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這個詞,托某視頻山歌的福,在網絡上基本已經是被玩壞瞭。以至於現在提及這個詞,大傢往往都是相視一笑,心裡想得基本上不是其本意瞭。
其實就本意而言,老司機還是蠻受尊敬的。而且不光是汽車時代的老司機受尊敬,在古代戰車時代的老司機其實更受到尊崇!他們的車也帥氣無比。
國傢軍事博物館的中國戰國時期戰車
回眸數千年前,古老的戰場上曾多次出現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庫爾斯克坦克大戰般的規模會戰場景,古代車戰在古代多個文明區域都有發生,文明古國都曾有文字記載車戰的記錄。
古代戰車包括各種作戰車輛,其中有車戰戰車,偵察指揮車輛,利用車輛原理形勢的輪式攻守器械車輛,還有些兼具攻守和保障功能的多功能車輛,但不包括專門運輸和承用車輛。 車戰戰車在國外叫馬拉戰車[chariot],中國叫車或兵車。
接下來,筆者將用若幹講介紹世界古戰車以及相關古戰車的腦洞世界!
戰車的先決條件之一:動力
說到戰車就不能不說到馬。馬是上天賜給人類的最佳戰鬥夥伴, 力氣大、 速度快, 而且溫順忠誠,背長天生適合坐騎。
我們知道人們很早就試過騎馬,因為在史前壁畫發現瞭描繪馬匹的圖畫,但那些似乎很少見的騎馬實驗似乎並不成功。馬直到新石器後期很晚才被用於運輸、耕作、戰爭或任何其他實際的人類活動。
在早期文明中,驢和其他動物是輪式車輛的首選,第一批運輸車由驢進行拖拽,而第一批戰車也是在這些驢車基礎上改良。早期馴服的馬無論是體型還是力量,按現代標準都不夠支持戰士騎乘,於是馬和車相結合,出現瞭專門用於戰爭的馬拉戰車。
考古和生物學學術觀點證明,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不斷、有選擇的繁殖,人類畜養大型動物的方法、手術改進——公馬一般要進行閹割,否則野性不改——這一系列人類畜牧技術改良出現後才有瞭更強壯的馬。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世界范圍上專門供人騎乘的馬種才選育成功,優先供戰車使用,也為後來的騎兵出現創造瞭條件。
馬的主要生態位是歐亞草原,一條從匈牙利到中國的非常寬(4800公裡)和窄(平均800公裡)的草原帶,與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南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和蒙古的部分地區相鄰。草原居民馴養馬的目的是為瞭飼養它,使其成為像綿羊和其他已經馴養的動物一樣的食物。
人類學會騎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早,在古埃及後期,就有戰士騎在馬上用兵器攻擊對手瞭。但直到鐵器時代,騎兵在戰爭中仍不普及。無論是沖擊任務還是作為射擊平臺,主要還是由戰車來完成。
f58444cedb8b8c6b9391c8b981d5b5c0斑馬打架
有人說,非洲也有馬,咋就沒人騎斑馬的呢?非洲各型斑馬、野驢也是馬科動物,從外形上來看,與我們常見的馬區別不大,理論上應該是可以騎乘的,卻始終沒有收服斑馬。原因無他,有一個字“難”。
難馴難管難用,散漫暴躁愛叫喚,還有個字——“鬊”,騎著也醜。
戰車的先決條件之二:車輪
現在社會的每一角落,幾乎所有的產品和工具或多或少要靠輪子才能產生作用。正是有瞭輪子,才徹底改變瞭人類的運輸方式,進而為以後的機械時代奠定瞭基礎。
17ed7d1dfee6b80caac6135d4f0e6f2e
正如古人見到水裡漂著的木頭而想到獨木舟一樣,車輪的發明也可能是受到瞭一些自然物的啟發。不同民族先後發明瞭車輪,並應用在交通工具上,也改變瞭戰爭的面貌催生瞭古代戰車。
有記載的人類文明遠不能體現車輪歷史的悠久,真正的車輪起源可能要從石器時代開始,也就是大約1.5萬年至75萬年前。那時的車輪其實就是一個圓木樁,原始人類用幾個木樁並排被放在承載物品的下方以向前滾動,當然這也就出現瞭當時人們所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困擾——不能持續穩定地向預期方向滾動。
圓木樁運輸
