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是作者的读书笔记,是根据主题相关的原则,将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的文章。
原稿最后还有判断定义优劣和修正方法、如何结合系统论的思考等两个内容,为了简省起见,这里将其省略。
正文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概念”。概念:是用语词来反应客观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语言的内核是思维。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往往深刻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论是说话严谨、说话漫无边际,还是前言不搭后语,都反应出了说话者的思维能力。
对概念进行分析可知。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语词可以说是概念的躯壳。而对于整个的思维体系大厦来说,概念则像一块块砖石,是构成我们思维的基本材料。对于现代人而言,我们的思考在大脑里面也是以语言为工具进行的,例如有些人会一边思考一边喃喃自语,而有的人则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需要注意的是语词和概念不是唯一对应的,而是相互交叉的,也就是有着一词多义,一词单义,多词一义等现象,部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人们通过土豆、山药蛋、洋芋、马铃薯、patato(英)、картофель(俄)等不同的语词,共同反应了同一个“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概念。在不同的人群里面,同一个语词“地豆”又可能分别反应了花生和马铃薯两个概念。这种情况警示我们在研究时,需要明确好语词载体及其对应的概念。
逗你玩的相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里面小孩所指的“逗你玩”是那个小偷,而妈妈却误认为是小孩在开玩笑。
又如汉语中的语词“国家”,可以有地域国和政权国之分。而英语里面,state、nation、country 则是不同含义的“国家”(此条可参考知乎问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03792)
最后要注意一点,有的语词是不指向概念的,比如说虚词等。
概念由内涵和外延两个子系统组成。内涵就是概念的含义、内容,也就是常说的定义(名词),就是用语词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是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集合。而这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映射”来称呼。
显然的,我们可以将内涵看做是集合,外延亦然。对于二者,易见如下几个特点。
1.一个概念的外延集合存在空集。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映射著现实存在的事物,比如说永动机这个概念就不存在所对应客观事物,也就是说其外延集合为空集。外星人我们目前也没有发现,故而其在当前实践中也应当算是空集。
2.同理,一个客观事物不一定存在相对应的内涵,因为人类可能尚未认识到其存在。比如说黑洞没有发现之前,不可能存在着与其对应的概念内涵。宇宙是无限的,我们一直再不断地发现新事物,同时也在不断地生成新的概念内涵。
3.概念是根据人的实践而来的,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事物,随着人类对其认识的发展,也会对其定义发生变化,丰富和改造旧的概念内涵。比如说对人的定义,一直到马克思才形成科学的定义。又如牛顿定义了力的概念,开辟了物理学的新境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也是一个例子。
4.由于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即使是同一个概念,在具体情境下也可能存在着内涵和外延集合的差异。一般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对谈话中涉及到的概念进行明确限定,这也是没有必要的,不过有时候就因此产生了笑话。比如说在知乎上一搜,可以发现全国各地对于“青菜”这个词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是指特定品种的蔬菜如上海青,还有的是指所有绿叶蔬菜,还有的是指全部的蔬菜等,这些人们不经意间的生活现象就反应了这种情况。
5.不应将具有相似性的不同的概念、定义进行混淆。举个例子,“归墟”是古人对黑洞的认识吗?现代的明星、萌新这些词汇,追溯语词的古义,确实有所关系,但这是时代发展产生的新意义,并非是古人预见。这与同一概念的发展不同,即使是使用同一个语词的概念,在外延和内涵都改变之后,明显不应当称为同一个概念。
图2
图2简单举例讨论了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不过显然的,我们可以发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也还有着更多更复杂的情况,只不过没必要做进一步研究,读者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思考,本文不再赘述。
对于概念的复杂性,本质是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造成的。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应,而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这就造成了一事物的本质,一概念的定义,都必须与他事物、他概念相互联系才能够得到结论。关于这点,我们可以通过本质的定义来思考。本质的定义:一事物与他事物相互区别的属性集。事物的信息是无限丰富的,我们所得到的概念始终是一定时空条件、一定精度下的概念。总而言之,一概念的内涵是复杂的,必须根据实践需要来确定。
概念=(内涵+外延)——语词。一个概念是由两个方面的子集联系而来的,是一个整体。根据集合论可知,当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明确时,显然这个概念就是明确的。同时由于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对应的,那么其中一个集合明确了,那么另外一个集合也应当是明确的。
于是我们得到了明确概念的方法:1.明确内涵集合;2.明确外延集合。
但是由于客观事物往往并不是我们能够一一列举完的,且思考和研究更多地是要求明确的是概念的内涵即定义,严谨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加难能可贵。
