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 古人如何計算年份

近復 說

本系列文章為個人閱讀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講歷史的王老師 著,2019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本文為第三十三章:《古人如何計算年份》的讀書筆記。

註意:本人撰寫相關文章的目的是為瞭給自己錄口播之用,所以難免有口語格式和墊話之類的看起來不是很正規的書面語,還請諒解。

另,本文的觀點是來自於圖書作者,非代表本人態度與看法,個人也是在學習中,望周知。

本文所有圖片來自於相關書籍和網絡,如果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今天我們要講的話題是《古人如何計算年份》。

如果你對於日本文化很感興趣,你應該對於一些詞匯很熟悉,比如大化、明治、昭和、平成,尤其是昭和、平成,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是非常熟悉,我們父母輩的人受到昭和時代的風格影響特別大,看看以前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很多模仿高倉健形象和昭和美女風格的作品,平成就更不用說瞭,愛看動漫的都知道柯南號稱平成時代的福爾摩斯。但不知道大傢仔細想過沒有,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匯是幹嘛用的呢?日本為什麼要使用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又跟我國有什麼樣的關系呢?接下來我就帶著大傢簡單的梳理一下。

首先,上面說的這些詞匯本質都是年號,年號是用來幹嘛的呢?它是一種紀年方法,也就是計算年份的方法,我們今天也有紀年法,比如今天是2022年10月幾日,這就是一種紀年法把日期數量化便於使用,隻不過今天選擇的參考系跟古人不同一樣,所以產生瞭不同的年份記錄。

我國最早的紀年法是王位紀年法,是以君主登基那一年作為一個起點,然後不斷的增加年份,這種紀年方法,多見於周朝。

比如說《左傳》“十年春,齊師伐我”,這裡的十年春指的就是魯莊公登基瞭十年。王位紀年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啟用的呢?最早明確記錄的時間是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周厲王因被趕下瞭臺,共伯和攝政,代行天子事,這件事就成為瞭王位紀年法的一個起點。

這種紀年法的生命力十分頑強,從這開始一直延續到瞭我國封建王朝結束,持續瞭3000年,雖然持續瞭這麼長時間,但是並不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最常用的紀年法。

我國古代最常用的紀年法是皇帝年號紀年法,發明於漢武帝建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40年,這是古代最常用的紀年方法。

皇帝年號紀年法跟王位紀年法的區別是什麼呢?一個皇帝他可以在位的時候有多個年號,而王位紀年法是從登基開始,所以它是不能換的,就好像你從哪年出生往後無論發生什麼事,你的年齡是不能變的,但是皇帝年號是可以換的,比如說漢武帝就多個年號,如建元,元狩等,這就好像我們說一個人上一年級,可以是大學一年級,可以說中學一年級、小學一年級,雖然都是一年級,但是時間是完全不同的。雖然是漢武帝發明瞭皇帝年號紀年法,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年號數量隻能屈居第三,在位55年共使用瞭11個年號。

那年號最多的是誰呢?也是一位著名的人物武則天,她在21年共使用瞭18個年號,真是一個換名達人,今天改名字這麼勤快去派出所估計都懶得理你。

這些皇帝這麼熱衷於改年號,是不是年號想改就改,沒有一些束縛?那自然也不是,皇帝啟用新的年號叫建元,而改年號被稱為叫改元,建元可能還沒有那麼多說法,但改元的一個前提是必須發生重大意義的事件,比如說漢武帝在狩獵時獲得瞭一隻珍奇異獸,改元“元狩”,也就是說年號並不是隨心所欲的改,而是要有一定標志性的事件才能改。

6e2f891fbc92c8273a3e542e11f52809

那為什麼古人改年號要有這種束縛呢?紀年無非就是個記錄時間的作用嘛,除瞭民間麻煩點之外好像也沒什麼別的壞處,為什麼還搞得這麼正式呢?

因為年號除瞭記錄時間之外,在古代還代表著正統和歸化,比如說在清朝康熙年間,江南編撰的《明史》用瞭明朝的年號,因此覺得這些人心有異心,於是就處決瞭70多人。

b84f3e5b85da004f1f5db5de221887c7

說到這有人會發現,我們這裡也提到瞭年號,文章開頭提到日本也說到瞭年號,難不成是同一個東西?沒錯,正是因為中國人如此看中年號的所用,所以對日本也產生瞭極大地影響,在唐代時期,日本開始正式啟用年號紀年,至今沿用瞭一千多年,共使用瞭247個年號,為瞭表示對於中原文明的歸化和奉為正統,所以日本天皇的年號都是取自於《尚書》和《周易》,但最近的一位天皇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典文獻《萬葉集》,打破瞭一千多年來從中國古典文獻找出處的習慣,結合我們說的年號“正統和歸化”的作用,日本此舉什麼目的也就不言而喻瞭。

當然,雖然他們極力的想擺脫我們的控制,但不得不說文化的力量是強大的,因為年號紀年法這個方法本身就具備很濃鬱的中國特色,所以說真正能征服一個國傢的不是堅船利炮,而是這些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力量。

