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富貴險中求”,很多人都認可這一說法。
我也不例外。
但是,認可歸認可,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卻很少有人知道瞭。
甚至可以說,有些人一輩子都讀不懂這句話的真義。
為什麼如此說呢?
因為很多人往往把“險”當成風險或高風險,於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富貴”越大,風險越高。
因此,在他們的眼中,高收入一定會伴隨著高風險。
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為什麼?
因為“富貴”的前提並不是“風險”,而是對風險的有效的把控——防范風險,而是不是制造風險。
舉個例子,有人喜歡搞投機,並認為投機來錢快,於是將自己的全部資產,孤投一擲。
605ab88ec1fb4ea7764fdceb7ab0c627
但這樣的人,成功的機率幾乎是零。
由此可見,“富貴”跟高風險沒有直接關系,更沒有太大的關系。
又如很多人借債創業,並把產業鏈拉得很長很大,但這樣的結果,大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因此,“富貴險中求”並不是教人制造風險,更不是讓人在“高風險”中去牟取利益或“富貴”——言外之意,在“風險”中不但無法尋求到“富貴”,而且還很容易讓自己深陷其中,將自身原本的“根基”與積累耗盡,得不償失。
那麼,很多人為什麼讀不懂“富貴險中求”的真義呢?
18a52563078fab2220537ffbfdb04742
其實人之所以讀不懂,大致有以下這個原因,即:
一、慣性思維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往往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帶有“想當然”的認知。
如看到某種現象,就會以自己的經驗與認知,去加以評判與定位,於是就會讓“現象”本身更加撲朔迷離。
這就是慣性思維。
當然,這種思維的根源在於人為的分別心。
正是這種人為的分別心,讓人誤以為“富貴”一定會伴隨著“高風險”存在。
e835e4c5e7a16a8f499ccc08d9acf52a
二、認知層面的局限
有人說:藝術隻能跟同層級的人交流。
我深以為然。
其實何止是藝術,人生中的一切皆是如此,正如“隔行如隔山”一樣,你在哪個層級,就隻會有哪個層級的思維與認知,除非你能夠跳出原有的層面,才可能有所突破。
言外之意,如果你處於“認為富貴與風險同時存在”這個層面,那麼,你也隻能有這個認知,無法突破。
三、沒有自己的東西
從另外方面講,人之所以會認為“富貴與風險同時存在”,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沒有自己的東西。
正是由於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才會被他人的認知所幹擾與影響,從而被外在的一切牽著走,最終困於他人的錯誤認知當中——別人錯,你也會跟著錯。
當然,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講“富貴險中求”,有人一輩子都讀不懂的道理。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註國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瞭點擊關註,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大學》《禮記》《天道》《孫子兵法》《王弼集校釋》《周易》《詩經》《冰鑒》《歷史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