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揮拍擊球要鞭打發力,也有其他的一些說法,比如雙截棍、甩毛巾等等,當然這些都是以甩鞭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跟球友的交流中發現很多人過分的追求鞭子的動作而忽略一些事實,所謂甩鞭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包括鞭把發力、鞭身力量傳遞、鞭梢攻擊目標,下面就來說一說,整個甩鞭過程對應羽毛球揮拍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
第一部分:鞭把(臀部和下肢)臀肌是人體中最大的肌肉,能提供最大的續航動能,甩鞭在這部分由兩個動作組成引鞭和甩鞭,在整個揮拍過程中也對應著兩個環節充值和儲值(蓄力和發力)。
充值環節(腰腹蓄力),這個環節相當於甩鞭之前的一個準備動作引鞭,對應於羽毛球揮拍就是蹬地頂胯、轉胯,下肢蹬轉(或者起跳)通過胯部向腰腹存儲一個動能,並讓軀幹形成展肩仰腰的形態(離心收縮)。
以右手持拍為例,頂胯主要由右側髖關節為主導,上身在不考慮自身發力的情況下,會因動量守恒會不自覺地側身後仰,所以在這個環節上身因盡量減少自身發力以配合動能的傳遞。
(註1:腰椎的屈伸幅度大於胸椎對應仰腰,胸椎的旋轉幅度大於腰椎對應展肩)
(註2:排球運動一般不需要轉胯發力,過多的旋轉動作不利於擊球點的控制)
儲值環節(卷腹發力),這個環節相當於引鞭之後的甩鞭動作,對應羽毛球揮拍就是收跨卷腹,並帶動身體完成之後的動作(向心收縮)。
臀部強大的肌肉為上半身的鞭打提供一個動力源(也可以認為是腰腹作用力產生的反作用力需要臀部的支撐),以右手持拍為例,上一個環節轉胯結束後,以左側髖關節為主導開始收跨帶動腹部卷曲產生鞭打的初始動力,這個環節也是整個過程的核心發力。
(註:在很多沒有時間準備的情況下,揮拍會直接跳過蓄力環節,直接卷腹發力,比如張連營的教學中推崇最簡單有效的發力指的就是卷腹發力這個環節)
d1d720765e02fbdfaa05c97c76f10db5
第二部分:甩鞭(軀幹、上肢以及拍子)從卷腹轉肩開始經抬肘倒拍、旋臂(大臂)擺臂(小臂)展腕、旋腕壓腕的逐級發力,並將動能持續的傳遞給下一個環節直至拍頭,將拍頭加速到最大揮速。這個過程中有三種能量在疊加,其一是肢體動作(肌肉做功),其二是核心力量的傳遞(肌肉做功)基於角動量守恒定律,其三拍桿形變從蓄能到釋放(肌肉做功),在這裡不論肌肉是主動肌還是拮抗肌,都是肌肉做功表現出來的三種形態,對於多種的形態肌肉需要合理的分配動能(臀肌最大),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應當盡量自然順暢的去完成動作,減少上肢肌肉的動能流失。
下圖中,鞭把發力後,鞭身僅僅依賴自身的動能傳遞就將鞭梢提升到一個相當可觀的速度。
第三部分:鞭梢(拍面擊球)經過前兩個部分,拍頭被加速到最快,並在此時接觸球頭,在0.02秒的時間內完成動能轉換使羽毛球以高速飛行,拍頭及上肢自然減速收拍(會有制動的感覺,在攝像頭下,我們隻能看到羽毛球被彈瞭出去),在這個階段,全身肌肉幾乎同時收縮發力,需要註意的是,沒有經過鍛煉的身體無法通過大腦控制在如此短時間內完成全身發力動作,所以我們才需要多加練習形成肌肉記憶。
60aaa60786e5da6fbda9031c8f216c76
下圖是趙劍華擊球瞬間,隻能在一幀的時間(1秒為50幀,1幀就是0.02秒)看到一個模糊的重影。
efe2d5d5f0bf9110005bba3f8a392735
(翻譯:鞭長2米,a點能量初始循環,b點鞭梢達到最大速度,鞭梢從b點到達c點到達時間為0.02秒。)
對於實際的打球揮拍來說,倒拍可以理解為a點,擊球瞬間可以理解為b點,而c點則是意義上的制動點,並非完全由主觀意識而產生的,當然在其他文章裡已經說過,主動制動有利於對擊球發力的體會,初學者量力而行,多鍛煉肌肉。
在整個甩鞭過程中末端出現的制動(回擺現象)完全是內力的抵抗產生的(為保證整體的動量平衡),當然一個強壯的身體自身肌肉仍然可以持續提供動能,起到一定的加速效果,但是過分追求發力反而會傷身!所謂的收少打多指的是力不能用盡,發7分留3分,免得力量反噬傷瞭自己,運動本是健身娛樂,傷敵1000自損800的事情還請斟酌!做人也是如此,留有餘地,窮寇莫追。
綜上所述:羽毛球發力是一個完整的鞭打的體系,每一個部分都不可分割,關於肌肉部分的作用,我想主要還是以臀部和腰腹為主,胸肩部為輔,四肢有助於瞬間爆發,大傢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不要一味的強化手腕和小臂肌肉,一旦缺少臀部和腰腹的核心作用不僅提高不瞭技術,還會帶來大量的傷病。
上一篇
(報告出品方/作者:開源證券,諸海濱,趙昊)1、公司情況:深耕智能終端產品,2021年營收上漲39%1.1、發展歷程:成立於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