以下为了行文便于理解,我们将明确内涵的方法称为下定义,内涵也可替换为定义。
在此,我们对下定义下一个定义:下定义是用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同理:定义是用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描述。
我们要掌握的,就是怎么恰当的用语言工具,去描述客观事物,以致于言能达意,甚至是言能胜意。
关于定义的作用:
1.深刻简洁实用的反应概念的本质,巩固认识成果,方便进一步思考。概念是思想大厦的砖石,下定义是烧砖的工作。
2.统一对概念的思维认识,降低交流成本。防止交流的时候鸡同鸭讲,以及偷换概念。
总之,定义是好的,严谨的定义是更好的,所以我们要有它。
定义是什么,就是能够用来判断事物是否属于某个概念的语言文字工具。下定义和找事物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下定义要区别此物与它物的分别,那么如何区别就是要找寻此物与它物的本质差异。下定义的过程也是我们思考的基础,因为这个过程决定了概念、术语的可靠性。
下定义的具体方法
1.解释这个概念的构成成分(找子系统)。对于一个集合来说,当我们确定了该集合的子集,并不需要掌握所有的元素,也可以得到这个集合的明确内涵。
举例,国土这个概念,指的是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域空间,这个内涵不太好理解,我们试着找一下子系统,国土一般包括了领陆、领空和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海域,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不同的定义:国土是一个国家的领陆、领空和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和。这里要注意,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定义流俗于表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局限性还是很明显的,所以我们需要尽可能寻找可以概括本质属性的集合。
2.寻找同义词或追溯概念源头(同义、近义,无定义名词)。
即用普通的语词进行描述一个概念。
例如,百度曰:糖果指以糖类为主要成份的一种小吃。那么,我们可以用朴素的语言说,糖果是用糖做成的可以吃的东西。再次,手表是戴在手腕上用来看时间的工具。
对一个概念下定义,势必会牵扯到其他概念,这里有一个警示牌:尽量避免概念混乱,同语反复,用无定义概念定义它本身。基础的概念都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描述,直接抽象而来。举例,问“爱情”的定义,百度曰:是指两个人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也指爱的感情。 那么“爱”又是啥,“感情”“情”“情谊”呢?这样一路子下去,会发现没完没了,又转了回来,“爱的感情”简称爱情。
3.用大量外延的、模糊的描述进行交叉确定概念。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东西长得像鸭子,叫声像鸭子,走路像鸭子,那么我们就把它当做鸭子。表象是很重要的,有利于人们直观而形象的认识,但是这样往往是表现出概念不够深刻,未能反应出更加本质的内容。
举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人是长著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这种就是用外在表象去描述人这个概念。当然了,柏拉图很快就被他的学生打脸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种方法不是那么靠谱。
4.通过对更高层次的概念给出约束条件,得到作为其子集的概念。
概念与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是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概念既然是我们思维的基石,那么必然是会在我们的语句中俯拾皆是。系统由子系统组成,集合由子集组成,概念也是如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着大小范围的差异。
举例,锐角三角形是指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这个概念就是三角形的子概念。
又如,我们说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一般意指(中国的)南方人、(中国的)北方人,正常语境里面是中国人集合里面的子集。
再举个浅显近人的例子:看了这篇文章有收获又不点赞的人,都是坏人。可以看到,笔者用了“看了这篇文章”“有收获”“不点赞”依次进行约束,从“人”中划分出了“坏人”。
简单的语句模式是这样的:XX是什么,YY不是ZZ。这是通过用对立概念的集合(并集)之间进行区别,我们需要理解到,这种其实也可以说是朴素的定义方法。
如果将前面的例子改成:看了这篇文章有收获又不点赞的人,都不是好人。那么道理也是一样的,但是“不是好人”集合实际上包括了“坏人”“不好不坏”等情况,这个时候概念的准确性就可能出现问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有一个注意点:尽量不要用否定的用词进行定义,否则很容易出现逻辑问题。
在科学领域,还有着公式化定义,是将不同概念之间的定量化数学方法,但是要注意这种实际上是将概念进行符号化包装,然后进行严格的公理化处理。这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形式上与自然语言有所差异,是基于日常语言环境的派生。
公式化也是基于一般的语言文字进行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用字母数字之类的符号替换了正常的语词。给你取一个绰号,然后用绰号称呼,也并不改变意义的指向是你。如同克莱恩莫雷蒂,格尔曼斯帕罗,道恩唐泰斯,盥洗室之主,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穷神都是套娃,虽然马甲层层叠叠的,但是指向的都是同一个人。
关于“术语”百度上说:术语(terminology)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简单说就是专门学科的专门用语,某学科规定某个词语在该学科中的特定意义,也就形成了该学科的术语。例如马哲的“运动”就和体育中的不同。
所以常说的用术语,其实目的还是希望得到明确定义的概念进行讨论。
总结:主要还是搞明白主要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概念、语词、定义、外延、内涵等之间的关系。
注:题图无关,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