年號紀年法的影響力也不僅限於日本,在當時的東亞文化圈備受中國影響,也開始使用年號紀年,不得不讓人感慨中國古代文化力量的驚人之處。

說到這呢,再跟大傢拓展一個小知識。今天我國臺灣地區依然使用的是民國紀年法,當然也要與公元紀年是並用的,但是他們使用的是民國紀年。比如說民國76年就是1987年,很多人都以為這隻是一個地域特色,但結合我們前面講的年號的作用,他們為什麼采用民國紀年個中道理就無需多言。

我們把話題在說回年號紀年這件事上,雖然以前的皇帝很願意改元,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傢似乎都開始變懶瞭,不願意折騰瞭,以至於後世基本都是一個皇帝隻有一個年號,到瞭明清二朝的時候,甚至後世就以年號稱呼皇帝瞭,比如說永樂大帝,比如說康熙皇帝,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如何稱呼劉徹和李世民呢?我們會說這是漢武帝和唐太宗。那我們如何稱呼朱棣和玄燁呢?大傢首先會想到的是永樂大帝和康熙大帝,但是卻很少有人想到明成祖和清聖祖的稱呼,足見年號的影響甚至影響瞭對於皇帝本人的稱呼。

3d751570073d6f3238e11a4313e4e5c4

說到這有人可能會想說,為什麼古代皇帝願意采用皇帝年號紀年法呢?因為除瞭能彰顯自己的身份外,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那就是一提某個人年號我們就知道大致的時間段,就能圍繞著這個時間段去研究一些事。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確定不瞭具體的時間點,比如說慶歷新政,靖康恥,這一提大傢都知道是什麼朝代大概什麼時期的事,但是讓你具體說說是什麼時間就很困難瞭。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古人又引進瞭幹支紀年法。什麼是幹支紀年法呢?幹支紀年法全名叫天幹地支紀年法,傳說是上古黃帝為瞭祭祀和占卜,於是就發明瞭天幹和地支,後來人們用這些表示紀年,具體怎麼使用呢?人們把10天幹和12地支進行組合,排序紀年,因為12和10的最小公倍數是60,所以每60年天幹地支就會輪回一次,我們也把這一個輪回稱為一甲子。

幹支紀年法的優點是十分明確的,就是能迅速的找到時間點,故而很多大事件都是用幹支紀年來記錄的,比如說1894年的甲午戰爭,1898年的戊戌變法。但是雖然它的缺點也是一目瞭然瞭,因為60年一輪回,所以時間久遠的事,很有可能會弄混,比如說甲午,我們前幾年就是甲午,比如戊戌,前幾年也有戊戌,那如何確定是哪個是具體哪個年份呢?

古人基於兩個紀年法的特點,揚長避短,把這二者混為一起用,就形成瞭年號在前幹支在後的紀年法,很好的解決瞭這個問題。比如說在《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就是皇帝年號,壬戌就是幹支紀年,這種紀年法也成瞭頗具我國特色的紀年法,即使今天已經沒有皇帝年號瞭,但是在今天的一些特殊場合也會使用類似的紀年方法。

既然現在都沒有皇帝年號瞭,那如何把年號和幹支紀年進行結合呢?這就引出瞭另一個紀年方法:大事件紀年法。大事件紀年法一般以大人物出生的年份或者大事件的發生時間為紀年。

比如說黃帝紀年就是以黃帝創制歷法那年為紀年元年,還有比如說孔子紀年,儒傢信徒都是用以孔子的誕辰作為紀年元年,為瞭方便使用定在瞭每年公歷的9月28日,至今已經兩千多年瞭,如今也成瞭漢字文化圈共同的節日,所以兩岸統一的基礎以及與東南亞國傢友好相處的突破口在哪,其實祖先已經為我們撰寫好瞭答案。

別看就這麼一個小小的計算年份的方法,其背後蘊藏的信息可是巨大的,背後所流露出的真實想法也是一目瞭然,有時候我們對身邊的事情能多問幾個為什麼,可能就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最簡單的正念訓練(附我的方法)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情緒的問題所困擾,也有許多人會有意識地去學習情緒管理的知識,希望自己能夠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是...

· 56秒前

各个行业可以考的资格证书(超全)

18个不限专业就可以考取的证书,为以后转行、兼职做准备!

· 2分钟前

夏日之夢(作者:傅許)

一首純音樂。曲調其實蠻簡單,一個主要旋律貫穿全章,淡淡的。有點小歡喜,又是亦步亦趨,小心翼翼,又是輕盈的,悄悄的。就...

· 2分钟前

上映十六年後,《雙瞳》依然是我心中最好的華語恐怖片

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唐人街探案2》算是一匹黑馬。雖然豆瓣評分沒有超過前作,但累計32億的票房也給瞭陳思誠足夠的底氣拍完三...

· 6分钟前

巨物恐惧:古代世界建筑奇观盘点(东中北欧篇)

上期,我们介绍了罗马帝国和文艺复兴发源地——西地中海地区的建筑奇观。和西地中海地区相比,中欧、东欧和北欧的文明史相对较 ...

· 12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