒都兩歲瞭。
人在世間,都是這樣輪回更換著角色。就如我的身份是父母的女兒、孩子的母親、老公的太太、公婆的兒媳婦……
世間萬物,都在經歷自己的更替循環,天時有四季循環,人生有冬夏更替:
你會看見春日的暖陽,就會經歷秋天的葉落;你會看到夏日的荷香,就也會經歷冬天的寒霜。
就如每個傢庭吧,也這樣互相更替著。
詩人柯勒律治說:“傢庭是每個人的城堡。”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修城堡的人是父母,我們隻是在城堡裡遊玩,躲貓貓,吃零食。
我們長大瞭,接過父母的任務,變成瞭修城堡的人,然後反哺父母。逢年過節,看一看父母,吃一頓團圓飯,送一些禮物給父母。父母茍延殘喘時也會多陪伴。努力操持著傢庭,送走上一代,操心下一代。
父母走瞭,我們也老瞭。然後我們的兒女,開始接過“父母”的角色,開始擔起傢庭的頂梁柱。
當送走瞭父母之後,就會發現,曾經“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現在,“我們是隔在兒女和死亡之間的簾子。”
每一代人,都在重逢上一代人的老路。也有推陳出新,但規律並未改變。正如餘華說的:“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瞭時間。”
1bf981bc85862873f344022e37d0c78b
看過一句很哲理的話:“世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隨著年齡增長,工作開展,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經歷形形色色的事。對於一個好好活著的人來說,總要經歷那麼幾次觸底反彈。低谷是昨天的結束,也是今天的開始。
領教瞭世界的無常與殘酷,但也相信世界也會變得溫存和美好。就如這句雞湯:錯過瞭落日餘暉,還可以靜待滿天繁星。
兜兜轉轉折騰瞭半生你終會明白,這世間最珍貴的,不是你得到瞭什麼,而是你經歷過什麼。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如此反反復復。一個四季的蹁躚輪回,彰顯生命本色。浮生若夢,生老病死,這樣循循環環。世道更迭,足見塵世滄桑。
佛傢常道:“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生命是一場輪回,生活就是晨起暮落。很多事情不要太在意,離開的還會回來,得到的也會失去。
聚散無常,得失無奈,酸甜苦辣咸,這是輪回常態。
然而,人生如四季,有春的復蘇、夏的生機、秋的蕭瑟、冬的寒冷。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感悟。靈魂便在成長中磨礪,在磨礪中成長。
正如蘇子說過:“人如楓葉,生於蒼穹而落於塵土。”生老病死就如同楓葉落幕,一生一落,一落一生,是世間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蕓蕓眾生因為有瞭生命的更替變化,所以一生中才會呈現出更加豐富的底色和韻味。
死亡隻是單純意味著肉體機能的退散,身份地位的註銷,而非生命的終點與結果,它是生命的延續與傳承。
作傢餘華說:“生命就像是一個療傷的過程,我們受傷,痊愈,再受傷,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為瞭迎接下一次的受傷。或許總要徹徹底底的絕望一次,才能重新再活一次。”
所以,到底明天是什麼樣子,都沒有關系,不過是“物來順應”罷瞭。萬物歸我所用,皆不歸我所有。
王弼註通行本《道德經》第十六章,“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是說天下萬物種類繁多,生生不息,各自復歸於其本根。這裡是說天道循環往復,周而復始,不知停息。
,一定是還具有終極關懷的,那就是我們心靈對真理和美滿、永恒、圓滿、或至善、至真的不停的追求!
百世輪回,猶如大夢一場,一朝夢醒,仰天大笑,可惜我們終為夢所迷離。最終這期生命結束,留在世間的,隻剩下一聲輕輕的嘆息,似羽毛落地,似柳絮輕飛。
因果循環的紡車,輾轉織出的紅線,與可悲的願望同生,宿命輪回,此刻誰也不知道,我們一直都在積累著緣分。
經典上說:念頭本身就在六道輪回。你前一個念頭興高采烈,恍若天人;下一個念頭,落入萬丈深淵,痛苦不堪,如同掉到地獄;前面一個念頭,是無我的純善,那就是天人的境界;下面一個念頭,可能是混沌的、愚癡暗昧的,那就是畜牲的境界;再下一個念頭充滿瞭貪欲和不滿足,那就是餓鬼的境界;再下一個念頭充滿憤怒,如烈火一般的憤怒,或者如烈火一般的貪欲焚燒著我們,那就是地獄。所以,念頭和念頭之間,在念念之間,我們就在不斷地經受六道的輪回。
欣喜於季節落英繽紛的次第迭新,踏實於煙火中的瑣碎與平凡,安然於歲月清歡。
把人生剩餘的時間用來做有意義的事情,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到如此,人生縱使再短,也一定會非常圓滿,活出自己想要的詩和遠方。
本文首發公眾號:娑婆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