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審查
天眼查顯示,上海綠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近日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為泗縣二建預拌砂漿有限公司,經辦法院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擁有“1特2甲”資質
根據住建部“四庫一平臺”顯示,上海綠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具有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2項設計甲級等11項資質。
642cddd50076e85edc1f94184050f3ad
dc959d303007e1e347edcd942279f2f0
上海綠地建設有限公司
據瞭解,上海綠地建設有限公司成立於1981年6月24日,註冊資本為8.8億元,是綠地集團所屬的一傢大型綜合性施工、房地產企業。
大股東為綠地城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有95%,由上海綠地建設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持有5%。前者由綠地大基建集團持有49%,後者由綠地城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有90%,上海綠地城市建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擬持有10%。
綠地大基建集團由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0%持有。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則由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95%。
綠地控股集團
據天眼查App顯示,近日,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新增一則股權凍結信息,被凍結股權數額4億人民幣,股權被執行企業為綠地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凍結期限自2023年8月7日至2026年8月6日。
a292aaf61f31579ed4f92e34d980f05b
據公開資料,綠地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3月,法定代表人為李偉,註冊資本50億人民幣,由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綠地金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存在多條被執行人、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老賴)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2.6億元。
另外,還有的一則新增的股權凍結信息,股權被執行的企業為綠地地鐵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凍結股權數額1.5億人民幣,凍結期限自2023年8月8日至2026年8月7日,執行法院為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圳商報記者8月15日致電綠地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註冊資本約226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張玉良,由綠地控股、綠地金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所持多傢公司股權已被凍結,此外該公司還存在被執行人、限制消費令、終本案件信息。
面對銷售疲軟、業績下滑、資金流動性緊張以及沉重的債務負擔,綠地控股還在謀求跨界。8月6日,茅臺集團與綠地控股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在多領域深化合作,並探討研究各類型跨界聯動項目。
2018年7月,瀘州綠地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不過截至目前,綠地酒業還未激起太多水花。
此前,綠地控股發佈瞭半年度業績快報公告,公司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17.4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瞭14.91%。營業利潤為6804.17萬元,下降瞭27.81%。歸屬母凈利潤為2601.47萬元,下降瞭38.07%。公司表示,在經濟復蘇不如預期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他們采取瞭有針對性的措施,但仍然面臨著內外部的各種限制。
另外,據此前國傢稅務總局上海長寧區稅務局發佈的稅務文書送達公告顯示,綠地控股位於2023年第二季度的欠繳稅款納稅人名單之列,其中欠增值稅1021萬餘元、城市維護建設稅71萬餘元,綠地控股旗下56傢公司票據逾期被公示,融資餘額也創近一年新低。
其實從近兩年頻頻出售資產的動作看得出來,綠地也是十分努力在降低負債,雖然任務艱巨,還是綠地希望能夠順利渡過難關。
整體業績已經脫離大盤向下走
對於投資者來說,綠地控股在最新年報數據上的虧損非常明顯,整體業績已經脫離大盤向下走瞭。
在綠地控股定增遲遲無法落實的情況下,面臨集中來到的債務危機,綠地控股很可能會被債務壓力拖垮。甚至從近期的綠地控股的動態來看,資產負債率仍然處於高位,情況愈加嚴峻。
綠地控股撐不下去的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融資政策收緊,很難從外部獲得大量的資金;二是房地產市場低迷,業績不理想;最後則或許是其商業地產的運營模式過於激進瞭。
如今綠地控股不僅面臨著巨額債務壓力,自身的業務盈利能力也十分一般,營收成長性堪憂。在債務壓頂的情況下,綠地控股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股價持續走低已經是必然。
更換賽道,仍難逃暴雷命運
2021年年底,綠地控股宣佈其所屬行業類別由“房地產業”變更為“土木工程建築業”,理由是綠地的基建業務收入占比已經過半。
即便改瞭個名字,脫離房地產企業的名頭,卻沒能脫離房企暴雷的行列。
2022年年中,綠地控股發佈公告,稱即將到期的5億美元債券需要延長還款期限。霎時間,綠地暴雷的字眼刷滿瞭各大財經媒體。
但對於綠地控股拖到最後仍舊走上暴雷的命運,圍觀者似乎也沒有過於詫異,皆因在前幾年便有跡可循。
在過去很多年裡,借新還舊的資本操作,在房企屬於“基操”。但是從2018年開始,國傢層面對過熱的房地產市場著手調控。
通過諸多項政策的逐步發佈和實施,可以看到房地產企業的各大融資渠道,從銀行貸款到信托、私募,再到海外融資都受到瞭監管層嚴格監管。
也就是說,從2018年開始,房地產企業暫時陷入融資渠道不暢的困局中,這些政策就像是一道道金箍套在房地產企業身上,以制約其過熱的發展。
綠地控股在前幾年換道基建行業,企圖通過“去地產化”來降低經營壓力。但一方面房地產業務仍舊有將近一半的比重,另一方面綠地控股的負債率已經踩瞭紅線,並不是自己想撤退就能離場的。
上海國資委持有綠地控股約46%比例的股份,作為第一傢暴雷的“國字號”房企,現金流出現瞭問題,自然是有國資能出手幫忙的。
2022年8月,綠地控股先從上海地產和上海城投兩傢各借瞭15億,還是以年利率6%的低利率借到手的。但這30億連一個月時間都沒撐到,9月份綠地控股繼續和上海地產借瞭14.5億。
不到兩個月時間,上海國資委就借瞭差不多45億給綠地控股渡過難關。顯然,光依靠外部的資金支持,隻能解決綠地控股的燃眉之急,並不能幫助綠地控股脫離困境。
綠地控股的債務違約,比其他房企來得更受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