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过长,拆为三条。
【原文】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煎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理解】湿邪在内,变化尤多。若湿气干脾,伤脾络转输之用,胃阳虽能消水,脾气无力散津,则气滞湿凝于中焦,自觉中脘满闷,若有所阻,故曰发为中满。脉当沉濡而涩,此脾湿而胃不寒,故中满而不下利(下利责之二肠)。若脾湿更加胃寒相合,则阳明不实,则水谷之气下陷,寒湿留于二肠,变为泄泻,脉当濡弱而涩。中满者,宜白术茯苓厚朴汤,白术、茯苓消水而运脾,厚朴降逆而除满;胃寒泄泻者,宜理中汤,姜、术、参、草暖胃运脾。
【原文】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白术防己赤小豆汤。
麻黄茯苓白术防己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一两 赤小豆一升
上五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再服,一日服尽。
【理解】若湿邪上干于肺,肺虚搏湿,气津不布,外不得越泄皮肤,内不得通调水道,水气舍肺,气为水寒,故曰发为肺寒,其证呼吸有声,咳而微喘,脉当浮紧,按之微弦,治以小青龙(小青龙散里水,大青龙除里热)。
若湿邪下移于肾,气停湿滞,水道不行,肾阳不化,溺涩频数,发为淋漓,少腹胀满,脉当寸关自平,尺中紧涩,此湿邪下注也,治以五苓散(定兼有渴、小便不利之证)。湿气在脾,外流肌肉,发为黄肿,不得寒泄,脉当浮紧,治以麻黄茯苓白术防己赤小豆汤(防己、赤小豆泄肌腠荣分的湿热,湿久气滞化热)。
【原文】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理解】若湿邪流于经络,与热气相搏,化为痈脓或疮疡。脾胃素寒之人,阳气不足,不能化湿,故而易发为水饮,水饮者,饮之稀薄者也,脉当阴阳俱弦;若与燥搏,燥胜则干,发为痰饮,痰饮者,饮之浓稠者也,其脉当滑而弦。饮留注(停饮,水不动),则脉伏弦;饮流行(水饮到处动),则脉滑利。
1 报名条件 一、招聘计划 聚焦汽车产业“大研发、大制造、大营销”等领域,本公告计划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0人。签约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