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江姐”江竹筠走在竹园镇上,突然看见一群人,仰头望着什么,并恐慌地窃窃私语。她走近一看,竟眼前一黑,差点昏了过去。
城头上,悬挂著一排木笼,那木笼里,竟装着一颗颗的头颅。
江竹筠心里很难受,因为头颅已有些腐烂,她辨认不出是哪些人牺牲了,于是只好走向旁边布告。
没想到,布告上赫然出现一个熟悉的名字—彭咏梧。
一时之间,她眼前一片黑,差点昏了过去。
彭咏梧是江竹筠的丈夫,同时也是她的直接领导与精神导师。两人的相遇,源自于一场任务的安排。
1943年,彭咏梧明面上是中信局职员,暗地里却是地下党员。由于地下工作艰辛,又缺乏完整的休息,竟感染了肺结核。
经过多方考量,组织决定找一位女性与彭咏梧假扮夫妻,这位女性不仅要能协助联系工作,成为他的助手,还要能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不久,江竹筠穿着一件短袖旗袍,来到彭咏梧身边,成了邻居眼中的“彭太太”。
当晚,第一次见面便成为“夫妻”的两人有些尴尬,便聊了起来。其实,两人的工作一直是有交叉的,彭咏梧不止一次听过江竹筠的事迹,对她很欣赏。
彭咏梧对她说:“谢谢你敢冲破世俗眼光,愿意接受这个任务,跨进这个‘家门’。”
“我答应上边要做的事,就一定会把它做好!”对于夸奖,江竹筠有点慌张地说。
此后,就在这个“小家”里,彭咏梧与江竹筠展开了新的生活。
每天清早,身材娇小的江竹筠就提着菜篮上街,买回肉食、新鲜蔬果,帮肺病初愈的“丈夫”补养身体。
夜晚,江竹筠便自由地阅读文件,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获得彭咏梧的指点。甚至在自己的亲戚与父母面前,两人都能自然地手挽手。
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两人的情感也越来越深厚。不久,组织鉴于工作需要,决定让彭咏梧与江竹筠正式结婚。
1946年,独自在四川念书的江竹筠,生下了与彭咏梧的相爱的结晶,他们的独子彭云。
由于江竹筠的骨盆狭窄,必须要做剖腹手术。可谁都没料到,她居然要求医生一并帮她做绝育手术。
她想着,地下工作危险又不安定,说不定自己哪天就牺牲了,不能让孩子成为累赘。彭咏梧后来得知此事,也表示理解,只是有点心疼她。
他们为了理想不计代价付出的一切,是那么地坚定。
1947年秋末,彭咏梧、江竹筠夫妻将不满2岁的云儿托付给亲戚,奉命到下川东领导开展斗争。
他们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急需一大笔经费,以及战场医药用品。彭咏梧当机立断,派江竹筠回到重庆汇报,并筹措物资经费。
谁都不晓得,这一别竟是永别。
江竹筠前脚刚离开,彭咏梧后脚就提前起义,并旗开得胜。可胜利的甜美还没尝够,他们就引起了敌人的关注,派出正规部队来围剿。
彭咏梧立刻做出危机处理,将队伍分成两路紧急转移,此时偏偏下起漫天大雪,山路泥泞难行,本就虚弱的彭咏梧连续两三没合眼,状态更不好了。
经过一晚的急行军,彭咏梧下令在一个农舍弄点吃的,休息后再出发。不料刚煮好一锅粥,“啪”一声枪响,敌人的火力瞬间扫射过来,大家慌忙往外冲。
彭咏梧冷静地让一队人马从屋前突围,而他带着另一队掩护他们,从后门冲了出去。
所有火力往彭咏梧他们发射过来,他看到正面突围的战友安全脱险,一个踉跄,扑倒在地上,他的胸前、腿上都中枪。
牺牲前,彭咏梧将自己身上的相关情报,咬了咬都吞进了肚子里,时年33岁。
敌人没有就此罢手,为了震慑其他战友,居然残忍地割下彭咏梧的头颅,挂在城楼上示众。
得知彭咏梧牺牲消息的江竹筠,当下哭了一场,随后便接下了丈夫未完成的工作。
她对组织说:“那里的情况,我最熟悉,我去最利于恢复。再说,我要回到他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后来,江竹筠经过城门下,看到了彭咏梧的头颅,她悲痛得几乎昏厥,但却只能强忍悲伤,努力淡然地走过。
没多久,江竹筠被叛变的同志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她遭受许多没有人性的毒刑,却始终没有对敌人低头。
直到1949年,江竹筠被秘密杀害,她的热血永远洒在了29岁那一年。
新中国成立后,彭咏梧的战友找到了他的头骨,安葬在牛场梁宝塔附近;后来又在他牺牲的黑沟淌一带,找到了他的躯干忠骸。
1962年,彭咏梧烈士的遗骸迁至北门坡烈士陵园,让烈士得以“身首合一”。1966年,新建彭咏梧烈士陵园,供世人瞻仰学习。
而他牺牲时所穿的血衣,则被送到歌乐山纪念馆,作为烈士遗物展出。
彭咏梧和江竹筠的英勇事迹激励著无数人,他们的爱情和精神,在岁月的洪流中仍旧闪耀着坚韧的光芒,激励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向前。
他们用伟大的牺牲,铺出一条往和平的道路,虽然泥泞,但往前走就会看到希望,红岩精神永不灭。
关注我@乔安侃史,带你在历史中看尽人间百态。
参考素材:《江竹筠:一片丹心向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