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不也說乎”是《論語》的第一句。“習”的繁體字寫作“習”,《說文解字》的解釋為“習,數飛也”。其本意是長著羽毛的鳥在空中飛翔。由此看來,“學”和“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孔子說“學而時習之”,本意是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並不斷練習。實際上,在原始時期,人作為一種動物,身體的能力是不足以與其他動物競爭的。人相對其他動物生命的唯一優勢是大腦。而開發大腦的途徑,就是“學”和“習”。無論是猿人時期對工具的使用、采摘水果時期和技巧、食物的烹飪等等,以及後來農牧時期農牧知識和技巧都需要從長者那裡學,並且要進行練習,才能真正掌握生存技巧。
《論語》把“學而時習之”放在第一句,不是心血來潮的偶然,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從“學”和“習”中找到愉悅的感覺才是人生第一的大事。從現在的眼光看,體育活動中的任何一項活動,不管是球類、棋類還是體操類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樂器、唱歌 更是需要天天練習。同樣的,工作中的方法、各類現代知識也需要長時間的“學”和“習”,比如在股市中練習經濟學知識,在實驗室練習物理化學學知識,在農地裡練習農業知識等等。而這些練習本身帶給練習者的都是某種愉悅的情感。如果體會不到其中的愉悅,而始終把練習看作是枯燥的,就難以堅持。幸運的是,人在上億年的進化中已經具備瞭把這種“枯燥”當“愉悅”的本能。這種愉悅不是千篇一律的,甚至可以說人人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這個,有的人喜歡那個,有的人就是單純地喜歡某種技能或某類知識,有的人則是惦記著某種技能可以帶來的利益,無論目的是什麼,最終在練習的時候都是愉悅的。
如果你不註意防范,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就會增加。傢裡衣物總是晾不幹,被子濕漉漉的,地板和墻面滿是水跡,空氣中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