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及亚原子粒子的定义
1、粒子的定义
物质的微小颗粒及微观颗粒,被称作粒子。著名的粒子有:分子和原子。
分子,被人为具有独特化学性质的物质组份所形成的粒子,如果被分解或改变化学组份,则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化学分子组份还有特定的同素异构体。分子由原子组成。
分子被离解,可形成不同的分子组份,包括阴阳离子、单质原子及分子片段或基。
原子,构成特性化学性质的较为稳定的最小物质单元粒子。通常认为原子由核外电子与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按照原子核包含质子数量相同,而中子数量不同,形成同种元素,并称作同质素,或同位素。中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称作同中素,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或核素,核子数相等,由于原子物量基本相等,可称作同量素。
粒子,不仅包含分子、原子大于等于原子的粒子,还包含小于原子的粒子,往往被称为亚原子粒子。
粒子的明确定义,非常必要,其至少要有两个具体的指标:体积的大小,也就是半径的大小;物量的多少。
由此,就限定了不是任意现象都可被称作粒子的,通过物质存量,即物量的限定,决定了所有粒子只能是物质粒子,必须与对应确定的物量,否则,不可称作粒子。比如,尽管有声子之说,但不能把其称为粒子。
粒子的半径,尽管物质可伸缩,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粒子的半径是基本确定的。其表征粒子内部物质密度的有限分布范围。不然就会捕风捉影。
一般来说,把分子及以下的物质颗粒,这类粒子,称作微观粒子。
尽管花粉等颗粒也很微小,但通常不把由大量分子构成的颗粒,或大量单质原子构成的物质颗粒,以及微小的液滴称作微观粒子。所以,多数情况下,粒子就专门指物质的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及原子等。
所有粒子的半径均是非常微小及有限的。
2、亚原子粒子的定义
比氢原子半径及原子量更小的微观物质粒子,称作亚原子粒子。
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有确定的物质存量,并小于氕原子;
(2)、在确定的条件下有确定的体积及半径,并小于氕原子的半径;
(3)、有较为稳定的存在特征,平均寿命不能过低。
这样一来,亚原子粒子,就出现了比较错综复杂的情况,一部分亚原子粒子是复合粒子或组合粒子,另一部分亚原子粒子具有自身独立的特征,一般把后一类称为亚原子基本粒子。
3、小粒子组成大粒子原则
或者大粒子分为小粒子的原则
(1)、在体积上大粒子只可有小粒子填充及组成,否则,不成立;
(2)、在物量上,大物量粒子直客由小物量粒子结成,不然,违背物量构成原则,不符合物量守恒定律;
(3)、复合粒子或组合粒子,由更基本的微小粒子通过一定的场物质粘结而形成。