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是山西昔陽縣大寨公社的一個生產大隊,位於太行山腹地的虎頭山下,山多溝多,耕地面積小,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十分惡劣。
解放前,大寨人終年辛勞,卻難以吃上一頓飽飯,糧食畝產量隻有200斤。新中國成立後,大寨人開始掌握自己的命運。1953年冬,為響應中央號召,大寨開始實行農業集體化,村民們開展瞭大規模的平田整地行動,打響瞭改造耕地的第一場戰鬥。他們用山石築起田埂,在陡峭的山坡上建立瞭層層梯田。還填埋深溝,使小塊耕地連成大塊。到1958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全村300畝坡地變成水平梯田,4700多塊小耕地修成瞭2900多塊大耕地,還新增瞭80多畝良田,糧食畝產也提高到瞭700斤。
c34bd191050f670f7ba30986e9965f89
1963年8月,大寨遭遇瞭嚴重洪災,70%的房窯倒塌,23%的耕地受災,莊稼全部倒伏。面對災難,大寨人重新開始瞭對農田的改造,他們在農田邊上做起瞭泄洪渠。由於建渠需要大量食材,大寨人憑借著雙手鑿出瞭一塊又一塊的石頭,為農田改造提供瞭保障。最終,他們不僅安然度過災荒,還完成瞭國傢的收購任務,創造瞭大災之下的奇跡。
058c4f3fc88e7ef8cb03525e98d92ba6
1964年2月10日的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好榜樣,開啟瞭全國范圍內持續16年的農業學大寨運動。1964年3月28日,時任山西省委書記的陶魯茄向毛澤東匯報瞭大寨事跡。毛澤東高興地說,窮山溝裡出好文章。同年12月21日,周恩來總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介紹瞭大寨的事跡,正式宣告大寨成為全國的典型。
69edfedeb297a592ee1c720c8c6c5263
1964年年底以後,全國農村迅速出現學習大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熱潮。各地加大農田基本建設投入,對不利自然環境加以根本改造,特別是大寨人艱苦奮鬥、戰天鬥地的精神和愛國傢、愛集體的高尚風格,對廣大農民產生瞭強烈的思想影響。千百年來遺留的舊觀念受到極大沖擊,新的社會風尚在農村形成。在這一時期,中國農村湧現出許多艱苦奮鬥、改變落後面貌的生產隊、生產大隊和人民公社。中國農民從改天換地的奮鬥中認識到,在黨的領導下,隻要團結起來,奮發圖強,就沒有戰勝不瞭的困難。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