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17日,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李鸿章作为满清派出之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在日本山口县赤间关马关港(今称下关港)签订《马关条约》,在条约中将台湾、澎湖与周边岛屿割让给日本。
详情可见4月17日推文《中日国运分水岭:日本一战从满清获得3.6亿富强资本》
《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台湾后,遭到台湾住民强烈反对,台湾部分仕绅因此鼓动台湾巡抚唐景崧△在1895年5月25日宣布建国,并由唐景崧担任首任大总统。
唐景崧,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又号请缨客
1842年1月8日—1903年3月2日
广西灌阳人,清末爱国官员、将领
△注:唐景崧于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吏部主事。
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入侵越南北圻,唐景崧自请出关赴越南招刘永福黑旗军,取得成功。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唐景崧率领景字营投身战斗,在越南北部的山西、宣光等地抗击法军,虽未获大捷,但亦给予法军一定打击,故在战争结束后被清廷赐号“霍伽春巴图鲁”,提拔为福建台湾道兼按察使衔,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式赴任台湾,光绪十七年(1891年)迁台湾布政使,光绪二十年(1894年)署理台湾巡抚。
唐景崧咏南坛水月庵诗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缔结《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唐景崧被台湾军民推举为抗日政权“台湾民主国”的总统,随后因日方接收台湾而起的乙未战争中,其中部分民兵首先叛变,台北遭到占领,唐景崧不久后便仓皇内渡逃亡厦门,被清廷勒令休致回籍。
晚年居于桂林榕湖畔,一度与康有为过从甚密,曾主持广西体用学堂教务,并热心於戏曲革新,改良桂剧。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唐景崧病故于广州,享年61岁。遗著有《请缨日记》《诗畸》《迷拾》《看棋亭杂剧》等。
台湾民主国
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除赔偿巨额白银外,清廷将福建台湾省(包含澎湖)与辽宁省南部的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时任台湾省巡抚唐景崧上书表示台湾民众不服,希望《马关条约》可以废除。
但同年5月8日,满清朝廷中枢却批准了李鸿章签订的《马关条约》,从而使其正式生效。
1895年5月10日,日方擢升海军中将桦山资纪为大将,并任命为首任台湾总督。
5月15日,巡抚唐景崧与台湾士绅密谈,会后发表“台民布告”如下:
台湾士绅又发电报给总理衙门、北洋大臣、南洋大臣、闽浙总督、福建布政使及全台长官,表明独立的意图:
5月18日,桦山总督指挥常备舰队及当时驻在辽东半岛的近卫师团,准备接收台湾。而原本一并割让的辽东半岛则因沙俄、法国、德国三国出面干涉,改由满清花钱赎回。
日本军队登陆澎湖群岛
5月19日,一艘法国巡洋舰抵达基隆。
法国军官在21日拜访唐巡抚时,表明如果是为清政府取回土地,则相当困难;如果是为台湾保护人民,则较容易。在此鼓舞下,原本犹豫不决的唐景崧一众人决定在台湾建立政权。
5月24日,将独立宣言译成外国语并送至各国驻台领事馆,25日上午9时举行独立典礼,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唐景崧被推为台湾民主国的大总统、丘逢甲为副总统兼团练使,领导义勇军。刘永福被推为大将军、李秉瑞为军务大臣。
台湾民主国黄虎国旗摹绘本
台湾民主国制定蓝地黄虎的“黄虎旗”为国旗及国徽、刻有“民主国宝印”文字的国玺、以及建年号为“永清”,台北为首都。
5月25日正式发布“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唐景崧就任大总统宣言)如下:
台湾第一富豪林维源,虽被推为国会议长,但坚持婉拒,在独立庆典的第二天就潜逃至厦门。
宣布“自主立国”后,台湾民主国拒绝接受《马关条约》有关割让台湾、澎湖的条款。
5月26日,新政府照会各国领事,并派员到北京报告,奉满清为宗主国。同时规定在台文武官员,以27日为限,准其自行选择去留。
5月27日,日本近卫师团的主力部队与桦山总督在冲绳会合后,即往台湾前进。5月29日,日军在澳底(今新北市贡寮区境内)登陆。6月2日,清廷代表李经芳与日本代表桦木完成台湾交接。
6月3日,狮球岭炮台与基隆相继陷落,民主国正规军战死者在200人以上。6月3日败兵退入台北,引发纷乱。6月4日傍晚,总统唐景崧化妆成老妇,带着银两逃出台北。6月6日,唐景崧搭上德国商轮鸭打号,从淡水逃往厦门。有部分史学家据此,将该日定为台湾民主国的灭亡日。
6月7日,副总统丘逢甲得知唐景崧率先逃亡后,也决定跟着逃亡,带着十万两白银的起义款项逃往广东嘉应。
6月11日,泉州人辜显荣代表艋舺士绅迎接日本军进入台北城。同时,军务大臣李秉瑞、义勇军大统领吴汤兴坚守岗位积极备战。之后在台湾等地,日军分别遭到当地义勇军的包围伏击。
6月26日,余众在台南拥立民主国大将军、黑旗军统帅刘永福为第二任大总统,迁都台南,号称南都,设总统府于大天后宫。为筹措经费,刘甚至曾经发行钞票与邮票。
学者将刘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权称之为“台南共和”(Tainan Republic)或“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
在刘永福的率领下,台湾抗日义勇军持续展开抗日阻击,但战局不尽如人意,台湾城池被日军一点点占领。
进入当年10月,镇守台南的刘永福见是不可为,也和台北的唐景崧、台中的丘逢甲一样阵前潜逃。
10月20日,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与其义子刘成良搭乘英国籍商船“塞里斯轮”(Thales,《台湾通史》译作“爹利士”)内渡厦门而去,城内居民争相逃亡厦门,台南城内秩序大乱。
10月21日,地方士绅陈修五、吴道源恳请英国牧师巴克礼及宋忠坚等人向日军第二师团乃木希典将军交涉,巴克礼与及教徒执英国旗,在夜间前往军营,引导日军不流血和平入城,日军由小南门顺利进入台南城,至此民主国灭亡。
10月22日,日本水军由安平南路入安平港,遗兵二十余人被杀。10月23日,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由北路入安平,日军四旅团大军会合后,和平进入台南城。自此,台湾进入半个世纪之久的日本侵略殖民时期。
台湾民主国,从建立到灭亡,历任两位总统,存世150天,应该是亚洲第一个以民主国自称的政权,但因战乱未能执行民主制度。
但通过其独立宣言后,确定年号为“永清”,也可看出其本质上奉清朝为主国,并阐明当独立事成后(驱逐日本人)将回归清朝统治,本质上只是台湾军民对于被日本侵占而做出的一次抗日义举,也是19世纪末中国军民对于国际社会的一种试探。
– END –
编辑 | 卧阑听鱼文献资料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