為瞭克服這個障礙,人們在之前曾經使用過的輕撬的基礎上進行瞭改良,用一根長棍貫穿於兩個圓木樁中央,放在平板之下,前後各一,從而解決瞭控制推動方向的問題。但隨後人們又發現,這樣的結構無法長時間運輸貨物,因為圓柱形的木樁非常不耐磨,經常會出現裂痕、斷裂等情況。在不斷的嘗試之後,車輪被逐步改為瞭中間較薄,外沿較厚的造型,同時中間接桿也采用瞭更加接近車軸的樣式,讓車輪更加穩定耐用。
耐用性問題解決之後,人們開始關註到結構設計上的問題。因為兩個木樁之間固定木軸的形式,在轉彎的時候會非常尷尬。車輪的結構也因此發生瞭根本性的進化,車軸不再固定,而是通過中心片和軸孔三者聯動,使車輪可以各自轉動,這樣,車輛在轉彎的時候,內側車輪速度更慢,外側車輪速度更快,以完成轉彎。
早期的車輪與車軸
古代人雖然沒有很多的材料力學理論知識,但是古人在長期的實踐中對事物進行反復的觀察,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古人做車輪的方法,完全符合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後來多民族都將那種實心的車輪改制成瞭帶輻條的車輪,進一步提高瞭車輛使用價值。
戰車的先決條件之三:兵器
現代坦克裝甲車輛三要素是“火力、機動、防護”,古代戰車同樣由這三部分構成。如果說馬匹和騾子搭配車體形成瞭車輛,那當時頂尖的兵器則是構成火力的重要部分。
在公元前兩千年的某個時候發明的“復合弓”是致命合奏的最後組成部分。弓和箭的年代要長得多,而復合弓的創新之處在於使用瞭弓內和弓外兩種材料,使其具有瞭相當大的威力。復合弓能夠精確擊中100-150米外的目標,並穿透100米外的盔甲。它是各國古戰車手和後來騎馬的社會的重要武器。
bcd4c410358f2cae3f095bbead777705古代復合弓的拆解
戰車適合在平原上沖擊追逐,是古代戰爭中各王國的王牌裝備。
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貴族勇士搭乘戰車參戰,披堅執銳,他們的身後是一片片的追隨步兵。與後來鐵器時代戰車的形式不同,少量駕駛戰車的貴族勇士似乎成瞭戰況的焦點和重心,在青銅兵刃的交錯碰撞和戰車戰馬的轟響嘶鳴聲中,他們的事跡更多被記載和傳頌。
今天,考古學傢們從砂土瓦礫般遺址中,將發掘出的墓塚殘片、建築壁畫、刻字黏土石板或是器皿圖形銘文,進行幅幅拼圖交織,向人們講述這段古戰車的恢弘傳奇。
從蘇美爾人使用驢車爭奪城邦邊界,再到阿卡德帝國用驢車一統兩河。古埃及人從克索斯入侵者那裡學習戰車技術,反敗為勝。強大的漢謨拉比戰車接敵,創造瞭巴比倫王國。赫梯和米坦尼的戰車帝國互相沖突,試圖對抗新王國法老和邁錫尼人。埃及和迦南的戰車在米吉多平原上作戰。希臘英雄們搭載戰車在特洛伊平原上決鬥。中華大陸上夏商王朝興衰之際,百輛戰車巔峰爭霸。當人類接近青銅時代戲劇性的結束時,海洋民族和 希伯來 部落挑戰戰車領主。
這段歷史時期,就軍事武器的角度而言,就是戰車壓倒一切的時代。戰車制造水平不斷提升,戰爭的形式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最終形成瞭以青銅兵器為基石、以國傢常備兵制為支撐、以戰車為中心的車步協同作戰為載體 的車戰時代典型戰鬥力生成模式。
《古代戰車》——陳勝武 主編,解放軍出版社
《西方戰爭藝術》—— 阿徹·瓊斯 [美]
Great Battles of History Series系列兵棋—— GMT公司
《論車戰時代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興起》—— 汪 翔、孫 璐、 劉雪濤
《你不可不知的50個戰爭知識(修訂版)》 ——羅賓·克羅斯 【英】
紀錄片《全時空征伐:3戰車攻擊波4全金屬外殼》
http://www.booksfact.com/
http://www.ancient.eu/
http://factsanddetails.com/http://image.gcores.com/9226b9f0-77be-4022-b255-3d9e1f09e082.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90/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w,g_se,x_10,y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